稜鏡|百億基金一天售罄,有錢買也得配售,但投資者為何難賺錢?

2020-12-26 騰訊稜鏡深網

作者 | 肖望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太少了。」當銀行客戶經理髮來某款基金認購結果的時候,趙然有些懊惱。

趙然原本準備了12萬元認購這款偏股型基金,但沒想到的是,最終認購比例僅有11.06%,即僅有1.3萬元認購成功。

「買的人太多了。」銀行客戶經理也很無奈。

買基金要配售,這樣的火爆行情在今年頻頻上演。Wind數據顯示,僅今年7、8月間,就有27隻權益類基金在認購當天即售罄,且不乏多隻百億規模基金。其中,計劃募資150億元的廣發穩健回報A申購規模達到348.75億元,原計劃募資80億元的中歐阿爾法混合A當天就認購超過550億元。

4月以來,A股的結構性牛市,點燃了投資者久違的熱情。對於沒有太多精力研究個股的投資者來說,包括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在內的公募權益類基金,因為投資門檻低、公開透明,而成為他們試圖分享本輪股市紅利的首選。

「這一階段,投資者大概率賺不到錢。」資深公募基金從業者張亭潑了盆冷水。根據他多年基金從業的直覺判斷,目前多數新成立的爆款基金所投向的領域,板塊估值已處於相對高位。

而過去多年,「基金賺錢,投資者不賺錢」的悖論也成為很多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刻板印象。如何打破這一魔咒?

投資者湧入,新基金髮行創紀錄

「我今年基金投資收益才25%。」投資者成瑜對這一收益水平並不太滿意。

成瑜今年才開始投資基金,此前,她的閒錢都放在餘額寶等貨幣基金中。但伴隨貨幣基金收益不斷下降,年化收益已經低於定期存款,她開始嘗試將一部分資金投向偏股型基金,而今年的股市行情沒有辜負她的期待。

這幾個月,不少朋友在聽說她的經歷後也開始找她推薦基金,在他們眼中,成瑜儼然已是「專家」。

2020年以來,股市出現結構性牛市行情,權益類基金回報喜人。數據服務商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4日,在5886隻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中,僅有442隻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為負,絕大部分權益類基金錄得正收益,最高收益達到91.68%,近乎翻倍。

投資門檻僅1元或10元,專業的基金經理操盤,在研究選股、擇時等方面更具優勢——原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曾表示,公募基金最為規範、透明,是最適合大眾理財的投資工具。

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合支付寶在近期發布的《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據最新調研數據,超9成投資者傾向於基金理財,僅有2成投資者傾向於自己買股票。

「我現在不敢買個股了,只做基金定投,年化收益能到18%左右。」方圓投資基金已有7年,2015年買個股虧得一塌糊塗後,堅定了她只買公募基金的決心。目前,她定投的基金主要是消費類、指數類和科技類。

基金熱銷,基金公司也加快了權益類新基金的成立速度。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15日,今年權益類基金髮行已達到591隻,發行規模1.33萬億元。

據多位基金從業者們回憶,上一輪如此火爆的行情,還要追溯到2015年:全年發行權益類基金583隻,發行規模1.21萬億元。在公募基金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此前也僅有2015年權益類基金髮行超過萬億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還未過完,權益類基金髮行就已超過2015年全年盛況。2020年公募基金髮行創下新紀錄已板上釘釘。

「今年結構性牛市,股市大漲是基金髮行創新高的直接原因。此外,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既然理財風險都在上升,貨幣基金、債市基金表現都不好,老百姓不如去買權益類基金。」張亭表示,網際網路渠道的興起,使得買基金也越來越方便了。

賺錢的基金,不賺錢的投資者

儘管今年基金出現普賺行情,仍有大批投資者表示沒賺到錢。

「我的基金浮虧1萬多了,半個月虧了5%左右。」投資者萬華告訴作者。

萬華是10年老股民,但炒股經歷卻「傷痕累累」。聽朋友反饋今年基金行情非常不錯,相對股票也更穩健,於是在9月1日購入某基金逾25萬元。

「這隻基金近一年收益有69%,我可能買在了高點。不過這點虧損幅度還能接受,而且頻繁操作還會被扣除較高的手續費,綜合其歷史收益,我計劃長期持有。」萬華稱。

「大多數投資者根據過去的收益狀況決定何時買入,而70%是在牛市走到中後期時買入,這時市場估值已相對較高了。」天弘基金資深產品專家李駿在近日一場理財直播節目中介紹。

