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轉換身份了:從股民到基民

2020-12-17 SZNEWS

深圳商報/讀創財經評論員 王亞傑

或許只要股市存在,散戶就不會消失。甚至在一定階段內,隨著金融知識的普及和投資理財需求的增長,散戶數量還會增加。不過,即便如此,A股市場的去散戶化趨勢也不可能被逆轉。從基金業績表現和發行情況看,伴隨市場的發展,在市場交易量和市值佔有率方面,散戶佔比日趨弱化是基本可以預期的。

據報導,最近5年,滬指下跌約6%,基金指數卻上漲26%。統計數據顯示,最近5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43.67%,373隻基金實現業績翻倍,24隻基金盈利200%以上。對於基金行業這樣的業績,相信絕大多數準備投資股市的人都會心動。或許還不只是這樣。那些投資股市多年,收益卻一言難盡的投資者,恐怕一樣會心動。或許還不只是心動,還有行動。

早前的報導說,到今年10月,公募基金總規模攀升至18.31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時,這也是公募基金全行業今年年內第七次刷新紀錄高點。值得注意的是,僅僅是今年前10月權益類基金已經增長了2.43萬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增加了5058.04億元,增幅38.93%,混合型基金增長了1.93萬億元——據稱,在七大類細分基金中,這是今年唯一規模增長超過萬億的基金類型,相比去年年末規模實現成倍增長。

在眾多的散戶投資者中,應該有一些人還是能夠獲得很好的收益的。不過,對更多的人來說,盈利是偶然的,賠錢是必然的。絕大多數人是無法彌補散戶投資者和專業機構之間研究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的巨大差距的。更不要說,改革中的市場基礎制度變遷和飛速發展的市場本身對於投資者已經形成更大的挑戰。所以,對更多的人來說,也許是時候轉換一下身份了:從股民到基民。

