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失心太重?原因很簡單,多半是因為父母的幾句話

2020-12-14 蘑菇老師育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教育難題,其中很多家長反應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有過於重的得失心。

其中一位媽媽說:「有一次學校運動會比賽,本來就是單純地想要他參與一下,享受運動的快樂,輸了比賽後卻兩天沒好好吃飯,心情特別低落,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

其中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因為輸不起造成的心理傷害很大,其實就是抗挫折能力比較弱,家長平時的做法孩子看在眼裡,這幾點可能造成孩子過重的得失心。

父母影響

因為孩子從出生以來,最接觸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呈現在孩子眼前,就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想要孩子能夠有可以正視輸贏的心態父母就要做好榜樣。

父母的得失心重,贏了就會表現得歡天喜地,輸了又一味消沉、唉聲嘆氣,孩子就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從而影響心理,容易患得患失,不敢放手去做事情。

不當的誇獎

導致孩子得失心過重也可能是家長不當的誇獎,面對孩子遇到困難時的鼓勵支持是正確的,但是不管孩子做了什麼,家長都笑呵呵地給孩子說一句「寶寶最棒了」,這樣毫無意義的誇獎會容易誤導孩子客觀認識自己,從心裡覺得自己就是最棒的,非常自我。

在接觸群體的時候,不再是大家的中心,受不到誇獎,就無法接受自己不是他人關注中心的現實了,會造成輸不起、贏不起的心理。

過於看重成績

家長對於孩子的成績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原因,很多家長只在意孩子的成績,以考滿分為目的。

孩子考不好時,父母表現出很失望的樣子,甚至批評指責孩子,成績考好時,又表現得過於熱情,承諾一些超出孩子需求的條件,孩子很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更難面對輸贏。

力求孩子做到完美

還有一種:「力求完美」型父母,要求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成為所有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都是大多數家長的美好願望,這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更要理性分清楚願望和自己孩子的自身狀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求孩子做到完美反而可能會毀掉孩子。

相信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但是上面的這4點可能會造成孩子得失心太重,產生一些不太健康的負面情緒,作為家長,你的做法非常關鍵!