另一名投資者沈樂也是和萬華一樣的境遇。在朋友的推薦下,她在5月下旬買入諾安成長混合,在5月末賣出,在9月初又買入,目前虧損超過7%。「我身邊朋友買這隻基金的都賺了,只有我虧了。」

「高點買入,心態又不好,一通瞎折騰。」沈樂如此總結自己虧損的原因。

《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哪怕包括穩賺的貨幣基金和定期產品在內,七年來仍然有21.5%的用戶沒有通過理財賺到錢。而虧錢的原因,不外乎頻繁買賣、追漲殺跌和盲目相信自己。

其中,頻繁買賣的用戶較拿著不動的用戶收益率相對少28%;追漲殺跌用戶較基金自然淨值漲幅少賺40%。截至2020年7月,基民中35%的用戶買入後不到一個月就會清倉,能賺錢的不到6成。只有38%的用戶持倉一年以上,但近9成都能賺到錢。

中歐基金在2019年的一則分析中也指出,其旗下某基金產品三年來漲幅達到55.42%,較同期中證500的超額收益達到81.28%。在此前任意時點買入並持有2年就一定能獲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達43.88%。但該基金投資者平均收益僅8%,買了該基金虧錢的用戶也大有人在。

類似的案例在基金公司中屢見不鮮。作者從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了解到,今年初統計中,某基金產品2013年到2019年累計收益超過300%,期間只有2018年收益為負。但曾經持有的客戶中有近40%都虧損,真正實現100%以上收益的客戶只有1%。

「類似情況在全部客戶分析中也可以看到,著實令人遺憾。」該基金公司方面表示。

「不買爆款基金」

嶽凌今年投資基金的收益率超過40%。理財APP上顯示,她的基金收益水平打敗了平臺上99.99%的投資者。

嶽凌說她給自己定下了幾條規矩:「不買新發基金,不買爆款基金。」

「新發基金有封閉期要求,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我更願意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爆款基金的話只能說明它募集能力強,而募集能力和投資能力是兩碼事。」嶽凌介紹,自己主要挑選規模在10億-30億規模的基金。「一旦基金規模過大,基金經理在操作時就要追求穩健,操作時局限因素更多,收益水平自然就降下來了。」

興全合宜靈活配置混合基金便是一個典型的觀察樣本。該基金是2018年開年的大爆款,發售當天認購金額就達到327億元。由於起初未設置募集上限,這部分認購資金最終全部確認。

今年1月末,在興全合宜兩年封閉期滿時,其年化收益為9%。即將開放申贖之際,基金經理謝治宇在致投資者信中坦言,基金成立後,滬指很快從3500點一度下探至2400點。一方面大家很善意地認為市場高點發行一隻規模巨大的基金管理難度確實比較大,獲得一定的收益已屬不易;但另一方面,兩年期的年化收益也不算太亮眼。

在興全合宜設立前,謝治宇的基金管理規模約在130億元,在興全合宜之後,其基金管理規模一度超過400億元。

「規模的挑戰顯而易見。」謝治宇表示,「因為興全合宜規模較大且一次性開放贖回,兩年封閉期投資就像一段短途航程,必須為飛機的起飛和降落準備充裕的時間。建倉需要一定時間,倉位穩定一段時間後,隨著封閉期臨近結束,我必須提前考慮減倉,為基金的流動性做好充分的準備。」

張亭和嶽凌都表示,如果看好一位基金經理,買他管理的存續老基金最合適,這些基金有過往的業績表現支撐和成型的投資風格。

但市場現狀是,投資者們蜂擁購入明星基金經理的新基金,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爆款基金;在市場的推動下,基金公司也不斷推出新基金,乃至創下發行紀錄。

以今年市場最火的廣發基金經理劉格菘為例,其目前在管9隻基金,管理規模已達821.32億元,是目前市場上管理規模最高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

2019年,劉格菘管理的三隻基金包攬公募基金業績前三名,成為職業生涯中的高光時刻。2019年12月和今年1月、3月、6月,廣發基金趁熱打鐵,先後發行了劉格菘管理的廣發科技創新混合、廣發科技先鋒混合等4隻基金。

有市場聲音指出,如此密集發行新基金,是不太負責任的做法。

「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管理規模的邊界,超過這一邊界後,操作調倉就沒那麼靈活。」張亭表示。「但今年的行情,把所有基金的規模都撐大了。渠道也只認明星基金經理,沒辦法,只有這幾個能發的出來。」

在張亭等資深基金業人士看來,基金公司以規模論英雄,而不是為投資者賺了多少錢來評判。因此,銷售渠道的重要性取代了基金投研能力。

有基金業高管舉例稱,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某產品和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某款產品表現基本一致,但前者規模上百億,後者僅有1億多元,「說明這家小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並不弱,造成這種巨大規模差距的,主要是因為銀行、券商等銷售渠道的支持差異。而銷售渠道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佣金費率、銷售激勵」。

以投顧業務對抗人性弱點?

