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相關癌症,中國成「重災區」!警惕這4種病毒

2020-12-26 健康界

來源:醫學界腫瘤頻道

從總體上來看,中國、韓國、日本和蒙古受害最深!東亞人為什麼這麼倒黴?

  

  在過去的六十年裡,人們在了解感染與癌症之間的聯繫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與此同時,預防癌症的前景也越來越廣闊。許多致癌感染是潛在的可改變的風險因素,醫學界對此已經開發了相應的預防工具。

  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分類為第一類致癌物的11種感染性病原體中,最重要的四種是幽門螺桿菌(Hp)、高危人乳頭瘤病毒(HPV)、B型肝炎病毒(HBV)和C型肝炎病毒(HCV)。它們加在一起,佔全世界90%以上與感染有關的癌症。

  近日,通過使用來自癌症登記處的相關組織學亞型,以及利用GLOBOCAN(IARC在線資料庫提供了185個國家36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估計數) ,IARC的研究人員估計了2018年國家層面上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的發病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影響因子15.873)上。

  

  

  一

  220萬新發感染相關癌症病例,

  90%以上可歸因於Hp、HPV、HBV和HCV

  如表1和表2所示,從總體上來看,2018年,全球有220萬新發癌症病例可歸因於感染,佔所有癌症病例的13%(不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ASIR)為每10萬人年25.0例。

  其中90%以上可歸因於Hp、HPV、HBV和HCV:

  Hp造成了81萬新病例,主要為非賁門胃腺癌,ASIR為每10萬人年8.7例;

  HPV造成了69萬新病例,主要是宮頸癌,ASIR為每10萬人年8.0例;

  HBV造成了36萬新病例,ASIR為每10萬人年4.1例;

  HCV造成了16萬新病例,主要是肝細胞癌,ASIR為每10萬人年1.7例。

  表1:2018年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病例估計數,按感染性病原體、癌症部位和性別分列

  

  表2: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的年齡標準化全球發病率和病例數,按感染性病原體和地區分列

  

  其他感染性病原體,即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4型,HHV-4)、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I型(HTLV-1)、人類皰疹病毒8型(卡波西肉瘤皰疹病毒,HHV-8)和寄生蟲感染造成了其餘的21萬例新病例。

  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總負擔在男女之間是平等的,但感染性病原體和癌症的譜系因性別而異;如表1所示。

  二

  東亞最遭罪,中國獨佔鰲頭

  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估計數在東亞最高,ASIR為每10萬人年37.9例,隨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每10萬人年33.1例)、北歐(每10萬人年13.6例)和西亞(每10萬人年13.8例)最低;如表2所示。

  然而,四種主要感染性病原體對癌症發病率的相對貢獻因地區而異。在東亞,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負擔主要來自於Hp(每10萬人年17.6例)和HBV(每10萬人年10.5例)。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可歸因於感染的220萬例新發癌症病例中,中國獨自佔到了78萬例(35%);其中包括34萬例(42%)為Hp所致,25萬例(69%)為HBV所致;如表2所示。

  中國的癌症負擔高不僅僅是人口眾多造成的,也是由可歸因於Hp的ASIR高(每10萬人年15.6例)和可歸因於HBV感染的ASIR高(每10萬人年11.7例)共同造成的;如表2和圖1所示。

  

  圖1:國家和地區層面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

  三

  韓日美的情況也不妙,蒙古嚴重超標

  可歸因於Hp的癌症的高風險地區包括東亞、拉丁美洲(特別是它的西海岸)、中東地區和東歐;如圖1所示。可歸因於HBV的癌症的高風險地區聚集在東亞和西非的某些國家。

  具體而言,Hp感染引起的癌症發病率在韓國非常高,ASIR為每10萬人年35.2例,日本緊隨其後(每10萬人年23.8例);此外,可歸因於HBV的癌症發病率在韓國也很高(每10萬人年8.6例)。

  在所有其他地區,Hp感染引起的ASIR低於每10萬人年10例(中歐和東歐最高,每10萬人年9.2例);HBV引起的ASIR低於每10萬人3例(東南亞除外,每10萬人年5.8例)。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負擔高主要是由HPV引起的癌症造成的(每10萬人年19.3例)。在全球所有區域中,這個地區與HPV相關的癌症的ASIR最高;如圖2所示。這個地區與人類皰疹病毒8型相關的癌症的ASIR也是最高的。

  

