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基金賺錢 基民卻不賺錢?

2020-12-18 天天基金網

摘要

【為何基金賺錢 基民卻不賺錢?】近年來隨著權益市場上漲,公募基金取得了良好回報,不同階段取得正收益的比例超過90%。然而,據基金業協會調查數據發現,盈利的投資者佔比卻不足一半,基金公司針對自家產品的統計數據也得到類似結論。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天風證券)

  摘要

  A股市場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

  近年來隨著權益市場上漲,公募基金取得了良好回報,不同階段取得正收益的比例超過90%。然而,據基金業協會調查數據發現,盈利的投資者佔比卻不足一半,基金公司針對自家產品的統計數據也得到類似結論。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原因

  事實上,「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不僅有投資者的主觀原因,也有基金經理和市場等方面的客觀原因。具體的,投資者存在盲目追漲殺跌、持有周期短、喜歡低吸高拋、喜歡追逐熱點、迷信「冠軍基金」、偏好「便宜」基金等錯誤投資者行為;基金經理容易受到認知行為偏差,無論風格穩定還是風格輪動的投資策略,均很難保持業績的持續性;A股市場環境複雜,基金數量已超過股票數量,且市場風格極容易發生切換,給投資者帶來諸多困難。

  正文

  1、A股市場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

  近年來隨著權益市場上漲,公募基金取得了良好回報。截至2020年10月31日,股票型基金總指數和混合型基金總指數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都超過了25%,另類投資基金總指數超過了10%,債券型基金總指數的漲幅也超過了3%。由此可見,公募基金產品整體上表現還是比較優異的。

  就具體基金產品來看,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中今年有超過90%比例取得了正收益,有超過半數的基金收益率在30%以上。通過最近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成立以來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也有相似的結果。

  然而盈利的投資者佔比卻不足一半。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2018年度)》發現,自投資基金以來有盈利的投資者佔比為41.2%,仍虧損的投資者達到了25.1%。

  中歐基金曾在《20200305-養基36計:百萬基民數據大起底,哪些「神操作」才能賺錢?》中對自家基金產品和客戶數據進行統計,發現2019年全市場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率為45.76%,而中歐基金旗下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收益高達52.01%,基金業績優異。然而對比客戶收益與基金收益,可以發現二者走勢雖然整體一致,但是客戶收益遠低於基金收益。其中,盈利客戶雖然佔比近9成,但半數左右客戶僅小賺,收益不足10%。

  進一步的,我們對比了不同加權方法下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年度平均收益整體表現,其中四季度等權重代表了基金的平均收益,四季度規模加權代表了投資者偏好下的投資收益。可以發現,權益類基金年度平均收益(四季度等權重)明顯優於年度平均收益(四季度規模加權),尤其是在市場波動比較大的年份,如2014年、2015年和2020年等。結合下文統計數據可知,投資者在市場高點時會加倉持有較多規模的基金,當市場下跌時更容易損失收益;而在市場低點時會減倉持有較低規模的基金,當市場上漲時並沒有獲得較高收益。由此可知,投資者的投資收益是低於市場收益的。

  由此可見,雖然公募基金取得了良好回報,但投資者並沒有賺到錢,即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

  2、「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原因

  我們認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不僅有投資者方面的主觀原因,也有基金經理和市場等方面的客觀原因。例如,投資者的錯誤投資行為、基金經理的業績不可持續、市場環境複雜等。具體的:

  2.1、投資者的錯誤投資行為

  2.1.1、盲目追漲殺跌

  投資者申購基金的熱情與市場行情高度相關。當市場處於牛市時,投資者申購熱情高漲,爆款基金頻現,多日募集規模超百億;當市場處於熊市時,投資者申購熱情低迷,新發基金基本無人搭理,一個月募集規模也不足十億。

  2.1.2、持有周期較短

  根據《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2018年度)》統計的個人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的平均時間信息可知,有16%比例的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平均時間少於6個月,僅有52%的投資者能堅持持有單只基金在1年以上。

  根據2020年美國基金年鑑統計數據,發現有92%的共同基金持有家庭表示退休儲蓄是他們的財務目標之一,且73%的表示退休儲蓄是他們的首要財務目標。以退休儲蓄為目標美國人投資基金,自然持有的時間較長。