「公募基金髮展還是太慢了。」從業超過20年的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彤感嘆道。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在17.69萬億公募基金中,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基金佔比近六成,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在內的權益類基金規模僅4.97萬億,佔比尚不足30%。

中基協在2019年度下半年工作計劃中指出,個人投資者由於頻繁申贖、高買低賣等原因,基金投資體驗感很差,導致公募基金失去投資者信任這一發展根基。

相較個人投資者,全國社保基金的收益令人豔羨。社保基金近日發布的2019年報顯示,2019年度實現權益投資收益額2917.18億元,投資收益率14.06%。自成立以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8.14%,累計投資收益額12464.06億元。

公募基金是全國社保基金最主要的委託投資資產管理人。

陳彤表示,社保基金成功的一個主要秘訣在於長期投資,個人投資者卻很難做到。這一過程中,要克服追漲殺跌、頻繁買賣的人性弱點,實在是挑戰重重,必須通過帳戶、產品和對基金的研究和配置綜合完成。

方圓也認為,自己投資基金收益不錯的主要原因就是, 「主要看基金經理的專業背景,歷史管理基金收益,另外就是長期持有。只要選的基金不出大問題,基本上都能賺錢。」

陳彤表示,如果將基金產品比作給老百姓解決投資理財問題的「藥品」之一,把基金公司比作「製藥廠」,「經過20多年的發展,行業的「製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過去,投資者買基金就像買「非處方藥」,但能否「對症下藥」,需要有「醫生」來把脈問診,開出處方。此前基金市場上「醫生」這個角色是缺失的,多數投資者並不太了解市場上眾多的基金產品,又缺乏專業的投資顧問,因而買的產品不一定適合自己。」

中基協在上述工作計劃中指出,「以前端收費加尾隨佣金為代表的銷售費率機制是損害投資者利益、導致公募基金畸形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大力推進行業費率改革,摒棄銷售額驅動收費模式,轉為按保有量收取一筆費用,由募集管理人和投資管理人在市場競爭機制下自發形成不同水平的管理分成。

2019年10月,證監會下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試點機構可代客戶作出具體投資決策,這意味著醞釀已久的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正式落地。

目前,包括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中金公司、招商銀行、騰安基金、螞蟻基金等獲得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質,涵蓋了基金公司、銷售機構、銀行、券商等渠道。

與傳統模式相比,投資者將帳戶委託給投顧機構,投資者支付的投資顧問費是投顧機構的唯一收入,投顧機構不向基金管理人收取銷售費用。這也意味著投顧不會因為銷售激勵向用戶推薦產品。

2012年底就試點基金投顧業務的嘉實財富運營顯示,投資者持有基金的期限更長,且權益類基金加權比重超過50%,客戶盈利水平也高於行業總體水平一倍。

陳彤表示,通過基金投顧試點,有望讓專業投顧機構輔助投資者做出決策並監督執行,可以適度抑制投資者追漲殺跌的行為。有投顧機構專業挑選基金,可以讓基金公司從銷售渠道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以投研能力論英雄。「投資顧問也是對抗投資決策中人性弱點的嘗試。」

「十幾年前,我去推廣基金時,有老百姓以為我是賣『雞精』的。而現在,公募基金已經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在網際網路渠道的推動下,只要投顧業務能為投資者創造價值,得到用戶認可只是時間問題。」陳彤樂觀表示。

