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頻出 權益基金開啟「黑鐵時代」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近日來,基金髮行市場再度爆款頻出。

6月18日,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華泰柏瑞景氣優選混合和招商創新成長混合3隻大額募集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宣布成立,首發規模分別為79.11億元、58.66億元、40.86億元。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年內新發基金份額高達8789.5億份,平均發行份額15.78億份,其中誕生10隻百億基金,35隻基金的首募規模在50億元以上。

爆款基金頻出的同時,「贖舊買新」現象再次成為行業熱點。

日前,有基金公司人士抱怨,某些銀行在內部設置止盈線,引導客戶贖回賺錢的老基金,將資金用於認購新基金。

實際上,這是基金行業所謂「幸福的煩惱」。某國有大行個金部人士6月19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行情不好的時候,公募基金乏人問津,理財經理為了完成銷售指標而煩惱。

又一個權益發行高峰

在「爆款基金」名詞出現之前,公募基金有過兩次權益基金髮行高峰,分別出現在兩個大牛市。

其中,2007年1―9月合計成立了31隻權益基金,募集規模合計2806.8億元,平均單只募集90.54億元;2015年上半年成立了394隻新基金,合計募集規模超過1萬億元,平均募集規模25.89億元。

6月22日,某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儘管今年基金募集火爆,但伴隨著市場日趨成熟,基金公司靠發大基金「一夜暴富」已越來越難。

「年內新基金平均首募規模15.78億份,但與前兩次高峰期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從這個角度說,2007年和2015年分別是公募基金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而現在,則最多算是『黑鐵時代』。」該人士說。

上述人士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07年新基金市場是真正的搶購,而目前很多爆款基金有較多人為痕跡。

追溯爆款基金概念的流行,其實始於興全合宜的一日售罄。

2018年,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擬任基金經理的興全合宜發售,首募327億元。業界當時有「興全忙活一天,我們努力十年」的說法。此後,興全基金(現興證全球基金)與東方紅資管、睿遠基金一起,成為了「爆款專業戶」。

曾有基金渠道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復盤興全合宜的首募。在他看來,該爆款是很多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於想在代銷方面有所建樹的銀行而言,提高自己對基金公司的議價能力方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造爆款。而興證全球多年來在行業內的口碑,以及擬任基金經理既往出色的業績,也催化了興全合宜的首募火爆。

據一位知情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回憶,興全合宜首募規模超出預期,在結束募集前還曾內部按下剎車鍵。

不過,興全合宜的出現,無疑讓業界看到了爆款基金帶來的諸多好處。該基金設置兩年封閉期,打開時基金規模達到372億元,基金公司和銀行均獲得了不錯的管理費、佣金等收入。

銀行渠道強勢的結果

隨著爆款基金而來的還有爭議。

對基金公司而言,最擔心的是渠道鼓勵客戶「贖舊買新」。坊間一直流傳著基金公司為銀行「打工」的說法,主要就是緣於基金行業總是重首募,輕持續營銷。

6月22日,某滬上基金公司高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與銀行的強勢地位有關,首發基金最符合銀行利益。受此影響,基金公司不得已不斷發新基,背後邏輯是你不發新基金,市場份額就會被侵蝕,結果變成基金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基金公司的權益基金規模卻不斷縮水。

事實上,監管層也曾為此推出了相關制度安排。如2013年8月,《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實施,試圖通過懲罰性贖回費消除基金銷售過程中「贖舊買新」的頑疾。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對此持有不同意見。

上述國有大行個金部人士就指出,新基金成立以後規模縮水很正常,跟投資者心理也有關係。有的基金虧損嚴重能拿個十年八年,潛意識裡是盼著有朝一日回本,但碰到牛市賺了點錢反而會心慌,想著贖回。

「有人說營銷人員鼓勵投資者『贖舊買新』不對,但什麼時候是贖回基金的最佳時機卻沒有定論。這種做法影響了基金公司的利益是肯定的,卻未必影響投資者利益。極端點說,基金業績差,投資者虧損,銀行丟了客戶,基金公司也不會賠償。」上述資深基金研究人士直言。