  事實上,持有周期越長,獲得平均收益越高且勝率越大。我們計算了2005年以來在任意時點開始持有股票和基金指數的收益率,並統計了不同持有期的平均收益率和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可以發現,不同持有期內,基金指數獲得了穩定的正收益,且隨著持有期的延長,獲得正收益的值和概率也都是在逐步提升的,遠高於股票指數。當持有周期超過8年,幾乎百分之百可以獲得較高的正收益。

  2.1.3、喜歡低吸高拋

  部分投資者以投機的心態買賣基金,往往並沒有賺到錢。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2018年度)》發現,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個人投資者會選擇在大盤下跌的抄底買入基金。由於投資者的持有周期偏短,當出現短期盈利時便會選擇贖回,進而使得自投資基金以來有盈利的投資者佔比為41.2%。

  與成熟的美國市場的長期牛市不同,A股市場的波動更大。在A股市場中,牛市和熊市的時間都相對較短,更多時間市場處于震蕩市,這意味著低吸高拋策略並不能夠獲得較高收益。

  事實上,在A股市場中的基金投資,我們更需要用時間換收益。我們經常會面臨80%的時間基金淨值都處于震蕩區間,只能掙20%比例的收益;只有在20%的牛市時間裡,才會掙得80%比例的收益。

  2.1.4、喜歡追逐熱點

  部分投資者喜歡追逐市場熱點,依據市場熱點買基金。我們對2020年以來每季度中信一級行業的漲跌幅進行了統計,可以發現漲幅最大的行業依次是農林牧漁、消費者服務、國防軍工、汽車,均沒有出現重複的行業。

  事實上市場的熱點總是快速轉換的,當某個主題或行業成為熱點的時候,相關股票價格已經處於高位,這時候投資者再買入無疑會出現回撤。

  2.1.5、迷信「冠軍基金」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2018年度)》發現,有接近60%的個人投資者購買基金時關注的是基金業績,是所有指標中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

  我們在主動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例,每年末選取過去一年業績最好的10隻基金等權重買入持有一年,動態滾動構建了Top10基金組合。可以發現,Top10基金組合的表現與中證偏股基金指數較為相似,歷史上並沒有明顯的超額收益,僅2019年來因風格延續帶來小幅超額收益。由此可見,購買「冠軍基金」並不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較好收益。

  事實上,基金的過去業績還與未來業績並不存在顯著關係。以主動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例,每年末基金的過去一年業績與未來一年業績的RankIC均值達到了-0.022,標準差為0.142,勝率在50%附近。同時,過去一年業績因子的分組年化超額收益也不存在單調性。

  2.1.6、偏好「便宜」的基金

  很多投資者喜歡買淨值低的基金,認為買便宜的基金可以買到更多份額,以後漲起來可以賺的更多。基金單位淨值即每份基金單位的淨資產價值,等於基金的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後的餘額再除以基金全部發行的單位份額總數。其計算公式為:基金單位淨值=總淨資產/基金份額。同樣的錢,買便宜的基金雖然可以得到更多的份額,但持有該基金的總價值是不會變的。基金的淨值低,不意味著未來上漲空間大;基金的淨值高,並不意味著未來上漲空間小。

  事實上,基金的單位淨值還與未來業績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以主動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例,每個月末基金的單位淨值與未來3個月業績的RankIC均值達到了0.058,標準差為0.095,年化RankIC_IR值為2.12。同時,單位淨值因子的分組年化超額收益也存在一定單調性,尤其是前兩組與最後一組之間的收益差較大。

  2.2、基金經理的業績持續性弱

  投資者可取基金經理投資信息包括:每日披露的淨值數據,定期季報披露的投資信息,不定期基金經理接受的訪談等。其中,基金僅會在半年報和年報披露完整持倉,季報僅會披露前十大重倉股,且季報的披露還存在較長的滯後期。通過公開信息,我們並無法實時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

  以主動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例,統計發現業績能連續三年排進前50%分位點的基金佔比僅為11.67%,比隨機數(0.5^3=12.50%)還要略低。由此可見,基金的業績持續性較弱,過去業績表現優異的基金經理未來業績不一定收益。

  事實上,無論是風格穩定的基金經理還是風格漂移的基金經理都很難保證業績持續性。例如,針對風格穩定的基金經理,在過去的一年由於其風格與市場匹配,使得基金業績表現優異,但當第二年市場風格切換時,基金業績自然容易出現反轉現象;針對風格輪動的基金經理,雖然過去一年基金經理通過組合管理獲得優異業績,但是在第二年可能受到配置偏好、認知偏差、過度自信和羊群效應等行為的影響,難以把握市場風格,從而也很難延續業績。

