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想當李佳琦」面對孩子脫口而出的夢想,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2021-01-17 騰訊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長大了想當太空人」、「我要當大明星」、「我以後要賺錢買大房子」……

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有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夢想。有的是他們一時興起,也有的是仔細思考過的,有的三天兩頭改變一個,也有的始終如一。面對孩子的夢想,有的父母選擇忽視,還有的父母嗤之以鼻,也有的父母選擇認真對待。

父母對待孩子夢想的做法不同,孩子未來的選擇就有可能不同。

當孩子說「長大後想當李佳琦」,媽媽的回答很重要

趙女士是一位比較時尚的寶媽,平常特別喜歡關注一些時尚諮詢,李佳琦作為當下火熱的「帶貨主播」當然也在趙女士的關注當中。

有一次,趙女士正在看李佳琦直播賣貨,9歲的女兒朵朵在一旁陪著媽媽看,看到一半後,朵朵突然說到:「媽媽,我長大後想當李佳琦!」

趙女士聽了還真以為女兒開玩笑,但是仍然認真地問她:「那你為什麼想當李佳琦呀?」朵朵一本正經地回答說:「很簡單呀,因為他每天只要坐著說話就可以賺錢,還可以見到好多明星。」

趙女士對女兒的說法有點震驚,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思考了很久後,她這樣回應孩子:「朵朵啊,你想當什麼樣的李佳琦呀?」她一邊將李佳琦過去在商場當櫃員賣化妝品的圖片和李佳琦現在在直播間賣貨的圖片給女兒看,一邊問道。

朵朵看到圖片後,有些愣了,這才開始思考原來李佳琦還有別的樣子。

隨後,趙女士繼續說:「朵朵,如果你想當現在有很多人喜歡並且經常可以看到大明星的李佳琦,那必須是要付出努力的,你必須要先成為默默無聞、無人知曉,每天十分辛苦的李佳琦。」

朵朵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說:「那我要好好想想還要不要當李佳琦。」趙女士摸了摸孩子的頭說到:「好啊,你可以慢慢思考,以後媽媽會多抽時間陪你一起,等你真正想清楚自己以後想做什麼。」

趙女士的回答是非常正確的一種方式,她一方面告訴了孩子要去更為仔細、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夢想,從而更加確定這是否真的是自己的夢想;另一方面她還告訴了孩子想當李佳琦也不是很容易就能當的,需要付出自己的艱辛與努力,追夢的過程亦是如此。

作為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孩子的「夢想」?

現在很多父母都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夢想,甚至有的父母還會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當做是自己的夢想。正確對待孩子的夢想不是嘴上說說,而是需要付出行動的,父母需要根據孩子提出的不同夢想,給出不同的回應。

夢想是實際可實現的

如果孩子的夢想是實際可實現的,那麼,父母要給予孩子肯定,給予孩子自己的經驗或建議,並引導孩子做好眼前應該做的事,一步一步地朝著夢想邁進。

夢想是較為宏大,實現難度比較大的

很多孩子可能會脫口而出長大後「想當科學家」、「想當警察」等,這類較為宏大的夢想,在很多大人眼裡很難實現,但是不代表這沒有可能實現。

所以父母面對孩子這樣的夢想時也要給予肯定,並明確告訴孩子,這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孩子需要慢慢確定這個是否真的是自己的夢想,如果確定了,那就做好付出努力的準備。

虛無縹緲,毫無實現可能的夢想

孩子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的夢想有時候會是他們想像出來的,比如「相當奧特曼」、「相當蜘蛛俠」,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對於這類夢想,父母要給予孩子解釋,慢慢告訴孩子這個夢想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父母解釋時要注意語言與態度,切勿一棒子打死,這很容易讓孩子心靈受傷。

當孩子明確自己的夢想後,家長又該怎麼辦?

01提供孩子實現夢想的條件

當孩子有了自己明確的夢想,比如相當畫師、鋼琴師、舞蹈演員等等,父母就要從小培養孩子這方面的才藝,提供孩子實現夢想的現實條件,比如上興趣班,找專業的老師教,參與比賽等等,一步一步幫助孩子實現夢想。

02給予孩子堅持夢想的勇氣

追夢的路上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可能會令孩放棄自己的夢想,比如不被人理解、遭受白眼、自身能力不匹配等。父母要做孩子最大的支撐,給予孩子堅持夢想的勇氣,比如父母可以用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歷去鼓舞孩子。

說給父母聽:

我們常說夢想是遙不可及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就確認自己夢想,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可以讓孩子更早的追逐夢想,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增大。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夢想一定要多多肯定與鼓勵,切勿打擊孩子,讓孩子敢想敢做。

