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是一個什麼人,這個名字今天第一次出現在我腦海裡,便成了我這一輩子迷路時都會想起的名字。
我覺得相比「時代楷模」「全國精神文明十佳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知識女性」……
對於以上稱號我覺得她這些稱號更能令我動容:
54名孤兒的母親--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中國第一個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生命的意義
她用生命改變了1800多個孩子的未來,用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生命的最高價值。
無兒無女、沒有房產,對於她來說,孩子們就是她的一切!
20餘種疾病纏身,這些病經常以不同的方式折磨著她。
2018年的高考前夕,張桂梅在學校裡暈倒了,
她醒來說的第一句話,是對來看望她的縣領導說:
請你幫我這個忙,能不能把我的喪葬費提前預支給我,
我走了以後就火化扔金沙江裡,這些錢要都用在孩子們的身上,我才放心……
看到這些我的眼角已經模糊了,是她喚醒了迷途的我。
她將所有的錢都用在了孩子身上,為了籌建免費女子高中,她四處求助,她放棄了自己所有的體面與尊嚴,她把自己的榮譽證書複印了一大堆,在大城市的街頭,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她為了這群孩子付出了太多!但是她從沒有後悔過,她最高興的就是看著這一個個孩子考入大學,將來進入各行各業在為社會做貢獻。她只要這些孩子將來比她過得好她就心滿意足了。
到底是什麼支撐她一路上走過來的,我覺得是信仰的力量,共產主義的信仰力量,為我們美好家園默默奉獻的力量。
一個教師的初心,一個信念:通過改變山村教育進而改變幾代人的命運,改變一方水土貧窮落後的命運。
信仰的力量
曼德拉教會了我寬容,特蕾莎讓我明白了善良,而張桂梅讓我們明白了信仰
我現在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曾經我是一個滿懷著夢想的男孩,希望有一天能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後來在見證了太多的現實後,慢慢喪失了生命的意義,而只是為了生活。
今天我感覺我自己又找到了自己在生命中的定位,找到了那份丟失的夢想與信念,想為我國落後的傳統農業做點什麼。
我知道農業、農村不被大家所看好,但是總需要有人去在這當中奉獻自己的青春與汗水,並不是為了讓人們記住,就是為了一個信仰。
就像當年的革命先輩們一樣,用青春乃至生命為我們換來了如今的生活,當時他們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知道總要有一批人去付出,這片土地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們不能坐視不理。
我現在更理解為何秦玥飛要從耶魯大學回來而去堅守在扶貧一線。
今天,63歲的張桂梅並沒有停下腳步,她仍然每天5點起床,拿著小喇叭喊著:孩子們,起床……
今天,22歲的我從現在起開始探索自己生命的意義,一路上我會帶著張老師給我的力量。
#時代楷模張桂梅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