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1萬億!權益類基金「買買買」 到底多少淨增資金?最新結論來了

2020-12-18 愛基金網

  權益類基金髮行規模突破1萬億,公募基金迎來發展「大年」。

  在爆款基金大賣、權益類基金大擴容的同時,「贖舊買新」的現象也受到市場,到底是市場存量資金「大搬家」,還是增量資金在「買買買」,也引發近期市場的熱議。

  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贖舊買新」行為是基金行業廣泛且長期存在的一種現象,但近年來「贖舊買新」現象已經大大緩解,權益類基金的絕對增量資金較為可觀。尤其是近兩年在權益類基金大發展的監管引導下,權益類基金總規模和總份額都在持續高質量增長,「贖舊買新」現象並非市場主流。

  「贖舊買新」不是主流

  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量可觀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看,截至2020年6月末,權益類基金(股基+混基)總份額為2.88萬億份,上半年總份額增長4660.69億份;而同期新發權益類基金總份額為7177.45億份,兩者相差2516億份。

  7177億的巨量發行下,權益類基金份額淨增長只有4661億元。多位市場人士據此估算,2500多億份的差額可能就是權益類基金「贖舊買新」的體量。

  那麼,這一數據相比往年來說,「贖舊買新」的情況是否嚴重呢?

  據國盛證券研究所測算,按照上述統計口徑,2013年-2019年,權益類基金淨贖回的體量分別為3479、3546、4581、3131、5710、5161、2908億份,相比以往年度,今年權益類基金淨贖回體量甚至低於正常年度水平。

  而從淨贖回規模在新發基金規模中的佔比看,也呈現逐漸下行的趨勢。

  數據顯示,在2013年-2014年度,甚至出現基金淨贖回份額大大超過當年基金髮行份額的現象。而2017年以來,權益類基金淨贖回份額逐年減少,今年上半年權益類基金淨贖回2500多億份,而新基金髮行接近7200億份,淨贖回份額在權益類新基金髮行總份額中佔比35%,創下了近年來的最低水平。

  這也意味著,近兩年以來,新發權益類基金規模遠遠超過了淨贖回規模,「贖舊買新」的現象已經得到大幅緩解,權益類基金的絕對增量資金正在逐漸攀升,在給公募基金總規模帶來快速擴張的同時,也為A股帶來更多的機構增量資金。

  從規模增量的角度看,2019年以來,權益類基金的規模確實存在不斷攀升的勢頭。繼去年2214億份的絕對增量資金後,今年上半年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量已經達到4661億元,達到了去年全年的2倍以上。

  針對上述變化,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認為,權益基金大發展意味著權益類基金本身的規模和市場份額都在持續增長,這反而充分說明「贖舊買新」不是市場主流。

  但他也坦言,「贖舊買新」的行為的確是基金市場中廣泛存在甚至長期存在的一種現象,也不僅僅是今年才有這種現象的出現。

  另一方面,為了抑制短期交易的影響,近兩年來有一定持有期限的權益類基金越來越多,與定期開放基金、封閉式基金一樣,成為權益類基金中的重要產品形式。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季度末,232隻以持有期、定期開放和封閉式運作的權益類基金(排除養老目標基金)管理總規模達到4800多億元,上半年規模激增約90%,且實現了近7年持續快速的增長勢頭。

  華南一位大型公募投研人士對此表示,由於國內投資者還不夠成熟,短期交易行為突出,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正在通過持有期基金、定期開放基金等產品形式創新,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並獲取較好收益,逐漸培養投資者的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理念,相信未來基金持有人「贖舊買新」的現象會繼續得到緩解。

  數據顯示,以持有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例(60%-90%持股倉位的混合型基金),持有該類型基金在今年一季度還是負收益,持有半年收益率就升為20%以上,截至7月30隻淨值更新,今年以來該類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了30%。

  從更長期限看,近一年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接近60%,持有近2年收益率超過70%,隨著時間的拉長,公募基金的長期投研優勢也愈加凸顯,基金持有人的長期收益也更為顯著。

