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輸液過程中突然寒戰、高熱,發生輸液反應怎麼辦?

2020-12-23 澎湃新聞

基層醫師公社

來源 / 基層醫師公社

作者 / 納洛酮

患者輸液過程中突然寒戰、高熱,發生輸液反應,怎麼辦?

案例

某門診部,下午三點多的時候,有幾個門診病人正在輸液,患者王某忽然開始發抖,說是渾身發冷、難受。

值班醫生一聽患者說難受,當即趕到患者跟前,調慢滴速,詢問情況、聽診心肺,護士忙著測量體溫、血壓。

患者血壓正常,體溫37°C,經過臨床判斷,醫護人員判斷患者是出現了輸液反應,遂對症處理,給予異丙嗪針25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靜脈注射,停止輸液,保暖、心理疏導等,後來,患者又開始發熱,體溫升到39°C!醫護人員不敢怠慢,嚴密監護,對症施治。

經過4個多小時的折騰,一直到晚上七點多,該患者這才轉危為安。

點評

對於靜脈輸液,醫護人員的主要職責除了制定輸液治療方案,建立靜脈輸液通道,給患者執行用藥,更要做好輸液過程的監測以及應對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

如何保障患者輸液安全?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查對制度,預防感染及差錯事故的發生。

2、根據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輸液順序,並根據治療原則,按急、緩及藥物半衰期等情況合理分配藥物。

3、對需要長期輸液的患者,要注意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

4、輸液前要排盡輸液管及針頭內的空氣,藥液滴盡前要及時更換輸液瓶或拔針,嚴防造成空氣栓塞。

5、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對於刺激性或特殊藥物,應在確認針頭已刺入靜脈內時再輸入。

6、嚴格掌握輸液的速度。對有心、肺、腎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嬰幼兒以及輸注高滲、含鉀或升壓藥液的患者,要適當減慢輸液速度;對嚴重脫水,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適當加快輸液速度。

7、輸液過程中要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輸液反應,如患者出現心悸、畏寒、持續性咳嗽等情況,這些都是輸液反應的臨床表現,應立即減慢或停止輸液,並及時處理。

常見輸液反應及處理流程

一、發熱反應

臨床表現

多發生於輸液後數分鐘至1小時,患者表現為發冷、寒戰、發熱。輕者體溫在39°C左右,停止輸液後數小時內可自行恢復正常;嚴重者初起寒戰,繼之高熱,體溫可達40°C以上,並伴有頭痛、噁心、嘔吐、脈速等全身症狀。

處理流程

發熱反應輕者,立即減慢點滴速度或停止輸液→及時通知醫生;

發熱反應重者,立即停止輸液→保留剩餘溶液和輸液器,必要時送檢做細菌培養,查找發熱反應的原因;

高熱患者,給予物理降溫→嚴密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必要時給予抗過敏藥物或激素治療。

二、循環負荷過重反應(急性肺水腫)

臨床表現

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咯粉紅色泡沫痰(像粉色的雪沫,急性肺水腫之特徵樣表現),嚴重時痰液可從口、鼻湧出。聽診肺部布滿溼囉音,心率快且節律不齊。

處理流程

出現上述臨床表現→立即停止輸液→迅速通知醫生進行搶救。

如果病情允許,可協助患者取端坐位,雙腿下垂,減少下肢靜脈回流,減輕心臟負擔,安慰患者減輕其緊張心理,給予高流量吸氧,6-8L/min,提高肺泡內壓力,減少肺泡內毛細血管滲出液的產生。

溼化瓶內加入20%-30%乙醇溶液,減低肺泡內泡沫表面的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氣體交換,減輕缺氧症狀,再給予鎮靜、平喘、強心、利尿和擴血管藥物,以穩定患者緊張情緒,擴張周圍血管,加速液體排出,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

必要時四肢輪扎,有效減少回心血量。

三、靜脈炎

臨床表現

延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處理流程

停止在此部位靜脈輸液,患肢抬高、制動,局部用50%硫酸鎂或95%乙醇溶液行溼熱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鐘,超短波理療,每日1次,每次15-20分鐘。

