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的品牌有很多,有些品牌的生產廠通常是全能廠,機芯和外觀件都是本廠製造的,而且機芯不外賣,因此要假冒是非常困難的,也易査證。有些手錶品牌,本廠僅生產外觀件,機芯是外購的,在機芯夾板上打上本廠的商標和編號,裝配成手錶,憑其悠久的歷史,成為名牌。有些手錶品牌,外觀件和機芯全都外購,本廠自行組裝成手錶,憑其著名度及悠久的歷史也成為名牌。在瑞士名表中,有很多品牌大都選用ETA機芯(機械和電子)組裝而成。價格的高低僅憑品牌的著名度、外觀質量和裝飾而定。這些品牌也容易仿製,出現假冒偽劣產品。
在我國銷售的國外手錶前20名如歐米茄、西鐵城、勞力士、雷達、羅馬、帝舵、浪琴、精工、萬寶龍、江詩丹頓、天梭、依波路、艾美、積家、卡地亞、伯爵、愛波、英納格、梅花、斯沃琪等,其中瑞士銷量約佔80%~90%,價格由幾百、幾千、幾萬到幾十萬元人民幣,有的高達幾百萬元人民幣。有的高檔手錶在走時性能、外觀質量、機芯規格、型號、包裝、說明書等方面都有獨特風格;有的還標有生產年、月,即「出生證」後蓋處貼有防偽標誌。國內一些名牌手錶,如飛亞達、羅西尼、天王、依波等,它們大都採用日本、瑞士等國的通用機芯,雖然有的貼有防偽標誌,但假冒現象仍有發生,特別在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年代更是如此。目前假冒的現象如下幾方面:
品牌假冒一般發生在高檔名牌中,因為可獲得高額利潤。在商標、外觀件上仿照原產品,製造得一模一樣,粗看無懈可擊。包裝、說明書、出生證也樣樣齊全。仿冒手錶選用與品牌不配套機芯,或零部件選材檔次低劣,生產該品牌成本較低。這種手錶往往在內部銷售,價格雖比原品牌低得多,但仍有高額利潤。假冒品在一些手錶檢測不健全的城市和不規範的商場也有銷售,使用戶蒙受極大損失。在國內市場曾一度出現假勞力士、假雷達、假飛亞達等手錶。
有些手錶為了提高產品的名望,在產品質量上作虛假宣傳,在後蓋標明「防水100米、表殼永不磨損等」。如果進行檢測,連普通的防水都達不到,表殼用低檔的鋁合金,這明顯屬於偽劣商品。
目前外觀件在手錶中價格比重很高。如法國生產的一款「卡地亞」手錶,價格為人民幣352萬元,鑲天然鑽石有36克拉,按每克拉6萬元計算,光鑽石價值就200多萬元。因此,外觀件假冒偽劣應該加以重點說明。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天然鑽石、人造鑽石、水鑽(玻璃鑽)等的鑑別
天然鑽石是所有物質中硬度最高的,定為10級硬度;人造鑽石一般為8~9級;水鑽(玻璃鑽)比天然和人造鑽石的硬度低,切割面少,光潔度差,而且易碎。人造鑽石和水鑽價格很便宜,每粒僅0.1~0.2元。因此欲購買鑲有鑽石的手錶時,一定要注意真偽,切莫上當受騙。必要時可到有關部門檢測。
2、K金、鍍金、鍍酸金的鑑別和假冒偽劣
K金、鍍金、鍍酸金的表面顏色均是黃色,不易區分,也易假冒仿造。如K金殼,可有10K金、14K金、18K金等,差別。10K金殼的含金量僅佔殼總重量的41.67%;14K金殼的含金量佔殼總重量的58.33%;18K金殼的含金量可達表売總重量的75%。如果假冒將10K金殼標為18K金殼,在沒有儀器檢測的情況下很難區別。有的甚至將鍍金殼假冒為K金殼。另外,鍍金殼其鍍金層的厚度也很難測定。有的手錶標明鍍金3微米,實際連1微米都沒有。此種手錶使用1年多,黃金的顏色便全退光,這純粹是假冒偽劣。更有甚者,將鍍酸金的鋁合金殼,虛誇為可保幾年不掉色,實際使用不到半年,金色變成黑色,連防鏽的能力也失去了。因此,用戶在購買金色手錶時要問清楚,因為商場有規定,外觀不保。當然對於價格昂貴的K金殼不敢輕易假冒,只不過在含金的比例上有差別而已。
3、表玻璃的假冒偽劣
目前使用的表玻璃正如前面介紹的有三種:有機玻璃、普通石英玻璃、藍寶石水晶玻璃。不易區別的是石英玻璃和藍寶石水晶玻璃,兩者在質量和價格上又有很大差別。藍寶石水晶玻璃曾一度稱「永不磨損玻璃」,現在又改為「不易磨損玻璃」,它的價格約為普通石英玻璃的幾十倍,因此,只有在高檔手錶中才用藍寶石水晶玻璃。過去曾銷售過的假勞力士,其表玻璃就用的是普通石英玻璃。
普通石英玻璃和藍寶石水晶玻璃在沒有儀器檢測的情況時可採用一種簡易方法來判別:可用一滴水放在表玻璃平面上,然後將它們立放,凡水呈小球不流散者為藍寶石水晶玻璃。反之水流散,並順著平面下流者為普通石英玻璃。
目前世界上機芯出口國有瑞士、日本、中國等國家。瑞士最大的機芯生產廠是伊塔廠,機械錶機芯為「ETA」,指針式石英表機芯為「ESA」,其規格、型號很多。瑞士國內除那些名牌全能廠外,其餘品牌差不多都用伊塔廠機芯,而且同規格、同型號的機芯按品牌的著名度和級別選擇不同原材料和加工精度。此外。該廠機芯還暢銷其他生產手錶的國家,其機芯價格比日本和中國要高得多。其次是日本,西鐵城和精工舍 出口中低檔商用機芯,價格比較低廉。中國、香港地區和東南亞地區購買較多。而西鐵城手錶和精工手錶使用本廠專用機芯。中國出口的機芯一般是普通機械錶機芯。根據上述機芯生產和銷售情況,可從各品牌採用的機芯來判別該手錶是否為假冒偽劣。