相關焦點

  • 《聰明的投資者》:股民的雙重身份和市場先生
    股民/基民的雙重身份作為一個股民或者基民,我們購買股票或基金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低買高賣賺錢,大多數人都將自己定位於持有某種交易籌碼。但這本書中格雷厄姆表示:股民或基民實際上有兩重身份,並且可以在兩者之間有選擇地加以利用。
  • 為何基金賺錢 基民卻不賺錢?
    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原因  事實上,「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不僅有投資者的主觀原因,也有基金經理和市場等方面的客觀原因。
  • 為何基金賺錢基民卻不賺錢?
    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原因事實上,「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背後,不僅有投資者的主觀原因,也有基金經理和市場等方面的客觀原因。由此可見,雖然公募基金取得了良好回報,但投資者並沒有賺到錢,即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現象。
  • a股:上證指數站上3400點,大部分股民股票投資虧損「關燈吃麵」
    數據圖表分析A股:大盤指數不斷創新高,股民股票虧損「關燈吃麵」!反映a股市場行情走勢的上證指數又站上3400點了,距離今年高點只剩下區區40點,全年漲幅接近12%,可是為什麼大部分股民散戶在今年的牛市行情當中依然股票投資虧損?
  • 股市大盤指數站上3400點,為何大多數股民股票虧損關燈吃麵?
    數據圖表分析股市:大盤指數不斷創新高,為何多數股民股票虧損「關燈吃麵」? 可是為什麼大部分股民散戶,在今年的牛市行情當中依然股票投資虧損? 今天財經有料哥就和大家簡短地分析一下,有圖有真相!
  • MobTech:2020中國基民圖鑑
    1、2000萬基民跑步入場 移動網際網路基民數量呈穩步上升趨勢,2020年上半年,基民規模突破8000萬,新增基民突破2000萬2、90後成增長主力軍 移動網際網路新增基民年輕化明顯,18-34歲群體佔比達60.0%,90後是基民主要群體 3、女基民「冉冉升起」 基民中,男性佔比為63.5%,女性數量接近四成;與金融理財群體相比,女性更偏好基金 4、本專學歷為主,本科生最愛基金
  •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投資三大啟示錄
    原標題: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因此基民也需要注意風險控制,不要「追漲殺跌」——經常在市場非常熱鬧的高位大量申購基金,而在低位的時候卻沒有申購,甚至於還割肉離場。市場風險往往是漲出來的,投資基金也需要注意風險控制。
  • 保安炒股淨賺70萬元 辭職轉為專職股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保安炒股淨賺70萬元 辭職轉為專職股民 5月6日,株洲河西某保險公司保安張建國(化名)正式離職,成為一名專業股民。這一波牛市,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遇上,希望把握機會專心炒股,賺點養老錢。對於辭職炒股,今年已經56歲的張建國如此解釋。
  • 基金賺錢基民虧?產品持有體驗不佳仍是金融機構財富管理痛點! 基金...
    最近幾年,公募基金賺錢效應越發凸顯,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從樓市、銀行等 「搬家」到資本市場,僅2020年一年,新成立公募基金髮行規模就突破了3萬億。然而一個怪象卻是,儘管公募基金整體收益可觀,但廣大基民卻並非都掙到了錢。「每一次發行基金都能感受到,申購高峰往往是在最高點!
  • 玉舒盤金:黃金大行情外匯投資股民如何炒金?注意這些你上你也行!
    多空雙向制市場中的投資者大多數都是從股民發展過來的,每年都會看到很多股民在操作中經歷著同樣的事,犯著同樣的錯誤。在雙向制的市場中犯錯的人不計其數,但歸納起來,錯誤不外乎以下這麼幾點:
  • A股散戶新世相:五位股民的炒股往事
    「九點半上崗/十五點離場/星期一到星期五,天天都挺忙/炒股為哪樁/賺錢不容易/被套很平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經常是滿倉/淺套就止損/深套就死扛…」十五年前,一首膾炙人口的《股民老張》勾勒出A股散戶自畫像。
  • 基民又被徵收智商稅?
    基民又被徵收智商稅? 來源:券商中國將基民業績與基金公司利益捆綁的「浮動管理費基金」,真能破解基金公司躺贏模式?首批浮動管理費基金難言業績優勢不管基金有沒有為投資者賺到錢,基金公司都會收相應的管理費,只要基民因套牢而不敢割肉贖回,基金規模夠大,這種「旱澇保收」的模式就會為基金公司貢獻豐厚的管理費收入。
  • A股散戶新世相:五位資深股民自述股市那些事兒
    虧最慘的時候就是15年下半年那會兒,真是活久見!見識了千股跌停,體驗過熔斷。股票瘋狂跌,我不停地買,當時心裡就想著,必須得繼續加倉,才能攤薄成本。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沒有虧得最多,只有虧得更多,有幾隻股票到現在還在「坑」裡躺著,虧了多少我也不敢看。
  • 【特別策劃】A股散戶新世相:五位資深股民自述股市那些事兒
    這種時候行業的龍頭企業,一定會恢復他的王子身份。比如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的伊利蒙牛,13年底塑化劑事件、打擊三公消費事件之後的五糧液茅臺,19年最強限補令之後的新東方、好未來。 三是灰姑娘,灰姑娘本身很美麗,但是因為服裝的原因得不到認可,而換上水晶鞋之後立馬光芒萬丈。
  • 基民買不買帳?
    基民劃不划算?最高近70%的收益,在今年的基金牛市中,也並不是很扎眼。而且6隻產品中還有3隻收益率在同類基金產品中並不靠前。那麼,基民選擇這類浮動管理費的基金產品,到底劃不划算?這需要從浮動管理費的計算方法說起。
  • 房貸LPR浮動利率轉換大限快到,你決定了麼?我的選擇是固定利率
    房貸合同LPR浮動利率轉換大限快到,你決定了麼?再過不到二十天,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就將統一對尚未主動轉換的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批量轉換LPR,而且利率方式統一轉為LPR浮動利率加減點方式(而非固定利率方式)。
  • 印尼護照:本人無需登陸,快速轉換身份,資料超簡單的第二護照!
    如果你人在國外,不想或無法回國,就想快速轉換身份;如果你在國內,想辦第二護照,未來可以隨時使用,有備無患;如果你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滿足其他移民護照的要求,又急著出國;總之,如果你想資料最少,最快轉換身份,隔離身份,最適合的就是印尼護照!想了解具體資料和費用?我是移民要不要,關注我,給我留言或私信吧!
  • 點醒1.8億迷茫股民:如果股票退市,股民和上市公司誰更慘?
    問題是有些朋友總喜歡等暴漲之後再進入,等股價暴跌到心理崩潰,才去止損,這才叫追漲殺跌。如果股票退市,股民和上市公司誰更慘?如果股票退市,股民肯定要比上市公司更慘。對於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來說,大股東未必會有太多損失。
  • 在股指如此亮眼的年份 股民們收穫如何?
    再考慮到1.75億投資者中很多並未入市,活躍投資者估計僅數千萬,如果僅計算活躍投資者的話,2020年人均盈利料將更高。  三分之一帳戶虧錢  當然了,要是說股民年內人人都賺了10來萬,那肯定有人要飆髒話的,畢竟算平均值,很多人是會被平均的。  如果按帳戶統計的話,小編的一個0元證券帳戶顯示,年內0收益的話,可以超過33.94%的股民。
  • 昔日網紅基金今朝大多沉淪 基民投資需保持獨立思維
    撫今追昔,身處公募熱衷打造爆款的時代,基民擇基需摒棄外界幹擾、保持獨立思維。整體看,目前虧損的網紅基金大都成立於市場熱度的頂點,初戰告捷後面對行業、市場發生轉折時仍忽視風險因素,同時操作頻繁、投資缺乏主線,這類產品需基民再三留意。摒棄爆款思維 擁抱價值投資由此可見,網紅基金並不等同於績優基金,行情越好之時可能也代表單一風格演繹到極致,此時如果發行規模過大,同樣會影響基金經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