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紐大創校校長卸任,探索中外合作辦學10年,他說「知道自己要什麼...

2021-01-16 澎湃新聞

原創 小林君 精英說

編者按:幾天前,在位於上海紐約大學的第四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創校校長俞立中宣布了他將於6月1日正式退休離任的消息。

作為中國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美合辦大學,從創辦之初,俞立中就已加入,這所大學不論對他,還是對上海高等教育屆而言,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2020年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跨國流動、國際關係受到了明顯衝擊,在一個時局多變的「後疫情」時代,很多原本計劃留學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憂慮。

對於那些仍在猶豫是否嘗試海外教育,又在中國體系內徘徊的家庭,中外合作辦學這種既能接受國際化教育、獲得與海外院校同步的課程與資源,又能暫時不離開中國的模式,不失為一項值得考慮的熱門選擇。

今日推送精英說採訪俞立中校長的一篇文章,一起來了解上海紐約大學的「前世今生」。

視頻來源:精英說

作為國內第一所中美合作創辦的國際化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的誕生脫胎於兩種不同文化、不同教育體制和不同國家制度之下。如今,這個只有一棟教學樓的「垂直」校園,正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國際化創新人才」,建設為一所跨文化、涵蓋文理工學科的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學。

這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校園,它向目標前進的每一步,無疑都充滿了全中國焦灼的目光。

而與外界的焦慮觀望不同,在上海紐約大學的校長辦公室,首任校長俞立中則在從容不迫的舉止中,顯得溫和而謙遜。

我們的對話就從社會最關心的,上紐大第一批畢業生開始…

上紐大的第一批畢業生,如今怎樣了?

當時間倒退回2017年的5月28日,這是上海紐約大學第一批「拓荒者」--261名本科畢業生參加畢業典禮的日子。

在上紐大這片試驗田,第一批畢業生們感受著紐約大學全球教育體系與多元文化融合辦學的氛圍,經歷了大量考驗綜合能力的實習,與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全新設置的課程、不同文化背景間的相處,讓這棟位於陸家嘴世紀大道1555號的15層大樓裡充滿了碰撞與挑戰。如今五年過去了,第一屆近300名學生,他們都怎樣了呢?

根據上海紐約大學在2018年1月公布的數據,首屆本科畢業生共261人,其中141名中國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僱主滿意度均達到100%。 在人際溝通能力、學習成績、表達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積極主動性等人才素質指標層面,上紐大畢業生表現優異。

在141名中國學生中,選擇出國(境)留學的72人(佔比51.06%),選擇就業69人(48.94%),在中國就業的平均年薪達11.8萬元。

資料來源:上海紐約大學首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製圖:上海紐約大學

在選擇繼續深造的畢業生中,有49人被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前50位的大學錄取,佔出國(境)留學總人數的68%。在全球範圍內,從美國的常青藤校到英國的倫敦政經、帝國理工,都遍布著他們的身影。

資料來源:上海紐約大學首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製圖:上海紐約大學

在2017年夏天的畢業典禮致辭上,俞立中形容第一屆畢業生為「不安現狀,願意接受挑戰,選擇與眾不同路徑,願意嘗試全新教學模式的探路者」。而現如今,這群畢業生已經用傲人的成績,向外界證明了上紐大的價值。

面對這份亮眼的成績單,俞立中除了欣喜於上紐大的學生得到了社會普遍的認可,還有一件事更讓他感到欣慰,那就是經過四年的大學教育,「我們的學生是真正懂得怎麼去選擇自己的人生,選擇自己的未來。」

資料來源:上海紐約大學首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製圖:上海紐約大學

這句話的背後,源於俞立中從社交網絡到茶餘飯後的閒談,對261名學生事無巨細的了解。

從最初的BBS論壇,一直到人人網、微博和微信,俞立中一直在探索著更好的渠道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早已過了花甲之年的他,還成為了上海市第一位開通微博實名認證的校長,積累了153萬的粉絲量。

這位被學生評價為「最有魅力」的校長,不僅把校長辦公室設在教室隔壁,連手機都幾乎加滿了所有第一屆學生的微信。

媒體記者為俞立中繪製的卡通形象

訪談中,俞立中能夠準確說出很多學生的名字,知曉他們的學業情況、畢業後的打算或是國外交流回來的變化…哪怕回憶起學生在入學面試時的表現,俞立中都能歷歷在目。

「有兩個學生一個是華師大二附中的學生會主席,一個是蘇州星海中學的學生會主席,他們在畢業時都收到了不少Offer,但他們拒絕了,而是選擇去一個NGO組織,因為覺得那個更有挑戰」。

