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梅:《堂吉訶德》是寫人性的,是現實跟理想的鬥爭

2020-12-14 澎湃新聞

詠梅:《堂吉訶德》是寫人性的,是現實跟理想的鬥爭

2020-01-12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理想君 理想國imaginist

理想國與柏林金雞雙料影后詠梅合作開啟「詠讀計劃」,第五期年終特別企劃,以讀書會的形式跟大家見面。活動由詠梅發起,理想國、大隱光時、曉島聯合主辦。嘉賓中既有編劇阿美、遊曉穎,也有新生代演員周依然、生港帥。活動現場,幾位分享了自己與閱讀的緣分,朗讀了喜歡的作品,以及家鄉美食話題。

部分文字實錄

《堂吉訶德》這本書是寫人性的,是現實跟理想的鬥爭。最早拿起的時候,我覺得它太艱澀難讀了,所以就幾次拿起它看了幾頁就放下了。直到我拿到這一版,我才一下子覺得我終於可以把這本書看完了,所以要特別推薦這一本,它是按照中國古典小說的章回體翻譯,通俗,活潑有趣。

演員多多少少還是要有一個辛苦分,不一定有多大的天分,但至少有一些天分。這之後,就是要不斷學習,這是不能停下來的事,任何一個拍攝的戲,包括你在看電影、看劇的時候,都是學習一些好的表演機會,包括閱讀。如果有機會你可以參與到表演裡面,那就是有經驗的老師會給你很多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學習很重要。

——詠梅

編劇還是需要一些人生積累,對生活的認識。我覺得可能是需要充分地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然後對生活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夠寫好劇本吧。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我是30多歲之後才開始寫劇本的。

——阿美

重慶的火鍋比較,就是它的牛油啊、香油啊、蒜泥啊,不要加更多的東西,它比較野味。但是成都呢,因為成都人比較妖豔,就是各種事兒,喜歡各種新奇,所以重慶火鍋傳到成都來以後大家就會在香油裡加香菜、加芹菜、加黃豆粒、加花生粒,加蠔油、就是讓它的味覺更豐富一些。所以如果是那種傳統的牛油火鍋可能是重慶,但是想在傳統之外開掘一些新的更豐富口感的話可以選擇成都火鍋。

——遊曉穎

特別好的羊肉其實你嘗不到它的羶味的,沒有那麼讓你難以下咽。很多人在城市裡邊生活,北京這邊很少吃到很好的羊肉,但一旦去內蒙,吃到那樣的羊肉的話,一下子就愛上了。

——詠梅

山東人特別愛吃餃子,莫言老師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有記者問他,莫言老師你打算怎麼慶祝?莫言老師說也沒什麼特別的,可能會跟家人包頓餃子慶祝一下。所以,我們過年的時候可能就是吃餃子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吧,白菜餡兒的餃子。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覺得非常好吃的當地美食。

——阿美

重慶過年的美食,要數我在家過年時爸爸媽媽做的香腸臘肉,爸爸媽媽自己做,還有外婆,可能今年外婆歲數上去了就是爸爸媽媽做。自己買來豬肉然後灌在腸皮裡面,自己灌,自己親手做,做完找地方還要燻。

—— 周依然

爆炒花甲,特簡單,就是買回來蛤蜊,然後用清水泡一下加點鹽,然後過一會兒直接鍋燒開加油,加蔥花、蒜、辣椒,然後花甲直接放下去,然後等它開蓋倒點啤酒,青島啤酒更好,然後再蓋蓋兒,兩三分鐘直接出鍋了,特香特鮮。

——生港帥

延伸閱讀

理想國×詠梅:好的作品值得一讀再讀

詠梅:隨著阿城,交流世俗生活的質感

詠梅:《臺北人》串聯起一幅人物眾生相

詠梅:安靜本身, 需要一點點培養和練習

相關圖書

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薩維德拉 著

唐民權 譯

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西班牙拉曼查地方有一位鄉紳,酷愛騎士小說,終日捧讀,手不詩卷,最後讀昏了頭腦,竟異想天開,想要做一名遊俠騎士,鋤強扶弱,行俠仗義,闖蕩天下,便自稱堂吉訶德,並說服村上一位農夫做他的侍從,乘馬持矛,踏上冒險之途。

堂吉訶德滿腦子都是騎士書中的人和事,所以,在他的眼中,妓女是貴婦,客棧為城堡;他同風車廝殺,將羊群視為軍隊;鬧了許多笑話,出盡了洋相。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堅持自己的理想,直到一命歸西。

堂吉訶德和侍從桑丘·潘沙主僕二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個追求理想,一個非常現實,兩者形成強烈對比,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又象徵人的雙重性: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因此,使作品具有普遍和永恆的意義。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一場理想與現實的冒險文章已於修改閱讀原文

