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時,這位媽媽的回答太贊了!父母該如何面對...

2020-12-13 中國教育報

各位家長、老師,

如果您的孩子問您:

「我以後想當網紅,

想做李佳琦,可以嗎?」

您會怎樣回答呢?

前不久,一位媽媽在網上分享了和孩子之間的一段對話,引發無數網友的好評。事情是這樣的:

那天這位媽媽正在刷直播購物,正好趕上央視主持人朱廣權和淘寶直播主播李佳琦跨界合作,共同為湖北人民直播帶貨。

直播期間,朱廣權才思敏捷,金句頻出;李佳琦業務熟練,掌控全場。在二人的帶動下,媽媽忍不住下了好幾單。

就在剛付完款準備關掉直播的時候,兒子突然湊到她身邊,說:「媽媽,我以後想當李佳琦,可以嗎?」

媽媽先是一愣,沒有急著反駁,而是問兒子,「為什麼想當李佳琦,而不想當朱廣權呢?」

兒子回答道,因為李佳琦現在很火,他想和李佳琦一樣出名。而且李佳琦只在直播間裡說說話,就可以賺很多錢,還能邀請好多明星來做客。

媽媽沉默了一會兒,又問了兒子第二個問題:那你想當哪個李佳琦呢?兒子不解的看著她。於是她翻出兩張照片,一張是李佳琦近期直播的照片,另一張則是李佳琦成名前,蹲在隔斷間裡做直播的照片。

媽媽說,孩子,你羨慕的,其實是那個光鮮亮麗的李佳琦,而不是默默無聞的李佳琦。

李佳琦的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365天,他足足做了389場直播,從晚上7點直播到凌晨1點,凌晨4點才能睡覺,曾連續試色380支口紅,最後嘴唇幾乎都要裂開。而這些,還只是李佳琦成名經歷的冰山一角。之所以告訴你這些,並不是不認同你的想法,而是想讓你知道,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最後媽媽還鼓勵孩子,如果你能認定目標,吃下這份苦,無論你以後選擇做什麼,都不會讓媽媽失望。

聽完這位媽媽和孩子之間的對話,

中教君真的很佩服她。

很多父母在聽聞

自家孩子想當網紅之後,

都會急於否定,

因為他們覺得,

這是孩子一種虛榮的表現。

但是這位媽媽沒有急著否定孩子,

而是在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後,

引導孩子,並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而這些,恰恰是很多父母缺失的。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

也需要獨立的空間

父母對孩子總是滿懷期望,期望孩子的成績好,期望孩子的人緣好,期望孩子的發展好。

當孩子的想法與父母的期望出現偏差時,很多父母往往不會去探尋孩子真實的心聲,而是直接予以否定。

順帶還要念叨幾句:「我都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你嗎」「聽我的不會錯」。

電視劇《小歡喜》裡,喬英子酷愛天文學,立志要考上南京大學的天文系專業。可是當她把自己的夢想和媽媽坦白時,遭到了媽媽的反對。理由很簡單:離家太遠。

媽媽想讓英子留在北京,報考清華北大。即使南大的天文系全國第一,即使這是女兒一直以來的夢想,媽媽也絕不讓步。無奈之下,英子只得瞞著媽媽報名南大冬令營。

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什麼都不和他們說,不知道孩子每天都在想什麼。其實,不是孩子不說,而是在他們試圖表達的時候,被父母粗暴地關上了溝通的大門。

以愛之名的全方位保護,其實是一種剝奪,它剝奪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兩種感受:滿足感和邊界感。家長這樣的付出限制了孩子的一言一行,要求孩子處處聽話。一旦孩子有不情願,家長就要細數為了她付出多少多少,委屈地斥責孩子不感恩。

其實,真正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放下「綁架」,適當退出,不過分掌控孩子的生活。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擁有自己思考、決定的權力。

只有你接納孩子

孩子才能接納自己

英國BBC有部紀錄片叫《Up》,導演隨機選取一些孩子,從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進行跟蹤拍攝,了解他們的生活變化。

