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垃圾分類實行滿一年了,如今成效如何?居民「熱情」冷卻

2020-12-15 中國網新聞中心

  河南商報記者鄧萬裡/攝

  河南商報記者高鵬崔文

  從2019年12月1日起,《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簡稱《辦法》)正式施行,鄭州進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一年的時間過去,鄭州垃圾分類的成效如何?

  連日來,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十來個居民小區、市場發現,居民缺乏主動分類的積極性、垃圾混運處理等問題依舊存在,因為數量較多,黃色的「其他垃圾」桶成了各類垃圾的「聚集地」。

  「樣本」小區回訪:小禮品兌換點撤除,居民分類的積極性降低

  11月30日下午3時許,家住桐柏路191號院的王女士拎著從家中分好的一袋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來到小區內的投放點,分類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裡。進入該垃圾箱房內,除了上述兩類垃圾桶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垃圾桶也一字排開,相比之下,這兩類垃圾桶內存放的垃圾少了至少一半,紅色的有害垃圾桶內,堆滿了吃過的外賣、剩飯菜、紙屑等生活垃圾。

  倡導垃圾分類,該小區已實行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辦法》正式施行首日,該小區曾作為樣本,被鄭州市城管局選做參考學習的唯一小區。一年過去,當時設立的垃圾分類小禮品兌換點已經撤除。此前,針對老舊小區居民年齡較大、垃圾分類意識不強的情況,該小區垃圾分類運營企業曾採用「居民連續正確投放3天廚餘垃圾可兌換雞蛋」的做法,激勵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後來(獎勵)都沒了,大家的積極性也沒那麼高了。」督導員祁女士說。

  任督導員近2個月時間以來,祁女士感觸頗深,「一半的人能主動分類,年輕人反而做得不好。」她說,通常年輕人急著上班,到垃圾站把垃圾一扔了事,人走了,自己還得再挑揀分類。

  「下次一定分。」「下回一定注意。」……祁女士說,自己勸導時,居民都挺理解,但到了「下一回」,依然如初。

  「其他垃圾」桶成各類垃圾「聚集地」: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全都有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各小區的垃圾桶排布均以黃色的「其他垃圾」桶為主,數量是其他三類垃圾桶的3倍左右。位於航海路城東路口附近的幸福港灣小區,推行垃圾分類已經2年多,進入小區大門約5米後,便能看到擺放在小區道路兩側的垃圾桶。

  11月30日上午8點多,掀開其中的「其他垃圾」桶桶蓋可以看到,桶內堆積著一個個繫緊的塑膠袋,塑膠袋內,大多是外賣盒、一次性筷子、剩飯菜,及易拉罐、廢棄紙箱。

  在二裡崗南街60號院內,使用過的口罩、泡沫箱、快遞包裝袋等垃圾散落在垃圾桶旁,在「其他垃圾」桶內,裝有奶粉罐、紙箱等可回收物。

  此外,河南商報記者在中原區伏牛路、汝河路、隴海路、秦嶺路等沿線小區走訪時發現,黃色的「其他垃圾」桶成了各類垃圾混裝的「聚集地」,紅色的「有害垃圾」垃圾桶內,也裝有居民丟棄的生活垃圾。

  「黃色的垃圾桶多,扔著方便啊!」採訪中,大多數住戶這樣表示。

  垃圾處理環節:有市場直接將垃圾混運處理

  和小區一樣,集貿市場也是生活垃圾產生較多的場所。在金城街一家菜市場的入口處,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垃圾桶一字排開。垃圾桶旁,還配備了一個垃圾再處理的機器。

  「一些好處理的菜葉子、水果,用這個機器都解決了。」該市場的工作人員介紹,市場內的垃圾大多以「其他垃圾」為主,大部分垃圾都用辦事處的垃圾清運車直接拉走。「商戶分類的不多,都是直接裝一個袋子裡。」

  市民主動分類投放垃圾了,末端垃圾清運環節做得如何呢?

