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自秦始皇一統六國以來,我國封建王朝時期延續兩千多年,而我國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對我國的影響可謂深遠致知,既是中國屈辱史的源頭,又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明朝末年,滿族入主中原,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建立滿清政權。大清王朝開始對中國長達276年的統治,而在這將近300年的統治時期裡,清朝一共上任了12位君主。其中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千古明君最為出名。憑藉其文才武略和聖名賢德創下豐功偉績,鞏固了大清王朝的統治根基,可惜最終因晚清政府統治不當和西方列強的侵入逐漸衰敗。
清朝在眾多王朝中存在的時間不長不短,但卻能人輩出,有不少家喻戶曉的名人奇才。比如鴉片戰爭中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率先領導開辦洋務運動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
當然還有乾隆時期大家最熟悉的紀曉嵐紀先生。口碑頗佳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的形象嫉惡如仇,聰明機智,與另一個大貪官和珅亦敵亦友,時常鬥智鬥勇,兩人之間的故事也讓大家津津樂道。
但是真正歷史上的紀曉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是否真的像電視劇裡說的那樣,正直無私,與權貴世家"水火難容"呢?今天咱們就來說道說道大家心目中鐵齒銅牙紀曉嵐。
紀曉嵐履歷紀昀,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諡號"文達",鄉裡世稱文達公。其父名為紀容舒,是康熙五十二年的恩科舉人,曾歷任四川、山東二司員外郎,父子倆的文採都顯赫一時。
為名門之後的紀曉嵐自幼聰明伶俐,從小接受優良的書香氣質薰陶,在優越的條件中長大。乾隆八年參加科舉考試就取得第一名的傲人成績。這優異的成績讓紀曉嵐變得得意自滿,等到第二年,他卻只考取了第四等。直到1754年,紀曉嵐才任庶吉士,開始了人生的官場生涯。
紀曉嵐涉世之初,主要從事編修。因其才學功底深厚,乾隆帝十分讚賞由他纂修的《熱河志》。乾隆三十八年,紀曉嵐升為《四庫全書》的總纂官,負責《四庫全書》的編纂錄入,年近古稀之年才正式編纂完成。
根據史料記載,紀曉嵐因編纂《四庫全書》有功,升為禮部尚書,後封為左都御史。紀曉嵐一生都在從事修書的工作,是乾隆身邊的御用文人。而歷史上並不記載有他與和珅之間的種種,那時的和珅有錢有勢,隻手遮天,紀曉嵐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和珅的。
至於電視劇裡二者之間那種所謂的互相調侃,明爭暗鬥,純粹就是為了舞臺的戲劇效果,博君一笑,當不得真的。
紀曉嵐因為滿腹經綸而受到重用。其實在民間也流傳了不少關於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智慧趣事,比如對對聯,巧斷案等等。為人深得民心,事業順風順水的紀曉嵐,日常生活是怎麼樣的呢?
紀曉嵐墓穴挖出七具女屍
根據考古發現,紀曉嵐的墓位於河北省滄州縣北村。考古學家挖開後墓地後,最先看到了七具白骨和各式各樣的陪葬品。專家研究發現這七具白骨皆為女性,是作為紀曉嵐的妾室陪葬的。
根據史料記載,紀曉嵐與電視劇裡深入人心的清廉形象截然相反,真可謂是當世"韋小寶",享盡齊人之福。他在事業發達後納了六個小妾,再加上原配的正房妻子馬氏,一共坐擁七個老婆。這樣看來,紀曉嵐其實並非大家所認為的那樣大公無私,兩袖清風,他反而是一位風流才子,其"好色"本性在千年之後公之於眾,暴露無遺。
結語
紀曉嵐作為一代重臣,在乾隆身邊侍奉多年,耗盡畢生心血編修了《四庫全書》,老年意氣風發又撰寫了《閱微草堂筆記》,可謂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不愧為一代名仕。這麼一位風流人物,家中三妻四妾其實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
況且從墓穴的情況來看,這幾名女子與紀曉嵐的關係都十分的和諧,由此可見紀曉嵐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也是雨露均沾的高手了,真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