其中有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童年時,臉上總掛著可愛的笑容,眼睛閃閃發亮,長大的夢想是當太空人。Neil想到牛津讀書,無奈失敗。

因為牛津的失利,Neil被父母各種否定,判定為你不適合讀書,不要再繼續你的太空人夢想了。之後Neil自暴自棄,流浪,搬運工都做過,到後來,得了精神疾病,歷經坎坷,生活仍舊落魄。

這確實是一個讓人唏噓的故事。大人長期的否定,打擊了孩子嘗試的熱情和欲望。於是父母越是否定,孩子越容易活成父母否定的那個樣子。

看過一句話說:「有一種渴望永遠不會消失,那就是渴望你的父母能夠真心地愛你,認可你,並且站在你這邊。」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哪怕成年後,還是如此。如果孩子一開口說話,就被父母各種評價、指責、辱罵、貼標籤,孩子慢慢就會對父母失去信任。而父母的肯定,會給孩子信心。要知道,父母給孩子的那份信任彌足珍貴,能把童年裡那些自卑的影子擊退,讓孩子溫暖地長大。

父母希望孩子越來越好,我們都能理解,但是作為父母,比起管教孩子,首先應該給孩子愛和接納。只有你接納孩子,孩子才能接納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健康自信地成長。

所以,當孩子告訴你他有點不切實際的想法時,請多一點耐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件事;當孩子遇到了難題,請多一點真誠的溝通,在需要的時候給他合適的建議;當孩子有所進步時,請不要吝惜你的鼓勵,肯定他的努力、他的態度,他會更有動力。

父母的肯定,才是幫孩子撕掉負面標籤、促進他積極向上的最大動力。

每個孩子

都是一座寶藏

多年前,美國南部的一個鄉村院子裡,有一個男孩,開心地對著月亮跳啊跳。看到這一幕的媽媽,好奇地問:「你在幹什麼呀?」

男孩指了指月亮,興奮地說:「我要到月球上去!」

各位家長,如果是您,該怎麼應對孩子的回答呢?是叮嚀不要摔倒,還是斥責孩子看似不切實際的回答?是毫不留情的戳穿孩子的童真,還是打破他美好的夢想?

想知道故事裡的媽媽如何回答的嗎?她說:「好啊,但一定不要忘記回家哦。」

「到月亮上去」,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其實已經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小小的種子。

很多年以後,電視上播放了第一個登陸月球的美國人,而這個人正是當年的那個小男孩,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每個孩子都是多面的、立體的。父母要做的,是挖掘孩子身上的寶藏,而不是打碎孩子閃光的那一面。

願每個父母,

都能夠用尊重、肯定和耐心

發現孩子身後的萬丈光芒

內容來源 | 首都教育《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的時候,這個媽媽的回答太贊了!》,有刪改