(1)凡進口的瑞士手錶,其採用的機芯必是瑞士生產的。如發現所用機芯是日本、中國或其他國家生產的機芯,該手錶為假冒商品。
(2)凡進口的日本手錶,其採用的機芯必是日本生產的。如發現所用機芯是瑞士、中國或者其他國家生產的機芯,該手錶為假冒商品。
(3)國內生產的手錶,採用的機芯很雜,有瑞士、日本和國產機芯,主要做法選用一些偽劣機芯裝成手錶上市銷售,以次充好,矇騙消費者。(本文摘自《古今名牌鐘錶鑑賞與收藏》 沈忠林 著)
世界第一座時鐘:
中國宋朝水鍾(水運儀象臺),1088年。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時鐘世界紀錄。
世界第一隻有名字的懷表:
德國紐倫堡的「紐倫堡蛋」,1564年。
世界第一隻手錶:
pp表廠為匈牙利王族夫人所製造的手鐲表,1868年。
世界第一隻飛行表:
卡地亞山多士SANTOS飛行表(亦是最早的皮帶表),1904年。
世界第一隻登月表:
歐米茄超霸手上鏈計時碼錶,1969年。
世界第一隻自動上鍊表:
夏活HARWOOD(英國人John.Harwood),1923年。
世界第一隻防水錶:
勞力士蠔式型OYSTER手錶,1926年。
世界第一隻有擺輪的電子表:
漢彌頓Ventura奇形電子表,1957年。
世界第一隻石英表:
精工SEIKO QUARTZ ASTRON,1969年。
世界第一隻光動能表:
星辰Eco-Drive表,1976年。
世界第一隻動能表:
珍達翡Jean D′Eve Samara 1988年。
世界第一隻動能計時碼錶:
SEIKO Kinetic Chronograph,1998年。
世界第一隻橫越大西洋的手錶:
浪琴林白飛行表Hour Angle Watch 1927年。
世界第一隻最有名氣的鬧鈴表:
積家Memovax,1950年。
世界第一隻可以翻轉表面的手錶:
積家 蕾葳索 Reverso 1931年。
世界第一隻非常複雜的懷表:
PP Cal.89懷表(具33種功能),1989年。
世界第一隻大日曆窗表:
IWC Pallweber懷表,1885年。
世界第一隻36000次振頻手錶:
芝柏HF手錶,1966年。
世界第一隻36000次振頻自動上鏈計時碼錶:
ZENITH EI Primero,1969年。
世界第一隻陀飛輪懷表:
寶璣Breguet懷表,在1795年研製成功,1807年批量生產。
世界第一隻三金橋陀飛輪懷表:
芝柏三金橋懷表,1860年。
世界第一隻三金橋陀飛輪手錶:
芝柏三金橋手錶(機芯直徑28.6mm),1991年。
世界第一隻女用三金橋陀飛輪表:
芝柏三金橋迷你手錶(機芯直徑27mm),1998年。
世界第一隻飛行陀飛輪表:
A.Lange & Sohne,1930年。
世界第一隻超薄自動上鏈陀飛輪手錶:
AP陀飛輪機制位於11點鐘位置的手錶,1986年。
世界第一隻防水最深的手錶:
SINN 403 Hydro(12000公尺),1998年。
世界第一隻鈦金屬手錶:
Porsche Design,1973年。
世界第一隻最薄的懷表機芯:
AP(1.32mm),1892年。
世界第一隻最薄的手錶機芯:
AP(1.64mm),1946年。
世界第一隻最薄的自動上鏈機芯:
AP(2.45mm),1967年。
世界第一隻鏤空手錶:
AP方型鏤空表,1934年。
世界第一隻長方型跳時三問報時手錶:
AP Jumping Hour三問手錶,1992年。
世界第一隻最小的三問報時手錶:
AP女用三問鍾樂報時手錶,(機芯直徑22.3mm),1998年。
世界第一隻八天儲能陀飛輪手錶:
BLANCPAIN 陀飛輪手錶,1989年。
世界第一隻春宮三問報時手錶:
BLANCPAIN 金雕或彩繪三問手錶,1989年。(春宮表又稱激情表或風月表)
世界第一隻最薄的手錶:
君皇CONCORD Delirium 4(0.98mm),1981年。
世界第一隻號稱最堅硬的手錶:
RADO概念一號Concept 1,1996年。
世界上第一個註冊的手錶品牌--寶珀表:
宇舶表深海探秘4000米。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搜集有關鐘錶資料和市場調查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多年來在鐘錶界的從業經驗編寫而成。全書共分五章,從鐘錶發展史、鐘錶基本知識、鐘錶鑑定標準和方法、名表介紹及鐘錶收藏知識等方面作了系統的介紹。對收藏愛好者、購置鐘錶的用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本書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