該人士認為,歸根結底為客戶不在基金公司手上,市場經濟下,各個環節都會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某銀行系基金公司前高管亦透露,基金代銷本質是商業行為,銀行也是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

爆款的爭議B面

對於「贖舊買新」的抱怨,其實不僅來自基金公司渠道人士,也有基金經理向時代周報記者抱怨過,稱為了應對贖回,已嚴重影響到基金運作。尤其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額贖回,基金經理難免操作「變形」,為保證流動性而被迫忍痛拋售。

「對開放式基金而言,流動性管理本來就是基金經理的重要職責之一。為何封閉式基金會消失,開放式基金成為全球共同基金市場的主流,就是因為流動性對投資者非常重要。」6月22日,上述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說,不管怎麼運作似乎都是銀行得利。但現實中,很多贖回是投資者自己做的決策,未必來自客戶經理引導。」6月22日,某基金公司中層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如今的爆款,實際上也有門檻。真正的爆款專業戶,都是那些品牌較受認可的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這在行業內也是稀缺資源。」該人士說。

上述國有大行個金部人士也指出,「我們這邊的客戶經理推薦客戶買基金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很多客戶對基金如何運作並不了解,買了之後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銀行對於中間業務的考核近幾年來呈逐漸加大趨勢,但在銀行的收入佔比中仍然不高,而基金代銷也不是中間業務的全部。

安永此前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19年回顧及未來展望》顯示,51家上市銀行2019年共實現營業收入52652.37億元,其中,中間業務收入為9347.5億元。

上述基金公司中層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投資短期化行為不僅僅是銀行渠道的「鍋」,利益機制也決定了代銷機構的行為。譬如,某些第三方銷售平臺通過基金投顧等名義包裝基金組合,將基金當成股票來炒,相比銀行渠道,這對於基金產品的管理影響更大。

