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
是常用的治療方式之一,但輸液不當卻也容易危及患者的安全,筆者梳理了一些圍繞輸液應該注意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1
注意過敏反應
臨床上引起過敏反應的常見藥物有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苷類、磺胺類、右旋糖酐、細胞色素C、TAT、中藥注射劑等,其中有些藥物規定了用前必須做皮試。
其實,可能出現過敏反應的藥物遠不止這些,每一種藥物都有誘發過敏反應的可能,甚至以前用著不過敏的藥物也可能在某次使用中發生過敏反應。至於發生過敏反應的原因既可能是藥物本身所致,也可能是藥物生產過程中帶進來的雜質所致。
為及時處理過敏反應,醫生護士為病人輸液時應仔細詢問過敏史,常規備好抗過敏藥物,加強輸液過程的觀察。
2
注意輸液反應
輸液反應多表現為輸液中患者出現發冷、寒戰、發熱、頭痛、噁心,也有出現胸悶、氣促、咳嗽等表現為肺水腫的症狀,發生輸液反應有的與配藥過程操作不當發生了汙染有關,有的與藥物配伍不當、滴速過快有關,也有的與藥物質量有關。
發生輸液反應需減慢或停止輸液,酌情應用糖皮質激素、非那根、腎上腺素藥及平喘、利尿藥等。
3
注意有些藥物使用時需避光
常見的需採取避光措施的藥物有:心血管系統常用藥如硝酸甘油、硝普鈉、硝苯地平注射液,喹諾酮類抗菌藥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鹽酸莫西沙星,維生素類維生素B6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甲鈷胺等,抗腫瘤藥物如注射用順鉑、硫酸長春新鹼、卡鉑、氟尿嘧啶、陳糖胞苷等,中成藥注射劑如喜炎平、血塞通、丹參等,營養藥脂肪乳等,它們有的是見光加速分解,有的是產生氧化還原反應致藥效降低或產生有毒物質。
臨床上使用上述藥物時要按照藥品說明書要求採取避光措施,有的需要用避光輸液器或將普通輸液器用黑色材料包裹起來,有的僅需避免強光照射。
4
注意選擇合適的溶媒
臨床藥物溶媒主要有0.9%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複方氯化鈉注射液,這些注射液非但糖、鹽含量不一樣,而且它們的PH值也不一樣,故而不同的溶媒適合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藥物。
臨床上選擇溶媒:一要根據病人的本身情況而定,一般地說,病人心腎功能差或患有高血壓就應減少鹽水的攝入,可選用糖水,如有休克病人輸液應堅持先鹽後糖;二要根據藥物的穩定性而定,如青黴素類、頭孢類抗生素需要加在鹽水中以減少藥物的分解,而甲硝唑、喹諾酮類則加在糖水中更穩定,呋塞米、布美他尼、氯黴素在糖水中析出結晶,泮託拉唑注射液則只能用氯化鈉注射液或專用溶劑溶解、稀釋,禁止用其他溶劑或藥物溶劑溶解或稀釋。
5
注意控制好滴速
輸液時調節輸液速度的原則為一般成人40~60滴/分,兒童20~40滴/分,老年體弱、心肺腎功能不良者速度宜慢,嚴重脫水輸液適當加快,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宜減慢輸液速度。具體情況還是要根據病人病情和藥物特點具體而定。
例如糖尿病酮中毒病人治療時一般第一個24小時輸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甚至達到6000~8000毫升,剛開始時胰島素用量要按0.1u/(kg.h)的速度用,搶救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硝普鈉的用量要從0.3ug/(kg.min)逐漸加量到1ug/(㎏.min)再加量到5ug/(㎏.min),再例如100毫升0.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要求輸液時間不少於60分鐘,臨床上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因輸液過快而出現危及患者生命的案例並不少見。
輸液時除注意以上幾個問題外
輸液時合理配伍及藥物的濃度等也要注意,在此不再贅述,總之為保證輸液安全一定要全面、正確地評估病情,二要讀好藥品說明書按藥物要求用藥,這是保證輸液安全的基本要求。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輸液的適應證,嚴格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基本用藥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