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熱也過立秋啦!養陰潤燥從這些滋補湯水開始……

2021-02-12 廣東中醫藥

有不少讀者留言

【起居養生】

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精神養生】

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房事】

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飲食養生】

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獼猴桃、白蘿蔔、白梨等,以收斂肺氣,滋養陰液;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養肺,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運動養生】

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如爬山、打太極拳、遊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藥物養生】

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幹地黃等。

【材料】

豬瘦肉500克、無花果8個、雪梨4個

【做法】

1、豬瘦肉洗淨後,切成塊。雪梨洗淨,去核,每個切成4大塊。無花果也清洗乾淨。

2、將三者一起放入砂煲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煲上2小時,出鍋時,可以放入適量冰糖調味。不喜歡吃肉的人,可以選擇不放肉,或者將肉換成銀耳。

【功效】

雪梨有生津止渴、潤燥化痰、潤腸通便的作用,無花果能健脾清腸、消腫解毒、利咽潤肺,同時還有一定的防癌作用,豬瘦肉也能滋陰清熱。無法抵擋辣椒誘惑,經常吃辣椒的人,不妨多煲無花果雪梨豬肉湯喝,緩解一下辣味對肺臟的損害。

【材料】

北沙參15克,枸杞子30克,老鴨200克,姜2片,黃酒6克,精鹽、高湯等適量


【做法】

1、老鴨切塊,汆水洗淨血水,入盅內,洗淨的中草藥、薑片、黃酒、高湯注入盅內。

2、以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2.5小時後,加適量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

北沙參性味甘涼,能養陰清肺、祛痰止咳。老鴨營養豐富、滋味鮮美,其性涼,既有滋陰養胃之功,又能利水消腫。二者共煮能滋陰補津,治療慢性咳嗽,解渴降肺熱。

【材料】

扇骨500克,霸王花3顆,紅棗3顆,生薑1塊


【做法】

1、扇骨用流動的水衝洗乾淨。霸王花用清水浸泡15分鐘,衝洗乾淨。扇骨加生薑,涼水入鍋,大火煮開約2分鐘,邊煮邊撇去浮沫。

2、焯水後的扇骨撈出,如果浮沫較多可用溫水洗淨。所有食材放入砂煲,加適量開水。大火燒開後加入少許黃酒、數滴香醋。轉小火煲約2小時,加少許鹽調味。


【功效】

霸王花又名劍花,因其花冠碩大,氣勢懾人,因此人們稱其為霸王花。老廣東素有「霸氣橫生、暑氣頓消」一說,夏秋兩季常用它來煲湯消暑祛燥。乾花除了可以清熱潤肺滋補養顏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秋季氣候多變,早秋溼熱,中秋前後乾燥,晚秋又以涼、寒為主,加之夏天人們的體力、精力消耗較大,體質相對較弱,容易出現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疾病。

道家真人丘處機的《攝生消息論》就有提到,「但凡春秋之際,故疾發動之時,切須安養,量其自性將養。秋間不宜吐,並發汗,令人消爍以致臟腑不安,惟宜針灸。」

因此,秋季進行艾灸,是祛病養生的一大妙招。大家也可以試試在家裡灸一下這些常用穴位▼

肺俞穴

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其內應肺臟,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為治療肺臟疾病的重要腧穴,臨床上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一些呼吸系統疾病。

腎俞穴

位於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白帶、水腫、耳鳴、耳聾等。

關元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關元不僅有強壯作用,還有培腎固本、補益元氣、回陽固脫之功效。主治少腹疼痛、霍亂吐瀉、疝氣、遺精、陽痿、早洩、白濁、尿閉、尿頻、黃白帶下、痛經、中風脫症、虛癆冷憊、羸瘦無力、眩暈、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

佛山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廣東省針灸學會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耳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針法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來源:佛山市中醫院】