相關焦點

  • 爆款頻出權益基金開啟「黑鐵時代」 贖舊買新成為行業熱點!
    來源:時代在線作者:寧鵬近日來,基金髮行市場再度爆款頻出。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年內新發基金份額高達8789.5億份,平均發行份額15.78億份,其中誕生10隻百億基金,35隻基金的首募規模在50億元以上。 爆款基金頻出的同時,「贖舊買新」現象再次成為行業熱點。
  • 申萬菱信基金迷失爆款權益大年 旗下多隻產品贏了業績輸了規模
    記者 | 張桔   在爆款產品頻出的2020年,申萬菱信基金未能收穫一隻爆款權益產品,這使得公司最新規模又較今年中期下滑一名。旗下多隻產品的年內業績雖然表現不菲,但規模上卻令人失望,甚至有的還出現清盤警報聲。
  • 公募基金權益大年清盤164隻 凱石、大摩等基金公司產品「瘦身」
    從清盤的基金品種看,固收類產品清盤數量要遠多於權益類,特別是廣發和銀華兩家頭部公募全年清盤的產品數量已超過10隻,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在權益爆款時代,基金公司的發展思路愈發向權益產品傾斜。  清盤產品悉數為主動權益類基金  凱石、大摩、華泰柏瑞爆款時代「瘦身」  《紅周刊》記者對2020年清盤基金逐一分析發現,在爆款權益時代,中小基金公司一年所新發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本就寥寥無幾,如果清盤的是權益類產品的話,對於相關公司的權益類陣營而言則是個不小的打擊。
  • 新發基金步入3萬億時代:權益發力背後頻現規模縮水
    馬太效應顯化在創紀錄的規模背後,以股票、混合為代表的權益基金成為了年內基金規模大增的主要推手。數據顯示,股票、混合兩類基金的年內新發份額分別達3580.43億份和1.58萬億份,分別佔年內新發基金比例達11.82%和52.24%。
  • 新發基金步入3萬億時代:基金規模或影響春季行情
    公募基金為何「火熱」年內新基金髮行規模突破3萬億元。其中,新發權益基金規模達1.94萬億份,佔比超過60%。近兩年無風險利率整體下行,貨幣基金、銀行理財、信託產品等資產收益率大幅下降,而權益類資金賺錢效應顯著,吸引更多投資者買入基金產品。投資者借道基金投資A股意願增強,而基金投顧的推出,為投資提供更大的保障。
  • 基金持續高收益引發熱議,2021投基需精挑細選優質爆款
    2021權益基金大概率跑贏滬深300過去兩年,部分公募絕對回報非常突出,廣發高端製造等12隻基金漲幅超過200%,高額收益也吸引大批基民投資。不過,權益類基金的倉位限制決定了它們仍然承擔較大風險,以絕對收益來衡量基金表現並不合適。
  • 公募基金權益大年清盤164隻 凱石、大摩等公司產品「瘦身」
    從清盤的基金品種看,固收類產品清盤數量要遠多於權益類,特別是廣發和銀華兩家頭部公募全年清盤的產品數量已超過10隻,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在權益爆款時代,基金公司的發展思路愈發向權益產品傾斜。上海某家券商基金分析師王曉明指出。清盤產品悉數為主動權益類基金凱石、大摩、華泰柏瑞爆款時代「瘦身」《紅周刊》記者對2020年清盤基金逐一分析發現,在爆款權益時代,中小基金公司一年所新發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本就寥寥無幾,如果清盤的是權益類產品的話,對於相關公司的權益類陣營而言則是個不小的打擊。首先看凱石基金。
  • 房地產的黑鐵時代、黃金時代、白銀時代
    這是買房投資的黑鐵時代中國金融市場,那種「一降息房價就飛起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靠買房投資價值越來越弱。如同黑鐵一樣,鏽跡斑斑,扔之可惜。因為長期來看,低利率時代是大勢所趨,大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的房產仍然是普通人抗通脹的首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隨著GDP增速、M2增速都在逐步降低,房價漲速也很難獨美,最終還是會回歸到剛需購房者,變為穩健的防守型資產,而不是高收益的進攻型資產。
  • 5000億小高潮、爆款基三連發!見頂信號又現?
    爆款基金的出現,在A股市場向來有大盤上行見頂的「先行指標」之說,而隨著年內最大的偏股型基金一日售罄,上證指數本周五(5月22日)卻以一根中陰線下探反彈通道下軌,走出「三連陰」,這次還會是階段見頂信號嗎?
  • 華泰柏瑞權益類基金「灰頭土臉」,楊景涵所管產品年內業績慘澹
    作者:齊向陽出品:全球財說2020年,爆款基金所帶來的眼球效應,公募基金愈發深入人心,權益類產品的收益率也更為被人關注。目前,年內業績翻番的權益類基金已經達到10隻左右,同時二級市場熱點也切換到了低估值和順周期的相關板塊。然而,本應大紅大紫的部分基金卻沒能大放光彩,《全球財說》注意到由楊景涵所管理的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例。
  • 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11月份,易方達、匯添富、華夏旗下爆款頻出,共誕生5隻百億基,使今年百億爆款基金數量增至40隻創下歷史新高。進入年關,新發基金腳步仍未停歇,全市場中等待發行的基金共計72隻。北京一位渠道人士表示,「臨近年底又到發行衝刺期,加上大家對明年市場普遍謹慎,所以我們希望抓緊今年最後一個月拼一把。」