在俞立中的學生中,還有一位學生收到了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名校的錄取通知,但最終沒有選擇哈佛大學,而是去了專業排名更高的卡內基梅隆大學。

一名來自寧波的學生也讓俞立中記憶深刻。在一次午餐間,這位學生告訴校長自己拒絕了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offer,而是「想要選擇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並且在將來有更好發展空間,對自己有更大影響的工作」。

當時,俞立中沒有繼續追問,卻在幾個星期後真格基金上海辦公室的掛牌儀式上,再次見到了這位同學。(註:真格基金是由徐小平、王強和紅杉資本在2011年聯合創立的天使投資基金公司)

原來,上海辦公室的經理非常肯定這位學生的能力和想法,並邀請他加入上海辦公室,成為團隊中僅有的三名工作人員。

對於上紐大的學生,俞立中期望他們「有自己很好的想法,有創新力,敢於挑戰,能夠對傳統的或者大家都已經認同的接受的一些事物,能夠提出他的一些新的想法」,現如今這些期許正一步步實現。

圖片來源:上海紐約大學

正是在觀察第一屆畢業生對讀研和就業選擇的過程中,俞立中看到自己的學生們並不僅「滿足於找到一個好工作」,而是「真正明白了人生是怎麼回事情,知道怎麼去選擇自己人生的目標,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做教育界的「鯰魚」

作為中美合作教育交流歷史性標誌,上紐大的誕生令人矚目。它既是紐約大學全球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也是中國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的一次嘗試,由此肩負著獨一無二的雙重身份。

回憶起上紐大建校的淵源,那時的俞立中還是華東師範大學校長。

2009年前後,當中美雙方開始討論籌建學校時,兩方一致認為:在全球化時代,高等教育不應該建立在單一文化的基礎上,它需要強調多元文化融合。

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要能理解世界的多元化,擁有全球化的視野和胸懷,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交流與合作,這是時代對大學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俞立中在上海紐約大學首屆畢業典禮上

這樣的感悟,與俞立中的成長經歷不無關係。出生於1949年的俞立中與新中國同齡,1969年從上海市西中學畢業後,作為知青趕赴黑龍江省長水河農場,經歷了十年「上山下鄉」的務農歲月。

1978年,俞立中順利考上華東師範大學並在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而後被派送到英國利物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那一年代少有的海歸。經歷了從教授轉型為管理者,俞立中歷任上海師範大學校長、華東師範大學校長。

花甲之年,他接過上海紐約大學首任校長的旗幟,迎接人生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1978年俞立中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高考的準考證

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俞立中的生命歷程中,十年上山下鄉與五年英國留學的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讓他學會站在更多視角,來看待這個多元的世界。「人不應當將自己封閉在一個文化環境裡,而是需要發散出去,接受更多不同的東西」。

這樣的觀念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更是如此,當世界的連接越來越密切,大到國家間的利益衝突,小到跨國企業內部的相處交流,在每一個矛盾產生的當下,如何看待這個複雜的世界,是否擅於跨文化間的交流與合作,顯得尤為關鍵。

俞立中在英國利物浦大學求學

「往往人都習慣於站在自己的文化視角上去思考問題,而不願去理解不同的文化」。

只有具備了全球化的開闊視野和知識面,才能夠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提出自己思辨性的思考,並最終「從不同視角去思考問題,並用批判性的思維將觀點表達出來」。

圖片來源:上海紐約大學

我們要找「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學生」

「傳統教育模式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沒有自己的想法」,因而對於人才的選拔和人才的培養,俞立中校長提出了一個不同於傳統理念的標準:

「優秀且適合」

對於這五個詞的界定,俞立中有自己的解釋。首先,面對有意選擇上海紐約大學的學生,俞立中會問他們四個問題:

你願不願意走一條不一樣的,充滿挑戰的人生道路?你願不願意選擇一個不一樣的學習模式?你願不願意建立中國和世界的紐帶?你能不能在較短的時間適應全英語教學環境?

