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幹布去世之後,文成公主為什麼不回中原呢?

2021-02-23 大眾醫說

一提到文成公主,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布達拉宮,想到的都是和親。但實際上,其實文成公主本人並不是公主,當時唐朝嫁出去的公主基本沒有一位是唐太宗的親生女兒。

當時和親只不過是為了和周圍的一些少數民族,一些小國暫時的達成一個和平。而且當時要嫁過去的公主,並不是過去當正妻,而且過去做小老婆。松贊幹布當時能稱之為老婆的,有名分的差不多就有六位。他有六個老婆,還不算小妾之類的,所以當時的唐太宗一定是不會派自己的親生女兒嫁過去的。

公主的真實身份與和親之路

文成公主雖然作為唐朝的和親公主,但是她其實是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第二位皇后,人家的第一位皇后是來自尼泊爾的尺尊公主。文成公主說的好聽一點,是唐皇的遠親。她的父親,是江夏王李道宗,就是那個演義小說裡總跟薛仁貴作對的那位。其實正史上他是個好人。

而且當時松贊幹布和之前的皇后,也就是尺尊公主的感情其實是很好的,而且松贊幹布的後宮妃子也不少。有傳言說,布達拉宮就是松贊幹布為了文成公主專門建立的,其實不是,當時松贊幹布其實給文成公主建立的是一座寺廟,並不是布達拉宮。

當時松贊幹布是動了武力了,其實唐朝的這個和親就是為了延緩戰爭。所以後面才會花費大量的筆墨來讚揚這個事,還編寫了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傳說,但是對於文成公主的婚後生活卻並沒有什麼關注,史書本身就是男性寫的,在中國歷史上女性是沒有話語權的,是只能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很多東西可能跟現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可無論史料是什麼人寫的,最後還是得依照史料來談。

貞觀十五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一路護送女兒文成公主前往吐蕃進行和親。文成公主的假裝也是非常的豐厚,有釋迦牟尼像,有很多的經書經典,還有很多的金銀珠寶一類的,可以說是非常的富有了,當時松贊幹布從邏些一直趕到了柏海去迎接,唐朝封松贊幹布為唐朝的駙馬,郡王。在松贊幹布在位的時候,唐朝也再也沒有與 吐蕃發生過任何爭執,也算是遵守了和平的條約。

那為什麼和親呢?其實和親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於為了和平。既然目的是為了和平,這就代表了曾經雙方是存在戰爭,存在爭執的。這個戰爭就是貞觀十二年的時候,松贊幹布曾率領大軍攻打松州,也的確是攻破了城門,開始在城內大肆的屠殺百姓,掠奪婦女及其財富。後來唐太宗就開始派人治理,派人抵抗外敵嘛,就派將軍去討伐,也確實是在松州給吐蕃大軍給打敗了。

但是當時唐朝由於國內國情的關係,再跟吐蕃繼續消耗下去,繼續你攻我守下去,其實是耗不動的,於是就開始和親了。和親為唐朝的發展換來了很長的和平時間。

後來唐太宗經過深思熟慮,因為要和親,唐太宗肯定是捨不得自己的女兒去那麼遠的邊境之地的,但是又不能隨便從民間選一位,因為既然是公主,不單單是相貌好不好的問題,這個氣質,以及文化底蘊都是要有的,否則的話,就很容易穿幫。讓人知道了你大唐隨便找一個民女來糊弄人家,這個肯定問題就大了嘛,所以只能從其他皇族的家中挑選一位有文化底蘊,受過教育,長得還比較端莊有氣質的女孩子。於是就選出來了李道宗的女兒。

當時文成公主出發的時候,正是貞觀十五年的冬天,這個浩浩蕩蕩的和親隊伍就開始進發,為什麼要選擇在冬天進行和親呢,因為這個路程太遠了。以當時的這個交通情況來說,長安到西藏,差不多要走一個多月的路程,放在今天也就是一天的事,但是放在當時,怎麼也要一個多月。