  圖2:全球各大地區可歸因於感染的癌症(按感染性病原體分列)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

  其他由HPV引起的癌症負擔特別高的地區包括中歐和東歐(每10萬人年10.9例)、東南亞(每10萬人年9.6例)、南美(每10萬人年9.6例)和印度(每10萬人年9.0例)。

  除了中東地區,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與HPV相關癌症的ASIR均高於每10萬人5例;如圖1所示。

  可歸因於HPV的癌症的ASIR與世界銀行測量的國民收入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關性,從高(和中高)收入國家的每10萬人年6.9例,到中低收入國家的每10萬人年9.2例,再到低收入國家每10萬人年16.1例。

  在所有地區,可歸因於HPV的癌症在女性群體中佔主導地位,而歸因於而其他感染的癌症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常見;如圖2所示。

  歸因於HCV的癌症的ASIR在北非最高(每10萬人年12.0例),在全球所有其他地區均低於每10萬人年5例;如表2所示。

  日本(每10萬人年4.1例)和美國(每10萬人年3.6例)這兩個高收入國家可歸因於HCV的癌症發病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每10萬人年1.7例);如表2所示。

  對於四種主要的感染性病原體,蒙古是唯一一個ASIR都屬於最高類別(大於每10萬人年10例)的國家。

  四

  男女都受HPV影響

  宮頸癌約佔可歸因於HPV的癌症負擔的80%,女性(62萬例)約佔世界範圍內可歸因於HPV癌症(69萬例)的90%;如表1所示。不過,這些比例因收入類別而異,低收入國家的比例最高;如圖3所示。

  相反地,在高收入國家,HPV引起的肛門生殖和頭頸部癌症負擔的比例高於低收入國家,可歸因於HPV的男性癌症的比例也是如此;如圖3所示。

  

  圖3:按性別和世界銀行收入類別分列的可歸因於HPV的癌症病例數

  從總體上來看,HPV 16和HPV 18佔到了所有可歸因於HPV癌症病例的72%(50萬例),HPV 31、HPV 33、HPV 45、HPV 52和HPV 58總計佔到了17%(12萬例);如圖3所示。

  五

  縈繞心頭的痛,怎麼辦?

  由於Hp、HPV、HBV和 HCV感染引起的癌症給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在防控措施方面,要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接種疫苗

  B肝疫苗和HPV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種可有效預防癌症的疫苗。自從嬰兒期接種B肝疫苗等措施開展以來,我國的B肝病毒攜帶者數量減少,肝癌的發病率也較前降低。宮頸癌疫苗的上市也給易感人群帶來了希望。

  ▍重視飲食衛生

  Hp的傳染性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或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因此,人們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聚餐時使用公筷、公勺,有條件時實行分餐制;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應避免嘴對嘴餵養幼兒;患者不要與別人親吻。

  ▍及時治療

  對慢性B肝採取合理的抗病毒治療和預防肝硬化很重要,這樣做能有效控制和延緩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病。及早處理胃癌和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可有效減少癌症的發病。

  ▍高危人群定期篩查

  凡感染HBV、HCV、HPV、EB病毒、Hp的人群均視為相應癌症的高危人群,他們應當定期體檢,及早發現早期癌症,實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Catherinede Martel, et al.,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18: a worldwide incidence analysi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17 December 2019 doi.org/10.1016/S2214-109X(19)30488-7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文作者:關山月