相關焦點

  • 【關注】立秋養生,要養陰宣肺潤燥柔肝
    因此,閆民川老師提出立秋養生總的原則:除了遵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總原則外,還應特別注意養肺、養陰、養津、養收、潤燥、護肝,以及防燥邪傷肺,肺過克肝。根據祖國醫學陰陽五行的理論,肺屬金、肝屬木,肺過最易克肝。而肝氣不可犯,肝血自當養。因此,在立秋前、中、後三天,應服用養肝血、防肺燥的立秋順安湯。
  • 立秋後養生,養陰是重點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是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 立秋養生要養陰宣肺潤燥柔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肺朝百脈,主治節(主管人體24個節氣的變換,與自然界24個節氣的變化相應)。因此,閆民川老師提出立秋養生總的原則:除了遵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總原則外,還應特別注意養肺、養陰、養津、養收、潤燥、護肝,以及防燥邪傷肺,肺過克肝。
  • 【健康】秋日養陰潤燥好時節,養生宜「養收」
    秋季陰氣漸長,是潤燥養陰的好時節。那麼,秋季養生還要注意什麼呢?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日,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即指暑去涼來。立秋後,氣候是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中醫順應四時養生原則,秋冬養生宜「養收」,入秋後養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則」。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以「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為原則。
  • 秋季養生:「潤燥、補肺、養陰、增酸」該吃什麼好?
  • 初秋養生謹記八字訣「潤燥、補肺、養陰、多酸」
    那些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的食物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食品。中醫對於初秋養生有「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八字大綱肺為嬌髒,容易為燥邪所擾。飲食方面應根據八字大綱來制定食療方案。潤燥首選蓮藕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 【愛夢養生】秋季養生:「潤燥、補肺、養陰、增酸」該吃什麼好?
    【愛夢養生】秋季養生:「潤燥、補肺、養陰、增酸」該吃什麼好? 秋季養生原則重在滋陰潤燥養肺,日常活動應由開放漸漸收斂。概括為秋季養生八字訣:潤燥、補肺、養陰、增酸。從飲食的角度,怎麼吃有助滿足這些原則呢?潤燥:首選蓮藕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立秋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銀耳、菊花、鴨肉、兔肉等,其中蓮藕為首選。蓮藕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
  • 【養生】秋季:潤燥補肺養陰多酸
    潤燥 首選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 它們不僅長的好看,還能養陰潤燥
    比如秋燥的你,就可以通過喝這樣的花茶來養陰潤燥,再加上中醫幾味藥,喝這樣的茶,就能讓你舒服過秋天!暑氣漸逝,秋風漸起,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燥邪容易從口鼻入侵人體,從而產生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失眠、便秘等病症,中醫稱之「秋燥」。
  • 六道秋季養陰、滋陰、滋補湯,告訴你秋季養生的秘決!!!
    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於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鍊要適度。先來一道養陰滋補潤燥又美容的黃豆燉豬蹄湯吧。做法簡單,營養豐富,非常適合秋冬季滋補,具有通乳、氣血雙補、補虛養身等作用。豬蹄富含膠原蛋白,經常吃可增加皮膚彈性,美容養顏抗衰老哦。燉好的湯是奶白色的,味道濃香,營養價值豐富哦。
  • 初秋養生八字決:潤燥、補肺、養陰、多酸(這些單品必不可少)
    「秋燥」有溫涼之分,而「燥邪」首當犯肺,又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故養肺潤燥是秋天養生的關鍵。這個時候更需遵循「潤燥、補肺、養陰、多酸」八字原則進補。燕窩滋陰潤肺補而不燥、治療肺陰虛,咳嗽、盜汗、咯血等症,治療胃氣虛、滋陰,潤燥,益氣,補中、養顏。中醫治療陰虛證的方法,又稱滋陰、養陰、育陰、益陰,屬補法。進入秋季,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
  • 養陰潤燥話玉竹
    中醫認為,玉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二經;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幹口渴,內熱消渴。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竹含有鈴蘭苦甙、鈴蘭甙、山柰酚、槲皮素甙、維生素A、生物鹼、玉竹多糖等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幹擾素合成,抑制結核桿菌生長,降血糖血脂,緩解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擴張外周血管和冠脈,延長耐缺氧時間,強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 立秋養陰潤肺應從健脾上紮根
    秋季,雖然燥氣在慢慢增加,但立秋這個節氣還處在三伏天的末伏,此時溼熱與燥氣逐漸交接。身體感受到溼熱難免會想吃些辛辣、寒涼之品,但食用太多辛辣卻容易傷到體內的津液,把身體推向燥化,這樣進入秋天后就會比較難受。所以乙未年的立秋飲食養生應該在健脾的基礎上養陰潤肺,加上今年溼氣偏重,所以應該採用合適的食材去溼清熱、強健中焦。
  • 【吃貨必知】立秋不宜大補 多吃潤燥生津類食物保脾胃
    【新朋友】點標題下「吃貨在西安」訂閱【老朋友】點右上角分享或收藏內容 今天就立秋了,專家表示,經過炎熱的夏季,人們的脾胃多有損傷,消化功能尚處於脆弱狀態。因此,剛入秋不宜大補,應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主,為秋冬寒冷季節進補打下良好基礎。
  • 立秋:這些事你一定要注意!否則冬季百病纏身!
    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秋天開始,人們把立秋當作養生的重要時刻!
  • 今年的立秋是什麼時候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今年的立秋是什麼時候_立秋後該吃什麼食物,歡迎參閱。今年的立秋是什麼時候在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2021年立秋節氣的時間是 公曆2021年8月7日14點37分,農曆辛丑年六月二十九號星期六,過了這一天天氣就會逐漸涼爽。
  • 今日立秋,這些事你一定要注意!否則冬季百病纏身!
    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秋天開始,人們把立秋當作養生的重要時刻!
  • 桃膠皂角米雪燕銀耳百合羹,秋季潤燥必不可缺少的美容佳品之一
    立秋後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大,隨之而來的就是肌膚逐漸開始變得乾燥起來,時常還會感到口乾舌燥,所以每到這個季節就要多吃一些降噪潤肺的食物來調理調理一下身體。對女人來講銀耳就是最好的食物,物美價廉、營養豐富、還具有潤燥、安眠、養陰清熱等功效,非常適合這個季節常喝。
  • 今日立秋,這些事你一定要注意!否則冬季百病纏身!
    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秋天開始,人們把立秋當作養生的重要時刻!
  • 八月立秋,一齊抓住暑假的小尾巴!
    史學家由此推斷,「立秋」之節在甲骨文時代(殷商)之前就已確立了。  每年8月初,當太陽達到黃經135度,為立秋節氣開始,意味著炎熱的夏天腳步漸漸遠去,涼爽的秋天就要到來。    立秋養生,光是「保溫杯裡泡枸杞」可不夠,  來看看立秋養生的「關鍵詞」吧~  關鍵詞1:養陰  秋季氣候由熱轉寒,中醫認為這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後,作息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晚上睡覺要護住胸背,防止邪風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