當然,很早確定夢想也有一定的壞處,就是孩子有可能付出的辛苦更多,有可能孩子長大後發現追逐了許久的夢想,並不是自己真正的夢想等等。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孩子有自己的夢想麼?對於孩子的夢想,你的態度是怎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想當李佳琦」時,這位媽媽的回答太贊了!父母該如何面對...
    但是這位媽媽沒有急著否定孩子,而是在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後,引導孩子,並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而這些,恰恰是很多父母缺失的。可是當她把自己的夢想和媽媽坦白時,遭到了媽媽的反對。理由很簡單:離家太遠。媽媽想讓英子留在北京,報考清華北大。即使南大的天文系全國第一,即使這是女兒一直以來的夢想,媽媽也絕不讓步。無奈之下,英子只得瞞著媽媽報名南大冬令營。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什麼都不和他們說,不知道孩子每天都在想什麼。
  • 孩子想成為「李佳琦」,父母要讓她明白成功背後的艱辛
    這時候孩子向父母袒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時候作為父母我們就應對孩子想成為李佳琦或當主播的動機進行判斷,並且對孩子進行針對性地回答。二、不僅要讓孩子看到成名的光環,更要他明白成功要付出的「艱辛」上面孩子已經說出來自己想成為李佳琦當網紅主播的原因,這時候就需要父母進行正確的更深層次的引導了。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開始嫌棄父母了?
    小時候孩子覺得媽媽什麼事情都知曉,爸爸又很強壯,爸爸媽媽是兩座堅不可摧的高山。可是慢慢的孩子長大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漸漸的不再依靠父母,這兩座堅不可摧的高山似乎也不再偉岸。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都小心翼翼的,話也不敢多說,當父母因為一些簡單的事情沒有搞清楚問起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是很不耐煩地,大聲的說:「跟你說了多少次了……」而這時的父母也只能低下頭默不作聲,或者心情難過,變得越來越弱勢。
  • 長大後自卑怯懦的娃,小時候大多聽過3句話,比打罵更令孩子難受
    在生活中其實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大庭廣眾之下指著孩子的鼻子罵:"每天就只會哭哭哭,除了哭你還會幹嘛?"、"你怎麼這麼笨!"、"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每次看到孩子被話語壓彎的腰杆,小編不禁感到難過,有時候大人對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心看的非常重要,但是對於小孩子的尊嚴卻毫不在乎,陰陽怪氣的言語只會比打罵更讓孩子難受。
  •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女教師為夢想辭職,如今面對現實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長大,按部就班上學然後工作,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結婚生子,但當大家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並不是這樣想的。每個人其實都有夢想,當大人問孩子他們夢想是什麼的時候,孩子往往都可以脫口而出,但大家的夢想很有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慢慢消失。如果問一些成年人,他們的夢想是什麼的話,很少有人能答出來了,這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但這些人的夢想往往都是被家長和現實弄沒的。
  • 孩子的性格有這幾個特點,長大後多半是領導者,父母要用心培養
    面對問題時,是否有清晰的頭腦,能冷靜地思考問題作出決定,對個人或集體的未來有一定的規劃能力,有著明確的發展方向。有領導力的人,在團體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兒童時期,如果他的性格上有這幾個特點,長大以後多半都是領導者。接下來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
  • 楊迪下跪感謝父母上熱搜:從小被鼓勵的孩子,長大後有多優秀?
    02鼓勵式教育,並非一昧地溺愛  父母的支持對孩子真的很重要,鼓勵也蠻重要的,如果一直批評孩子,孩子長此以往也會不自信、膽怯。  父母那個年代,就沒有過多的自由,他們想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全部給孩子,其實那不是孩子想要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要「揠苗助長」。
  •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父母了解「鏡像機制」,更好地教育孩子
    有首歌是這麼唱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其實這句歌詞放在現實中也完全成立,孩子們長大後,身上多多少少都能看出父母的影子,不論是外貌還是性格、為人處世等等。小貝是一名小學生,有很嚴重的"手機癮"。每天上學回到家,他就拿著手機玩遊戲、看動畫片……總是把作業放到最後才完成。