責任編輯 | 高眾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相關焦點

  • 「長大後想當李佳琦」面對孩子脫口而出的夢想,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面對孩子的夢想,有的父母選擇忽視,還有的父母嗤之以鼻,也有的父母選擇認真對待。 當孩子說「長大後想當李佳琦」,媽媽的回答很重要 趙女士是一位比較時尚的寶媽,平常特別喜歡關注一些時尚諮詢,李佳琦作為當下火熱的「帶貨主播」當然也在趙女士的關注當中。
  • 「媽媽,我不想學習了!」這位媽媽的回答,讓無數父母羞愧
    很多人指責男孩的媽媽:「真是太狠心了,竟然讓孩子做這樣的事。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也不用這麼粗暴吧!」然而,面對記者的採訪,男孩媽媽一臉苦笑,無奈地說道:「孩子今天突然對我說:『媽媽,我不想學習了,學習太累了,隨便做點什麼都行,要不我幫你下麵條吧。』
  • 孩子想輟學去當李子柒,這位媽媽一句話出口,孩子被嚇出冷汗!
    「會不會帶偏孩子的價值觀呢?」該家長的質疑引發網友們激烈爭論。他靈魂拷問了7個問題,關於「李子柒能否代表中國傳統田園生活」。對此,該卷出題者區教育局教研室楊柳老師稱,三個人物都是為理想不畏艱難、克服重重困難圓夢的典型,對孩子來說,是正能量的鼓勵。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這位媽媽含淚告誡,千萬不能這樣做!
    我走向班主任的時候,鼻頭髮酸,一種無力感鋪天蓋地瘋狂湧上心頭,我不禁默問自己:這孩子,我到底該怎麼辦?之前接到一個家長的諮詢,這位媽媽自己過來的。一見面還沒來得及說出自己的問題,便再也控制不住眼淚,泣不成聲。經過一番詳談,這位媽媽的困惑是:為什麼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兒子,她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
  • 「媽媽你下面怎麼長鬍子了?」這位媽媽一時尷尬的回答,堪稱機智
    甚至有時孩子問的問題,讓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尷尬又直白」的問題吧!但是,如果父母不回答,孩子就會像複讀機一樣,沒問沒了的問。尤其是當孩子詢問到關係「性」方面的問題時,許多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有的家長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會覺得很「尷尬」,其實家長如果避而不答或者含糊其辭回答,不如直面大方的回答。
  • 別人誇自己孩子時該如何去回答?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別人誇自己孩子時該如何去回答?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大多數的父母在面對自己孩子被誇將這件事都始終秉持過分謙虛的作風,無論孩子做得有多優秀,面對來自外界的誇獎時總會謙虛稱孩子就是瞎玩,比起別人來差遠了。殊不知這樣的回答會對孩子產生不可磨滅的傷害,甚至影響一生!
  •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穿裙子?」面對兒子這種問題,媽媽如何回答
    面對兒子這種問題,媽媽如何回答瑩瑩兒子今年4歲,平時吃飯做事都不需要媽媽操心,平時也會幫媽媽做做家務,是個很貼心的「小暖男」。小暖男某一天卻突然提出了讓瑩瑩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兒子說:「媽媽,我想穿裙子。」
  • 厭學的孩子在家,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媽媽該如何應對?
    哪怕是厭學的孩子也總是想看清前方的路,可想法和結果總是背道而馳,還要天天面對焦慮過度的父母,如果換成是當年幼小的我可能也會黑白顛倒,沉迷網絡!今天我就某位媽媽與厭學的孩子溝通的真實案例,來深度闡述:厭學的孩子在家,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媽媽該如何應對?
  • 「媽媽,我不想當學霸,我要當李子柒」: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作者:主創團·神蹤卡拉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昨天,閨蜜和我吐槽說,對女兒的教育太失敗了。高考成績發布這幾天,她有意識地給孩子看那些高考學霸採訪視頻,想激勵下女兒上進好學。無獨有偶,前一陣網上有一個男孩,也提出了要做李佳琦的想法。這位睿智的媽媽是這樣回答的:兒子,你想當哪一個李佳琦?男孩愣了,不明白什麼意思。
  • 小象廣播|「媽媽,你為什麼趴在爸爸身上?」這個媽媽的回答讓無數父母點讚
    你說,我們到底怎麼跟孩子解釋才算好呢?其實遇到這個問題的又何止麗麗,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會在某個時候,突然遭遇孩子的尷尬提問。特別是涉及到性知識這個話題,家長們更是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把握好尺度跟孩子講明,怕說的太過火,又怕孩子聽不明白。鬱悶之下,就會選擇對孩子的提問避而不談。