  12月1日上午10點多,位於秦嶺路潁河路口的秦嶺市集門口,幾名市場工作人員正在將垃圾桶內的垃圾轉運至垃圾清運車裡。不過,這幾個垃圾桶的顏色並不一致,黃色的「其他垃圾」桶,藍色的「可回收物」桶,紅色的「有害垃圾」桶,裡面的垃圾均被轉運至該垃圾清運車內。

  居民「熱情」冷卻,分類垃圾桶被棄用

  從去年12月開始,鄭州開始在全市範圍內倡導市民主動對垃圾進行分類。為此,家住管城區的曹先生趕緊讓妻子在網上購買了相應的垃圾分類桶,「那一段宣傳力度可大。」

  垃圾桶買回家後,曹先生發現,這個習慣還真不好改,「有時候煙盒就和剩菜、廢紙扔一塊了,要是再分分類,比較麻煩。」

  而且,曹先生還注意到,因為沒有強制處罰措施,小區內的鄰居大多直接將垃圾裝進袋子,扔到「其他垃圾」桶內,「大家都這樣,我們也就沒再專門分類。」到後來,曹先生家購買的分類垃圾桶,被閒置在了一旁。

  「一個袋子扔著省事兒。」上班族小劉說,自己平時吃外賣比較多,習慣了和其他垃圾裝在一塊扔掉,「像有害垃圾、可回收的,本來就不多,沒必要再弄個桶。」

  督導員:看著居民混扔垃圾,無可奈何

  進入冬季的鄭州,室外愈發寒冷,每天早上6點半,鄭州市航海路某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李繼山就開始逐個查看分包小區的垃圾桶。打開「其他垃圾」桶,裡面仍能看到菜葉、剩飯、廢紙等廚餘、可回收垃圾。

  「有的住戶扔垃圾比較自覺,有的就……」李繼山笑道,自己雖然是「督導員」,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垃圾分類」上。說話間,一名住戶將裝有紙箱、酒瓶、廚餘垃圾的混裝垃圾袋扔到了綠色箱體的廚餘垃圾桶內。這樣尷尬的場面,李繼山已見怪不怪,「等人走了,我再分一下。」

  幹垃圾分類督導員這個工作,李繼山已經有了2年多的經驗,說起哪一類垃圾該如何扔他腦子裡門清,可咋讓大家都能自覺,他直撓頭,「咱只能勸呀,人家還不一定聽。」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鄭州市的垃圾分類督導員的工作時間大多為8個小時。

  紫荊山路上某小區的督導員王女士坦言,監督這活並不好幹。一次,她臨時離開了自己分包的小區約半小時,等再回來時,發現垃圾桶內已堆滿了各類垃圾,沒有正常分類。「還是要靠大家自覺,不可能24小時盯著對吧?」