當時不僅僅是路途遠的問題,還有就是因為要路過的河也有很多,其中還有幾條非常湍急的大河,但是這些平常非常兇猛的大河在冬季的時候,相對都會變得比較平緩,所以會使得路途變得更加的順利。

其實文成的公主的嫁妝不僅僅只是有一些什麼金銀財寶,珠寶首飾,很多的則是一些書籍,樂器,種子,絹帛以及相對應的一些學者,樂師,還有農業技術的相關人員。差不多就是大唐去邊境發揚藝術,傳播農業,造福百姓,公主下鄉慰問的這麼一個事情。

當然,唐太宗給的這些個好處絕對也不是白給的,當時唐太宗為了籠絡人心,保證邊陲吐蕃這個對唐朝的感激與忠誠,所以這個文成公主和親的政治意義還是比較大的,並不是簡單的這個政治聯姻。正是因為這點,所以後來文成公主在吐蕃人民的心裡地位也變得非常的重要。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

文成公主畢竟是和親去的吐蕃嘛,有人說松贊幹布死後文成為什麼不回來呢?難道真的中原大唐比不上邊境吐蕃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文成公主當時作為和親去的公主,人家是王后,是不能說走就走的,說離開吐蕃就離開的,畢竟她身上還背負著重要的政治意義。再就是人家文成在吐蕃是什麼地位,回到中原日子過得未必就會比在吐蕃好。

根據《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記載,抬州玄照法師在貞觀年間到天竺求學佛法,經過吐蕃,文成公主接待了他,並且還送了他一程。後來在唐高宗顯慶年間,玄昭法師從天竺返回唐朝,再次經過吐蕃,仍然受到了文成公主的接待,並且還送他一路回到大唐。

其實文成公主雖然過得可能跟在中原王朝的大唐公主沒有辦法比,但是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國內還是非常的尊貴的。對於唐朝的僧人也是主動接待,並且積極的提供資助,這說明其實文成公主還是要有權力的。

文成公主一般是不參與軍政事務,但是文成公主對於緩和唐朝以及吐蕃的關係,卻是十分的上心。根據《資治通鑑》記載,調露元年,文成公主派出吐蕃大臣論塞調傍,到唐朝通報吐蕃贊普去世的消息,同時還請求和親。對於文成公主的和親請求,唐高宗雖然並未同意和親,但是還是派遣使者宋令文到吐蕃去參加了贊普的葬禮,其實唐高宗還是很給文成公主面子的。

雖然沒有成功求到和親,但是不得不說,在吐蕃國內,文成公主還是非常的具有話語權的,但是當時因為兩國已經和平很久了,所以唐朝沒有必要再用和親來示好了,所以和親的事情唐高宗並沒有同意。

後來在文成公主去世的時候,唐朝和吐蕃在邊境已經開始打的不可開交了。但是這個時候唐朝和吐蕃方面,都對文成公主的過世表達了深切的哀悼和懷念。唐朝方面專門派遣了使者,來祭奠文成公主,由此可見唐朝方面對於文成公主的犧牲還是非常的感激的。

其實文成公主之所以不會選擇回到中原大唐,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1,文成公主是帶著政治目的前往吐蕃聯姻,即使是在松贊幹布死後,文成公主身上背負的政治任務並不會隨著松贊幹布的死去而消亡。相反的,文成公主所背負的使命是一輩子的事情,除非自己死去,或者是吐蕃滅亡,否則她所背負的使命並不會消失。走不走不是文成公主能夠決定的,不能夠說走就走。

2,文成公主並不是真正的公主,文成公主的真實身家只是一個大臣的女兒,而且很有可能,是大臣家中並不受寵的一位女兒。文成公主如果待在吐蕃,則可以享受吐蕃國國母的待遇,拋開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的感情不論,最起碼在權利方面,待在吐蕃肯定會比待在中原要自在的多。

3,雖然中原有文成的家人,但是文成從小離家,跟家人的感情,未必有在吐蕃和吐蕃人的感情好。

綜上所述,文成公主實在是沒有回去的必要,如果你是文成公主你願意拋開一切,回到中原嗎?