「如果這四個問題都是yes的話,你可以來試試,當然我們還要選拔你,但是至少我覺得這個學校是適合你的。」

與中國傳統高校不同的是,上紐大推行自主學習模式。秉持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上紐大為學生提供了包括海外學習、共享圖書館資源、與頂尖專家學術交流等等世界最一流的學術資源和學習條件。

學校「給了學生充分自由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學業過程當中,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選擇自己想的。」

圖片來源:上海紐約大學

但與此同時,面對這樣的教學模式,自控能力不夠的學生將面臨殘酷的淘汰。因此,接受學校的理念固然重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更加珍貴。

對於這一點,俞立中說「真正一個好的教育,它一定是一個很累的教育,但累的過程又是一個享受,又是一種愉快」。

現場問答大放送

Q1

您認為通識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嚴格講,我認為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實際上通識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現在一些人對所謂通識教育的理解,就是通過接觸各種不同的知識,把知識面打開了。但實際上打開知識面,開闊視野只是提供了一個載體,並不是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勇於從不同文化視角和時代背景對各種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發現不合時宜的方面,這是所謂的批判性思維。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同時能夠把自己的一些思考用很好的邏輯表達出來,我想這可能就是通識教育的一個核心。

Q2

上紐大多元文化的價值體現在?

它不僅是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的中國孩子,同時也在培養一批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以及他們對中國的認識,並建立世界和中國的紐帶。

對於其他國家的孩子,他們在中國學習,親身感受到中國文化,了解了中國的社會環境,了解了中國人,就不會把中國想成是一個空洞的概念,他知道這是一個個鮮活的不同個體組成的國家。

接觸到這個社會發展的活力在什麼地方,我們的文化的根基在什麼地方,就會對中國有更加深度的了解,這也是他們對中國產生感情,願意和中國建立紐帶的一個基礎。

所以儘管人文交流的過程很艱苦,有許多問題需要去探索,但它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不是簡單學校層面的價值,甚至高於國家層面。

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有這樣的視角去看一所學校的發展,來體現多元文化環境裡的成長,那它的價值是人類的。

Q3

培養全球視野學生,學校提供哪些支持?

這裡給了學生充分自由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學業過程當中,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這裡,所有的選擇權都是學生的,學校的責任就是提供機會。

這首先是專業選擇。進學校後,學生在二年級結束前不需要明確自己的專業。同時,大學很少有必修課,只有必修的板塊,你需要保證不同模塊裡邊選幾門課。所以課程選擇權也是自己的。

其次到哪裡去學習由學生自己決定。你可以在上海學習,同時我們有兩個學期,和寒暑假短學期,學生可以選擇在紐約大學遍布全球的14個教學點去選課學習。

另外在一年級的暑假,學生可以申請科研經費。也就是說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就可以進入到科研系列裡邊,既可以跟老師一起做項目,也可以自己設計項目來做。

所以我們每年都有一些學生會去參加一些什麼國際大賽,因為他們都在搞科研,他有自己的成果。

Q4

上紐大如何選拔中國學生?

因為這是一所中外合作舉辦大學,它要得到教育部的正式批准。教育部很明確地說,所有的中國籍的學生必須參加高考。所以高考對我們中國籍的學生來講,這是必須要過的一個關。

但同時,我們沒有把高考作為選拔學生的一個最基本的通道,我們覺得需要跳出這麼一個模式,不能夠通過高考成績排名簡單地選拔適合的學生。

那麼我們是怎麼做的呢?實際上分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學生同樣要填寫通用申請表,同時把中學的學業情況寄到我們學校。我們會根據學生的中學表現、學習成績、學校情況,同時結合他的通用申請表所表達的想法,來確定一部分的學生來參加我們校園的活動。

所有進入到校園活動的學生,會分成四批到五批,每一批大概一百多個學生,來進行我們的校園日活動。幫助學生參觀學校,了解學校的情況。

在校園日活動上,我們會安排二三十個老師和學生一起參加模擬課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體驗上海紐約大學的教學。同時老師也能在課堂考察學生的素質,這是了解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我們要選擇那些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的這樣的一個學生。這是一個蠻重要的環節。

這個校園日活動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而且在校園日的活動上,學生會感到自己在整個活動的過程當中是被尊重的,是放在一個核心的位置上面,他們成為一個活動的主體和中心。

在活動結束的時候,老師們坐在一起,交流和綜合每個學生的評價,確定一批學生進入A檔,即條件錄取;還確定一批學生進入B檔,即候補。

在第三個環節,A檔學生的高考成績只要達到本省一本線,我們就會錄取。中國籍學生必須參加高考並高於一本線,這是教育部的最基本要求。B檔學生在高考成績出來後,我們會結合高中學業和校園日活動評價,從中選一批學生錄取。

通過這三個環節,我們希望能夠選擇優秀且適合我們的學生。

本文版權歸精英說所有

作者: 小林君,精英說作者,用心碼字。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

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精英說&蘭亭薈空中沙龍分享

後疫情時代,企業如何逆勢增長?

