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失心太重,父母可採用「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

2020-12-14 迎迎炫育兒

文字/迎迎

編輯/迎迎

很多父母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當孩子對某件事表現出興趣的時候,父母想要幫助孩子,但孩子卻突然放棄了,自我說服自己是做不來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得失心太重的表現。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得失心呢?其實原因有三個:

害怕結果跟自己預期不一樣孩子之所以太過於在乎得失從而忽略了事情本身的意義,主要是因為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最好的成績,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的結果跟自己所預期的結果是一樣的。

但是往往很多時候,自己預期的結果跟實際的結果會存在偏差,從而大大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更加覺得自己無能。

太在意別人看法,被情緒左右得失心太重的人往往內心是十分敏感的,他們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們甚至會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就開始產生負面情緒,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

但這樣的人太容易患得患失了,他們往往會因為認同別人的看法從而迷失了自我。

自己能力不足,信心不夠孩子之所以存在強烈的得失心,主要還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肯定。因為孩子無法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少,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所以他們害怕,沒有信心,更沒有一項足以支撐自己信心的技能,所以更顯沒有底氣。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場遊戲,一路都在打怪升級,不到人生終點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夠得到什麼,所以要是孩子的得失心太重的話,孩子本身的思維就會嚴重受到限制。

所以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景,父母可以巧用"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

所謂的"瓦倫達效應"是指人們專心做某件事情,但不管這件事本身的意義,也不患得患失的心態。

所以父母可以採用以下三種方式:

培養孩子的興趣,疏導情緒孩子的好奇心是天性使然,總會有自己的行為舉止思想,所以父母不應該輕易制止孩子的行為。反之,父母應該為孩子的興趣加油打氣,讓孩子明顯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安全感,從而讓孩子更高概率地產生正面積極的心態。

同時,孩子的興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疏導,讓孩子不再變得患得患失。

支持肯定孩子的成長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能夠被認可,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有較為突出的表現時,作為父母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

當孩子犯錯時,作為父母也不要太過驚訝,應該心平氣和地跟孩子坐下來討論孩子的行徑,從而教導孩子分辨是非對錯,讓孩子遵循"害人之心不可有"的原則做事。

鍛鍊孩子獨立思索的訓練作為父母應該要從小鍛鍊孩子的自主獨立能力,告訴孩子自己能夠依靠的一直都只有自己,不論是誰都只是自己人生的過客,沒有辦法一直陪伴,最終的路還是要靠孩子自己走下去。

