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基金步入3萬億時代:基金規模或影響春季行情

2020-12-23 證券之星

公募基金今年以來發行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元,創下歷史記錄。不僅如此,這一發行規模還超過了2017年至2019年三年的發行規模之和。

然而,在基金爆款頻現背後,基金規模大幅縮水令人擔憂,賺錢效應收縮或影響春季行情。

公募基金為何「火熱」

年內新基金髮行規模突破3萬億元。其中,新發權益基金規模達1.94萬億份,佔比超過60%

近兩年無風險利率整體下行,貨幣基金、銀行理財、信託產品等資產收益率大幅下降,而權益類資金賺錢效應顯著,吸引更多投資者買入基金產品。

投資者借道基金投資A股意願增強,而基金投顧的推出,為投資提供更大的保障。基金投顧則是把買方機構與客戶利益綁在了一條繩上,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難題,實現了低風險、高收益率,這為更多投資者追捧公募基金提供了必要條件。

監管層引導權益基金髮展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髮揮了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以業績帶動規模的增長。再加上基金公司實行明星基金經理進行直播「帶貨」、發紅包等線上營銷策略,各類基金能夠更直觀的出現在大眾視野,爆款基金也頻頻出現。

爆款基金縮水頻現

在爆款權益基金支撐全年新基市場的另一面,是一些爆款基金在火爆募集之後出現了大規模縮水

易方達研究精選、易方達均衡成長兩隻產品年內縮水接近百億份。包括易方達兩隻基金在內,年內共有9隻爆款基金規模縮水超過50億份,累計規模縮水達565.54億份。

很多新基是發行階段衝一下量,後續的維持其實是比較難的。這就導致新發基金賺錢效應不到位。

究其原因,或是基金進入開放期之前可能淨值出現了一定的回撤,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亦或是一些固收、權益基金背後實際上是定製產品,但是一旦大客戶出現贖回,就有可能出現規模的銳減。

基金規模縮水的背後,或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年內規模或影響春季行情

公募基金是投資市場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市場有極大影響。新發基金規模縮水,賺錢效應收縮,或影響春季行情

公募基金作為投資市場的重要成員,是決定市場興衰的重要因素。公募基金是可以左右市場行情的,假設一個數十億規模的基金全倉買入或者賣出貴州茅臺,是可以影響和操縱股票價格和走勢的。

今年公募基金規模的爆發為市場帶來了更多的資金,帶動了市場的活躍。對於基金來說,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動力來自於市場資金規模的增加,壓力來自於市場操作難度加大了。基金規模爆發容易,業績爆發卻難。

當前A股市場順周期板塊依然是行情主線,這些調整是為春季躁動行情蓄勢

最近幾年來,跨年行情特徵尤為顯著,比如在2018年的跨年行情中,大盤上漲了800點;在2019年的跨年行情中,大盤上漲了270點。北上資金大幅淨流入,因此市場對跨年行情預期樂觀

今年新發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卻大規模縮水,導致大批投資者損失嚴重,賺錢效應收縮不到位。A股順周期連續兩周跑輸市場,市場處于震蕩狀態,當前位置很難直接開啟春季躁動行情。

近兩年市場主要是賺估值抬升的錢,無論是指數維度還是行業維度來看估值均不便宜。明年寬鬆政策的退出將壓制市場估值,估值進一步抬升的概率較低。市場或將轉為賺企業盈利增長的錢,考慮到相關個股存在業績未能兌現的風險,因此應降低明年對市場的收益預期。

公募基金的擴容利於改變家庭理財的機構,並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未來公募基金整體規模或增加10倍達到百萬億元,但當務之急不光要追求規模的增長,更應該注重基金的長遠發展。