(文章來源:天風證券

(原標題:「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DF358)

相關焦點

  • 為何基金賺錢基民卻不賺錢?
    摘要A股市場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近年來隨著權益市場上漲,公募基金取得了良好回報,不同階段取得正收益的比例超過90%。然而,據基金業協會調查數據發現,盈利的投資者佔比卻不足一半,基金公司針對自家產品的統計數據也得到類似結論。
  •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投資三大啟示錄
    原標題: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投資三大啟示錄來源:中國基金報自去年開始「炒股不如買基金」就反覆被各大媒體提及,但是一直以來基金行業出現的是「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情況,即使在2020年也頻頻出現這一情況,和今年業績爆棚形成一定反差。
  • 都說基金能賺錢,為啥我買基金總虧錢?
    第一個統計,關於基金到底賺不賺錢。有90%以上的基金成立以來面值是超過發行價的,其中偏股型基金在過去十年的平均年化回報率達到15%。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基金都是賺錢的,尤其是偏股型基金,還賺了不少錢。第二個統計,關於有多少基民在基金投資裡賺到了錢。基金業協會給出的數字是30%。也就是說,大部分基民都虧錢了。
  • 基金賺錢基民虧?產品持有體驗不佳仍是金融機構財富管理痛點! 基金...
    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招商證券主辦的市場上首個公募基金組合實盤賽——「招財杯」公募基金組合實盤賽,恰好響應了這一精神。該公司希望通過邀請客戶實盤體驗構建基金組合,以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將招商證券多年積累的財富管理經驗高效觸達客戶,幫助基民選的好、拿得住。
  • 這類基金首份「年報」亮相!利益捆綁業績更好?基民又被徵收智商稅?
    此外,多隻浮動管理費基金的年內收益率,還跑輸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基金,而這些「同胞基金」均為不提取業績報酬的傳統固定費率基金,浮動管理費基金業也因此被市場人士解讀為收取智商稅,有市場人士也強調,考慮到浮動管理費基金的收費特點,浮動管理費基金可能更適合在市場下跌階段。
  • 基金想要賺錢,該考慮的不是擇時,而是擇基
    很多基民投資基金有幾年之久,過程中雖然也有過盈利,但總體來看仍然是虧損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本質,基金想要盈利,無非就是低買高賣,賺取差額收益。可是這裡就要涉及一個投資基金的難點——擇時的問題。
  • 網紅基金5年巨虧60%!更有爆款基金跑輸銀行存款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許諾當網紅基金頻頻出現時,散戶和基民可能需要多一份小心。今年以來A股賺錢效應猛增,許多炒股的散戶跑不過基金,由此帶來越來越多的資金認購新發基金,50億元規模的網紅基金頻頻出現。湖南長沙的一位基民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因為聽許多人都在講2019年基金賺大錢了,所以今年也開始認購新基金。「那你去年初為什麼不買基金?」券商中國記者問。這位投資者如此回答,「2018年不是很多基金都在虧嗎,聽說買基金虧就不敢買了。」
  • 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頁 _ 天天基金網
    0 別買,手續費太高 [西部利得匯享債券A吧] 基民賺錢壹號
  • 稜鏡|百億基金一天售罄,有錢買也得配售,但投資者為何難賺錢?
    而過去多年,「基金賺錢,投資者不賺錢」的悖論也成為很多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刻板印象。如何打破這一魔咒?投資者湧入,新基金髮行創紀錄「我今年基金投資收益才25%。」投資者成瑜對這一收益水平並不太滿意。張亭表示,網際網路渠道的興起,使得買基金也越來越方便了。賺錢的基金,不賺錢的投資者儘管今年基金出現普賺行情,仍有大批投資者表示沒賺到錢。「我的基金浮虧1萬多了,半個月虧了5%左右。」投資者萬華告訴作者。
  • 2021年,買什麼基金更賺錢?
    這不馬上就2021年,想問一下大家2020年買的基金都賺錢了嗎?那麼2021年買什麼基金可以賺更多的錢呢?我想這個是所有人都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畢竟就目前而言也只有基金非常適合我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了。但怎麼買基金買什麼基金又直接決定了你到底能不能通過基金賺錢。