原標題:《詠梅:《堂吉訶德》是寫人性的,是現實跟理想的鬥爭》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堂吉訶德》:忠於理想的瘋子最終還是被現實所喚醒
    在旅途中,堂吉訶德按照自己看過的騎士小說,來看待現實的世界,為此鬧出不少笑話,令人啼笑皆非。他與風車決鬥,將羊群稱為軍隊,鐵盆視為頭盔,將罰做苦役的人當成受害的騎士……他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做事情,到處亂砍亂殺,四處衝撞,他以為自己的行為是屬於伸張正義,但在旁人看來他卻是荒誕滑稽的。他不但沒得到人們對他的感謝,反而遭到人們的厭惡。
  • 騎士道精神的沒落,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在他的僕人桑丘陪伴下出遊,而這一設定無疑是充滿趣味的。此前還不曾有文學作品有過這樣的設定。堂吉訶德無疑是理想主義者的代表,他覺得世界的拯救不容自己遲疑耽擱。牛津詞典對「堂吉訶德」這個詞語的解釋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熱情而又充滿幻想,有著崇高狹義卻有虛妄縹緲的追求。桑丘無疑是實用主義者的代表。桑丘甘願跟隨東家出行是為了日後能吃遍美味佳餚,享盡榮華富貴。
  • 堂吉訶德的長矛刺向何方?
    [摘要]堂吉訶德的理想正是具體的西班牙帝國的理想。「堂吉訶德所傳遞的意義,在於把那些打了勝仗之後就貪圖安逸生活的西班牙人從睡夢中搖醒。」 堂吉訶德是一個不尋常的勵志英雄,集喜劇性與悲劇性於一身。他的長矛指向的,僅僅是風車巨人這樣的荒誕目標嗎?如果我們把它升華一下,可以說,堂吉訶德挑戰的是封建專制,是壓迫個性的現實世界,是人的命運的局限性……當阿隆索·吉哈諾先生把自己關在書齋裡沉迷於騎士小說時,他還是中世紀的人;當他自命為「堂吉訶德」,走出書齋披掛上馬、踏上前途未知的徵程時,他就是一個現代人了。
  • 《堂吉訶德》理想與現實往往很矛盾
    《唐·吉訶德》(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作者創作《堂吉訶德》的動機是為了反對當時在歐洲盛行的騎士小說,塞萬提斯認為騎士小說對讀者來說是精神鴉片,會讓人落入不切實際的幻想,因此,他創作《堂吉訶德》,塑造堂吉訶德這樣一個讀騎士小說入迷而做了許多蠢事的人物,目的就是為了批評騎士小說。
  • 《堂吉訶德》現實諷刺,蹩腳的騎士,卻帶給了我們騎士該有的一切
    我記得前幾年看的堂吉訶德這本書,當時第一遍剛讀完,感覺堂吉訶德就是個"瘋子"一個沒看清事實,活在自己幻想中的赤裸裸的"大瘋子"但我放下書,仔細思考了一下,堂吉訶德不是瘋子,他是個英雄,他是個能追求自己理想的勇敢者。
  • 科學網—堂吉訶德的典型意義
    以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詩一般的語言,展現人物性格和他們的命運,從而抒發他的人生哲學和對歷史與現實的觀察思考。 在六個人中,洛克爾筆下的堂吉訶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悲劇型人物,作者在重複原著中的逗人發笑的故事情節時,通過這位舉止荒唐的騎士與他的憨厚而狡黠的僕人桑丘之間的對話,將堂吉訶德的內心世界刻畫得入木三分,也使讀者對於這個文學形象的典型意義有了更加準確的深刻認識。這是特別令人感興趣的。
  • 那年花開月正圓 | 現實中,吳聘跟詠梅一對,周瑩跟沈星移一對
    門不當戶不對,兩人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吳聘是吳家東院大少爺,而吳家是陝西省數一數二的大家族,跟朝廷都有業務往來。周瑩是跑江湖周老四的養女,連親生父母都沒有,目不識丁,跟著他爹一起闖蕩江湖,甚至騙人錢財。那麼,現實生活中,吳聘是富二代+官二代,還是年輕有為的社會精英。而周瑩則是出生貧困、低學歷,唯有幾分姿色。
  • 堂吉訶德:不是瘋癲可笑的殉道者,而是跪在現實面前的逐夢人
    堂吉訶德是人類早期價值追尋的縮影 堂吉訶德「身材瘦削,面貌清癯」,愛讀騎士小說,滿腦子儘是些魔術、比武、打仗、戀愛等荒誕無稽的故事,但他認為書上所寫的都是千真萬確的,在這樣的理想信念驅使下堂吉訶德決定去做個遊俠騎士,這是堂吉訶德活了大半輩子後覺醒的價值追尋。
  • 讀書筆記: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楊絳先生的翻譯的《堂吉訶德》,幽默中透著睿智與煙火氣,果然名家翻譯不同凡響。本書是西班牙大師塞萬提斯劃時代的巨著,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巨作,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訶德一方面脫離現實,愛幻想,企圖仿效遊俠騎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剷除人間邪惡。
  • 帶你走進——堂吉訶德與桑丘