  • 學英語從娃娃抓起 Free Talk Dream讓孩子脫口而出流利英語
    如今,讓孩子從小就學習英語,基本上已經成為所有父母的共識,畢竟,孩子從小就接觸英語,不僅可以激發孩子腦細胞成長,為孩子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早學習英語,還有利於孩子未來發展。因此,很多父母在孩子還是娃娃的時候,就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以讓孩子接受正規的英語教育。
  • 英國BBC歷時56年記錄14個孩子:面對現實吧,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孩子終將平凡,是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誰小時候還不是懷揣夢想,覺得自己的一生金燦燦的?殘酷的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迎接自己一生的終將是平凡。小時候夢想很偉大,長大了才知道現實很扎心。英國BBC歷時56年追蹤14個孩子告誡我們,不論童年、少年、中年有多麼偉大的夢想,90%都會成為拿工資的普通人,9%的人事業小成、只有1%的人能夠拔尖,絕大部分人的未來都會走向平凡。
  • 楊迪公開下跪感恩父母,看哭無數人:有的事做家長的一定要知道
    事後,楊迪還發文回應下跪一事:「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鼓勵中成長,也能像我一樣對父母說出『爸爸媽媽,我的夢想完成了!你們不用擔心我,你們要好好過自己的人生』」。有一條評論得到網友盛讚:父母的支持真的很重要。深以為然。
  • 想讓孩子將來很好立足社會,三種能力的培養很重要,父母不容忽視
    都說,父母的心永遠都是系在兒女身上,孩子上學時,巴不得孩子有個好成績,長大進入社會後,希望孩子將來有個好前途,能很好地立足於社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將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更加殘酷的現實,孩子如何能很好地在社會立足?
  • 【家長課堂】110.面對孩子的物質欲望,你會怎麼做?
    這是他們第一次體會表達自己內心的願望的感受,而他們需要從父母的回應來形成自我認知。如果我們像上面這樣回應孩子的願望,那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我不配擁有,我太貪婪了,我不該得到我想要的東西。」這些反饋會形成孩子內心的聲音,從而形成孩子的自我認知。
  • 面對性侵,失格的父母
    她們還那麼小,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想要拼命掙扎著站起來的時候,卻被最親近的人用最殘忍的言語和行為二次傷害。而這種傷害其實是最致命的。她們本來還有被拯救的機會,是父母的失格,讓她們直接墮入深淵。而父母卻全然不知自己的錯。
  • 小助理付鵬回應與李佳琦關係:我們終究還是「分手」了
    置頂星標 我們就不會走散了 願你 心中有夢想 眼中有溫柔 腦中有哲學
  • 孩子想輟學去當李子柒,這位媽媽一句話出口,孩子被嚇出冷汗!
    兒童心理專家繆卓錦表示,長大以後想做什麼,二百年前可能是「金榜題名」,五十年前可能是「工人」,三十年前是「科學家」,這個答案永遠帶有它的社會性和歷史背景。現在的孩子想要當「網紅」,就如同「網紅」這現象本身一樣,背後有其社會文化、輿論、宣傳等因素。
  • 新課本被折成紙飛機,面對頑皮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
    不過孩子並沒有因為它是新書就放過它,而是把新書撕掉很多頁折成了紙飛機、小船。真的,當時看這視頻的時候,隔著屏幕貓爸都能感受到這位媽媽當時有多生氣。畢竟這種事情,每個父母幾乎都經歷過,只不過很少有父母了解,面對頑皮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麼辦?那麼今天貓爸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孫莉回應女兒多多打耳洞,染頭髮,開明的父母造就優秀的孩子?
    隨著黃多多長大,在12,3歲這個愛美的年紀裡,她也毫不例外的喜歡打扮自己,喜歡穿上很好看的衣服,喜歡化妝。而黃磊以及孫莉都非常支持女兒做出的選擇。但這樣的行為卻讓大家非常不理解,因為黃多多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女生,在這樣的年紀就染頭髮,打耳洞會不會太早了?
  • 怎樣養出快樂又成功的孩子?父母多說這5句話,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鼓勵的,父母常對孩子說正面鼓勵的話,可以激勵孩子往好的方向走。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樂的長大,擁有成功的人生,但是現實往往總是事與願違,更是有很多孩子長著長著就」跑偏「了,為此,不免有很多父母都感到苦惱。說起教養孩子這件事,其實是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教育方法的。
  • 姜文稱女兒全世界最漂亮,父母眼中閃光的孩子,長大後差不了
    姜文稱女兒全世界最漂亮,父母的肯定很重要姜文是很有名的導演,這個硬漢導演還是個寵妻狂魔,姜文的電影中,會把周韻拍的很美,在姜文心目中周韻就是他的女神,其實姜文和周韻在一起之前,曾經有過一段婚姻。父母之所以會這樣,要麼是自己本身比較自卑,要麼是想要激勵孩子,要麼是想通過貶低孩子,好控制孩子。無論是哪種,當總是貶低孩子的時候,對孩子人生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有的貶低也包括對孩子的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