  責任編輯:Sharon

相關焦點

  • 又有傑尼斯偶像感染新冠病毒,日本演藝圈成重災區
    7月4日時,福士申樹(29歲)感染新冠病毒,成為傑尼斯第一例新冠。8月12日,前欅坂46成員今泉佑唯 (21歲)所屬事務所公開其確診感染新冠病毒。8月7日,NHK電視臺宣布一名20多歲的男性職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男性由於在本月4日被確診的職員的附近工作,被認定為密切接觸者。該男性在1日以後沒有上班,4日開始發熱,在家中療養。5日進行PCR檢測後確診。
  • 誘發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相關的病毒–EB
    在全世界對病毒唯恐避之不及之際,我們來認識下大概算是最常見的病毒之一的EB病毒吧!Epstein-Barr virus,縮寫為EBV,也稱為EB virus,或叫EB病毒,另外也稱為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是皰疹家家族中的一員。全世界都有這病毒的蹤跡,甚至很多人都感染過。
  • 女性感染還能打HPV嗎?五成男性均感染HPV16高危致癌病毒
    最新數據顯示,在每年的女性癌症病例中,人乳頭狀瘤病毒相關癌症佔到了3.3%,而在男性中, 這個比例則是2%,同時,與人乳頭狀瘤病毒有關的口咽癌、直腸癌發病率正在增加。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腫瘤內科醫生、流行病學家毛拉·吉利森(Maura Gillison)研究了過去30年男性口咽癌的情況。
  • 新冠病毒感染讓他的腫瘤消失了!這對癌症治療意味著什麼?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名晚期癌症患者在與一位號稱有「治癒能力」的男孩握手之後,不久發現自己的腫瘤竟然縮小了。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小男孩真有神奇的「治癒能力」?不過電視劇的結局告訴我們,小男孩其實受到了梅毒病毒的感染,他將梅毒病毒傳染給了癌症患者,而梅毒病毒有攻擊腫瘤細胞的能力,這讓癌症患者的腫瘤變小了。
  • 這4種病或是癌症「前身」,勸你別拖延治療
    癌症的發病機制十分複雜,目前臨床對癌症的病發仍然存在爭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癌症絕非是急性病,短短幾天之內,細胞也並不會直接出現癌變並增值成癌腫。雖說癌症病發原因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臨床也發現了幾個明確的致癌因素,比如遺傳基因影響、慢性病影響等,特別是慢性病發展為癌症的,在臨床上尤為多見。
  • 孕媽媽可把病毒傳給胎兒?孕婦最好警惕這8種病毒,嚴防母嬰傳播
    圍產期感染是引起圍產兒死亡和病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發生在懷孕早期,對胎兒的危害更大。常見的病毒感染有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以及腸道病毒等,十有八九會傳染給胎兒。孕媽媽可能把哪些病毒傳染給胎兒?4、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可引起生殖道上皮內瘤和生殖器疣,嚴重時可導致生殖道腫瘤。新生兒可經產道被感染,從而引起嬰幼兒咽喉乳頭瘤,特別是5歲以內可發病,發病部位集中在聲帶,患兒伴有聲音嘶啞。乳頭瘤有可能會堵塞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難或窒息。
  • 炎症與癌症糾纏,典型代表有4種,預防癌症先消炎
    炎症與癌症,相互糾纏。早期的研究就已證實,癌症經常發生在慢性炎症部位;近年來的研究則發現,不同的免疫細胞,具有特異功能,有些會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成為癌症標誌物;有些則呈現抑制腫瘤的特徵,並且影響治療的抗藥性。不過,從預防癌症的角度看,想防癌先消炎,是重要措施,其中有4種炎症是典型代表。咱們現在就來探討炎症與癌症的關係。
  • 警惕!116名師生感染,這種病毒席捲而來!
    經南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檢測結果為諾如病毒感染。為保障學生健康,經南崗區教育局研究決定,11月30日該校師生暫不到校,學生居家學習,教師採取線上輔導的方式進行教學。截至目前,絕大多數感染者經觀察已無明顯症狀。學校已在南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導下對環境和物表進行了全面深度消殺。警惕!諾如病毒已進入高發期!
  • 感染新冠卻治癒了癌症,這算以毒攻毒嗎?
    流傳說法:最近網上有篇文章提到一位61歲的癌症患者從新冠肺炎中康復後,體內腫瘤逐步消退了。那麼以後治療腫瘤也可以用「以毒攻毒」的方法了。較真要點:「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癌症治癒」是極其罕見的個例,只能為腫瘤治療提供思路或方向,研究人員也只是推測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患者體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並沒有明確結論。
  • 警惕18種癌症早期信號!附:常見癌症篩查建議
    14種常見的癌約佔癌症的80%在我國肺癌、胃癌、肝癌以及結直腸癌佔據癌症發病率的一半以上但是癌症這麼多>千萬不要感到害怕因為癌症是可防可控的如果身體出現以下症狀應該引起警惕雖然這些信號≠100%患癌但如果任由發展