  前7月發行規模上萬億

  權益類基金迎來發展「大年」

  在A股市場快速回暖和貨幣政策寬鬆的大環境下,今年以來爆款基金頻發,多隻權益類基金出現「一日售罄」,百億級基金密集面市,權益類基金迎來發展的超級「大年」。

  從最新規模數據看,截至7月末,今年以來490多隻權益類基金髮行總規模1.04萬億元。其中,百億級體量權益類基金數量達到16隻,南方成長先鋒以321億元規模位居新發基金規模榜首,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鵬華匠心精選等5隻基金首募規模也超過2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首募規模超百億的基金中,有10隻產品都是「單日售罄」,知名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經理正在成為市場上的「吸金」明星。

  談及今年權益類基金大發展的格局,劉亦千表示,權益類基金在今年的持續發展,與基礎市場行情及帶來的賺錢效應,公募基金整體良好的投資管理績效,居民財富持續積累,投資者對基金的廣泛認識和認可,基金投資理念的廣泛傳播和接受等因素,都存在非常密切的關係。

  他說,「這既是監管長期的價值導向和投資者教育所帶來的結果,也是公募基金投研優勢在投資管理績效方面的充分體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半年權益類基金大發展,但今年6月份公募基金總規模卻不升反降。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6月末,公募基金總規模16.9億元,環比上月規模縮水約7400億元;總份額也減少1.03萬億份,最新公募總份額為15.19萬億份。

  針對這種現象,業內人士表示,每到季末、年末等時間節點,受銀行季末、年度考核等因素影響,都會產生貨幣型基金規模萎縮、資金短期回流等現象,今年也不例外。

  而從6月份各類基金產品結構看,貨幣型基金總份額縮水8500多億,儼然是公募基金總規模大縮水的主要產品類型。

  投資上「贖舊買新」不可取

  行業呼籲做好長期投資

  國盛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2013年-2019年,公募新發行(註:文中統計為權益類基金)規模達到3.26萬億,但是淨增長份額僅為0.4萬億,新發行基金規模遠高於基金的淨增長規模。

  部分業內人士據此認為,公募真實的增量資金不多,「贖舊買新」較為嚴重。

  而針對上述數據,劉亦千認為,權益類基金的新發規模大幅增長但淨份額增長不足,與「贖舊買新」有很大關係,但也與基民在市場巨幅波動中的擇時行為有關。事實上,從各年份數據可以看到,在很多年份老基金的贖回和新基金的申購併非同步發生,不能簡單的全部歸屬於「贖金買新」。

  劉亦千分析,「贖舊買新」行為背後隱藏著銷售激勵機制不當所帶來的結果,也與市場廣泛傳播的所謂基金「止盈」投資策略有很大關聯,還與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和金融產品創新不斷湧現也有一定關係。

  然而,劉亦千認為,銷售激勵機制不當,以及所謂基金「止盈」投資策略,實質上倡導的是短期投資,與頻繁追逐熱點的投機行為密不可分,這不僅不利於投資者通過基金產品分享到市場長期合理利潤,還會造成擇時損耗和投資效率損耗,嚴重影響基金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同時,此舉也會給基金產品帶來巨大的流動性衝擊,影響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而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長期穩定的資金形成,不利於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和配置效率。

  劉亦千說,「正因為如此,一方面,基金各市場參與者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將基金長期投資的價值和相應理念有效傳遞給投資者;另一方面,監管方和基金募集機構更需要樹立合理的基金銷售激勵機制,從銷售端引導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

  華南上述大型公募投研人士也認為,要解決行業面臨的短期持有,頻繁交易,以及「贖舊買新」等發展困境,還需要持續的制度創新。

  該人士稱,「目前行業推出的基金投顧試點,持有期權益類基金,以及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等,都有利於基金公司與持有人長期利益趨於一致,這些制度設計仍然任重道遠,需要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以及投資者的共同努力,才會實現基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