相關焦點

  • 松贊幹布去世後,文成公主還孤獨生活了30年,她為何不回唐朝
    松贊幹布去世以後,文成公主還在吐蕃孤獨地生活了30年的時光,後來因為患天花病去世。如果不是遇到天花,文成公主可能還會生活更長的時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個人年邁的時候,肯定是希望回到自己故鄉的。而且唐朝也有和親公主回來的情況。比如唐憲宗的女兒太和公主遠嫁回鶻,20年後就回到了唐朝。
  • 松贊幹布去世,留下文成公主一個人,她為何守寡30年都不回唐朝?
    而這種命運,幾乎是漢代和親公主共同的遭遇。相比於漢代,唐代的和親公主們的境況可能更加人性化。唐朝規定,一旦和親公主的丈夫去世,只要公主們願意,朝廷會將她們接回家鄉,這些返回家鄉的公主們,在當時被稱為「歸宗女」。但並不是所有的和親公主都會選擇這樣一條路,比如唐太宗時期和親吐蕃的文成公主。
  • 松贊幹布在娶文成公主前已有妻子,為何文成公主的地位還能如此高
    唐朝時期,中原皇帝為了促進與吐蕃之間的關係,答應了松贊幹布的請求,把文成公主送去與他和親。自從文成公主到了吐蕃以後,中原與吐蕃之間的關係簡直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文成公主還把中原的穀物等特有種子帶到吐蕃,還有絲綢等等,讓吐蕃的物種開始豐富起來。從這一點來看,文成公主對吐蕃的貢獻值是很高的。
  • 文成公主靠「裝瘋賣傻」才能活下去?其實她已經「守寡」30多年
    文成公主靠「裝瘋賣傻」才能活下去?其實她已經「守寡」30多年 相信在我們的印象裡,文成公主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是她帶動了當時吐蕃的生產力發展。
  • 文成公主沒有子嗣?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聯姻非佳話,而是悲劇
    文成公主入藏遠嫁吐蕃,成了兩國和平的代表。但是,你知道嗎,但凡歷史上為了和親而犧牲自己愛情的人,最終都只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最後並不會幸福,文成公主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在遠嫁吐蕃以後的十幾年,松贊幹布就與世長辭,晚年裝瘋賣傻,只是想擺脫這種政治高壓罷了。
  • 文成公主入藏40年,為何寧願為松贊幹布守寡30餘年而不回唐朝
    所謂和親,就是中原王朝將宗室之女遠嫁給周邊國家,以達到換取和平的目的,換言之是一種柔和的外交手段。一般只在中原王朝比較弱小時才會動用,但也有例外,即使中原王朝強大起來,也會利用和親來維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係,文成公主遠嫁入藏就是這種情況。
  •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後,都發生了什麼?為何歷史書上都沒有記載
    他在經歷了仔細的思考之後,決定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藏幹部,這也就有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文成公主入藏事件。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之後松贊幹布對他十分的尊敬,封她為王后,並且給她建造宮殿和城市,在西藏有著崇高的地位。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當時的婚事也成為多人都羨慕的一件美事。
  • 十三姨聊畫 | 考試題目全答對,松贊幹布終於娶到文成公主啦!
    十三姨聊畫 | 考試題目全答對,松贊幹布終於娶到文成公主啦!知識點1文成公主入藏使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 文成公主真的是妾嗎?尺尊的真實地位如何?
    就這樣,文成公主嫁入了吐蕃,成為松贊幹布的妻子,松贊幹布此前已有多位妻子,在不久前還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為妻,他比較重視和尼泊爾聯姻,不惜花巨資為她修建了有名的大昭寺,而文成公主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僅僅修建了小昭寺,用來安放文成公主陪嫁過來的釋迦牟尼的等身像和大量的佛經。
  • 文成公主入藏多年無子無寵,如丫鬟般伺候松贊幹布?