  • 如何買基金,基金能賺錢嗎?買基金時會遇到什麼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基金是什麼,基金的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別人拿了我們的錢進行投資,獲得的收益是屬於我們這些投資人所有,進行投資的管理人員是沒有任何收益的,雖然沒有收益,但是他們會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如果沒有管理費用,相信也是沒有人會做基金管理人了。基金能賺錢嗎?講了這麼多,那麼很多人會問了,基金能賺錢嗎?
  • 21理財私房課丨普益財富黃建翔解「網紅套路」:為什麼總是基金賺錢...
    此前引來千億資金關注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混合基金目前淨值已經跌破1元。今年初高位成立的產品,多數都產生了一定的損失或回撤,個別產品的虧損程度較大,此前「隨波逐流」的投基者現在需要忍受虧損帶來的痛苦。根據今年初發布的《權益類基金個人投資者調研白皮書》的結果來看,基金賺錢而基民不賺錢的情況時常發生。
  • 權益基金賺錢大年!2021能不能衝擊「三連勝」?
    01權益基金的賺錢大年,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大增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我們將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劃分進主動權益類基金我們發現,2016至2020年三季度,五年內權益類公募基金有三年平均收益率為正。
  • 1個月賺超98%的基民!我是這樣選基金的
    (老高研究基金的部分照片)   看到這裡可能已經有很多人質疑我了,「買個基金而已,至於嗎?這不浪費時間嗎?」 我一點都不覺得浪費時間。  很多人買基金錢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基金,看到別人買就跟著買,或者隨便問一下別人的意見就買,不把基金當做一種長期理財工具,而是短期獲取
  • 運行滿周年 這類創新基金成績如何?基民買不買帳?
    基煜基金研究團隊指出,從業績報酬型基金的產品設計初衷來看,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綁定基金持有人、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三者的利益,使得三者的利益趨同,實現共贏;第二個目的就是激勵優秀的基金經理,避免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因為激勵機制的不到位而不斷奔私。基民劃不划算?
  • MobTech:2020中國基民圖鑑
    1、2000萬基民跑步入場 移動網際網路基民數量呈穩步上升趨勢,2020年上半年,基民規模突破8000萬,新增基民突破2000萬2、90後成增長主力軍 移動網際網路新增基民年輕化明顯,18-34歲群體佔比達60.0%,90後是基民主要群體 3、女基民「冉冉升起」 基民中,男性佔比為63.5%,女性數量接近四成;與金融理財群體相比,女性更偏好基金 4、本專學歷為主,本科生最愛基金
  • 大成基金:壯麗三十載 奮進新時代
    公募基金行業20多年來從未出現嚴重的系統性風險事件,也沒有一家公司破產倒閉,這在高經營風險的金融行業是不多見的。與此同時,公募基金的剛性兌付早已全面打破,「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信託理念也已深入人心。一系列科學的制度設計和領先的經營理念,不僅有效地保護著投資者利益,還為其他行業主體提供了有益借鑑,推動著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 2020年上半年基金業績盤點:哪些基金最賺錢?
    Wind統計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來各類基金全線飄紅,以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為16.66%,其次是股票型基金,為13.05%,而基金市場整體平均收益率為9.47%。從具體基金來看,哪些基金最賺錢?收益多少?本期我們總結四種類型的基金「尖子生」榜單,一起來看上半年那些「笑到最後」的贏家。
  • 昔日網紅基金今朝大多沉淪 基民投資需保持獨立思維
    撫今追昔,身處公募熱衷打造爆款的時代,基民擇基需摒棄外界幹擾、保持獨立思維。在一段時間沉寂後,多位基金經理相繼參與管理,積極布局電子、軍工等成長板塊,2016年-2017年周期、成長偃旗息鼓,基金也很快回吐此前漲幅。進入2019年,基金採取均衡配置的思路,以周期和科技板塊為主,同時增配相當部分的地產公司,但是基金對於重倉標的選擇不當也導致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表現趨弱。頻繁換倉、高頻操作、缺乏主線可能是基金長期業績不佳的主因。
  • FOF基金專業買手優勢凸顯
    2020年基金徹徹底底火了!在「炒股不如買基」觀念驅動下,年內公募整體資產規模進入18萬億時代,1300多隻新基金髮行規模合計突破3萬億。而在過往22年中,新基金單個年度的規模還從未突破1.5萬億元。今年不僅破「2」,更一舉邁過了「3」的大關。公募基金產品數量也激增超過7200隻。面對基金規模和數量創新高,對於基民來說,選基金的難度也堪比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