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雲,人也有旦夕禍福」,這個世界上最令人痛心的莫過於眼睜睜地看著一條條生命的流失,卻又無力回天,只能束手無策地等待著命運的最後一擊。12年過去了,那些失去親人的人還堅強地活在世界上,但是他們永遠不會忘記看著親人離世的痛苦。而還有更多的家庭在這一次地震中分崩離析,在世界上完全消失了。那麼,這些死難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後被怎麼處理了呢?國家的辦法很暖心。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一則令中國人震驚的消息傳來: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地震,數以萬計的人身體被埋在了廢墟之中,他們正經歷著絕望。
據統計,這次地震是中國有歷史記錄以來,破壞力最大一場災難,全國多個省市都有震感,其中受害最嚴重的是川陝甘三個省。四川汶川有將近7萬人遇害,其他地方的受難者加起來數目將近8萬。而這次地震給中國帶來的直接損失是8452億元,其他文物損失等都不曾囊括進去。
由於這次地震災難嚴重,中國決定將每年的5月12日定我誒誒誒全國防災減災日,希望銘記這次經驗,增強人們的地震救援意識,增加大規模的地震應急演練,增加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的關注,以最大的程度減小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而自這次地震發生過後,全國出現了很多記錄地震的影視劇和圖書、繪畫等文藝作品。比如說電影《生死時刻》《媽媽別哭》、詩選《五月的祈禱》等等。
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是存在銀行裡的款項,這是個人的私有財產,但實際上將它存入銀行後,銀行會利用這一筆資金去賺錢,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利息的產生。只不過銀行的存款如果要取出來的話,必須是指定的人才可,而個人離世之後,他存在銀行裡的錢,只能有固定的繼承人才能取出來。
那麼,由於意外來得太快,很多人都沒有立下遺囑,在缺少指定繼承人,但是個人依舊有後代或親人在世的話,這筆存款又將何去何從?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只要繼承人帶上自己與死者的相關材料去辦理手續,等所有手續辦完之後,再去相關部門辦理公證書,這樣便能將這筆財產轉移到繼承人身上。
假如地震中全家都喪生了,那麼這筆金錢也不會被銀行私吞,而是會而被歸於國家所有,但是國家拿到這筆錢依舊是花在人民的身上,比如說汶川災後的重建,又比如說基礎設施的建設。
銀行貸款
如果地震中的死者在銀行有貸款的話,基本上很難償還這次貸款,因為此次地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除了家人的離世外,他們還需要面對的是財產的損失,面對的是無家可歸的困境,因此在這次地震中,國家以人道主義的精神,將這筆貸款給註銷了,因而死者不需要再償還貸款了。不過,在普通的情況下,如果死者身上擔負著貸款的話,基本上是由繼承人來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