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學界腫瘤頻道
從總體上來看,中國、韓國、日本和蒙古受害最深!東亞人為什麼這麼倒黴?
在過去的六十年裡,人們在了解感染與癌症之間的聯繫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與此同時,預防癌症的前景也越來越廣闊。許多致癌感染是潛在的可改變的風險因素,醫學界對此已經開發了相應的預防工具。
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分類為第一類致癌物的11種感染性病原體中,最重要的四種是幽門螺桿菌(Hp)、高危人乳頭瘤病毒(HPV)、B型肝炎病毒(HBV)和C型肝炎病毒(HCV)。它們加在一起,佔全世界90%以上與感染有關的癌症。
近日,通過使用來自癌症登記處的相關組織學亞型,以及利用GLOBOCAN(IARC在線資料庫提供了185個國家36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估計數) ,IARC的研究人員估計了2018年國家層面上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的發病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影響因子15.873)上。
一
220萬新發感染相關癌症病例,
90%以上可歸因於Hp、HPV、HBV和HCV
如表1和表2所示,從總體上來看,2018年,全球有220萬新發癌症病例可歸因於感染,佔所有癌症病例的13%(不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ASIR)為每10萬人年25.0例。
其中90%以上可歸因於Hp、HPV、HBV和HCV:
Hp造成了81萬新病例,主要為非賁門胃腺癌,ASIR為每10萬人年8.7例;
HPV造成了69萬新病例,主要是宮頸癌,ASIR為每10萬人年8.0例;
HBV造成了36萬新病例,ASIR為每10萬人年4.1例;
HCV造成了16萬新病例,主要是肝細胞癌,ASIR為每10萬人年1.7例。
表1:2018年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病例估計數,按感染性病原體、癌症部位和性別分列
表2: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的年齡標準化全球發病率和病例數,按感染性病原體和地區分列
其他感染性病原體,即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4型,HHV-4)、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I型(HTLV-1)、人類皰疹病毒8型(卡波西肉瘤皰疹病毒,HHV-8)和寄生蟲感染造成了其餘的21萬例新病例。
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總負擔在男女之間是平等的,但感染性病原體和癌症的譜系因性別而異;如表1所示。
二
東亞最遭罪,中國獨佔鰲頭
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估計數在東亞最高,ASIR為每10萬人年37.9例,隨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每10萬人年33.1例)、北歐(每10萬人年13.6例)和西亞(每10萬人年13.8例)最低;如表2所示。
然而,四種主要感染性病原體對癌症發病率的相對貢獻因地區而異。在東亞,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負擔主要來自於Hp(每10萬人年17.6例)和HBV(每10萬人年10.5例)。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可歸因於感染的220萬例新發癌症病例中,中國獨自佔到了78萬例(35%);其中包括34萬例(42%)為Hp所致,25萬例(69%)為HBV所致;如表2所示。
中國的癌症負擔高不僅僅是人口眾多造成的,也是由可歸因於Hp的ASIR高(每10萬人年15.6例)和可歸因於HBV感染的ASIR高(每10萬人年11.7例)共同造成的;如表2和圖1所示。
圖1:國家和地區層面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
三
韓日美的情況也不妙,蒙古嚴重超標
可歸因於Hp的癌症的高風險地區包括東亞、拉丁美洲(特別是它的西海岸)、中東地區和東歐;如圖1所示。可歸因於HBV的癌症的高風險地區聚集在東亞和西非的某些國家。
具體而言,Hp感染引起的癌症發病率在韓國非常高,ASIR為每10萬人年35.2例,日本緊隨其後(每10萬人年23.8例);此外,可歸因於HBV的癌症發病率在韓國也很高(每10萬人年8.6例)。
在所有其他地區,Hp感染引起的ASIR低於每10萬人年10例(中歐和東歐最高,每10萬人年9.2例);HBV引起的ASIR低於每10萬人3例(東南亞除外,每10萬人年5.8例)。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負擔高主要是由HPV引起的癌症造成的(每10萬人年19.3例)。在全球所有區域中,這個地區與HPV相關的癌症的ASIR最高;如圖2所示。這個地區與人類皰疹病毒8型相關的癌症的ASIR也是最高的。
圖2:全球各大地區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按感染性病原體分列)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
其他由HPV引起的癌症負擔特別高的地區包括中歐和東歐(每10萬人年10.9例)、東南亞(每10萬人年9.6例)、南美(每10萬人年9.6例)和印度(每10萬人年9.0例)。
除了中東地區,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與HPV相關癌症的ASIR均高於每10萬人5例;如圖1所示。
可歸因於HPV的癌症的ASIR與世界銀行測量的國民收入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關性,從高(和中高)收入國家的每10萬人年6.9例,到中低收入國家的每10萬人年9.2例,再到低收入國家每10萬人年16.1例。
在所有地區,可歸因於HPV的癌症在女性群體中佔主導地位,而歸因於而其他感染的癌症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常見;如圖2所示。
歸因於HCV的癌症的ASIR在北非最高(每10萬人年12.0例),在全球所有其他地區均低於每10萬人年5例;如表2所示。
日本(每10萬人年4.1例)和美國(每10萬人年3.6例)這兩個高收入國家可歸因於HCV的癌症發病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每10萬人年1.7例);如表2所示。
對於四種主要的感染性病原體,蒙古是唯一一個ASIR都屬於最高類別(大於每10萬人年10例)的國家。
四
男女都受HPV影響
宮頸癌約佔可歸因於HPV的癌症負擔的80%,女性(62萬例)約佔世界範圍內可歸因於HPV癌症(69萬例)的90%;如表1所示。不過,這些比例因收入類別而異,低收入國家的比例最高;如圖3所示。
相反地,在高收入國家,HPV引起的肛門生殖和頭頸部癌症負擔的比例高於低收入國家,可歸因於HPV的男性癌症的比例也是如此;如圖3所示。
圖3:按性別和世界銀行收入類別分列的可歸因於HPV的癌症病例數
從總體上來看,HPV 16和HPV 18佔到了所有可歸因於HPV癌症病例的72%(50萬例),HPV 31、HPV 33、HPV 45、HPV 52和HPV 58總計佔到了17%(12萬例);如圖3所示。
五
縈繞心頭的痛,怎麼辦?
由於Hp、HPV、HBV和 HCV感染引起的癌症給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在防控措施方面,要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接種疫苗
B肝疫苗和HPV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種可有效預防癌症的疫苗。自從嬰兒期接種B肝疫苗等措施開展以來,我國的B肝病毒攜帶者數量減少,肝癌的發病率也較前降低。宮頸癌疫苗的上市也給易感人群帶來了希望。
▍重視飲食衛生
Hp的傳染性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或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因此,人們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聚餐時使用公筷、公勺,有條件時實行分餐制;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應避免嘴對嘴餵養幼兒;患者不要與別人親吻。
▍及時治療
對慢性B肝採取合理的抗病毒治療和預防肝硬化很重要,這樣做能有效控制和延緩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病。及早處理胃癌和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可有效減少癌症的發病。
▍高危人群定期篩查
凡感染HBV、HCV、HPV、EB病毒、Hp的人群均視為相應癌症的高危人群,他們應當定期體檢,及早發現早期癌症,實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Catherinede Martel, et al.,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18: a worldwide incidence analysi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17 December 2019 doi.org/10.1016/S2214-109X(19)30488-7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文作者:關山月
責任編輯:Sh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