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耒陽以僕阻水
書致酒肉,療饑荒江
詩得代懷,興盡本韻
至縣,呈聶令
陸路去方田驛四十裡
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於方田
——杜甫
冷知識
你知道嗎?據《新唐書》和《舊唐史》等正史記載,歷史上的大詩人杜甫竟然是「飽死」的!公元770年,杜甫乘船在湘江一帶漂泊時,突遇到洪水,被阻滯於來陽縣境內斷糧數天,來陽縣聶縣令得知後派人送去許多牛肉白酒。杜甫十分高興,飽餐之後,當即寫了上面這首五言長詩十三韻,作為答謝。
可是很不幸,沒幾天,杜甫竟突然去世了,年僅59歲。
儘管「飽死」的情形比較少見,現代研究卻已經表明,暴飲暴食卻很可能導致一種兇險的疾病——急性胰腺炎。這不,最近我院就接診了這樣一個病例……
家住深圳的阿文(化名)患病前體重最高時曾達220斤,平時偏愛喝酒、甘肥厚味。事發前一日,阿文已經三餐加宵夜了,又大量飲酒,吃得十分盡興。但到了半夜的時候,他就感覺不妙,肚子劇烈疼痛,臉色煞白,已經痛苦地說不出話來。家人發現後,連忙撥打120送至當地醫院被確診為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後輾轉來到我院。
大量飲酒、暴飲暴食……
220斤男子腹部隆起似小山
到了醫院後,接診的結直腸肛門外科五區鄒一豐副主任迅速查看了阿文的情況。外院CT提示阿文為壞死性胰腺炎,較前明顯加重,伴胰腺內部出血、周圍多發滲出;雙腎周多發滲出;雙側胸腔積液,較前明顯增多;脂肪肝。並定下在對症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儘快充分引流胰周、腎周滲出及壞死物的治療方案。
雖然是周末,但我院依然啟動應急救治機制,超聲科醫生迅速到位,全面掃查評估了患者胸腹部情況,在床旁超聲的引導下精準定位穿刺,留置腹腔引流管兩條。
次日,阿文情況稍有好轉,由ICU轉運至超聲科進行下一步的評估和治療。超聲科主任劉廣健主任醫師結合CT情況,對患者病情再次進行全面評估,為了充分引流壞死物,他和鄒一豐商量後決定進一步穿刺留置腹腔引流管 5條。
前後入院5次終痊癒
要給「負重」器官「喘息」機會
阿文因長期暴飲暴食,大量飲酒,體重最高曾達220斤,加之胰腺炎,在腹腔出現大量滲出,腹部明顯隆起像座小山,配合穿刺的助手醫師必須踮起腳尖、彎下腰才能穿刺成功。雖然總共耗時不到40分鐘,但醫生還是累的腰酸腿痛。
穿刺成功後,阿文回病房,經病房醫生反覆衝洗,充分引流後,阿文的病情逐漸好轉,恢復了幾天後拔出部分引流管後出院。出院後阿文回家修養,病情出現反覆又先後入院2次,住院期間因病情需要,共計在超聲引導下留置腹腔引流管11條。
黃色箭頭—胰腺周圍的壞死物、
白色箭頭—腫大並顯示模糊的胰腺、
藍色箭頭—治療後基本恢復正常形態的胰腺
阿文因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輾轉多家醫院,前後住院5次,經過90多天的治療,經過ICU、消化內科、外科以及超聲科等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阿文最終治癒出院,此時的阿文體重只有134斤,體重整整下降了86斤。
阿文體重170斤左右的時候(右)
鄒一豐探望阿文
什麼是急性胰腺炎?
劉廣健介紹到,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種病因引起胰酶激活,以胰腺局部炎性反應為主要特徵,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變的一種疾病。
隨著醫學技術和藥物的進步,一部分胰腺炎患者病程呈自限性,但因病因及個體差異約20-30%的患者臨床經過兇險,總體死亡率高達5-10%。
飲酒過度——酒精性胰腺炎的頭號殺手!
大量飲酒,並且經常暴飲暴食是導致阿文發生急性胰腺炎的罪魁禍首,在首次治療好轉後繼續飲酒、高脂高蛋白飲食,導致其疾病加重並進展為重症胰腺炎。
研究顯示:酒精可以促進胰酶分泌,還可以使十二指腸乳頭痙攣,進而導致胰管內壓力上升,進而導致胰腺炎。並且酒精性胰腺炎較其他病因導致的胰腺炎病情更重、更容易復發、更易發生併發症、更易發展為慢性胰腺炎。
因此想避免胰腺炎發生,就需要嚴格控制飲酒,如果既往有膽囊炎,則需要嚴格禁酒。
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急性胰腺炎?
(1)預防膽道疾病。規律的飲食是預防膽結石的最好辦法,及時治療膽道結石以及避免引起膽道疾病急性發作,都是避免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
(2)避免大量飲酒。
(3)避免暴食暴飲,要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
(4)避免意外所致上腹部外傷。交通意外中方向盤撞擊腹部極易導致胰腺和肝臟損傷,從而有可能繼發胰腺炎。建議廣大駕駛員務必正確扣好安全帶,開車堅決不超速。
(5)其它如高脂血症、感染、糖尿病、情緒及藥物都可引起胰腺炎。
大家應該重視自我健康管理,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對於身體的異常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從而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本文指導專家
結直腸肛門外科五區 鄒一豐 副主任
結直腸肛門外科副主任醫師,外科學博士。
在胃腸外科臨床工作10餘年,擅長食道、胃腸、胰腺外科各種常見病、疑難病的診治,對胃癌、結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的外科治療均有深入的研究,對便秘、痔及肛瘻等有獨到見解。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結直腸腫瘤的免疫微環境及抗腫瘤免疫治療。先後主持省級科硏項目4項,並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學研究項目,「結直腸炎症與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系列研究」獲2011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中外著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期刊10餘篇。
超聲科 劉廣健 主任
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2001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留校於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超聲科,師從我國著名外科及介入超聲專家呂明德教授,2010年獲得中山大學博士學位。留校從事消化系統疾病的超聲診斷及介入治療臨床和研究工作19年,期間師從日本東京醫科大學消化內科森安史典教授研修兩年並完成博士研究課題。擅長肝膽胰、胃腸、肛門等消化系統疾病的超聲診斷和腫瘤消融治療等各項超聲引導介入治療。2013年調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任超聲科主任,主持醫教研工作。2018年入選首批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2018年獲第四屆羊城好醫生稱號。
擔任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介入超聲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超聲工程學會腹部超聲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超聲介入和腫瘤消融治療協作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超聲診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超聲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醫會超聲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超聲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肝臟病學會器官移植和影像診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影像技術》《中華炎性腸病》《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雜誌編委等。
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項目等11項基金。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著57篇,SCI收錄22篇。
【來源: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