  • 《黑鐵時代》
    念舊·線描·煙子畫作《黑鐵時代》 要追溯到公元前似乎離題太遠那個古希臘的老詩人
  • 能人輩出盛產明星基金經理 富國基金權益團隊有「富礦」
    海通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發布了最新基金公司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單。富國基金憑藉優異的投資管理能力,權益、固收業績強勢領跑大型基金公司,截至9月30日,旗下權益產品近一年收益率58.92%,在權益類大型公司中排名2/12,固定收益產品近一年收益率4.24%,在固定收益類大型公司中排名2/15。
  • 醫藥主題基金繁花似錦的隱憂 後戰「疫」時代爆款產品或逐漸退色
    來源:紅刊財經紅刊財經 記者 | 曹井雪前五個月公募排名大變臉,戰「疫」時代醫藥主題基金再度強勢崛起,但是醫藥板塊後續的行情勢必會分化,布局消毒液、口罩、呼吸機等子板塊的主題類公募潛藏隱患。但在醫藥主題表面繁花似錦的背後,潛藏的問題同時暴露:結合基金一季報和上市公司首季財報看,以醫藥主題為代表的公募產品首季抱團戰「疫」概念股提升淨值無可厚非,但在後戰「疫」時代,這類標的業績普遍與估值難匹配,缺乏業績支撐的標的必然面臨回調,此時才是考驗基金經理真正調倉實力的時刻。
  • 劉格菘看好高端製造睿遠調研農業建材,爆款基金2021亮劍
    記者 | 張桔·編者按·2020年可謂是公募基金大年,不僅新發基金數量、規模屢創新高,且單只基金爆款規模逾百億者也不少見。在基金產品規模日增中,權益基金的良好收益情況更是吸引了大量投資人目光。而規模大幅擴展下的市場話語權的日漸增厚,讓爆款權益基金特別是明星基金經理的持倉動向成為很多投資人「抄作業」範本。從《紅周刊》對最新的爆款明星基金經理採訪來看,他們依然看好明年的結構性慢牛行情,認為順周期板塊在未來兩個季度機會明確,而此前多個季度長期抱團的醫藥、白酒的投資邏輯未來三年不變。2020年,內地公募基金迎來史上超級大年。
  • 權益基金和固收+兩手抓 三大渠道全面推進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方麗 陸慧婧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註定成為公募基金史上的一段「高光時刻」———發行上,主動權益爆款基金上演「連環炸」、百億基金層出不窮、新基金募集規模已達2.9萬億,全年有望突破3萬億大關。業績上,主動權益基金表現超越滬深300,多隻基金收益率翻倍。
  • 年度基金市場透視(三)丨2019爆款基金經理風格全解析
    下表是2019年主動權益類的爆款基金分別是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前海開源優質成長混合、景順長城集英兩年定開混合、南方智銳混合、興全合泰混合、廣發科技創新混合、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混合,其中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混合,募集1天,限額30億,募集規模超過100億,確認比例29.16%;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混合,一日募集規模超過700億,確認比例7%,屬於爆款基金中的爆款
  • 剛剛,又有爆款基金「一日售罄」
    基金君從多位渠道人士處獲悉,截至當天下午5點,新基金認購規模已經超過140億元,據了解,泓德卓遠本次發售設置了單個投資者A/C類各10萬的認購上限,在此限制下,該基金仍現「一日售罄」並超百億。由於新基金設置50億元的募集總規模上限,比例配售已成定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至12月,每月都有百億爆款基金誕生,公募爆款基金已然燃爆全年。
  • 風格多樣化基金"次重倉股"曝光 權益投資大有可為
    截至8月26日,已有睿遠、景順長城、中庚基金、東方阿爾法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布了旗下部分基金的2020年半年報,眾多基金持有的「次重倉股」得以曝光。由於在季報中,基金只會公布持有的前十大重倉股,而在半年報中,基金會將二季度末的所有股票持倉明細進行披露。所謂「次重倉股」,是指位列基金持有股票佔基金資產淨值比第11位至第20位的個股。
  • 多位明星基金經理「披掛上陣」,又一批准爆款新基金來了!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市場震蕩之下,基金公司馬上轉移了戰略,權益基金和固收基金「兩手抓」。基金君發現,下周進入新發的基金達到16隻,一改過去純權益類基金的情況,主動權益、固收+品種、純債品種紛紛進入發行。若僅看權益類基金,有7隻基金進入首發,其中包括易方達、工銀瑞信等實力雄厚基金公司的品種。投資者布局新基金,要注意關注產品信息、發行信息、基金經理人選、業績基準等細節。再次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入市,尤其不要把基金當股票來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