相關焦點

  • 實行一年,鄭州垃圾分類的成效不太理想,問題出在哪兒?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 崔文/文 鄧萬裡/圖鄭州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一年了,有督導員督導,有專車收運,分揀中心有些也運行了,但給人的感覺是攤子鋪開了,質量還沒提上去,垃圾沒按分類投放、混收混運的情況還比較普遍。縱觀垃圾分類先進城市,都需要時間的打磨。起步不久的鄭州,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 紙尿褲牛奶盒是啥垃圾?鄭州垃圾分類宣傳進社區
    我市實行的垃圾「四分類法」分哪四類?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垃圾桶分別盛放哪一類垃圾?牛奶盒屬於哪一類?寶寶用的紙尿褲、平時常用的溼紙巾是什麼垃圾?……12月1日起,《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
  • 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看這個社區居民的...
    垃圾分類在社區居家推行的怎麼樣了?如何減少垃圾的產生?8月25日,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區的一場居民垃圾分類經驗分享交流會議,讓大家了解到了垃圾分類的訣竅。垃圾扔錯了怎麼處罰?有居民介紹了自己垃圾分類經驗和具體方法,從自覺遵守情況到懲罰機制的實行,詳細介紹了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做到實現人人分類,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一名業主代表介紹,如何做好節能減排,首先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產品,例如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等,儘量購買可循環使用的產品。「在學校、社區等醒目位置張貼垃圾分類宣傳畫,多渠道提醒指導市民做好垃圾分類。」
  • 青秀區推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工作典型示範建設顯成效
    垃圾分類督導員指導居民投放垃圾小區督導員介紹如何使用酵素髮酵利用廚餘垃圾如何將垃圾分類「難點」變「亮點」,進一步推動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組織小區物業公司,整合多方資源,繼續提升小區垃圾屋建設,在推進生活垃圾四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的同時,實行可回收物單獨分類投放,並通過小區志願者引領,促進源頭分類和垃圾減量,提高小區整體環境管理水平。「我們在徵集轄區居民的建議後,用兩個多月建設了這個升級版垃圾屋,與此前的垃圾屋相比,它的硬體設施更完善,新增設了多媒體設備、監控設施、空氣淨化系統,我們計劃在明年2月前完成5個垃圾分類屋的建設及投入使用。」
  • 海滄鼓勵居民垃圾分類家中備個發酵桶廚餘垃圾不出門
    在海滄東孚街道過坂社區,不少居民家中都備了個大發酵桶,居民「洗菜、種菜施肥,都靠它」。記者了解到,因為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行動,街道試點贈送了一批發酵桶,希望大家做好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的目標。【典型】廚餘用來做酵素,洗菜洗碗特別乾淨每天,過坂社區都會有垃圾分類收運車輛定時經過每戶居民家,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投放垃圾了。林巧玲家有兩個白色大發酵桶,她和家人平時拎垃圾去投放,垃圾量其實並不多,主要是紙巾、塑料包裝袋等其他垃圾。
  • 形成分類處理體系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
    日前,市垃圾分類辦收到好消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第三季度垃圾分類工作考核通報中,南寧在46個城市中位居第一檔,工作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南寧已形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6.55%……這是所有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 南苑街道「綠色21天打卡」激發居民垃圾分類熱情
    拍照打卡曬垃圾分類、社區居民爭上「時尚榜」、學分類技巧贏「綠色大禮包」……近日,南苑街道在轄區廣大居民中發起了一場線上「綠色21天打卡」運動,通過「21天效應」全面動員轄區居民用自身行動帶動身邊的家人、鄰居、朋友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不斷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準確率。
  • 趣味遊戲、智能垃圾桶...錦繡城多形式引領居民垃圾分類
    為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進一步增強居民環保意識,共鑄綠城鄭州,5月20日,棉紡路街道錦繡城社區黨總支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了「垃圾分類」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在轄區店鋪及居民休閒廣場開展了「垃圾分類齊參與 引領綠色新時尚」主題宣傳活動
  • 平谷鎮凝聚「紅藍橙」力量 垃圾分類見成效
    居民最初隨意亂投亂放、對勸導置之不理,後來迎賓花園居委會、物業公司、黨員志願者、青年團員志願者、金玫瑰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宣傳、引導、值守,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意識得到了大幅提升。平谷鎮以「創建生態、和諧、宜居、美麗平谷鎮」為目標,把垃圾分類作為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整合「紅 藍 橙」力量,讓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 打造「綠色嘉北」 嘉北街道商業街區垃圾分類初見成效
    通過前期的排摸,將每一條街的商戶進行歸類建檔,每個社區成立一支垃圾分類巡街志願者隊伍,根據每條街的垃圾分類實際情況,定時、定點、定人對生活垃圾的知識普及、分類情況進行監督、宣傳、指導,對分類意識薄弱、分類質量差的商家進行重點關注,安排特定人員進行結對管理,不定期地上門進行宣傳指導、入店檢查,確保分類準確,分類質量逐步提高。