(文中趙然、張亭、成瑜、方圓、萬華、沈樂、嶽凌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稜鏡|今年公募基金髮行達3萬億創新高:平均贖回近半,投資者難賺錢
    作者 | 肖望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出現爆發式增長,募集資金已經達到3萬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更是超過2019年歷史第二高的1.4萬億近一倍。
  • 新基金一日售罄:明星基金經理蕭楠掌舵,刷屏各大銀行渠道!
    截至下午4點30分,該基金募集規模已經達到450億到500億之間,妥妥地「一日售罄」並將啟動比例配售。最終銷售規模有望超過500億。今年4月初,受新冠疫情全球擴散影響,各類風險資產劇烈波動,A股開啟「下樓梯」模式,部分基金開始延長募集期,而由蕭楠管理,限額80億元發行的的易方達消費精選股票基金,在4月8日首發當日募集金額接近百億,率先一日售罄並開啟比例配售,成為當時市場上久違的「日光基」。加上今日發行的易方達高質量嚴選基金,蕭楠在新基金市場合計吸金超過500億元。
  • 一日誕生五隻百億爆款基金
    而在2021年的第二周,爆款基金以更快的速度湧現,今日南方阿爾法、富國價值創造、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易方達戰略新興產業和工銀瑞信圓豐三年持有基金「吸金」均超過百億,甚至至少有1隻基金吸引資金量超過400億,1隻超300億。這5隻爆款基金當日合計銷售超1100億元。目前已經不少投資者將新基金髮行作為市場重要的風向標之一。
  • 剛剛,又有爆款基金「一日售罄」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接近全年市場收官,「一日售罄」的百億爆款基金再現市場。12月18日,由投資老將鄔傳雁管理的泓德卓遠混合型基金正式開售。基金君從多位渠道人士處獲悉,截至當天下午5點,新基金認購規模已經超過140億元,據了解,泓德卓遠本次發售設置了單個投資者A/C類各10萬的認購上限,在此限制下,該基金仍現「一日售罄」並超百億。由於新基金設置50億元的募集總規模上限,比例配售已成定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至12月,每月都有百億爆款基金誕生,公募爆款基金已然燃爆全年。
  • ...一天兩隻百億級爆款,狂賣300億!股市大跌,基金公司緊急解盤來了
    據基金君了解,9月7日迎來中歐基金旗下中歐責任投資首發,從來自渠道消息顯示,該基金募集規模超200億,而基金募集上限為100億,將啟動提前結束募集會進行比例配售。同日進入首發的匯添富穩健添盈一年募集規模也超過百億,顯示出較強的銷售能力。
  • 為何基金賺錢 基民卻不賺錢?
    摘要 【為何基金賺錢 基民卻不賺錢?】近年來隨著權益市場上漲,公募基金取得了良好回報,不同階段取得正收益的比例超過90%。
  • ...新基金髮行超級周來了 睿遠交銀易方達華夏東方紅博時安信披掛...
    第二個焦點則是,下周還有多少只新基金能延續一日售罄的局面,本周共誕生了招商科技創新混合、永贏科技驅動混合、建信科技創新混合三隻「日光基」,而再上一周,東方紅恆陽五年定開混合限額20億發行,發行首日吸引便超過90億認購,開啟比例配售,成為鼠年首隻一日售罄的基金產品。
  • 為何基金賺錢基民卻不賺錢?
    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原因事實上,「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不僅有投資者的主觀原因,也有基金經理和市場等方面的客觀原因。結合下文統計數據可知,投資者在市場高點時會加倉持有較多規模的基金,當市場下跌時更容易損失收益;而在市場低點時會減倉持有較低規模的基金,當市場上漲時並沒有獲得較高收益。由此可知,投資者的投資收益是低於市場收益的。由此可見,雖然公募基金取得了良好回報,但投資者並沒有賺到錢,即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
  • 匯添富新基金狂賣超180億,東方紅睿璽開放一天吸金超100億
    匯添富新基金一日售罄資料顯示,匯添富數字生活11月16日首發,設置了120億元的首募上限。(圖片來源:基金公告)渠道消息顯示,120億元的首募規模一天售罄。「目前預估超過180億元沒有問題,預計將提前結束募集並啟動比例配售。」銀行渠道人士表示。
  • 一日誕生5隻爆款基金,「吸金」均超百億
    一天就有5隻百億基金誕生儘管昨日A股市場表現平平,但並未影響投資者的資金配置熱情,基金髮行異常火爆。5隻爆款基金的認購總額超過1100億元。南方阿爾法、富國價值創造、工銀圓豐三年持有期混合、易方達戰略新興產業都宣布提前終止募款並開始按比例分配資金。昨天上午,南方阿爾法混合引爆了主要銷售渠道。