責任編輯:yc

相關焦點

  • 新發基金步入3萬億時代:基金規模或影響春季行情
    公募基金為何「火熱」年內新基金髮行規模突破3萬億元。其中,新發權益基金規模達1.94萬億份,佔比超過60%。近兩年無風險利率整體下行,貨幣基金、銀行理財、信託產品等資產收益率大幅下降,而權益類資金賺錢效應顯著,吸引更多投資者買入基金產品。投資者借道基金投資A股意願增強,而基金投顧的推出,為投資提供更大的保障。
  • 新發基金步入3萬億時代:權益發力背後頻現規模縮水
    這一數據遠遠超過2019年的1.42萬億份,刷新了國內公募行業的單一年度新發基金規模新高。在靚眼的新發基金數據背後,一些基金卻出現了規模縮水,而已新發基金進入運行階段後,整體規模也出現了負增長。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原因與個別基金淨值回撤、定製基金客戶贖回以及銷售機構影響基金客戶贖舊買新等行業慣性有關。
  • 公募大發展權益類基金長期業績釋放
    會議提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等要求,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以信義義務為根基、淨值化管理、規範運作、公開透明的公募基金2020年給市場和億萬基民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2020年,公募新發基金規模超過3萬億,管理總規模突破18萬億,權益類基金佔比提升9個百分點。
  • 拆解新發基金3萬億:爆款和攤餘債基扛大旗,12家基金公司顆粒無收
    基金髮行進一步向行業頭部公司集中,這16家基金公司在3萬億的大蛋糕中,瓜分了1.66萬億元,佔比超過一半,贏家局面一覽無遺。每經記者:黃小聰「你現在買股票多還是買基金多……「「最近有一隻某某基金經理的新基金,我打算再買一點,你買不買?」
  • 數百隻偏股基金髮行「箭在弦上」 明年上半年潛在入市資金或達萬億元
    今年公募基金髮行規模已超過3.1萬億元,逼近2017年至2019年3年新發基金規模之和。臨近年末,部分投資者擔憂今年基金天量發行後,明年股市增量資金會不會難以為繼。據券商測算,明年一季度至二季度前半段入市基金仍有望達到萬億元左右。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明年要適當降低收益預期,但A股市場結構性機會將長期存在。
  • 權益基金賺錢大年!2021能不能衝擊「三連勝」?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止至今,公募基金市場上的基金產品總數達7293隻,資產淨值高達18.65萬億元,相較於去年年末增長了近3.8萬億,增速高達25.57%。,五年內權益類公募基金有三年平均收益率為正。
  • 銀行理財產品闖關權益投資:PK公募基金戰績如何?
    「債項混合類產品是我們的拳頭系列,底層資產包括了非標和債券類資產。另外,在今年的市場行情下,我們也布局了一系列的含權產品,以優質非標資產和債券資產打底,同時配置一定比例的權益類資產,主要是20%以內或20%-40%的權益資產。今年市場波動很大,產生了很多機會,這些權益類產品表現很不錯。」在談及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時,一位銀行資管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 今年新成立逾500隻定開 持有期基金募資1.34萬億
    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新成立的定開、持有期基金達到517隻,募資總規模1.34萬億元,在3萬億新發基金規模中佔比44%,打破了開放式基金一統天下的格局。新發定開、持有期基金募資1.34萬億12月19日,匯安恆利39個月定開純債、招商添錦1年定開債雙雙發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兩隻產品募資規模分別為42億元、10.1億元。隨著兩隻新基金的成立,今年以來新發定開基金達到304隻,比去年增加近百隻;募資總規模達到8435.26億元,同比增長64.5%,雙雙創下新紀錄。
  • 泰達宏利基金為劉欣傅浩發新基 傅浩「一拖九」最低回報率僅1.26%
    截至11月底,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達到18.75萬億元,比去年底增長約4萬億元。與此同時,公募基金行業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強,截至三季度末,共有44家基金公司躋身「千億俱樂部」,合計管理規模達16萬億元,超過全行業的80%。而在新基金火爆發行的背後,權益類基金正悄然挑起「大梁」。數據顯示,1,408隻年內新發基金中,共有790隻為權益基金,佔新發基金數量的56%。
