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鏡|今年公募基金髮行達3萬億創新高:平均贖回近半,投資者難賺錢

2020-12-23 騰訊網

作者 | 肖望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出現爆發式增長,募集資金已經達到3萬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更是超過2019年歷史第二高的1.4萬億近一倍。

新基金髮行火爆,但投資者能賺到錢嗎?12月21日,在深圳舉辦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年會上,博時基金代總裁王德英、東方紅資管總經理任莉、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康樂三位公募基金掌門人不約而同提到「基金賺錢但投資者不賺錢」現象。

行業統計顯示,公募基金過去二十多年間年回報率達到16%,2019年、2020年回報率普遍超過30%,但在前二十年,投資者平均年化回報率不到4%。

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大的差距?

任莉指出,投資者回報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其三個明顯的認知偏差:追漲殺跌;持有期短;偏好預期收益型產品(偏好剛兌產品)。

「今年一季度發行的基金到三季度以後,平均贖回達到49%,最多贖回了87%。」任莉介紹,投資者在基金裡進進出出,不能長期持有。

康樂表示,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市場最終也會給長期資金帶來豐厚的回報。因此要求所有經理不追事件驅動、不炒題材概念,在考核上更是看重三年、五年期的中長期業績,業績出現波動時儘量避免基金經理在投資行為上的短期化。

王德英指出,除追漲殺跌、短期行為外,投資者面對7000多支基金不知如何選擇也是一大難題。要提高投資專業度,目前較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基金投顧為投資者提供基金組合管理服務。

2019年10月,證監會啟動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從股票投資到基金投資是風險的一次分散,從基金產品投資到基金組合的投資是風險的二次分散。」王德英表示。

他援引行業統計介紹,個人股票投資近90%的人長期虧損,買單支基金約50%的人有盈利,但通過投顧或FOF(機構篩選基金為投資標的)後,盈利的投資者比例達到90%,轉變明顯。「從試點情況看,基金投顧促進了公募基金從銷售導向轉向了客戶利益導向,通過投顧機構的專業能力,提升了投資者盈利體驗,鼓勵了長期投資。」

投資者通常偏好中短期投資。任莉介紹,東方紅客戶中約93%獲得了投資正收益,其他虧損的7%左右的客戶是在開放式產品中追漲殺跌導致的。為了培育投資者長期持有的習慣使其更有投資獲得感,在東方紅管理的1000多億規模的權益類產品中,50%以上都是封閉三年以上的。「長期封閉產品還是發得出去的。雖然很難,但還是要一直做這個工作。」

任莉表示,大家都知道醫藥行業很專業,生病了不會自己開兵,不會自己開藥,不會自己開刀動手術,但投資者卻自己買股票、自己買基金。「難道資產管理不需要專業嗎?從大學算起要15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醫生,培養一位可信賴的投資經理要17年。醫藥是專業,投研、投資理財一樣是專業。」