    可他的內心是火熱的,義無反顧的,雖然顯得滑稽,但堂吉訶德並不虛偽,他只是相信自己的崇高而已。作者塞萬提斯既對這個滑稽可笑的人物行徑投下了輕蔑的一瞥,卻又對這個荒誕軀殼下那偉岸的精神而深深地鞠躬,讓讀者感受到其背後的心理特徵和人性的純潔。主要描寫西班牙窮鄉紳吉哈達,讀騎士小說入了迷,想效仿騎士的遊俠冒險生活。
  • 看音樂劇《我,堂吉訶德》,又想起了孔乙己
    [摘要]400多年前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諷刺騎士文學,但又忍不住融進了很多很深的同情,近100年前魯迅寫《孔乙己》,對那些跟不上時代的舊文人就只有嘲諷。《我,堂吉訶德》的導演約瑟夫·格雷夫斯前些年不但導演還親自主演了該劇的英文版,我在和他接觸中發現,這位少時在英國受了啟蒙教育、近14年來一直在北京大學教戲劇的美國人真的有些堂吉訶德之風。
  • 堂吉訶德:一個生活在虛妄幻想之中的人註定了他的悲劇人生
    為了追求自己的正義理想而致自身危險與不顧,願為社會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從這個角度看他又是一個帶有悲劇因素的人物,他令人可笑,可嘆,可悲,又可敬。作者通過喜劇形式把堂吉訶德性格中悲劇性的實質揭露出來。他的行動、處境總是跟他的預定目標相矛盾,也是和當時正常人頭腦中的合理概念和生活的自然規律相違背的。滑稽而又帶有瘋魔的性格,荒唐而又愚蠢的遊俠行動,迂腐而頑固的鬥爭意志總是引人發笑的。
  • 《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化身,看似瘋癲的千面英雄
    在西班牙的文學評論界,人們把《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與哥倫布並稱為「精神上的雙胞胎」。哥倫布一心想找到神秘的東方,卻不知已連結了歐洲與美洲,開闢了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而塞萬提斯最初只是寫了一部諷刺小說,但這部作品卻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塞萬提斯同哥倫布一樣,都是開闢了「新大陸」的人。
  • 他們把堂吉訶德請到中國來
    (周作人:「塞文狄斯」,《自己的園地》)在1918年發表的一本教科書《歐洲文學史》中就描述了堂吉訶德這個人物,強調了這個人物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頗在意於他的信仰與理想。周作人在「五四」期間宣傳的新村運動被認為就帶有堂吉訶德的理想主義色彩。
  • 讀《堂吉訶德》,荒誕可笑卻又令人深思的西方俠客
    塞萬提斯畫像正如不少名家點評的那樣,他是一個包裹著喜劇外皮的悲劇人物,他有著偉大的理想,他甚至願意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偉大的理想當中,而且還是以他自己確認的最理想的方式,而這樣完全符合他騎士小說世界設點的理想冒險,在現實世界中
  • 詠梅:他是一個職業的讀書人,而且非常自由
    原創 理想君 理想國imaginist理想國與柏林金雞雙料影后詠梅合作開啟「詠讀計劃」。第八期,我們是隔著屏風錄製這期節目。本期詠梅朗讀的作品是唐諾《閱讀的故事》選段。
  •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中的人物形象及反映現實的意義。
    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堂吉訶德》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堂吉訶德這個獨一無二的性格複雜而矛盾的人物形象。第一,他耽於幻想,一切從主觀出發。行為荒唐、魯莽,不會吸取教訓。如把風車想像成巨人,被風車摔打在地,卻說中了魔法師的詭計。第二,他的所作所為的出發點卻有著高尚的一面,即為了奉行一種崇高的原則。
  • 耳朵裡的名著之《堂吉訶德》-別樣人生
    作品反映的16-17世紀西班牙現實: 涉及政權、經濟、宗教、道德、風俗等方面,寫出了封建政權、天主教會的黑暗和廣大人民備受剝削壓迫的現實,揭露了西班牙王國表面強大的背後,已開趨於衰落的本質。
  • 堂吉訶德究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還是可笑的人物?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寫出了《堂吉訶德》這樣一部作品,是發表於文藝復興時期反映現實主義的文學巨著。小說描繪了男主角堂吉訶德懷著扶助正義的理想,遊走天下,行俠仗義,每天幻想著自己就是一位騎士,可是最終還是回歸現實,在家鄉死去的故事。
  • 關於堂吉訶德的思考
    小說主人公唐·吉訶德亦是一個悲情人物,至死才分清理想與現實。小時候,雖未讀過這部小說,但時常從老師的口中提起,並教育我們不要做堂吉訶德式的人。不諳世事的我覺得堂吉訶德就是一個壞人,我們是四有新人,應當立下宏大的志願。「我要當科學家」,「我要讀清華、北大」是小時候的願望,並為此發奮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