  • 這15種癌症信號可以自檢一下,早發現能救命
    而忽視了它們,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癌症患者一旦查出癌症多為晚期的原因例如:發燒一般是常見的感染引起的症狀,但是不明原因的發燒就可能是危險徵兆了。癌症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時,通常會導致發燒。淋巴瘤、白血病等血癌也有發燒症狀。
  • 女人別錯把宮頸癌前兆當簡單婦科炎症,要警惕身體這4種異常
    女人別錯把宮頸癌前兆當簡單婦科炎症,要警惕身體這4種異常 導語:遇見一個24歲的女孩,過來就診時,說自己明明只是普通的婦科炎症,到藥店買的消炎藥用了,一直沒有好轉,結果情況還加重了,來醫院時女孩說自己白帶已經明顯變多,臭味也加重了。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已經是宮頸癌了。
  • 鼻子出現這幾種症狀要警惕
    老漢聲音嘶啞竟是因兩種癌在作祟鼻咽癌不易察覺,鼻子出現這幾種症狀要警惕 年近70歲的鄭先生,3個月前出現了聲音嘶啞、咽喉不適等症狀,就到附近醫院檢查。這種癌症變幻莫測,需要提高警惕蘇立眾介紹,鼻咽癌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三左右,而在高發的廣東地區,則高達十萬分之六還要多,實際上,浙江也是鼻咽癌的高發地區之一。一般來說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更容易得,男性得病的概率是女性的兩到三倍,而現在年輕化趨勢明顯,在浙江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最小年齡的病人才12歲。
  • 37歲女子,查出宮頸癌中期,提醒:有4種經歷的女性,需格外警惕
    醫生提醒:有4種經歷的女性,需格外警惕宮頸癌 第一種: HPV病毒會從受傷的子宮頸上皮、以及子宮頸上皮的「鱗狀柱狀上皮過渡區」感染細胞。 女性懷孕次數過多,而且在分娩過程中發生病變,都會增加宮頸癌的發病率。
  • 中國養蝦業虹彩病毒或由種蝦攜帶,全球育種缺乏該病原篩查項目
    印度政府的警告並非空穴來風,近期多家中國本地水產養殖媒體與香港南華早報都做過有關報導,今年華南地區早造蝦養殖成活率普遍低下,發病率及排塘率在60-80%不等,問題根源直指虹彩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的前身為「蝦血細胞虹彩病毒」(SHIV),最早由黃海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於2014年12月份在浙江某養蝦場採樣時發現的,可感染對蝦的造血組織,鰓、肝胰腺和肌肉。
  • 網絡闢謠|感染HPV病毒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嗎?
    何為HPV病毒?都能導致哪些疾病?專家告訴我們,宮頸癌是迄今為止病因明確、可防可控的癌症。絕大多數宮頸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導致的。那麼什麼是HPV病毒呢?HPV病毒,也叫人乳頭瘤病毒,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當中,目前已知的大概有250多種型別。其中,與宮頸癌相關的主要是高危型HPV病毒。臨床研究發現:大約70%的宮頸癌與HPV16、18這兩種型別的病毒感染有關。
  • 警惕蜱蟲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煙燻火燎能讓蜱蟲鬆口嗎?
    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記者鶴佳 楊揚 富賾 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每年6-10月是蜱蟲的活躍期,7月以來,南京市第二醫院已收治5例蜱蟲叮咬導致發病的重症患者,高於去年同期。
  • 這3種皮膚病,可能與癌症有關?別拖久了,早發現早治療還有救
    皮膚疾病生活中每個人基本都經歷過,而由於各種皮膚疾病是屬於外在疾病,很多人在發生時雖然有及時就醫,卻沒有重視,甚至有些因為症狀不明顯沒有帶來影響而忽略,卻不知有些皮膚疾病被忽略後隨著病情被拖延,會導致癌症發生,因此要警惕,早發現早治療。
  • 提醒:有4種女性易得宮頸癌!再忙也要記得抽空檢查下HPV
    這4種女性易得宮頸癌!再忙也要記得抽空檢查下HPV第一種:多次人流易患宮頸癌每一次的流產都會對女性的子宮造成一定的創傷,會減弱子宮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第二種:有慢性宮頸炎的女性如果有慢性宮頸炎,也很容易患上宮頸癌,就像B肝患者可以發展成肝癌人群一樣,慢性宮頸炎也是宮頸癌的一個高危因素。所以,如果有慢性宮頸炎,就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及早警惕宮頸癌。
  • 感染HPV病毒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嗎?一文讀懂→
    何為HPV病毒?都能導致哪些疾病? 專家告訴我們,宮頸癌是迄今為止病因明確、可防可控的癌症。絕大多數宮頸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導致的。那麼什麼是HPV病毒呢 ? 臨床研究發現:大約70%的宮頸癌與HPV16、18這兩種型別的病毒感染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