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到底有沒有黃金製作的鎧甲?

2020-12-23 History心發現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古詩文中,經常出現」金甲「的字樣,那麼,在中國歷史上,是否存在黃金質地的鎧甲呢?

首先,黃金的密度很高,但是硬度太低了,這種金屬非常貴重,因此用黃金造甲武裝大軍,是非常不可能的;而且,黃金的密度大所以重量高,對於士兵所需要的機動性十分不利。所以用質量軟,重量大的金屬造甲,幾乎不可能。真正意義上的黃金甲,並不是黃金製作的鎧甲,而是另有所指。

而所謂的金甲,一般指的是金絲製作的鎧甲,比如乾隆皇帝就有一套這樣的閱兵鎧甲,但是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這套鎧甲流落海外,最終被法國的軍事博物館收藏。這套鎧甲為明黃緞繡五彩朵雲、金龍紋,下為海水江崖圖案,月白綢裡。甲面有規則的金帽釘。衣正中懸鋼質護心鏡,鏡四周飾鋄金雲龍紋。兩袖用金絲條編織,袖口月白緞繡金龍。裳分左右,腰以布相連,裳面以金葉片、金帽釘、彩繡龍戲珠紋相間排列。金泡釘,金葉片還有用黃金裝飾的金袖,這都是黃金部件。而且很遺憾,這不是一套具有實戰功能的甲冑,而是一套閱兵甲,所以乾隆也沒有穿著這套鎧甲作戰。

從這套乾隆閱兵甲來看,金甲是存在的,但是不存在完全用黃金打造的護甲,頂多是護甲有絲狀黃金裝飾而已。所以,《資治通鑑》記載的「 世民被金甲,齊王元吉,李世勣等二十五將從其後,鐵騎萬匹,甲士三萬「,俘虜了王世充,竇建德等人,此處的金甲也應該是裝飾了金絲軟線和金質護具的鎧甲。