    ——雨果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遠支宗室女(多猜測為江夏郡王李道宗女兒。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因戰功被封為任城王,他的女兒就生在任城。史書中沒有記載),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並於次年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凡新贊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 文成公主:嫁松贊幹布9年,守寡31年,晚年真的靠裝瘋賣傻苟活嗎
    但唐太宗可不受這一套,牛進達率領唐軍先鋒部隊擊敗了吐蕃軍,松贊幹布大懼,在唐將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到達前,退出吐谷渾、党項、白蘭羌,遣使謝罪,再次請婚,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量的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 。唐太宗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嫁給松贊幹布。這位宗室女子就是後來的文成公主。
  • 文成公主入藏給藏族帶去了文化,可她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呢
    初中上歷史課時,講到文成公主入藏這段,讓我有種天朝上國的榮譽感。什麼松贊幹布多次懇求,什麼促進了藏族文化,經濟的繁榮。然而長大後漸漸疑惑,歷史真的如此嗎?教科書怎麼可能錯呢,只不過他只講了想讓你知道的部分,卻隱藏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 歷史上真實的文成公主,為何晚年要靠裝瘋賣傻活命?原因令人心疼
    但是文成公主雖然身份在唐朝來看是比較尊貴的,但是完成和親之後的文成公主真的能夠幸福的度過餘年嗎?歷史記載和親之後的文成公主,最後的結局可以用悲慘來形容。文成公主出生於公元625年,自然也跟隨唐朝的第一大姓,李姓。是現在陝西地區的女子,也是唐朝著名的和親公主代表。
  • 她是後人崇敬的和親公主,守寡三十餘年,晚年更是靠裝瘋賣傻活命
    中原統一後,依然要面對各方勢力的威脅,但是連年徵戰,於國於民都不好,幾乎每個老大都會採用一些非常手段來平息這些不必要的爭端,和親,就是古代皇權經常使用的。唐朝的文成公主就是其中一位,我們在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都看到了歌頌文成公主的記載,據說她的婚姻也很美滿,但是鞋合不合腳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文成公主在西藏的幾十年間真的幸福嗎?為什麼對她晚年的記載並不多呢?
  • 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刻不...
    位於現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的扎達門士古墓已經發現來自中原的絲綢和茶葉。當時,由於各部落氏族還不相統屬,彼此連年徵戰,生產力遭到一定的破壞,社會經濟發展仍較緩慢。 在鞏固了吐蕃奴隸制政權之後,松贊幹布著意向周邊拓展勢力,在派人向印度學習的同時,更著意於向大唐學習,向東部發展,以進一步在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較好的東部地區取得一席之地。而作為統轄四方的大唐帝國,在取得對西域諸邦國統治之後,也有把中原文明推向西藏高原的意願,這樣,高原文明和中原文明的交融就成為必然。
  • 最美大唐文成公主,終其一生未歸故土,卻憑一己之力成就唐蕃一心
    文成公主(《國家寶藏》楊紫飾)今天,小火苗想和大家一起穿越歷史長河,見證這位最成功外交家、最具大德與大才的公主――文成公主的傳奇一生。而文成公主就是和親公主中最為成功,成就最為卓越的一位。文成公主原本並不是公主,她雖也是大唐宗室女,但並非大唐皇帝的親女兒,只是一位親王的女兒李氏。史書上說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薰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禮,品行高潔,是一位極好的女孩,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 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歷史意義?
    (說歷史的女人——第852期)提起大唐的和親公主,我們總是會想到文成公主,而忽視金城公主的存在。比起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對大唐發展有更突出的貢獻。她不被人想起,我覺得是因為金城公主沒有文成公主嫁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