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風雨,長城汽車從偏安一隅的地方小廠,成長為連續四年年銷百萬的中國汽車領軍企業。這樣的成績任誰都值得驕傲。但在本應由鮮花和掌聲組成的慶功宴上,長城汽車董事長卻提出了振聾的詰問:「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
在吃瓜群眾看來,長城汽車莫非遭遇了什麼困局,但在行業人士看來,這是魏建軍作為長城汽車掌舵人,對於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成敗得失的高度總結,是長城汽車的經營哲思。
三十年間,長城汽車經歷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看過了太多分分合合,通過這場生死思辨,魏建軍希望找到長城汽車未來該走的路。
魏建軍眼中的「危機」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爆發的那場疫情讓全球經濟都蒙上了一層陰影,汽車行業更是深受打擊。在這樣的背景下,魏建軍帶領長城汽車堅定信心、明晰方向,堅持以科技立品牌,以產品和創新營銷贏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新車395,097輛,連續4個月環比增長,強勢上揚,愈戰愈勇。
其他人眼裡的長城汽車,成績優異,潛力無限,但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眼裡的長城汽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機」,不過魏建軍眼中的「危機」,與常人不同,更多時候指的是「機會」。
魏建軍認為,當企業面臨危機的時候,往往是企業的改革、變革出現的時候,「並不是一路凱歌就是有質量的,長城汽車已經走過了一路凱歌了,只有危機,才能促成企業變得更強大」。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魏建軍和長城汽車的「危機觀」,也是所有行業領軍企業的共同經營理念,華為的「冬天」指的是這個意思,萬科高喊的「活下去」背後也是這樣的「危機觀」,對於處在產業巨變前夕的汽車企業來說,沒有危機感才是最大的危機。
伴隨全球性經濟下行危機與逆全球化趨勢,長城的前行之路波詭雲譎,充滿挑戰。而長城汽車要做的,便是以變應變,以推倒重來的信念輕裝上陣,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直面未來。正如魏建軍所言,「沒有退路,才見出路」。
長城汽車能走的路只有一條
不給自己留退路,是為了能夠向著前方義無反顧、全力以赴,這正是魏建軍為長城汽車規劃的——向著全球市場堅定前行。
實際上,長城汽車早已開始全球化布局,尤其是在被其定義為「全球化戰略元年」的2019年,長城汽車出海動作頻頻,成為了中國汽車產業在海外市場的一面大旗。
去年6月,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的首個全工藝獨資製造工廠——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正式竣工投產,同時中國品牌首款全球車哈弗F7在此工廠下線並在海外上市。這意味著,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進入了全新階段,更重要的是,中國汽車品牌也將由此開啟全球化的新徵程。
俄羅斯圖拉工廠的投產對於提振中國汽車行業的自信,逐步走出國門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長城汽車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也能夠出海參與世界汽車行業巨頭競爭,對於中國工業的整體水平也有了顯著的促進作用。
俄羅斯圖拉工廠的投產拉開了長城汽車海外建廠的序幕,也加快了長城汽車海外收購建廠的腳步。今年1月-2月,長城汽車相繼收購印度塔裡岡工廠和泰國羅勇府工廠,全球化版圖進一步擴大,實現了中國汽車製造對東南亞市場的全面覆蓋。
接下來,長城汽車將更加堅定的走出去,並從輸出產品到輸出品牌、輸出價值觀,讓中國品牌成為真正能與那些百年汽車品牌正面PK的全球車企,長城汽車選擇的這條路註定充滿艱險,但時刻保持警醒和敬畏之心的長城汽車令人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