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除了啤酒燒烤小龍蝦、冰棒雪糕冷飲之外,我想涮火鍋也是大家最喜歡的味道之一了吧。不管是正餐還是夜宵,火鍋店的生意都出奇的好!印象中的火鍋總是與麻辣紅油脫不了干係,那種辣過之後大汗淋漓的暢快感,讓人回味無窮。不過當我嘗試過本地新開的一家港式打邊爐之後,對火鍋似乎有了另一種解讀。才知道原來火鍋可以吃得那麼健康,那麼鮮美!
打邊爐,說白了就是一種粵式火鍋。之所以叫「打邊爐」,是因為區別於做著吃的火鍋,打邊爐是站著吃,圍木炭燒著的爐子,邊涮邊吃。打邊爐在香港、廣東一帶較為流行,湯底不追求麻辣,而是更為健康滋補的湯底,例如花膠雞湯底就是招牌之一。除了湯底鮮香濃鬱之外,食材也以鮮為主,海鮮居多。話不多說,一起來跟我感受一下港式打邊爐的魅力吧!
花膠雞湯是他們家的招牌湯底,進店掃了一圈幾乎每桌必點,所以就跟風也點了一鍋。搭配的是山珍菌菇鍋。這樣一份「鴛鴦鍋」湯底48元,覺得還是很划算的。畢竟「花膠雞湯」和「山珍菌菇」就覺得能值這個價了!
花膠雞湯色澤金黃,聞著香氣撲鼻。忍不住先喝了一碗解解饞,貌似吃這樣鍋底的火鍋如果不先喝完湯可能會被店家覺得我們太外行沒見過世面。開個玩笑!湯汁濃稠絲滑,鮮香味美,總得來說就是好喝!
開始以為吃港式打邊爐就是這麼清淡,直到服務員端上來蘸醬9宮格我才喜出望外。畢竟我是一個喜歡吃麻辣火鍋的人,如果看不到一絲辣椒,我想我的食慾會減半吧!9宮格蘸醬配料齊全,基本想要的調味料全都有。
不管是打邊爐還是我們常吃的傳統火鍋,肉類食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次性點了兩份肉,一份是現切牛肉片和羊肉片。與超市買的肥牛卷和肥羊卷不同,現切的給人感覺就是新鮮,看著特別有食慾。28一份的價格也算合理吧!畢竟牛羊肉的價格不管在什麼火鍋店都差不多,有些店甚至貴出不少!
本著嘗鮮的意圖點了一份「愛因斯坦腦花」,具體是牛腦花還是豬腦花也沒有細問,吃就完了!腦花是放在冰塊裡冰鎮保鮮著,看著新鮮。說實話,頭一回吃腦花,嘗試確實需要勇氣。不過腦花吃著嫩滑,味道還是不錯的。
在我的印象中,每次去吃火鍋必點食材就是蝦滑。就算是吃港式打邊爐蝦滑自然也是不能放過。基本上每個火鍋店裡的蝦滑都一個樣。喜歡吃就是喜歡吃,28元一份也沒眨眼就點了!
涮火鍋黃喉也是高人氣菜品之一!不過個人覺得黃喉要放在麻辣牛油鍋底裡涮才好吃。如此清淡滋補的湯底與它總感覺有些格格不入。說實話,所有菜品端上來之後,我越發覺得自己好像點錯食材了。習慣性玩麻辣牛油火鍋常吃的食材點了,尷尬了!
毛肚也是吃火鍋一定會點的食材之一。依舊是面上幾片是毛肚,底下全是冰沙。28元一份貴是貴了點,但是誰讓它好吃呢?
「三秒港式海苔響鈴」可以稱得上意外驚喜了!豆皮裡包著海苔,之所以叫「三秒港式海苔響鈴」,就是因為它只需要燙3秒鐘就可以吃了。如果大家去吃港式打邊爐的話,三秒港式海苔響鈴強烈推薦!
說實話,要是一開始就知道吃港式打邊爐的「精髓」。無論如何也不點那麼多適合麻辣牛油鍋底的食材,應該多點一些海鮮類食材的。好在點了一份冰鮮魷魚仔,也算是有海鮮了。
說來也是奇怪,茼蒿這種蔬菜平常我個人並不喜歡吃,不過只要吃火鍋,茼蒿一定不能少。不知道有沒有跟我一樣的人?除了茼蒿,另外點了一份新鮮香菇。真搞不懂,為了樣式更美觀,愣是把我的香菇切掉了不少!
一份28元的梅林午餐肉,不知為何自己莫名其妙點了一份,估計是擔心自己吃不飽。認識梅林午餐肉的小夥伴幫我看看這到底是不是正宗的梅林午餐肉好嗎?
肉類食材點了那麼多,蔬菜還是不能忽略的!點了一盤白蘿蔔和山藥,兩種蔬菜都是特別適合涮火鍋吃的食材。
伴隨著鍋底的沸騰,鍋裡的食材在撈起的瞬間就讓人忍不住想要快點塞進嘴裡。比起一如既往地吃傳統麻辣牛油火鍋,偶爾試試清爽滋補的港式打邊爐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
不過話說回來了!4個人花了358元吃得飽飽的!這次的港式打邊爐體驗並不算完美。不是因為味道不好,反倒是味道給足了我驚喜。遺憾的是吃完之後才發現菜品的選擇有點偏差,因為都習慣性地點了平常涮火鍋的食材。如果考慮到打邊爐適合的食材,我想應該多點一些海鮮類食材,這樣才應景!這樣才不枉此行!
圖文內容為潤心食憶原創,盜圖抄襲請三思而後行。溫潤身心,食之記憶!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