中藥治療,將如意金黃散加醋調和成糊狀,局部外敷,每日2次,清熱、止痛、消腫,合併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

四、空氣栓塞

臨床表現

患者感到胸部異常不適或有胸骨後疼痛,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的發紺,並伴有瀕死感。聽診心前區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心電圖呈現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處理流程

出現上述臨床表現,立即將患者置於左側頭低腳高位,以利氣體浮向右心室尖部 ,避免堵塞肺動脈入口,高流量吸氧,提高患者血氧濃度,糾正缺氧,有條件可用中心靜脈導管抽出空氣,嚴密觀察患者表情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對症處理。

五、過敏反應

按患者臨床表現輕重,分輕度過敏反應及過敏性休克兩種。

(一)輕度過敏反應

臨床表現

輕者表現為蕁麻疹,皮膚潮紅、瘙癢;頭痛、焦慮不安,噁心等。

處理流程

出現輕度過敏反應→立即停止相關藥物的使用→保留輸液通道,可繼續應用其他藥物,或對症應用抗過敏藥物→酌情給予鈣劑、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物使用→做好臨床觀察,出現病情變化及時應對處理→心理疏導。

(二)過敏性休克

臨床表現

1.呼吸道阻塞症狀:表現為胸悶,氣短,伴頻危感,喉頭水腫等。

2.循環衰竭症狀:面色蒼白,冷汗,口唇紫紺,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

3.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暈,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煩躁不安,意識喪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 皮膚過敏症狀:有癢感,蕁麻疹等。

應對流程

立即停藥,就地搶救→換掉輸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針,接上生理鹽水快速滴入→置患者於中凹位(休克臥位)→開放氣道,給氧→心電監護→患者血壓降低,首選藥物為腎上腺素,可給予0.1%腎上腺素0.25~0.5ml肌注或靜注。

如不緩解,可視病情20-30分鐘重複使用→應用糖皮質激素,靜脈輸入地塞米松5-10mg,80-120mg甲強龍或200mg氫化可的松等,選擇一種或兩種→擴容,快速靜脈輸液250-500ml,觀察心率血壓變化→酌情使用升壓藥物。

經過補液、腎上腺素、激素,患者的血壓會逐步恢復到正常,若持續不升,可使用小劑量多巴胺、去甲腎等→心臟驟停需要馬上CPR,行胸外心臟按壓。

總之,患者出現輸液反應,需要臨床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患者的用藥史、現病史、過敏史等實際情況,進行評估,確定究竟屬於哪種輸液反應,以做出正確的臨床診斷,做出及時的應對處理,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和醫療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基礎護理學/李小寒等主編。-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

