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苗族的銀飾主要包括銀頭飾、銀衣、銀披肩、銀項圈、銀胸飾、耳環、手鐲、戒指等。其中的銀衣、銀牛角、銀龍鳳冠、銀花等最富特色。銀飾是苗族古老的裝飾,傳說它有避邪的作用,亦是光明的象徵。因而每個家庭不惜重銀裝扮自己的女兒。湖南湘西、貴州黔東南等苗族婦女的銀飾較多。貴州雷山臺江、凱裡等縣市的苗族婦女盛裝時銀飾滿身,有的竟達30多種,用銀數量多到2、3百兩。其他地區的銀飾相對來說較少。這是由於各地經濟狀況的差異和生活習俗的不同,給銀飾裝飾品種、數量、風格上帶來的差異。
種類紛繁的苗族銀飾,都是苗族銀匠手工操作製成。其花紋圖案多:彎鳳交頸、龍鳳呈祥、人物刀叉、獅子麒麟、花草鳥蝶等。造型生動,製作精巧,在我國金銀鑲嵌工藝中佔有重要地位。小編於1982年9月到貴州省雷縣西江區苗族大寨子(965戶)調查時,苗族銀匠宋子傑老人對小編講述了下面一段話:我們苗族婦女愛打扮,著盛裝,佩戴銀飾。所以我從小就想當一名銀匠,為美化我們苗族的姑娘做點實際的事情。現在我製作的銀飾種類有銀帽、銀梳、銀花、銀簪、壓領、銀羽、銀角、銀繩、項圈、銀鈴、銀鏈、銀雀、銀片、銀鎖、銀泡、項鍊、手鐲、戒指、銀耳環、銀刀叉、銀針、銀針筒、銀爪子、銀手釧等數十種。
銀飾加工的過程;一是燒銀;二是打成面;三是扎花;四是焊銀;五是拉絲;六是蠟石(模型),可做成各種花樣;七是煮銀;八是洗銀;九是捆銀;十是複查、整修。小編1986年在湖南省保靖縣葫蘆鎮夯沙鄉調查中得知,苗族的銀匠多半是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的世襲專工銀匠。苗族銀匠師一年四季忙不贏,加工銀飾的苗族姑娘很多。據我所見,苗族姑娘非常講究佩戴銀飾,頸圈、銀鏈、銀扣、銀花、手鐲、耳環、戒指等均為她們的常見飾品。
小編1986年在湖南省湘西苗族地區了解苗族的銀飾及宗教活動中所穿的服飾情況與石啟貴所著《湘西苗族實地調查服告》一書中說的非常相似,現摘錄數段於下:(1)銀帽銀帽,又稱接龍帽,俗謂雀兒窠,苗語叫「糾」。也有的地區叫「本信」。需銀子30至50兩,費數十個手工方能製成。非富者不能制。其造型,無異漢族之鳳冠。製造方法,先用厚塊布殼製成帽坯,上釘9塊銀薄片。後用銀制蟲、魚、鳥、獸以及牡丹、芍藥、菊、桂等花卉,繫於銀絲之上端,連綴成一朵朵銀花,滿植於帽上,搖動如生,勢若欲走欲飛之狀。銀片,有的鍍金,有的著彩,閃灼輝煌,美觀悅目。帽頂上面,植銀制長羽一對,亦有插一支傘狀的銀花束。帽沿有二龍搶寶或其他花紋。帽前邊吊以飛蝶花苞,用水銀泡子聯成網狀,約4寸長,適齊眉額。銀帽後面,亦由蟲、魚、鳥、獸、花藤各項,層層連綴,約2尺餘,吊齊衣邊。此銀帽多是富家之女在出嫁或接龍盛會時戴。
(2)頸圈,輪圈,苗語謂之果公根。有單獨戴,亦有加戴匾圈、盤圈,是項圈主要飾品。此圈制小需銀10餘兩,制大需銀20兩。近有一般好奇特者,每根打重5、60兩的製法,先製成一條中間是四方體,兩端是圓或扁狀之毛坯,後才絞成一條彎彎扭扭之形狀之圓圈,兩端做一公母套鉤,以便戴時互相鉤之。鉤柄上纏絞一二十道凸狀銀辮,點綴形式甚為美觀。扁圈打成扁形,為數5匝,是項圈之中的層飾品。圈心製成一根筋脈狀,滿鑽花草於其間,需銀10餘兩,兩端亦做公母套鉤。乾、綏、古、保之婦女,扁圈扣戴在胸前,兩頭大而中央小,謂之哈高即吊鉤。鳳凰婦女,扁圈扣戴在頸後,刻花部位戴在胸前,兩頭小而中央大,此不同點,一覽便知。
盤圈盤圈,有打5匝一盤,有打7匝一盤,此為項圈中之三層飾品。輕者需銀數兩,重者需銀10餘兩。匝匝鑽花,以增美觀。中間打一銀花板橫壓之,使成一盤,又用銀絲緊緊絞著,以免鬆散,如同羅盤,故曰盤圈。公母套鉤安在後面,要戴時,即可扣之。
(3)鐲環,手鐲又稱臂環。其製法,有打圓的,有打方的,有實心的,有空心的,有扭絲的、瓣花的等一二十種。無論打法如何,總要鑽花於其上。少則一手戴一隻,多則一手戴三四隻不等,兩手所戴數要同等。指環,俗謂之戒指。是戴於手指上之銀環。有鑽細花,有吊花滕,有五連環,有九連環,多達20餘種。少則戴- -對,多則戴4對,戴的部位是在手指中節上。耳環耳環為耳朵部之裝飾。主要為銀環一個,下制蟲魚、花卉配之。形狀有單絲環、龍頭環、桃環、蟲環、花環。此需銀子不多,貧富婦女,人皆有之。
(4)扣鈕鏈子,掛扣,是用銀質梅花編成的鏈子,故謂之梅花大鏈。製法,先用銀薄片編成數十或百餘朵梅花,再將一朵朵梅花聯成鏈子。梅花鏈有四面梅和二面梅兩種。所謂四面梅,即四面均用梅花,需梅花百餘朵,銀八九兩。二面梅,即兩面用梅花,另兩面有銀圈連綴之。此鏈需梅花八九十顆,銀圈百餘,銀五六兩。鏈之兩端,做梯形或半圓形花片,裡按掛勾,佩戴時掛於扣上,懸於右襟。梅花鏈有獨鏈和花鏈兩種。所謂獨鏈,即獨根梅花鏈子。
(5)其他銀飾,牙扦掛於胸前右方。上端安小銀圈一個,以便掛胸扣上;中央制些蟲、魚、鳥、獸及植物藤草,連綴於其間;下端吊以耳挖、牙扦、馬刀等物品。需銀5兩,即可制之。後尾後尾,苗語謂之寫兔,是用銀子打些花草、藤葉連綴而成。約4寸寬,2尺5寸長,吊於背後,亦有制銀質動物形態連綴的,手工亦需七八個,銀約10餘兩,飾品完備,方備此物。否則,付之闕如不為恥,斷無未有牙扦,專配後尾也。銀花銀蝶系零星飾品,散釘於衣褲圍裙上。其圖案有八寶花卉,麒麟魚龍。此種製品,多屬一個單獨式,未與他物牽連也。
參考資料《中國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