〖 證券之星原創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新發基金步入3萬億時代:權益發力背後頻現規模縮水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小棠 公募基金的新發規模在今年毫無懸念的創下了歷史新高。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今年年初至12月17日,全市場已有不少於1347隻基金在2020年年內成立,合併發行份額已達3.03萬億份。
  • 拆解新發基金3萬億:爆款和攤餘債基扛大旗,12家基金公司顆粒無收
    進入2020年以來,在記者身邊,聽到類似這樣的對話越來越多,相比於以前總是討論個股,如今討論基金的聲音,越發常聽到。投資者對於基金的認可,反應到新基金的發行上,便是規模屢創新高,從1萬億到2萬億再到3萬億,新基金髮行在今年不斷邁向新的臺階。
  • 新發1萬億!權益類基金「買買買」 到底多少淨增資金?最新結論來了
    「贖舊買新」不是主流  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量可觀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看,截至2020年6月末,權益類基金(股基+混基)總份額為2.88萬億份,上半年總份額增長4660.69億份;而同期新發權益類基金總份額為7177.45億份,兩者相差2516億份。
  • ...新能源車主題基金表現強勢;滬指突破3500點,春節紅包行情提前...
    兩市成交額突破一萬億元,今日達到1.16萬億元。行業板塊多數收漲,農業、軍工、釀酒板塊領漲。北向資金今日小幅淨賣出5.42億元。  基金市場漲多跌少,從估值情況來看,新能源車、科技、軍工、消費等主題基金估值漲幅居前;銀行、地產、醫藥等主題基金估值跌幅居前。
  • 今年新成立逾500隻定開 持有期基金募資1.34萬億
    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新成立的定開、持有期基金達到517隻,募資總規模1.34萬億元,在3萬億新發基金規模中佔比44%,打破了開放式基金一統天下的格局。新發定開、持有期基金募資1.34萬億12月19日,匯安恆利39個月定開純債、招商添錦1年定開債雙雙發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兩隻產品募資規模分別為42億元、10.1億元。隨著兩隻新基金的成立,今年以來新發定開基金達到304隻,比去年增加近百隻;募資總規模達到8435.26億元,同比增長64.5%,雙雙創下新紀錄。
  • 12月新發87隻基金 布局跨年行情
    12月以來基金髮行有所回暖。同花順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依據,截至12月21日,月內共有54家基金公司的87隻新基金髮行,調整後的發行份額為1972.35億份。其中,混合型、債券型基金分別佔據「半壁江山」。
  • 爆款頻出 權益基金開啟「黑鐵時代」
    來源:時代周報近日來,基金髮行市場再度爆款頻出。6月18日,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華泰柏瑞景氣優選混合和招商創新成長混合3隻大額募集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宣布成立,首發規模分別為79.11億元、58.66億元、40.86億元。
  • 基金大時代 風正一帆懸
    郭晨凱 製圖近年來新成立基金情況⊙記者 趙明超 梁銀妍 ○編輯 黃淑慧公募基金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在過去兩年來顯著的結構性行情中,公募基金業績表現搶眼,「炒股不如買基金」已經成為很多投資者的共識。賺錢效應之下,基金備受追捧,今年年內新發基金規模突破3萬億元,公募資產管理總規模突破18萬億元,公募基金王者歸來。
  • 新基募資超3萬億如何克服擇基難題?FOF基金專業買手優勢凸顯
    2020年基金徹徹底底火了!在「炒股不如買基」觀念驅動下,年內公募整體資產規模進入18萬億時代,1300多隻新基金髮行規模合計突破3萬億。而在過往22年中,新基金單個年度的規模還從未突破1.5萬億元。今年不僅破「2」,更一舉邁過了「3」的大關。公募基金產品數量也激增超過7200隻。面對基金規模和數量創新高,對於基民來說,選基金的難度也堪比炒股。
  • 私募排排網:證券類私募基金規模年底有望突破3萬億元
    迄今為止,私募基金高峰論壇已成功舉辦14屆,本次高峰論壇並未因疫情影響而降溫,來自券商、銀行、FOF等金融機構、優秀私募基金管理人和高淨值客戶等歡聚一堂,群策群力,圍繞科創板開板一周年、再融資新規出臺、新三板深化改革等資本市場的「新動力、新引擎」,共謀私募行業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
  • 爆款頻出權益基金開啟「黑鐵時代」 贖舊買新成為行業熱點!
    6月18日,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華泰柏瑞景氣優選混合和招商創新成長混合3隻大額募集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宣布成立,首發規模分別為79.11億元、58.66億元、40.86億元。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年內新發基金份額高達8789.5億份,平均發行份額15.78億份,其中誕生10隻百億基金,35隻基金的首募規模在50億元以上。 爆款基金頻出的同時,「贖舊買新」現象再次成為行業熱點。
