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殼十萬火急,這家公司為何還鬧內鬥?
吳正懿
商戰貴在鬥而不破。但個別深陷泥淖的上市公司,在保殼的關鍵時期核心股東居然還在互相掐架,讓六千多名中小投資者十分揪心。
*ST仰帆9月11日公告顯示,關於向間接控股股東借款500萬元的議案雖獲董事會審議通過,但有兩名董事投下反對票,理由幾乎一致:借給上市公司錢可以,但不能收利息!
翻看故紙堆可以發現,這家公司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控股權爭奪戰中,兩派陣營不斷「攻防轉換」分庭抗禮。
問題是,公司已經連續兩年虧損,今年上半年營收不到400萬元、虧損408萬元,保殼形勢非常嚴峻!
來看看這則公告:*ST仰帆本次擬向間接控股股東中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天控股」)借款500萬元用於日常經營所需,借款期限12個月,借款利息按當期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5%/年支付。董事會審議時,兩名董事迴避表決,另有兩位董事投下反對票。
董事金朝陽反對理由為:借款可以,不能收利息。
董事韓丹丹反對理由為:同意借款,不同意付息,上市公司負擔過重。
從商業行為看,大股東向上市公司「輸血」算是有情有義的舉動,按貸款基準利率收點利息也是慣常做法。兩名董事為啥不理解呢?
關鍵問題,還是隸屬的資本派系不同。董事金朝陽、韓丹丹均是武漢新一代提名的,武漢新一代持有*ST仰帆17.5%的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為蔡守平。蔡守平還直接持有*ST仰帆4.09%股份。
而*ST仰帆的「大BOSS」則是中天控股的掌舵人樓永良,其通過旗下恆順投資和天紀投資(下稱「中天系」)合計持有上市公司約32%的股份,比蔡守平陣營(21.59%)多出約10%的股權。
微妙的是,蔡守平是*ST仰帆的前任實控人,2017年初才入主。但中天系出手更早,2011年底就潛入了*ST仰帆的前身*ST國藥,2013年8月後多次舉牌,2017年更是加快了進攻節奏,當年5月持股比例達到30%。然而,儘管中天系佔據了持股比例的優勢,但控制了董事會的蔡守平,仍被認定為公司實控人。
中天控股乃浙江知名民企,潛伏七年勢在必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一番明槍暗箭的廝殺之後,今年1月*ST仰帆董事會換屆時,中天系斬獲了董事會半數以上席位攻下城池,蔡守平「守擂」失敗。
市場似乎也為雙方握手言和而鼓舞雀躍。
自去年10月開始,*ST仰帆股價持續走高,從最低價4.83元,一度上漲至今年4月22日盤中的17.6元,區間最大漲幅達264%!從普通路人變身為耀眼明星。
數據來源:Wind
但好景不長。後續種種跡象顯示,雖然實控人改弦更張,但雙方的暗戰仍在持續。
成功入主的中天系,也在想方設法保殼。今年5月底,*ST仰帆披露,擬將子公司上海奧柏75%的股權轉讓給中天系旗下公司,以此回籠資金,為保殼添力。
最終,該事項因上海奧柏的少數股東未明確表態等因素而止步。今年6月,*ST仰帆也曾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但即刻宣布因「有關條件不成熟」而終止重組。
從目前的狀況看,上述事項無疾而終,很可能與股權紛爭有關。
再有一點,*ST仰帆曾披露,原實際控制人蔡守平、原控股股東武漢新一代存在保管上市公司公章、2017 年以前的部分歷史財務資料、子公司上海鄂欣的公章、證照等不規範行為。後在監管部門介入下,蔡守平一方才「勉強同意上市公司參與公章管理和日常用印需求」。*ST仰帆稱,若不履行移交義務,上市公司不排除採取其他必要的法律手段予以追究。
但對於*ST仰帆的六千多名股東而言,二級市場的「過山車」那是相當慘烈的。目前,公司股價已跌至不到7元,區間最大跌幅約60%!
數據來源:Wind
如今,留給*ST仰帆的時間不多了!已連續兩年虧損的*ST仰帆,上半年仍虧損408萬元,今年若無法扭虧,或是營收不達到1000萬元,則均會觸發暫停上市風險。
半年報顯示,*ST仰帆原先的核心子公司上海奧柏已停產,僅有從事墓地代理及殯葬服務業務的子公司福澤園創造了不到400萬元的營收,這也是*ST仰帆今年上半年的總營收。
「*ST仰帆就是一個殼資源,雙方資本入局花了不小的成本,誰都不想退出,這或許是股東陣營纏鬥不休的核心原因。」市場人士表示,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如果股權爭鬥持續,公司的保殼前景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