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能否觸發「加速鍵」?

危機中謀發展,企業如何「思變」?

教育科技行業又有和新需求與機遇

蘭亭薈線上沙龍特邀三位重磅嘉賓

分別從各自所在行業,共探增長機遇

掃描海報二維碼,即可預約您的「空中席位」

你「在看」我嗎↓↓↓

原標題:《上紐大創校校長卸任,探索中外合作辦學10年,他說「知道自己要什麼最重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海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學習會上,首任上紐大校長分享辦學經驗
    「合作辦學,最可貴的是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卸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一職40天的俞立中,昨日走進上海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第二期「學苑·畫出同心圓」學習會講壇,與近百名來自教育界、科技界、醫衛界的委員交流他「首任上紐大校長」的心路歷程。市政協副主席方惠萍、張恩迪出席學習會。
  • 溫州肯恩大學:探尋後疫情時代中外合作辦學「危中之機」
    論壇上,溫州肯恩大學校長王立教授現場以「探尋後疫情時代中外合作辦學危中之機」為題,直言後疫情時代,中外合作大學應內外統籌,提質增效。 據介紹,2005年,我國首家具有獨立法人性質的中外合作大學正式設立,目前這樣的大學發展到了9所。
  • 中外合作辦學有什麼利弊
    年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合作辦學。上海紐約大學位於上海市,於2013年美國紐約大學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作辦學。崑山杜克大學位於蘇州市崑山市,是2012年美國杜克大學與武漢大學合作辦學。西交利物浦大學位於蘇州市,是2006年英國利物浦大學與西安交大合作辦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位於汕頭市,是以色列理工學院與汕頭大學於2016年合作辦學。寧波諾丁漢大學位於寧波市,是2004年英國諾丁漢大學與浙江萬裡學院合作辦學。
  • 雙學位項目、中外合作辦學……今年高招錄取一流大學重點項目在這裡!
    比如說大家可能修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當中既含有計算機方面的內容,也會含有金融學方面的內容,所以它的這種交叉不是說是一個拼盤式的,而更多的是一個有機的整合型的,那麼幫助大家在4年的時間,同時在兩個方向上都能夠很好的打好基礎。 《辦法》明確,雙學士學位項目通過高考招收學生,所依託的學科專業應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且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門類。
  • 童世駿接棒上海紐約大學校長:「深知國際和平和中美友好的重要性」
    中新網上海6月1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紐約大學第一任校長俞立中1日正式卸任校長及上紐大理事會理事長職位。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前校黨委書記童世駿接棒成為第二任校長。童世駿說:「從我個人經歷中,我深知教育事業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深知國際和平和中美友好的重要性。」
  • 河北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師參加第十一屆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年會
    2020年12月16日,第十一屆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年會在線上舉行。年會由教育部國際司為會議支持機構,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理論研究基地、政策諮詢平臺和中心)、貴州省教育廳、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分會共同主辦,貴州大學承辦。
  • 盤點山西省美術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的招生院校
    )(中外合作辦學) 全國計劃 校考 魯迅美術學院 設計學類(服裝與服飾設計) (中外合作辦學) 全國計劃 校考 設計學類(數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 全國計劃 校考 湖北美術學院 動畫 (中外合作辦學) 全國計劃 校考 廣西藝術學院 動畫(中英校際交流項目
  • 中外合作辦學出國留學中,什麼叫學分互認?
    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學生暫緩了自己的出國留學計劃。可是學習的時間是寶貴的,國外疫情暫時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有很多學生選擇了中外合作辦學的出國留學項目。在中外合作的項目之中,國內大學與國外大學實行學分互認的原則,那麼什麼叫學分互認?
  • 「湖湘名校長論壇」:合作辦學的「驚嘆號」與「思考題」
    湖南教育報刊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李凌芳表示,望城教育十年的合作辦學,強力助推了區內教育發展,給全省提供了一個合作辦學的可視化樣本,這個樣本裡充滿一個個教育助力城市化發展的驚嘆號,也給未來全省的合作辦學帶來了一道道思考題。作為論壇的發起方,她希望湖湘校長們能在「湖湘名校長論壇」這個平臺上匯聚思想精華,分享教育智慧,為湖湘教育貢獻自己的光與熱。