康樂認為, 除了自身堅持長期投資以外,公募基金的資金來源也要是長期的。需要持續開展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對基金深入了解和投資能力,引導基金投資者長期理性投資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稜鏡|百億基金一天售罄,有錢買也得配售,但投資者為何難賺錢?
    而過去多年,「基金賺錢,投資者不賺錢」的悖論也成為很多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刻板印象。如何打破這一魔咒?投資者湧入,新基金髮行創紀錄「我今年基金投資收益才25%。」投資者成瑜對這一收益水平並不太滿意。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15日,今年權益類基金髮行已達到591隻,發行規模1.33萬億元。據多位基金從業者們回憶,上一輪如此火爆的行情,還要追溯到2015年:全年發行權益類基金583隻,發行規模1.21萬億元。在公募基金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此前也僅有2015年權益類基金髮行超過萬億元。
  • 新發基金步入3萬億時代:基金規模或影響春季行情
    公募基金今年以來發行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元,創下歷史記錄。不僅如此,這一發行規模還超過了2017年至2019年三年的發行規模之和。然而,在基金爆款頻現背後,基金規模大幅縮水令人擔憂,賺錢效應收縮或影響春季行情。
  • ...公募基金年內發行總規模已超3萬億元 專家:展現A股市場三大進步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1332隻,發行總份額2.99萬億份,如果算上部分已經募集結束但尚未宣告成立的基金,公募基金年內發行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創下公募基金行業新的歷史紀錄。
  • 新基募資超3萬億如何克服擇基難題?FOF基金專業買手優勢凸顯
    2020年基金徹徹底底火了!在「炒股不如買基」觀念驅動下,年內公募整體資產規模進入18萬億時代,1300多隻新基金髮行規模合計突破3萬億。而在過往22年中,新基金單個年度的規模還從未突破1.5萬億元。今年不僅破「2」,更一舉邁過了「3」的大關。公募基金產品數量也激增超過7200隻。面對基金規模和數量創新高,對於基民來說,選基金的難度也堪比炒股。
  • 新發1萬億!權益類基金「買買買」 到底多少淨增資金?最新結論來了
    數據顯示,在2013年-2014年度,甚至出現基金淨贖回份額大大超過當年基金髮行份額的現象。而2017年以來,權益類基金淨贖回份額逐年減少,今年上半年權益類基金淨贖回2500多億份,而新基金髮行接近7200億份,淨贖回份額在權益類新基金髮行總份額中佔比35%,創下了近年來的最低水平。
  • 基金天量發行復盤:「贖舊買新」不明顯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寧鵬「公募連續兩年賺錢效應明顯,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參與。而增量資金進入,進一步推高了相關熱門板塊估值,這在一定階段內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日前,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輪賺錢效應主要源於估值的提升,未來總歸還是要回到基本面上。
  • 今年新成立逾500隻定開 持有期基金募資1.34萬億
    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在公募基金賺錢效應和長期投資理念引導下,定期開放式基金、持有期基金也迎來發展「大年」。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新成立的定開、持有期基金達到517隻,募資總規模1.34萬億元,在3萬億新發基金規模中佔比44%,打破了開放式基金一統天下的格局。
  • 拆解新發基金3萬億:爆款和攤餘債基扛大旗,12家基金公司顆粒無收
    進入2020年以來,在記者身邊,聽到類似這樣的對話越來越多,相比於以前總是討論個股,如今討論基金的聲音,越發常聽到。投資者對於基金的認可,反應到新基金的發行上,便是規模屢創新高,從1萬億到2萬億再到3萬億,新基金髮行在今年不斷邁向新的臺階。
  • 「揚鞭奮進馬蹄疾」,公募基金展現機構投資者磅礴偉力
    2020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投資股票4.16萬億元,投資債券8.56萬億元,其中持有A股市值合計3.87萬億元,佔兩市流通總市值的6.75%。公募基金成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服務資本市場轉型,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新發基金步入3萬億時代:權益發力背後頻現規模縮水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小棠 公募基金的新發規模在今年毫無懸念的創下了歷史新高。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今年年初至12月17日,全市場已有不少於1347隻基金在2020年年內成立,合併發行份額已達3.03萬億份。
  •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有什麼區別?四大基本區別一定要清楚
    14萬億,達到14.34萬億,私募基金進入越來越多投資人的視野;同時公募基金也取得了創紀錄的發展,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第一次突破18萬億元,創造了公募基金規模最新紀錄;截至11月底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1282隻,新成立基金髮行份額2.85萬億份,雙雙創年度新基金髮行數量和新基金髮行份額歷史最高紀錄;截至11月底,首發規模超100億份的新基金多達39隻,刷新年度新成立百億基金數量最多的紀錄。
  • 公募規模歷史首次破18萬億!錢都去哪了?哪些基金最吸金?
    而公募基金數據按月披露,更新頻率相對低一些,最近基金業協會公布了公募基金的10月份數據,截至2020年10月底,目前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達到了18.31萬億元,歷史首次突破18萬億元。 細分來看,投資股票的權益類基金無疑是今年最火的產品。
  • 數百隻偏股基金髮行「箭在弦上」 明年上半年潛在入市資金或達萬億元
    今年公募基金髮行規模已超過3.1萬億元,逼近2017年至2019年3年新發基金規模之和。臨近年末,部分投資者擔憂今年基金天量發行後,明年股市增量資金會不會難以為繼。據券商測算,明年一季度至二季度前半段入市基金仍有望達到萬億元左右。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明年要適當降低收益預期,但A股市場結構性機會將長期存在。
  • 私募發行高光時刻的另一面:老產品被迫清盤 基金經理左右為難
    來源:上海證券報 隨著剛性兌付的打破,在利率持續下行的環境下,資本市場賺錢效應愈發凸顯,私募的發行也進入了高光時刻。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私募規模從13.74萬億元增長到15.78萬億元,百億級梯隊擴容近一倍,爆款基金更是層出不窮。不過臨近年末,投資者落袋為安的意願也愈發強烈。
  • 博時基金代總裁王德英:公募基金年內募資超3萬億創歷史新高 公募...
    公募基金承擔著管理經濟財富,支持創新企業的紐帶作用,隨著註冊制全面實施,企業上市將迅速增加,公募基金應當發揮專業投資能力,通過深入、持續的基本面研究,優化社會資金配置,支持創新企業發展。對於兩類核心資產:一類是代表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產;一類是代表中國轉型升級的創新性資產,公募基金應加大投資的深度。
  • 如何看公募天量發行及明年測算 「88倉位」意味著市場見頂嗎?
    今年新基金從申報到成立平均4個月,建倉節奏平均每交易日2個百分點,目前箭在弦上的基金潛在入市規模超萬億,明年股市資金淨流入望超2萬億。 如何看公募天量發行及明年測算 今年無疑是公募基金的大年,行情火熱的同時偏股型基金的份額較年初已經擴張了近50%。
  • A股公募基金行為分析:公募基金的風格偏好可以持續嗎?
    與公募產品的蓬勃發展相對應,公募基金的專戶產品近年來呈衰退趨勢。專戶產品 規模的峰值出現在 2016 年第三季度,達 17.39 萬億,隨後總體規模逐年降低,其中 社保基金及企業年金仍保持著緩慢增長的態勢,但體量較小,目前約 2 萬億。其餘 品類規模則由 2016 年 9 月的 16.17 萬億縮減至 2020 年 3 月的 8.14 萬億。1.1.
  • 基金賺錢基民虧?產品持有體驗不佳仍是金融機構財富管理痛點! 基金...
    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招商證券主辦的市場上首個公募基金組合實盤賽——「招財杯」公募基金組合實盤賽,恰好響應了這一精神。該公司希望通過邀請客戶實盤體驗構建基金組合,以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將招商證券多年積累的財富管理經驗高效觸達客戶,幫助基民選的好、拿得住。
  • 18.75萬億創新高!公募FOF打包嚴選解決「擇基難」痛點
    2020年基金賺錢效應持續刷屏,投資者基情燃燒,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12月22日出爐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已經達到18.75萬億元,基金數量達7783隻!面對近8000隻爭奇鬥豔,很多基民陷入「千基漸欲迷人眼」,如何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戰鬥基成為一大難題。
  • 公募基金迎大年:發行、收益率、分紅均火熱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今年A股繼續走強,公募基金更是迎來大年:募資總規模近3萬億、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超30%、分紅近1600億元。 今年新基金髮行相當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