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這類基金首份「年報」亮相!利益捆綁業績更好?基民又被徵收智商稅? 來源:券商中國
將基民業績與基金公司利益捆綁的「浮動管理費基金」,真能破解基金公司躺贏模式?
截至12月中旬,首批六隻浮動管理費基金運營恰滿一年,而從今年以來的業績對比看,浮動管理費基金的利益捆綁也難言優勢,在A股市場大幅向上波動的情況下,浮動管理費基金表現平平,最佳業績為68.87%,最低則為40.45%,而全市場業績超過70%的基金產品數量多達200隻。
此外,多隻浮動管理費基金的年內收益率,還跑輸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基金,而這些「同胞基金」均為不提取業績報酬的傳統固定費率基金,浮動管理費基金業也因此被市場人士解讀為收取智商稅,有市場人士也強調,考慮到浮動管理費基金的收費特點,浮動管理費基金可能更適合在市場下跌階段。
首批浮動管理費基金難言業績優勢
不管基金有沒有為投資者賺到錢,基金公司都會收相應的管理費,只要基民因套牢而不敢割肉贖回,基金規模夠大,這種「旱澇保收」的模式就會為基金公司貢獻豐厚的管理費收入。
比如,券商中國記者此前報導,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產品,成立五年來虧損接近40%,累計收取的基金管理費收入卻超過3個億,這家業績不佳的基金公司,憑藉固定管理費率模式為基金公司各個股東瘋狂賺錢、基民卻為此神傷,固定費率的模式因此飽受投資者詬病。
在這種背景下,為了保護基民的利益,浮動管理費基金來了。2019年12月18日開始,華安基金、華泰柏瑞、國泰基金、富國基金、中歐基金、興全基金六家公募獲準發行的「首批浮動管理費基金」陸續入市。
據悉,浮動管理費基金採取「低固定管理費+業績報酬」的模式,使基金的業績低於業績報酬計提基準時,收取相對於普通基金更低的管理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投資者在基金業績不佳時的投資成本。同時,浮動管理費率不同於基金管理人「旱澇保收」的固定費率收費模式,將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的利益捆綁,對基金管理人產生更好的激勵作用。
首批6隻浮動管理費基金均採用逐筆計提法提取業績報酬,即基礎管理費率為0.8%,若單個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單筆份額在其持有期間的年化收益率超過業績報酬計提基準(8%)時,按照超過業績報酬計提基準部分的20%提取業績報酬。基金業績報酬在基金份額持有人贖回/轉出基金份額或基金合同終止清算時收取。
也就是說,這六隻「逐筆計提業績報酬」基金管理費與基金業績掛鈎,基金收益越多,收得管理費也越多,賺的越少,管理費收的也就越少。
現在浮動管理費基金運作剛好一年,業績情況怎麼樣呢?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華安匯智精選基金成立於2019年12月18日,是首批浮動管理費基金中最早成立的一隻,自成立的一年來收益率為66.65%,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則為67.35%。
單獨看今年以來的收益率,興全社會價值基金是首批六隻浮動管理費基金中業績表現最好的一隻,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達到68.87%,該基金是由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管理的。
但另一方面看,考慮到浮動管理費基金是打著激發基金管理人能力的旗號,在2020年牛市行情下獲得68.87%的收益率,並未能凸顯浮動管理費基金的優勢,畢竟今年以來收益率達到80%的基金已多達144隻,且業績最佳者年內收益率更是超過130%,而上述144隻基金均為傳統的固定費率基金。
另一方面,首批六隻浮動管理費的基金的業績分化情況也極為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16日,首批六隻浮動管理費基金中,有3隻基金的年內收益率低於50%,其中業績最低是富國基金旗下的富國阿爾法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僅為40.45%。
這也意味著,首批六隻浮動管理費基金的首尾業績差距超過了28%。
傳統「躺賺模式」基金更保護基民?
浮動管理費基金面臨的爭議還不止上述問題,由於許多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多隻基金,不僅有浮動管理費類的基金,還有固定費率的基金,但是業績情況也令市場人士感到迷惑。
華安匯智精選基金的基金經理是饒曉鵬,饒曉鵬同時還是華安升級主題基金、華安行業輪動基金的基金經理,華安升級主題基金、華安行業輪動基金均是傳統的固定費率基金,並非浮動管理費基金。
作為一隻旱澇保收的傳統固定費率基金,華安升級主題基金、華安行業輪動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71.66%、68.41%,也就是說,這兩隻基金甚至還跑贏了被認為能激發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浮動管理費基金。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另外幾位基金經理身上。王培管理的中歐創新成長基金A、中歐行業成長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57.82%、54.8%,而他管理的浮動管理費基金的收益率僅為43.03%。富國基金的情況也大致類似,蒲世林管理的浮動管理費基金——富國阿爾法兩年基金的年內收益率為40.45%,而他管理的富國城鎮發展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53.65%,也就是說,浮動管理費基金跑輸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另一基金多達13個點。
上漲階段賺錢少、收費高
浮動管理費基金在市場向好時,收取的費用也十分驚人,尤其是當基民發現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兩隻甚至三隻基金,浮動管理費基金業績更低,哪怕基金業績一樣,收費卻大不相同時。
由於浮動管理費基金收取0.8%的低管理費後,當業績超過年化8%時,對超額業績部分要計提20%,這意味著,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兩隻基金,在相同業績的情況下,基民要給浮動管理費基金交出更高的費用。
長期業績超過年化8%對許多基金經理而言,也是一個極為輕鬆的門檻,長期年化收益率超過15%甚至20%的基金經理在許多大中型公司不在少數,這意味著8%這樣的低門檻條件,將使得基民向基金公司繳納更高的管理費用。
以謝治宇過去十年間的年化收益率達到20%計算,這意味著謝治宇三年的年化收益率可能更高,即便以三年年化收益最低20%計算,封閉期三年結束後,如果基民選擇落袋為安贖回該基金,那麼基金的浮動管理費率就達0.8%+(20%-8%)*20%=3.2%,遠超固定管理費基金1.5%的管理費率。如果市場未來三年連續向好,該基金的三年的年化收益率若能達到50%,那麼贖回時,該基金收取的浮動管理費率就達0.8%+(50%-8%)*20%=9.2%。而截至12月16日,謝治宇管理的興全社會價值基金的今年以來收益率為68.87%,這意味著該基金的三年年化收益率具有想像力。
問題在於謝治宇也管理另一隻固定管理費率的基金——興全合潤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67.98%,這隻基金業績與他管理的浮動管理費基金幾乎沒有差別,兩隻基金的基金經理均為同一人,是買利益捆綁的浮動管理費基金還是固定費率的基金?答案不言自明。
顯而易見的是,在2020年A股市場大幅向上的背景下,浮動管理費基金表現並不出色,且因首批浮動管理費基金的基金經理還管理其他基金產品,不少浮動管理費基金在「利益捆綁」的條件下,甚至未能跑贏旱澇保收的固定費率基金。
「浮動管理費基金的基金經理管理多隻基金,且持有的重倉股同質化,也會削弱了浮動管理基金的吸引力。」華南地區的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認為,考慮到浮動管理費基金的收費特點,浮動管理費基金可能更適合在市場下跌階段。
華寶證券的一份關於浮動管理費基金的報告也指出,在股市處於上行階段,普通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收益高於浮動管理費基金,而在股市大幅波動以及下行階段,權益類浮動管理費基金的抗跌性強於普通主動管理型基金。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