  • 權益基金和固收+兩手抓 三大渠道全面推進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方麗 陸慧婧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註定成為公募基金史上的一段「高光時刻」———發行上,主動權益爆款基金上演「連環炸」、百億基金層出不窮、新基金募集規模已達2.9萬億,全年有望突破3萬億大關。業績上,主動權益基金表現超越滬深300,多隻基金收益率翻倍。
  • 6個月內或有萬億資金排隊入市
    6個月內或有萬億資金排隊入市陸海晴 今年公募基金髮行規模已超過3.1萬億元,逼近2017-2019年三年發行規模之和。天量發行的背後,也有部分投資者擔憂:今年「子彈」打光,明年股市的增量資金會不會難以為繼?
  • 基金|前海開源基金髮售新基曲揚一拖八 任職1隻「熊基」不敵同類平均
    封閉式新發基金數量也超過20隻,大多數產品設定了「一年持有期」。這意味著,相關基金在申購確認後持有一年才可申贖,此舉可避免投資者追漲殺跌,便於基金經理以相對長期投資的理念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和行業個股的選擇。
  • 冰與火之歌:3萬億新紀錄即將誕生 這些公司卻顆粒無收
    即將創造「3萬億」紀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來共有1316隻基金成立,發行份額達2.93萬億份,為1998年以來年度新成立基金份額最高值(2019年新成立的1034隻基金總份額為1.42萬億份,排名第二)。業內人士指出,按照目前節奏,全年新成立基金份額有望突破3萬億份。
  • 基金大時代 風正一帆懸
    郭晨凱 製圖近年來新成立基金情況⊙記者 趙明超 梁銀妍 ○編輯 黃淑慧公募基金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在過去兩年來顯著的結構性行情中,公募基金業績表現搶眼,「炒股不如買基金」已經成為很多投資者的共識。賺錢效應之下,基金備受追捧,今年年內新發基金規模突破3萬億元,公募資產管理總規模突破18萬億元,公募基金王者歸來。
  • 新基金一日售罄:明星基金經理蕭楠掌舵,刷屏各大銀行渠道!
    而具體來看,今年不少權益基金更設置了規模上限,也出現數百億、甚至千億級資金湧入導致配售比例較低的情況,新權益基金認購規模更是不斷破紀錄。最開始是今年1月22日,劉格菘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當時規模上限為80億,當日引來了超900億資金,最終比例為8.68%。
  • 30000億+:新基金徹底火了 21隻老基金狂賺至少100%
    年內權益新基金髮行總規模逼近2萬億今年新基金髮行破3萬億背後的最大的推動力是權益類基金,而此類基金合計發行規模也邁進「2萬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已經成立了219隻、638隻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募集規模分別為3610.72億元、15939.07億元。這就意味著,權益類基金整體發行逼近2萬億元,達到19549.78億元,佔總規模比達到64.23%,歷史上權益類產品佔全部發行規模超60%的情況並不多見。
  • 基金迎3萬億「超級大年」 大熱過後更需穩健前行
    一方面,截至12月16日,年內成立新基金1355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04萬億元,這是基金業史上首次出現單年度新基金成立規模超過3萬億;另一方面,今年權益基金唱起主角,整體發行規模逼近2萬億元,佔比達64.23%,這也是年度權益新基金合計成立規模的歷史最高紀錄。今年公募基金出現「超級大年」,有諸多助推因素。2019年底,證監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 ...公募基金年內發行總規模已超3萬億元 專家:展現A股市場三大進步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1332隻,發行總份額2.99萬億份,如果算上部分已經募集結束但尚未宣告成立的基金,公募基金年內發行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創下公募基金行業新的歷史紀錄。
  • 促進儲蓄「搬家」 居民投資基金意願強
    本報記者 彭妍目前,投資者的資金投向從傳統的樓市、銀行逐漸流向資本市場。在房住不炒、銀行理財打破剛兌甚至出現「負收益」的背景下,這一趨勢更加明顯。而今年新發基金份額快速增長即是最好的市場「反應」。數據顯示,年內新成立公募基金髮行規模突破3萬億元。
  • 爆款頻出 權益基金開啟「黑鐵時代」
    來源:時代周報近日來,基金髮行市場再度爆款頻出。6月18日,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華泰柏瑞景氣優選混合和招商創新成長混合3隻大額募集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宣布成立,首發規模分別為79.11億元、58.66億元、40.8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