  • 「文憑」不被認證,中外合作辦學也需嚴格把關
    2017年,重慶師範大學大四學生丁程,參加了加拿大EIE英語教育中心推出的「3+1研究生證書項目」,赴加拿大聖克萊爾學院讀研。據新京報報導,一年後,當丁程帶著該院頒發的文憑證書回國後,卻被告知其學歷認證申請未能通過。
  • 「研究生文憑」不被認證,中外合作辦學也需嚴把關
    從2011年12月1日起,我國教育部就已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上開通了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頒發境外學位證書認證註冊信息查詢系統。而涉事合作項目始於2010年,於2012年推出「加拿大EIE 3+1研究生證書項目」,即3+1培養模式。
  • 「文憑」不被認證,中外合作辦學也需嚴把關
    2017年,重慶師範大學大四學生丁程,參加了加拿大EIE英語教育中心推出的「3+1研究生證書項目」,赴加拿大聖克萊爾學院讀研。據新京報報導,一年後,當丁程帶著該院頒發的文憑證書回國後,卻被告知其學歷認證申請未能通過。對此,重師大方面回應稱,「加方存在虛假承諾,誇大宣傳的問題,學校相關部門對此監管不力,工作不細」,學校將嚴肅處理,維護學生合法權利,敦促加拿大EIE共同善後。
  • 上紐大 幫中國留學生線下複課
    此外,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綜合性大學,以及崑山杜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等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都接收了一批中國籍留學生。眼下正是上海紐約大學(以下簡稱上紐大)的期中考試季,近五千名大學生將在這裡經歷個人展示、小組項目等不同形式的考核。這一學期,這座位於上海浦東的年輕校園格外有活力。
  • 杭州新銳設計師作品發布,這也是為浙理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二十周年...
    通訊員 蔡慧琳 方媛 記者 方秀芬12月10日,一場時尚而盛大的慶典在卓尚集團產業園拉開了序幕。這裡不僅僅見證著浙江理工大學和紐約時裝技術學院兩大時裝名校二十多年合作的深厚友誼與豐碩的教學成果,也見證著眾多新銳設計師的「高光時刻」,更加通過直播高峰論壇的方式指引著時尚行業數位化的方向。
  • ...及考前注意事項/中外合作辦學質量需嚴格把關/2020「中國商學院...
    【查看詳情】【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葉強應邀出席2020「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查看詳情】【「2020年度中國商學院最佳中外合作碩士項目TOP30」首批候選榜單公布!】】【北大滙豐2022級EMBA招生簡章】【查看詳情】【北京郵電大學-法國裡昂商學院EMBA(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21級招生簡章】【查看詳情】【全國首個航空管理EMBA招生中】【查看詳情】考研熱點
  • 上海大學國際本科4+0(中外合作辦學)怎麼樣?
    該項目為國內最早被教育部批准的學院自主招生項目之一,其品牌知名度、招生要求、畢業生滿意度均為同類型項目最佳,是中外合作辦學領域被主管部門和兄弟院校公認的高端優質項目。   培養模式雪梨科技大學學士學位(本科)項目(4+0模式)該項目為國內最早被教育部批准的學院自主招生項目之一,其品牌知名度、招生要求、畢業生滿意度均為同類型項目最佳,是中外合作辦學領域被主管部門和兄弟院校公認的高端優質項目。
  • 探索「九年一貫」辦學30年,杭州這所老牌名校自創兩副撲克牌,內有...
    社團展示精彩校園文化、一封家書三代人傳遞安吉路情緣、校長講述辦學歷程、專家引領主題論壇、名師智慧課堂研討……學校本著「輕負高質 多元發展 智慧創新」的辦學特色,以講述「安吉路九年一貫的故事」為主線,以課程為核心,從師生、校長、專家的講述中串起學校九年一貫德育、課程、品牌特色,全方位展示九年一貫三十周年所走過的歷程。
  • 上紐大校長童世駿憶恩師:高考前他寄來油印資料
    上紐大校長童世駿憶恩師:高考前他寄來油印資料 兩周前,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去看望了自己的中學恩師——曾在虎林中學擔任語文老師的錢承傑老師。
  • 貴州財經大學校長作2019年秋季學期形勢與政策報告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1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孫曉東 胡耀騰)12月5日,貴州財經大學校長劉雷為國際學院、西密西根學院和大數據金融學院的幹部師生代表200餘人作2019年秋季學期形勢與政策報告。報告會由該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彭吉軍主持。
  • 「九年一貫」辦學30周年 安吉路實驗學校原創撲克牌,內藏玄機
    浙江在線12月10日訊(記者 陳彩燕 通訊員 徐暉)12月9日至10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齊聚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參加該校以「實驗·創新·智慧·治理」為主題的九年一貫辦學三十周年研討活動。  創建於1954年的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1990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九年一貫學制改革,今年迎來了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