  • 支付寶獨家代銷5隻螞蟻新股配售基金,業內:動了銀行的奶酪!
    「螞蟻獨家代銷戰略配售基金對於傳統的基金銷售渠道是一個巨大的衝擊,螞蟻獨家代銷就是向市場證明其銷售能力,而且他們精心選擇盈利較為確定的戰略配售基金(布局CDR、獨角獸等,其他還可以做固定收益投資)是為未來做口碑。」中金華創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龔濤對北京商報記者如是說。
  • 歷史罕見:基金「連環炸」 3天內連出5隻爆款
    繼匯添富數字生活六個月「一日售罄」後,11月18日,當天首發的嘉實動力先鋒再現百億資金認購,不到半天就達到80億募集規模上限,最終認購規模約為190億元,新基金的配售比例將低於50%。近期不少基金產品出現比例配售,爆款基金層出不窮,也助推百億級新基金數量進一步刷新紀錄。
  • 提前結募 首批創業板戰略配售基金現「日光基」
    富國基金表示,創業板指數應該是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指數,包括創業板成長指數、創業板50、創業板藍籌在內等各類指數走勢強勁,且未來2-3年前景樂觀。同時,這類基金相比普通的創業板基金,具備優先的戰略配售權。在能夠參與戰略配售的基礎上,就能以比較低的成本達到相當一部分的籌碼或者倉位。
  • 5隻螞蟻戰略基金退出期截止,出乎意料的是退出的投資者並不多
    5隻螞蟻戰投基金成立至今已經兩個多月了,收益率如何?在螞蟻上市計劃擱淺、5隻基金給了一個月的退出期的情況下,投資者卻沒有大額退出,大部分投資者堅守的理由又是什麼?對此,我們做一些簡單的分析。首先,5隻基金成立以來的整體表現不錯,堅定了投資者的信心。
  • 如何買基金,基金能賺錢嗎?買基金時會遇到什麼問題?
    我可以告訴大家基金是可以賺錢的,但是,這個地方一定要好好看,不是買了基金一定是可以賺錢的,有時候我們買了基金也會出現大幅度的虧損,買基金是投資理財行為,只要是投資行為都是有風險的,天底下沒有什麼投資是沒有風險的,這個只是概率問題,有的投資風險很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賺錢的。
  • 公募基金末日比例配售知多少 配售比例、確認金額如何計算
    來源:金融界基金什麼是末日比例配售? 通常來講,「末日比例確認」是為了控制基金髮行規模而採用的一種配售方案。若發行期內認購申請全部確認後,基金認購總份額不超過設定的限制規模,則所有的有效申購申請全部予以確認。 若發行期內認購申請全部確認後,認購總份額超過了基金限制規模,將對發行期內最後一日之前的有效認購申請全部予以確認,對最後一日有效認購申請採用"末日比例確認"的原則給予部分確認,未確認部分的認購款項退還給投資者。
  • 秋天裡的股巨基:螞蟻戰配基金18個月封閉期,值得等待嗎?
    「螞蟻戰略配售基金」(以下簡稱螞蟻基金)銷售火爆到不行。25日凌晨開賣後,五支螞蟻基金僅一小時就賣出102億。不到一天,易方達售罄;不到兩天,鵬華售罄。總募資額 600億,估計小目標很容易達成。目前已經有500萬人認購,說句戲謔的話,此乃人類史上最普惠之基金。
  • 新基金開年發行火爆 多隻「日光基」吸金逾百億
    多隻「日光基」吸金逾百億  2021年開年,伴隨著A股市場的火熱,基金髮行市場也一片紅火。1月6日,滬深兩地同現爆款基金,多隻基金一日售罄,募資規模超百億元,引發開年的基金投資熱潮,甚至帶動基金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單。這已經不是基金第一次登上「熱搜」。2020年7月,A股短期快速上揚,基民跑步入場,基金髮行火熱,「基金」一詞就曾登上熱搜。
  • 逾百隻基金一日售罄 爆款基金從年頭熱到年尾
    2020年,爆款基金從年頭熱到了年尾,助推新發基金規模創下超3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單只基金的認購金額最高紀錄也屢屢被刷新。2月18日,趙楓管理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基金一天內吸引了超過1200億元的資金認購,創出新基金認購金額歷史新紀錄。
  • 半天狂賣350億元,投資者為「它」瘋狂!這一上午,發生了什麼?
    首批四隻科創50ETF基金今天正式發行,發售日只有一天。四隻基金首次募集規模的上限,均為50億元,這將為科創板帶來新的增量資金。截至今天上午11:30,華夏、易方達、華泰柏瑞、工銀瑞信等四家公募旗下首批科創50ETF,半天認購總規模至少3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