  • 濟陽曲堤鎮垃圾分類成效初顯
    魯網4月10日訊 實行垃圾分類,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綠色發展,還能引導市民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濟南市濟陽區曲堤鎮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開展垃圾分類,分類投放是基礎。
  • 街道寫感謝信致謝居民:謝謝你們的垃圾分類 讓環境變得更好!
    街道社區事務服務中心主任譚勇說,垃圾分類既是居民身邊的小事,也是大家生活中的大事。感謝居民又一年的支持,才有了更加乾淨、整潔、美麗的宜居環境。垃圾分類指導員:感謝大家,讓我工作越來越輕鬆!以該生活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為例,他每天會檢查100多袋垃圾,最初因為居民們都不清楚如何分類,這就需要他做大量分類工作,天氣大時垃圾氣味也大,他起初心頭還是有些抱怨。但隨著工作的推進,如今60%的垃圾袋都可以分裝正確,剩餘不正確的主要就是餐巾紙屬於其他垃圾,被居民們和廚餘垃圾一起丟棄。但總體而言,這些紙張比較顯眼,王先貴再次分類也輕鬆了不少。
  • 上海垃圾分類一周年:從爭吵到習慣,9成達標率背後的小區居民們
    從一車垃圾二次分揀耗時近20分鐘,到如今只需花幾分鐘檢查一遍,上海「城上城」小區垃圾清運保潔員閔濤感受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明顯變化:原來從早到晚忙個不停的他,現在每天都有好幾個小時可以休息。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通報,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一年來,居民區垃圾分類達標率已從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大部分居民已養成自覺分類習慣。▲資料圖:垃圾分類在閔濤等參與者看來,9成達標率的背後是所有人的努力。
  • 聯合餐廚易志剛:有必要對垃圾分類溯源 實行智能監控
    這些溼垃圾分類不精準,無法溯源,即無法追責,不利於改善前端的乾濕垃圾分類工作。」6月12日,湖南聯合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志剛在「嶽麓兩型智庫」研討會上說到。去年7月,長沙正式在數個社區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很多居民擔心乾濕垃圾分類後,在運輸過程中又混雜在一起,分了也是白分。還有的居民擔心溼垃圾分好後,不知去向,會不會仍舊對環境造成汙染。
  • 這個地方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
    為深化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促進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精準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杭州綠地運河商務中心在杭州市城管局的指導下,依託立體宣貫、收運處理、綜合監管「三大體系」,抓好四個堅持,破解四大難題,全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落地見效,工作成效顯著。
  • 【垃圾分類】昆明經開區婦聯繫統開展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月活動
    昆明市經開人民醫院婦委會組織巾幗志願者到醫院大廳及附近街道,發揮基層婦聯組織的帶頭服務作用,對各類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和制止,並向患者和社區居民宣傳文明城市創建、垃圾分類等知識,較好的營造了垃圾分類宣傳氛圍。
  • 合肥的垃圾分類怎麼樣?探訪:垃圾「一包裝」分類桶形同虛設
    為了「不出錯」,不少居民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各類垃圾一袋裝,全部扔進「其它垃圾」分類桶中,這樣直接導致分類桶容量失衡,一邊垃圾塞不下,另一邊則是沒垃圾可塞。正觀察時,就有一名居民不假思索的將飲料紙盒包裝扔進了「其它垃圾」箱內。「雖然知道垃圾分類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每天分類挺麻煩,家裡垃圾桶也不多,為圖方便垃圾基本就一袋裝了。」業主徐女士說。
  • 這裡的分類垃圾房,「異味」令居民心憂?記者實地探訪
    盛和花半裡居民小區,是我市崇川區鍾秀街道推廣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收集點的試點單位;然而,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當地個別居民卻擔心相應設置的垃圾房會產生異味,影響生活環境,為此,有業主在微信群吐槽,同時,向本報新聞熱線反映相關問題。那麼,真實狀況如何?
  • 打造垃圾分類「廣州樣本」全社會參與成效顯著
    制訂實施《廣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提出與生活垃圾分類相匹配的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2.8萬噸/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陳小清表示,市委市政府採取了超大力度的舉措,推動我市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績有目共睹。
  • 趣味遊戲、微視頻、快板、相聲……他們用熱情和智慧,助力垃圾分類...
    >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志願服務行動中將初心、匠心、志願心緊密聯結將環保的使命勇擔在肩將無盡的熱情和智慧一同奉獻真真實實、穩紮穩打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做實做細、做出成效市級引領——此外,石景山區總工會還組織勞模志願服務隊,深入多個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系列宣傳活動,向居民傳授垃圾分類知識,詳細講解垃圾分類方法,分享各具特色的分類經驗,現場演示垃圾分類投放環節,幫助社區居民加深對垃圾分類知識的認識,不斷促進居民垃圾分類意識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