從小孩子就學會自己吃飯、做家務等,那麼長大之後孩子就會能夠先動腦子用自己的行動解決問題,不會想要先依賴別人。只有辦事效率高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肯定,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孩子的行為習慣大多是跟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密不可分,父母的自我修養其實也是意味著孩子的自我修養。每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有自己的追求,但是也不要因為太過於在乎得失以至於喪失了探索事物本身的意義,這樣只會得不償失 。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得失心太重,家長講授孩子「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
    孩子得失心太重,家長講授孩子"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下午小劉跟我說,自己的孩子最近變得奇奇怪怪的,總擔心有的沒的事情,小劉很清楚的知道孩子想要學習鋼琴,為此也準備給孩子找一個鋼琴老師,但孩子自己卻阻止了小劉的計劃,說:不敢報,鋼琴太難了,自己學不好的。
  • 患得患失的你可知道瓦倫達效應?
    今年的疫情影響,高考延期,最近和即將高考的表弟聊天,感覺本來就很玻璃心的他更加緊張,一緊張就——怕什麼來什麼,比如做題時瘋狂暗示自己不能錯不能錯,可結果他就錯了,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之前看文章時遇到的一個詞:瓦倫達效應。
  • 孩子得失心太重?原因很簡單,多半是因為父母的幾句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教育難題,其中很多家長反應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有過於重的得失心。其中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因為輸不起造成的心理傷害很大,其實就是抗挫折能力比較弱,家長平時的做法孩子看在眼裡,這幾點可能造成孩子過重的得失心。
  • 心理知識系列——瓦倫達效應:我很擔心做不好會發生怎樣的後果
    先來了解一個人,一件事,這個人叫做瓦倫達,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演技而聞名。在 1978年,瓦倫達決定最後走一次鋼絲作為告別演出,然後宣布退休。以前每一次成功的表演中瓦倫達都只想著走好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後果,而在最後一次表演中瓦倫達太想成功了反而無法專注於事情本身,變得患得患失。這種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患得患失的心態被心理學家們命名為瓦倫達心態,又稱瓦倫達效應。
  • 保持良好心態 克服「瓦倫達效應」
    休息時間,隨行保障的軍醫陳耀坐在大家中間講了一個故事:美國有一個叫瓦倫達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表演中不幸失足墜亡。他的妻子事後回憶,他失敗的原因應該是覺得這次表演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結果。「這種為了達到一種目的,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就叫『瓦倫達效應』。咱們平時的訓練中,不少戰友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麼辦?做到這幾點哦
    患得患失,是不是包括我們很多成人都有的一種心態,其實這樣的情緒也會牽動著身旁的其他人,使得相處的氛圍很緊張。當孩子得失心重,家長該怎麼辦?首先,關於得失心,可以試著先檢視孩子對於得與失的後果,在意的可能會使什麼。同樣的,父母也必須先思考我們平時是否太過於強調孩子不能輸,或者在孩子輸了之後,我們可能呈現出失落或落寞的反應。另外,請留意我們平時是否常不知不覺的容易做出比較的反應。
  • 孩子得失心重如何教?3個方法培養小朋友正確勝負觀
    不過社會生活難以避免競爭,即使不談輸嬴,如果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好好確立正面而健康的競爭心態,在群體生活中面對輸贏結果招架不住,又或產生太重的得失心,都會對性格和人際相處帶來相當大的壞影響。事實上,競爭意識也屬於認知功能的一部份,當小朋友2至3歲時,是語言能力迅速擴展的時期,爸爸媽媽可以在孩子3歲左右,適時引導他們的競爭意識。
  • 得失心太重,不是個好事兒!
    持續半年的高壓力工作,今天早晨起床,突然悟得一句真理——得失心太重,不是個好事兒!自新年伊始,我就一直在準備考試。我知道青春的可貴,早日考上遠比再次複習容易得多,爭取一次考上。「從小到大我是父母的驕傲,遠在農村的父母等著我給家族帶來更多的希望,所以在學業上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樣看重得失的心態每天折磨我的精神,消耗著我的能量。人的能量需要循環,持續消耗總會枯竭。如果一味地消耗自己,身體和精神上都會不堪負荷,那些讓你太過在意的東西,反而會更快地失去。所以說,得失心太重,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好事。
  • 得失心太重,很累
    很多時候,適當的得失心會給我們前進的動力
  • 你的人生慌亂不堪,根源是得失之心太重
    龍場的歷練猶如一場修行讓他放下了榮辱得失,甚至放下對生死的眷戀,依著一顆平常心更加專注的研習心學。只要一有時間,他就盤腿而坐,冥想悟學,還教當地蠻夷學習漢文,教化他們。一天半夜,他突然大叫一聲,驚醒後渾身是汗,頓覺心中暢快,如浩瀚宇宙,無一絲塵埃。從那晚「龍場悟道」,他明白了心即理,明白了吾性自足。
  • 每個孩子都是潛力股,父母要懂得「期待效應」,孩子未來會更好
    文字/迎迎編輯/迎迎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去欺騙孩子,但有時候其實有期待的欺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有時候父母可以適當採用期待效應,讓孩子的潛能能夠被激發出來。期待效應就是說人的情感和觀念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從而變成自己所期待的那個人。
  • 去除得失心——寵辱不驚的佛學智慧
    父母悅讀欄目牧羊人喻從前有一個人,善於牧羊,羊越來越多,乃至於成千上萬,卻很是慳貪,不肯讓外人沾點兒光。我知道某家有一個好姑娘,我會替你去說媒,可讓她來做你的妻子。」牧羊人聽了歡喜,便給了他許多羊和財物。這人又對他說:「你妻子今日生了一個兒子。」牧羊人還沒見到妻子,聽見已生了兒子,心中大歡喜,又給了他財物。這人後來又對他說:「你兒子生了之後,於今日死了。」牧羊人聽了這話,便大哭起來,噓欷不已。
  • 瓦倫達效應了解一下!
    於是我狠狠心揍了孩子一頓,事情非但沒有轉機,孩子尿褲子的頻率反而更高了。轉眼天氣變涼了,不甘心前功盡棄的我,繼續訓練。但是有時候孩子尿溼了也不主動告訴大人,看著小屁股被尿液淹得紅紅的,令人心疼不已。沒有辦法,我又給孩子穿回了尿不溼。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鏡中我效應"的出現。
  • 孩子膽小怕事,父母巧用「羅森塔爾效應」,幫孩子變身「小超人」
    比如,孩子放手去努力之後,結果不盡如人意,父母沒有鼓勵孩子去對結果挑三揀四,此刻的孩子就容易受到打擊,漸漸變得畏首畏尾。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這些孩子擺脫心理壓力,真正走出自己的內心世界,大膽的去擁抱這個五彩的世界嗎?其實有的。那就是「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為「人際期望效應」。
  • 兩個故事告訴你:得失心太重的人,反而容易失敗!(恍然大悟)
    兩個故事告訴你:得失心太重的人,反而容易失敗!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得失心太重,是一個人最大的破綻!故事一有一天,一個嗜好下棋且自認為棋力天下第一的人,去找莊子下棋。的確,一個人,得失心太重,太過在意輸贏勝敗,內心就會緊張,情緒就會失控,就無法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反而就容易失敗,這可以說是很多人的一個破綻,
  • 得失心太重?孫儷鄧超一家搶走閆妮風頭,被喊話向海清馬伊利學習
    得失心太重?孫儷鄧超一家搶走閆妮風頭,被喊話向海清馬伊利學習陶虹獲得了最佳女配,閆妮獲到了最佳女主角,可以說是相當的讓人佩服,這一次入選的都是有實力的,任何一個女主能在獨自扛起一部大戲,這麼多人當中脫穎而出,閆妮的實力也是讓人佩服。
  • 孩子喜歡說別人壞話,是嫉妒心在作祟,父母要懂得應對
    但其實孩子這些表現都是嫉妒心在作祟,父母要懂得應對。嫉妒心非常強的孩子不懂採用正確的方式與別人溝通,同時他們還會因為別人的優秀從而內心不痛快,心眼也會變得越來越小。嫉妒是萬惡之源,容易毀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在孩子的嫉妒心還沒有瘋狂滋生的時候就應該及時遏制孩子的念頭,讓孩子變得更好。
  • 王陽明: 你的人生慌亂,根源是得失之心太重
    你的人生慌亂,根源就是得失之心太重如果我們的內心永遠盯著那些外物,必然會累得死去活來。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 寫作業磨蹭頻繁出錯,父母別急訓斥,懂得「觀眾效應」孩子更優秀
    對於現在大部分的寶媽來說,輔導孩子寫作業成為他們心頭大患。每天恨不得加班三四個小時,這也僅僅是為了避免給孩子補作業,這個過程就是正所謂「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也是形容寶媽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表現出來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