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近日發文提醒,真正的全麥麵包沒有小麥粉,必須是100%全麥,建議「假全麥麵包」要少吃。記者近期對市場上銷售的10個品牌13款標稱「全麥」的麵包產品進行調查統計發現,僅5款產品符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所說的「真全麥」標準,有4款產品以全麥粉為主料,但同時添加了小麥粉成分;桃李、義利、天津貝兒食品科技公司旗下的4款所謂的「全麥麵包」實則以小麥粉為主料。
按照普通大眾對「全麥麵包」的樸素理解,不說「全麥麵包」要如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所言必須是100%全麥粉製成,不能含有一點點小麥粉,但起碼「全麥麵包」的主料必須是全麥粉,至少得超過50%。而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一些「全麥麵包」,全麥粉含量普遍比較低,遠遠低於小麥粉含量,只含有區區15%全麥粉的麵包也號稱「全麥麵包」,有的所謂「全麥麵包」連全麥粉的含量直接不標註,甚至有的「全麥麵包」看著像全麥麵包,其實是額外添加了糖漿、焦糖色素,讓麵包呈現淡褐色。「全麥麵包」真假難辨,實際上是在忽悠消費者,是對消費者的欺騙,讓消費者花了冤枉錢。
「全麥麵包」真假難辨,應當說直接原因與「全麥麵包」標準缺失有關。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全麥麵包」「全麥麵包」大多執行的是國家推薦標準《麵包》(GB/T20981-2007),而該標準僅對軟式、硬式、起酥、調理等麵包品類的形態、色澤、組織、口感、理化等指標進行規定,沒有對全麥等成分的添加比例作出具體限量。換言之,在「全麥麵包」標準缺失的情況下,只要麵包中含有全麥粉,不管含量比例是多少,都可以稱之為「全麥麵包」,所謂的「全麥麵包」儼然只是一種概念、噱頭。
事實上,隨著健康飲食觀點的普及,包括「全麥麵包」在內的全麥系列食品將日益受到消費者的追捧。而且,從健康科學角度說,全麥粉確實比精白麵粉營養更加全面。在這種情形下,不論是推動「全麥麵包」等全麥食品產業健康發展,還是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都必須終結「全麥麵包」真假難辨現象,讓渾水摸魚的「全麥麵包」失去市場。這就需要監管部門不能止於提醒廣大消費者,關鍵是要制定「全麥麵包」標準,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負起監管職責。
一方面,給「全麥麵包」立規矩,儘快制定「全麥麵包」等全麥食品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這既為廠家生產「全麥麵包」等全麥食品提供參考,也為監管部門懲治假冒偽劣的「全麥麵包」提供依據。在標準的制定上,要考慮到口感,「全麥麵包」必須100%由全麥粉製成不切實際。
另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全麥麵包」等全麥食品的監管。對「全麥麵包」存在的成分虛標、隱瞞事實等行為,要依法予以嚴懲,倒逼廠家如實標註成分,保障消費者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