原標題:《患者發生輸液反應怎麼辦?五大搶救流程速速掌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輸液反應&藥物不良反應
    輸入致熱物質(致熱原、死菌、游離的菌體蛋白或藥物成分不純)、輸液瓶清潔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汙染;輸入液體消毒、保管不善變質;輸液管表層附著硫化物等。主要表現發冷、寒戰、發熱(輕者發熱常在38℃左右,嚴重者高熱達40-41℃),並伴有噁心、嘔吐、頭痛、脈快、周身不適等症狀。輸液前認真檢查藥液質量,輸液用具的包裝及滅菌日期、有效期;嚴格無菌操作。
  • 診所輸液又出事,患者輸液過程中突然心臟驟停
    6月12日,南充同城報料群內有群友轉發數段視頻,稱一名女子在某診所輸液輸死了,一時間網友們炸開了鍋,各種討論不斷。據媒體報導,診所醫生介紹死者因頭暈前來輸液,當時眼睛都有點腫,死者有心臟病長期身體不好,此前經常在外輸液,包括像營養液這類,當天輸液過程中突然心臟驟停。
  • 靜脈輸液治療併發症的緊急處理,你了解多少?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2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統計顯示:靜脈輸液導致不良反應佔 56.7%。因此總結輸液常見不良反應的緊急處理如下:【臨床表現】在輸液期間,患者會出現發熱、寒戰及發冷等症狀。
  • 基層「輸液」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
    輸液 是常用的治療方式之一,但輸液不當卻也容易危及患者的安全,筆者梳理了一些圍繞輸液應該注意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其實,可能出現過敏反應的藥物遠不止這些,每一種藥物都有誘發過敏反應的可能,甚至以前用著不過敏的藥物也可能在某次使用中發生過敏反應。至於發生過敏反應的原因既可能是藥物本身所致,也可能是藥物生產過程中帶進來的雜質所致。 為及時處理過敏反應,醫生護士為病人輸液時應仔細詢問過敏史,常規備好抗過敏藥物,加強輸液過程的觀察。
  • 2020甘肅護士資格考試知識點複習:靜脈輸液相關的不良反應及原因
    1.1.2循環超負荷輸液量過多或輸注過快,大量液體進入血液循環會出現循環超負荷反應。患者可表現為突發性呼吸困難、發紺、心悸、劇烈咳嗽、煩躁不安及粉紅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腫或心力衰竭症狀。血容量增加,電解質紊亂等可加重患者的心臟負擔,特別是心功能失代償及腎清除能力低下的患者。老年體弱者也因生理機能減退易發生循環超負荷反應。
  • 醫生說出的真相:輸液的危害多年後你才會有感覺!
    其中發熱是最常見的一種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如致熱源、死菌等)而引起,多由於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汙染、輸入的溶液或藥物製品不純,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輕者發熱常在38℃左右,停止輸液數小時內可恢復正常;嚴重者初起寒戰,繼之高燒達40℃~41℃,並有噁心、嘔吐、頭痛、脈搏加快等症狀。
  • 廣西一患者輸液時,輸液瓶中發現一隻大螞蟻!
    合浦一患者輸液時,輸液瓶中發現一隻大螞蟻!輸液瓶內為何會有螞蟻?近日,合浦的陳先生稱,他送父親到該縣公館鎮中心衛生院輸液時,突然看到輸液瓶裡有一隻死螞蟻,讓他很擔憂。    9月5日上午在給患者輸注液體時家屬發現輸液瓶中有螞蟻並告知醫護人員,醫護人員立即更換輸液管和輸液,並保存了該液體,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並進行相關檢查。到目前為止未發現由該輸液造成對患者身體有任何損害,患者病情好轉,徵得患者同意後出院。
  • 護士,你會輸液嗎?
    回護士站後組長詢問大家,科室每天輸入白蛋白患者不下10人,大家平時是怎麼把控滴數,得出結論有:(1)無特殊情況,給予正常滴速,50-60滴/分,這是最常見的輸液滴數,也是得到最多的結論;(2)患者年齡高,或者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給予30滴/分靜脈滴入;
  • 「感冒」到診所輸液,患者偷偷把藥水換了
    (截圖自新浪微博)新聞中提到,大媽到診所謊稱感冒需要輸液,而診所也給予了輸液治療,但感冒真的需要輸液嗎? 我們都知道普通感冒多呈自限性,如無併發症,5~7天可痊癒,在官方發布的用藥指導中,它屬於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之一。
  • 輸液滴速,快慢有講究
    原創 上海藥訊 上海藥訊靜脈輸液是不經過吸收過程直接從靜脈將藥物輸入人體循環系統,經過血液循環直達機體各器官和組織的給藥方法。在日常治療中我們發現,患者對輸液速度並不十分重視,常有人覺得藥滴得太慢,想儘快輸完,就把滴速撥快點兒,又或者覺得有點不舒服,就把滴速撥慢點兒。