  •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你該怎麼回答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當別人誇獎你的孩子時,你該如何回答,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回答的,這個也是有方式方法的別人誇獎孩子時,怎麼回答合適?各位家長們,當別人誇獎你家寶貝真棒的時候,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小編知道一些父母面對這種情況都表現得比較謙虛。在我們中國傳統的教育思維中,對著別人誇自己家孩子,好像是一件特別不好意思的事情,有些父母會採取「迂迴」的辦法。那麼,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面對別人誇獎孩子,你該如何回答?
  • 當孩子說「媽媽,我的壓力好大」時,我們該如何緩解孩子的壓力
    當天下午4點多,女兒給媽媽發語音,說老師讓5點交一頁半的作文,可還有25分鐘,她只寫一頁零一行,不能按時完成了。語氣中夾雜著沮喪和失落。媽媽還安慰她儘快完成就好。這居然是孩子和媽媽最後一次對話,家人怎麼也想不到孩子會做出輕生這樣的選擇。
  • 孩子想成為「李佳琦」,父母要讓她明白成功背後的艱辛
    孩子想成為李佳琦,我們可以問她:「你為什麼想成為李佳琦呀?」先在心理上給孩子營造一個可以敞開心扉繼續話題的環境,再逐步深入了解。孩子這時可能會說:「李佳琦當主播可以掙好多好多錢。」或者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李佳琦當主播只要動動嘴就可以掙好多錢,主播掙錢很容易。」
  • 和女兒洗澡時被問:媽媽你怎麼還有「小翅膀」?媽媽的回答很巧妙
    雖然小女兒不是很明白的樣子,但是她有太多事情想不明白了,也就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面深究。小李說其實在被女兒問到的時候是挺尷尬的,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解釋,你說直接說吧,孩子都不一定能夠明白什麼是什麼,可是你要是騙她吧,這種事情上騙了她萬一對她造成了一定的誤解怎麼辦?可是又不能不回答,因為孩子的求知慾是最強的。
  • 「媽媽,我想買這個」,你的回答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格局
    但是作為父母怎麼想,我要是答應孩子給他買了,就能回家吃飯了,但吃了烤山藥,正頓飯就吃不進去了。可是我要是拒絕了呢?孩子心裡是不是得琢磨,為什麼別的孩子叫媽媽買烤山藥的時候,別的媽媽不僅買了,還翻著倍地給孩子買,可是自己叫媽媽的時候,我卻不答應,那孩子能開心嗎?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如果一個人對你說了對不起,那麼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沒關係。」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就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為我們沒有其他更好的回答。確實,這個看似最正確的回答其實也是有一定的誤區的。如果對方跟你說了對不起,你回答了沒關係,這個時候就會給孩子一種錯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
  • 孩子抑鬱了,父母該如何做,才能消除自己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以前我對孩子生活瑣事非常關注,同時又過度溺愛他,壓力挫折教育幾乎為零,孩子有心裡話想與我溝通時又常被我忽視。於是,我就問這位媽媽:「那麼接下來你是怎麼做的,你是否幫到孩子呢?」媽媽思考了一陣,很誠實的回答了剛才的提問:我認為第一點很容易做到,對於第二點的時候,我直接用給答案的方式跟孩子說了:「兒子啊,我早有規劃,父母已經考慮到了你可能出現的高考失利的情況,你不要對高考目標學校太患得患失、壓力過大。」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3位媽媽的回答,改變了孩子一生
    記得當時她媽媽就對她說了一句話:「讀書可以讓你獲得知識、道理、人生的經驗,可以讓你少走彎路、比如上次讓你看的那本××書,你不是知道了蝴蝶是怎麼變成的嘛」。雖然當時她沒能完全的理解媽媽的話,還是有些不太情願,但是她還是把每周讀一本書的習慣堅持了下來。
  • 「媽媽,給我10塊錢」 當孩子要錢,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無條件養育》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父母總是殫精竭慮地思考該如何管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忽略了從根本解決問題。有個小故事:孩子說:「媽媽,給我50元錢我要買東西。」媽媽答:「我猜,你要錢買東西一定是想製造一個驚喜吧?」孩子興奮地回答:「媽媽,你是怎麼猜到的?艾倫要過生日了,我要買一把漂亮的羽毛扇子送給她。」媽媽答:「因為我也特別喜歡那把扇子呀。
  • 媽媽你為什麼有「小翅膀」?5歲女孩洗澡時質疑,媽媽回答很機智
    你現在還是小朋友,等到你長高了,長大了,你也會出現小翅膀噢,到時候你可以驕傲的告訴媽媽,你長大了。"妞妞看著媽媽用力的點點頭,說:"這太棒了,等我長大了,出現了小翅膀,我一定第一個告訴媽媽。"妞妞媽媽以一種很巧妙的方式回答了孩子的問題,既沒有逃避一些話題,讓孩子云裡霧裡,反而採用了一種更容易理解更通俗的說法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