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內向的人,往往慢熱,嘴巴笨,在人際交往上很困難,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就不想去主動找話題去聊天,如果非要硬著頭皮聊,只會陷入尷尬的境地。
所以,內向的人,往往會羨慕那些外向性格的人,因為他們對誰都能侃侃而談。
內向和外向的區別:
內向和外向的人,性格不同,區別表現也不同,在相同的環境下,外向的人要比內向的人,反應積極,能很快的融入圈子,而內向的人,在相同的環境下,反應要比外向的人消極,特別是在陌生的圈子裡,會表現坐立不安,不知所措。
總結:外向的人敢於表現自己,內向的人相對來說比較沉默,但這兩者之間也是存在交集的。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無意識的傾向於某一種性格,亦或者兩種性格都有,只要在恰當的環境下,便可以隨時切換。
就比如,性格內向的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可能不愛說話,但是在絕對安全的環境中,對面坐著的不僅是熟悉的人,也是信任的人,他就會身心放鬆,滔滔不絕,甚至連表情動作都很誇張,完全讓人看不出他是個內向性格的人。
人們都說美國人性格外向開朗,待人熱情,大方,但據一項調查統計,美國人也不是真的如我們所見的外向,還是有很多人是內向型性格,甚至有些內向的美國人,也會假裝外向。
倫特弗洛在2013年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美國有三個「性格區域」。
一是中西部和東南部部分地區,是「友好而傳統的」。二是西海岸、落基山脈和西南部,這裡的美國人「放鬆而有創造力」。三是東北部及德克薩斯州,這裡的人性格喜怒無常、無拘無束。
心理學家山姆·高斯林說:「你的基因決定了你的個性起點」。
如果你的基因不夠開放,很有可能導致你性格內向,但是你如果處在一個性格開放的地區,身邊經常接觸各種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藝術和文化。
那麼,在這種環境下,你的基因會被最大程度的開放。
個體的性格差異,通常跟成長環境有關。
俗話說: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千萬賺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你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就被會什麼樣的環境所影響。有些人之所以性格內向,往往就是他自身的環境導致。
這個環境,包括原生家庭、學校、工作等,其中,原生家庭的環境,對個體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且這種影響一般都難以改變。
所以,很多人的三觀、性格、為人處事等等,往往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一個內向,喜歡「獨來獨往」的人,是否需要朋友?
坦白講,不管你是性格內向,還是外向,人這一生,或多或少都是需要那麼一兩個,志同道合,感情夠深的知心好友。
仔細想想,如果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連個朋友都沒有,那活得該有多孤單,混的該有多差勁啊!
只不過,在成年以後,「朋友」這兩個字會被我們重新定義,朋友的種類也會被重新劃分,像一些虛偽的朋友、酒肉朋友、借錢不還的朋友,我們都會從心裡,默默拉出分界線,而重感情,夠義氣,不圖回報,關鍵時刻肯拉你一把的朋友,是貴人,我們會在心裡好好珍惜。
值得一提的是,人都比較自私,別人不會無緣無故對你好,說到底,還是覺得你對他有用,有價值,才會跟你做朋友。有一句話就揭露了這種現象,說的很現實,那就是「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當你自身有價值的同時,你的朋友遍布各地,當你什麼都沒有,自身毫無價值可言時,那麼你身邊的朋友,可能就空無一人。
最後再引用一句網上經典語錄: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門前拴上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