相關焦點

  • 孩子得失心太重,父母可採用「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
    文字/迎迎編輯/迎迎很多父母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當孩子對某件事表現出興趣的時候,父母想要幫助孩子,但孩子卻突然放棄了,自我說服自己是做不來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得失心太重的表現。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得失心呢?
  • 孩子得失心太重,家長講授孩子「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
    孩子得失心太重,家長講授孩子"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下午小劉跟我說,自己的孩子最近變得奇奇怪怪的,總擔心有的沒的事情,小劉很清楚的知道孩子想要學習鋼琴,為此也準備給孩子找一個鋼琴老師,但孩子自己卻阻止了小劉的計劃,說:不敢報,鋼琴太難了,自己學不好的。
  • 得失心太重,不是個好事兒!
    持續半年的高壓力工作,今天早晨起床,突然悟得一句真理——得失心太重,不是個好事兒!自新年伊始,我就一直在準備考試。我知道青春的可貴,早日考上遠比再次複習容易得多,爭取一次考上。「從小到大我是父母的驕傲,遠在農村的父母等著我給家族帶來更多的希望,所以在學業上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樣看重得失的心態每天折磨我的精神,消耗著我的能量。人的能量需要循環,持續消耗總會枯竭。如果一味地消耗自己,身體和精神上都會不堪負荷,那些讓你太過在意的東西,反而會更快地失去。所以說,得失心太重,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好事。
  • 得失心太重,很累
    很多時候,適當的得失心會給我們前進的動力
  • 兩個故事告訴你:得失心太重的人,反而容易失敗!(恍然大悟)
    兩個故事告訴你:得失心太重的人,反而容易失敗!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得失心太重,是一個人最大的破綻!故事一有一天,一個嗜好下棋且自認為棋力天下第一的人,去找莊子下棋。的確,一個人,得失心太重,太過在意輸贏勝敗,內心就會緊張,情緒就會失控,就無法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反而就容易失敗,這可以說是很多人的一個破綻,
  • 你的人生慌亂不堪,根源是得失之心太重
    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王陽明心學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我們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沒有吃的他就開荒播種,還教授當地人種植技術,自給自足。
  • 王陽明: 你的人生慌亂,根源是得失之心太重
    你的人生慌亂,根源就是得失之心太重如果我們的內心永遠盯著那些外物,必然會累得死去活來。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 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得失心太重,是一個人最大的破綻!
    2020-09-28 01:00:29 來源: 荒野冒險家之王 舉報   兩個故事告訴你:得失心太重的人
  • 孩子得失心重如何教?3個方法培養小朋友正確勝負觀
    不過社會生活難以避免競爭,即使不談輸嬴,如果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好好確立正面而健康的競爭心態,在群體生活中面對輸贏結果招架不住,又或產生太重的得失心,都會對性格和人際相處帶來相當大的壞影響。事實上,競爭意識也屬於認知功能的一部份,當小朋友2至3歲時,是語言能力迅速擴展的時期,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3歲左右,適時引導他們的競爭意識。
  • 去除得失心——寵辱不驚的佛學智慧
    得失是自然界此消彼長的規律,本來無可厚非,可是,當人們為了貪慾和嗔念而患得患失時,得失心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的煩惱和痛苦。它便成為關乎我們快樂生活的大問題了。有錢的人,守著錢。錢帶在身上,怕被人搶,放在家裡,怕被人偷。放在銀行裡貌似比較安全,不過隔一段時間還是要核對一下帳戶餘額,免得時間長了出錯。
  • 你的人生慌亂不堪,根源就是得失之心太重
    龍場的歷練猶如一場修行讓他放下了榮辱得失,甚至放下對生死的眷戀,依著一顆平常心更加專注的研習心學。只要一有時間,他就盤腿而坐,冥想悟學,還教當地蠻夷學習漢文,教化他們。這樣的日子,王陽明一過數年,不知年月。一天半夜,他突然大叫一聲,驚醒後渾身是汗,頓覺心中暢快,如浩瀚宇宙,無一絲塵埃。
  • 得失心太重?孫儷鄧超一家搶走閆妮風頭,被喊話向海清馬伊利學習
    得失心太重?孫儷鄧超一家搶走閆妮風頭,被喊話向海清馬伊利學習陶虹獲得了最佳女配,閆妮獲到了最佳女主角,可以說是相當的讓人佩服,這一次入選的都是有實力的,任何一個女主能在獨自扛起一部大戲,這麼多人當中脫穎而出,閆妮的實力也是讓人佩服。
  •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麼辦?做到這幾點哦
    當孩子得失心重,家長該怎麼辦?首先,關於得失心,可以試著先檢視孩子對於得與失的後果,在意的可能會使什麼。同樣的,父母也必須先思考我們平時是否太過於強調孩子不能輸,或者在孩子輸了之後,我們可能呈現出失落或落寞的反應。另外,請留意我們平時是否常不知不覺的容易做出比較的反應。
  • 孩子情緒暴躁、容易發火還打人,原因多半出在父母身上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有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原因,多半出在父母身上。 3歲兒子上了幼兒園,第一天就和小朋友打架了 小貝的兒子今年三歲,已經到了能夠上幼兒園的年紀。
  • 葉一茜與女兒的聊天暴露許多父母的尷尬:孩子幾句話就把天聊死了
    但很多時候:三言兩語,孩子就跟父母把天給聊死了。葉一茜與女兒森楪的聊天,怎麼這麼像日常我與女兒的溝通?葉一茜與森碟一起看了電影《哪吒》,母親滿心期待與女兒有一個深入的靈魂交流,但卻被女兒簡短的幾句話給打斷了。
  • 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
    放下得失心,便是自在人作者:彩雲追月 人生在世,常常被「得失心」所困擾。有些人能夠看淡想開,對得與失坦然一笑;有些人喜歡凡事計較,常常被得與失鬧得悶悶不樂。一個人如果「得失心」太重,心情就不會愉悅,而是成天憂憂戚戚。所以,得失心就像一團亂麻,一旦纏繞上你,心裡就會亂糟糟的。得失心又像一團酵母,一旦存放在心裡,便會不斷發酵,脹得人心胸狹窄,難受頭沉。於丹說:「 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完善的人。只有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 孩子「嫉妒心」太強,父母該如何處理?可以用這3個方法引導孩子
    02孩子會有嫉妒心是因為哪些原因?原因一:家長過度溺愛如果說家長過於溺愛的話,其實也會導致孩子有嫉妒心,因為在家長的溺愛下,孩子什麼樣的東西都能得到,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能給的東西就越來越少,最終因為家庭物質能力無法達到孩子的"消費觀念需求"。
  • 情路坎坷,把得失看得太重,往往是在自討苦吃
    情路坎坷,把得失看得太重,往往是在自討苦吃。所以,你就應該要讓自己去看開一點。01很多女人之所以會讓自己過得這麼痛苦,絕大部分的原因出自於你自己。02如果一個女人覺得,和對方分開以後,自己就沒有辦法繼續生活下去了,那真的等到對方和你分開的時候,你是絕對接受不了的,因為你在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的心態放好。如果你在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能夠做到讓自己積極一點,肯定也就不會讓自己如此糟糕。
  • 孩子自控能力差,多半和父母這4種行為有關,不改影響孩子一生
    很多因為孩子的家庭矛盾,多半來自媽媽,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媽媽養育孩子的態度跟孩子的未來成長有極大的關係。即使作業寫到一半,也會立刻丟下作業拿起手機打遊戲,因為媽媽心疼孩子的原因,除了嘮叨幾句,也沒有作出實質的舉動要求孩子糾正,結果造成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
  • 對於愛情,得失心不要太重,不要期待過多,不要求,更不要勉強
    對於愛情,得失心不要太重,不要期待過多,不要要求,更不要勉強。請記得,愛情很美好,但他不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 愛情要順其自然,女人也要去尋找那個真正和我們兩情相悅的人。 那個人,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會用心的回應你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