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匡玉 通訊員 蔣能清
近日,在耒陽市南陽鎮金星村一片復墾過的油茶林前,記者見到了臉上曬得黝黑的謝軍。今年才26歲的謝軍,在當地卻有很高的「知名度」。去年,他被評為耒陽市「十大傑出青年」。今年7月,全國油茶行業現場會在衡陽召開前夕,副省長徐明華專門考察了謝軍領辦的耒陽市金鑫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給這位事業剛剛起步的年輕人莫大鼓舞。
謝軍畢業於長沙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後考取美國西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生。其父謝利芽是耒陽市有名的企業家,資產過億元。按理說,謝軍完全有條件和機會去國外留學、發展,但最終他卻選擇回到家鄉農村,在當地引來不少非議。謝軍說,其實他也沒想太多,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大批在沿海打工的農民工返鄉,他覺得自己應該幫幫他們,所以決定放棄去國外讀書的計劃。而謝軍選擇「農」字號產業,還有2個直接原因,一是在其家鄉,漫山遍野都是油茶林,他從小喜歡它們;二是耒陽市被國務院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綠色產業可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在謝軍看來,這是一個重要商機。
年輕的謝軍一出手便是「大手筆」:建一個萬畝油茶林基地示範園。他與南陽鎮金星村、金榮村1000餘農戶分別籤訂了山地租賃合同,把兩村轄區星子洞水庫周圍1萬畝山地和300畝水面租下來,投資4000萬元,興建集萬畝油茶園以及養殖園、水上樂園於一體的目前耒陽市最大的綜合性生態農莊。他的目標是,分3期打造10萬畝油茶基地,輻射當地30個鄉鎮,帶動近50萬農民增收。
創業是艱辛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謝軍,也嘗到各種酸甜苦辣。在與農民籤約租地過程中,他就碰了不少壁,感到「好心得不到好報」。但時間長了,他學會了理解人以及怎麼更好地與人溝通。為提高工作效率,他還聘請鄉鎮離退休幹部和當地有名望的老人組成協調部,專門負責溝通、協調。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謝軍自己每天也都抽空到油茶林走一走,以前沒幹過農活的他還扛起鋤頭,加入復墾油茶林的隊伍。這些舉動,讓他在當地農民中贏得良好口碑。
謝軍還和朋友一起投資1000多萬元,租地辦了一個種豬場。在這裡,他所學的土木建築知識派上了用場,幾個月下來,改造山塘120畝,建設豬舍60棟,還硬化道路1500米,栽種果木500畝。他還花2個月時間,到廣東等地養殖場學習養殖、防疫、飼料配方技術與管理辦法。現在,其種豬場已養母豬1000頭,並從國外引進優良公豬6頭,一年可出欄種豬3萬頭,成為耒陽市目前規模最大的種豬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