  • 基金公司大打「年終規模戰」!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公募基金總規模已升至18.42萬億元,從單個基金公司的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天弘、易方達、匯添富強者恆強,頭部基金公司優勢明顯。非貨基方面,規模已超11萬億元,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4.15萬億元,前二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基規模合計達7.74萬億元,分別佔全行業的40%和60%左右。
  • 2020財經印象|基金火了
    今年公募基金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連續邁過15萬億元、16萬億元、17萬億元、18萬億元大關,可謂氣勢如虹。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攀升至18.31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要知道,2019年底公募基金規模剛達到14.77萬億元。
  • 基金天量發行復盤:「贖舊買新」不明顯
    數據顯示,2021年首周,連續4天均有新基金一日售罄,4隻認購規模超200億元,3隻認購規模超百億元。對於公募基金而言,2020年堪稱史無前例的發行大年,特別是權益類基金髮行業績尤為突出,募資額超過此前四年總和。值得一提的是,「贖舊買新」一度成為去年基金業的熱門話題。縱觀2020年全年數據,「贖舊買新」並不明顯。
  • 行業馬太效應擠壓生存空間 部分迷你基金管理規模縮水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行業馬太效應擠壓生存空間 部分迷你基金公司管理規模持續縮水⊙記者 朱妍 ○編輯 黃淑慧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已突破17萬億元在頭部基金公司強力「吸金」的同時,部分迷你基金公司卻陷入了生存困境,基金行業的馬太效應愈發凸顯。數據顯示,一些小基金公司二季度末管理規模較一季度末進一步縮水,個別公司的縮水幅度甚至高達40%。今年以來,在結構性行情的支撐下,權益類基金整體業績亮麗。
  • 中國私募基金規模逼近16萬億,上海和北京最集中
    來源:市界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了私募基金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11月底,中國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1家,管理基金數量94739隻,管理規模達到了15.91萬億元,逼近16萬億元大關。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作為私募基金主要組成部分,截至2020年11月底,兩類產品合計超過11萬億元,佔比達69%。其次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3.74萬億元,佔比達23.53%,私募資產配置基金和其他私募基金的規模合計1.16萬億元。 從各類私募基金的規模變化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同比增長規模最多。
  • 基金早班車:跨年行情拉開序幕 誰是公募「心頭好」?
    2、陳光明最新演講:行業研究如何創造價值   3、醫藥股年內波動大 基金經理把脈春季行情   4、年末基金公司扎堆推出主動量化(證券時報)   基金:跨年行情展開 公募「心頭好」曝光   21日,滬深兩市雙雙上漲,農業、新能源、半導體等熱門板塊悉數走強,市場賺錢效應明顯回升。公募觀點指出,在宏觀經濟持續復甦的背景下,A股估值仍有提升空間。跨年行情徐徐展開,有望給新能源、半導體、消費白酒等熱門板塊帶來持續的超額收益。
  • 基金必讀:廣發基金估值縮水30億?香江控股7.8折清倉
    在不少基金經理看來,醫藥、科技等板塊是優質公司較為集中的行業,雖然近期科技、醫藥等板塊出現回調,但這並不改變基金經理長線布局計劃,這些行業的長期成長空間廣闊,受宏觀經濟等外部因素影響較小,符合好賽道的特徵,基金經理仍重點從醫藥、科技等行業中尋找持續增長型公司。基金公司康美藥業後 ,香江金控二度發轉讓公告 ,也清倉廣發基金。
  • 公募基金大時代 「傳承與突圍」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將客戶的小...
    李一梅首先對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變化做了回顧,她指出雖然2020年影響行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但是公募基金還是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她列出了一些行業數據:「2020年前10個月基金行業管理規模增長3.54萬億元,整體管理規模首次實現突破18萬億元。同期公募基金數量增長超千隻,刷新了歷史記錄。
  • 今年新基規模創歷年之最 但17家基金管理人「顆粒無收」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詹鈺葉今年無疑是公募基金髮行大年,截至目前,年內共成立了1375隻新基金,首募規模已達到2.99萬億元,超越2015年牛市並創下歷年之最。若加上已結募但尚未宣告成立、募集上限為80億元的多隻公募基金,實際上今年新發公募基金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不過,從發行情況看,大型頭部公募扎堆推新,有17家基金管理人白忙活一年,「顆粒無收」。據記者使用同花順數據統計,至本周三,按基金成立日計,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共有1375隻(份額合併統計),合計首募規模(調整後,下同)為29928.8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