  • 老太感冒輸液人沒了?點滴有風險,吊水需謹慎!
    家人稱老人只是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輸液到第三瓶時突發不適送入急救室搶救,不幸身亡。醫院的說法是「心源性猝死、過敏性休克」,對此家屬並不認可,現在事件正在調查中。對於輸液大家並不陌生,為了更快的治療疾病,患了感冒就急著輸液治療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在醫生眼裡,輸液還是一件比較嚴肅的事,並不是什麼病都需要輸液來治療。
  • 1歲孩子輸液後死亡?給全體醫生敲響警鐘!|醫生|輸液|死亡|孩子|...
    據北青-北京頭條/東方今報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山西朔州應縣,時間軌跡如下:12月4日,一歲大男童流鼻涕雖然該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當中,患兒死亡原因暫未定性,但就貫穿整個治療過程中的輸液問題,網友展開了激烈討論。
  • 廣東:基層醫院輸液多是患者要求 濫用抗生素或致二重感染
    視覺中國 資料圖數據分析:去年藥品不良反應中靜脈注射給藥佔59.7%「《通知》不會只發不管,輸液並非首選的治療方式,而是下下之選,危害不小。」省衛生計生委基層指導處調研員史明麗指出,醫患雙方都要改變不當用藥習慣。
  • 患者衛生院輸液3分鐘,口吐白沫去世……
    剛剛,一地政府就近日發生的衛生院患者輸液死亡事故發布通告:涉事機構當日值班醫生,分管業務副院長、醫務科主任等醫療人員被暫停執業、暫停職務。衛生院患者死亡事件通告 涉事人員被暫停執業今日,湖北省隨縣人民政府發布一則當地均川鎮衛生院患者死亡事件的通報:2020年1月7日,隨縣均川鎮衛生院發生一起患者死亡事件。事件發生後,當地黨委政府、主管部門成立工作專班第一時間介入,積極協調醫患雙方依法依規處理。
  • 關於輸液的這些謠言不可信
    人們常說的輸液或掛點滴指的就是靜脈注射。相對於口服藥物或者肌肉注射來說,在某種程度上,輸液能夠達到更快的治療效果,但是輸液並不等於好得快。輸液可能伴有一定的風險和不良併發症狀,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所以不良反應往往出現得更快、更嚴重。部分患者在輸液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肺水腫、靜脈炎、過敏反應、體液平衡紊亂等不良反應;護士在輸液換瓶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氣體進入血管,增大空氣栓塞的風險。
  •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
    「吊瓶」中如合用七種藥物,其毒副作用就會增加50%以上。有些藥物配合不當,進入血管可發生化學反應性沉澱。例如氨苄青黴素與去甲腎上腺素聯用,可呈現棕色沉澱。有的醫生常大量為病人輸注維生素C。其實連續大量輸注維生素C,可使病人出現中毒反應。濫打「吊瓶」的輸液反應也很嚴重。
  • 4歲女孩低燒,輸液死亡:一生病就輸液,禍害了多少中國孩子
    輸液好得快,只是表面現象,因為藥液直接輸入到血管內,隨著血液循環,直接被人體吸收,造成「好得快」的假象。與此相反,真正輸液導致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風險更大。2014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在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給藥方式中,58.7%來自靜脈輸液。
  • 輸液速度控制,護士一定要知道!
    有時我們會因為忽略的一些細節問題而遭病人投訴,如輸液速度未控制等。今天就與大家分享有關輸液滴速控制的幾個問題,以引起大家的重視。  點滴係數  是什麼?  在輸液過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數稱為該輸液器的點滴係數(gtt/ml)。目前常用的點滴係數為 10、15、20 三種型號。
  • 寶安人民醫院今起停止成人門診靜脈輸液
    感冒發燒到醫院輸液,本是一件平常事,但這個現象將在寶安人民醫院發生改變。記者獲悉,自4月1號起,寶安人民醫院停止門診成人靜脈注射輸液。該院醫生介紹,以往在春季流感高發時期,日均輸液量達200-300例,新措施實施後醫院輸液量或將大幅降至20%-30%。
  • 輸液好,輸液快?輸液表示我並不想這麼人見人愛
    我國是「輸液大國」,許多人生病了就會對輸液「情有獨鍾」。那麼,輸液是治療的首選方式嗎?究竟什麼情況下才需要輸液呢?輸液:說來挺慚愧的,雖然我相較其它給藥方式,確實具有劑量精準、快速達到穩態血藥濃度、迅速發揮藥理作用等優點;但也會存在著造成疼痛、組織損傷、引發併發症、迅速出現不良反應等缺點。有些疾病我真的戰勝不了,因為併發症、不良反應的出現,會讓原本受傷的機體受到更深的傷害,這是我所不願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