相關焦點

  • 古代鎧甲(盔甲)實際防禦力到底如何?
    古代鎧甲(盔甲)實際防禦力到底如何?文:我是三甲第四名簡介古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甲又名鎧,《釋名·釋兵》:「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國先秦時,主要用皮革製造,稱甲、介、函等;戰國後期,出現用鐵製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唐宋以後,不分質料,或稱甲,或稱鎧,或鎧甲連稱。
  • 中國的太帥,日本的奇怪,歐洲的全覆蓋,世界古代鎧甲哪家強?
    冷兵器時代,鎧甲就是士兵們最好的夥伴,鎧甲不但能夠給予戰士們沙場衝鋒的信心,還體現了歷朝歷代深厚的文化內涵。那麼在歷史上,各國的鎧甲都有哪些鮮明的特點呢?NO.1,中國唐朝明光鎧。唐朝時期,堪稱中國古代鎧甲的巔峰之作,其中又以明光鎧最為有名。唐代鎧甲的製作工藝複雜,以銅鐵等金屬構件拼接而成,鎧甲表面經過仔細打磨,皓如明鏡,在陽光下會反射出耀眼的明光,故而名為「明光鎧」。明光鎧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在胸前、背後有一個特殊的橢圓形金屬板,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護心鏡。大大提高了戰士們前胸和背後的防禦力,而且提高了美觀程度。
  • 古代西方軍隊身披的鎖子甲,東漢傳入為何在中國軍人沒有類似的鎧甲?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國家覆滅、朝代更迭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而這些現象往往就伴隨著戰爭,有了戰爭,必須得有士兵,而士兵要想在戰場上存活下來,靠的不僅僅是武器,還有堅硬的鎧甲。所以說,中國的歷史很大一部分是戰爭的歷史,而戰爭的歷史很大一部分便是鎧甲的發展史。
  • 古代鎧甲哪個最好看
    古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甲又名鎧,《釋名·釋兵》中說:「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國先秦時,主要用皮革製造,稱甲、介、函等;戰國後期,出現用鐵製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唐宋以後,不分質料,或稱甲,或稱鎧,或鎧甲連稱。
  • 中國古代單兵護甲與西方鎧甲之爭,到底誰更先進實用?
    波蘭翼騎兵 16到18世紀,人還好,還有一套板甲,馬就什麼都木有了 到了19世紀中期,護胸板也沒有了
  • 我國古代鎧甲都有哪些?它們的防禦力如何?
    1.每個將士都有鎧甲?在我國古代,只要是正常的朝代,上戰場前,一般都會給士兵將士們配備上鎧甲,當然,不同級別之間,鎧甲的等級質量肯定是不一樣的。盔甲一般是分開的,像現在騎摩託車等都需要戴頭盔,它的功能和古代的差不多,就是用來單獨保護頭部的,而今天說的主要是甲。2.古代鐵鎧其實鎧甲很早之前就開始使用了,《史記》中早在黃帝蚩尤時期就開始使用了,之後不斷發展。
  • 《長安十二時辰》裡旅賁軍穿的重型鎧甲,你了解嗎?
    溫陳華告訴記者,《長安十二時辰》劇中,旅賁軍統帥崔器穿著的鎧甲,全身上下約有6000多個零部件。溫陳華和其他設計師從設計方案、尋找製作材料,到完成所有工序、做出完整鎧甲,共花了約半年時間。溫陳華以前的職業是電腦銷售。鎧甲製作一直是他的興趣愛好,他會在閒暇時鑽研史書,去博物館研究古代鎧甲的每一個細節。2013年,他製作的鎧甲被一位鎧甲愛好者買走。
  • ...黃金|世界讀書日|詹姆斯·萊德貝特|中國黃金|中國古代金銀首飾...
    在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等待之後2002年十月金秋之時,我國黃金市場破繭而出,演繹出了一個讓世人側目的中國故事,本書講述了中國黃金市場從無到有的歷程,國際角度解讀中國傳統黃金市場,並列舉了中國黃金頂層設計實例。為中國黃金從業者、政策制定者及業內管理者,講述中國黃金故事。
  • 你知道古裝電視劇裡的鎧甲都是怎麼製作的嗎?
    四年時間他翻閱了大量歷史文獻,參考了各朝各代的壁畫資料,做了400餘件鎧甲。在查閱書籍的時候,為了能讀懂歷史文獻上的文字,孫磊從頭學習文言文。「當年上學時看一眼就頭暈的之乎者也,現在看起來反而成了最美的文字。」可見興趣的力量有多大。
  • 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神話體系?
    神話是浪漫的,但中國的神話並不都來自想像,而是來自錯誤,那些以訛傳訛而成為神話的背後往往是真切的歷史事實。先說古代,古代是個很泛泛的概念,加上傳說,中國有至少五千年的歷史,那麼這個古代到底要從何說起呢?
  • 古人穿鎧甲打仗到底有多熱?評書中的「卸甲風」原來真的存在
    在英語中,棉甲被稱作「Gambeson」,也就是所有使用紡織品所製作的鎧甲。而在網絡上時常被當作棉甲,內部有鐵片的廣義棉甲,在鎧甲分類中,實際上是一個專門的類別「Brigandine」,因此兩者是絕對不能混為談一談的。兩者不僅在防禦原理上差別巨大,甚至在作用上,往往也有差別。
  • 在板甲的全面防護面前,為何古代中國卻鍾情於鱗甲
    在古人的智慧中,鎧甲也經歷了很大的演變,產生了很多種類型的鎧甲,但是中國古代人為什麼最喜歡用鱗甲呢?鱗甲並不是最完美的鎧甲,相比於板甲來說,它的防禦沒有那麼的全面。但是,他卻深得古代中國人的喜愛。中國古代鎧甲的演變歷史相傳中國古代時期的鎧甲是由蚩尤最先發明的,在蚩尤那個原始社會中,那時候的鎧甲也只能以樹木的枝幹,樹皮和獸皮等材料製造的,那種鎧甲最初只是簡單的護體工具。只能適當地遮擋皮膚,並不能很大程度上的減少死傷。
  • 魚鱗VS鐵皮:板甲防禦技術滿點,為何古代中國卻鍾情於鱗甲?
    五千年的歷史,中國身為禮儀之邦但武學同樣發達,鎧甲門類多樣。中式鎧甲整體概括為兩大類:「札甲」和「鱗甲」。鎧甲制式的命名,大多源自外形特徵、製作材料或連接方式。所以札甲以長方形甲片為主,形似書札,鱗甲的甲片細密呈魚鱗狀。
  • 李永開|恢復唐代鎧甲製作記憶的人
    古代甲冑品類繁多,製作工藝涉及面廣,是古代戰爭史、科技史、工藝史、考古學、文物學等學術研究均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由於中國歷代王朝對甲冑刀兵的管制,歷史上保存下來的甲冑實物數量稀少,尤其年代久遠的甲冑,更是鳳毛麟角,其數量遠低於歐洲和日本。
  • 在古代同一時期,中國與歐洲的盔甲有何不同?
    前言:盔甲,是古代軍事作戰時常用的防禦武器,一般都是由騎兵才能配備,都是帝國最精良的士兵才有資格擁有!很多人都想知道古代中國鎧甲與歐洲盔甲有什麼不同呢?到底誰更領先呢?本文就根據歷史上同一時期,分析中歐盔甲有何不同之處。
  • 五旬鐵匠堅守老手藝 妙手打造鎧甲化身「中國版鋼鐵俠」
    五旬鐵匠堅守老手藝 妙手打造鎧甲化身「中國版鋼鐵俠」 2019-06-14 18:39:3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歐洲鎖子甲,中國古代造不出還是不想穿?唐朝公主:拿給女僕穿的
    ▲曹植那麼在這之前的漢代究竟有沒有鎖子甲呢?就目前來看雖然有通過貿易流入的可能,但是卻並沒有證據證明,這種鎧甲在漢朝軍隊哪怕是小範圍的裝備。不過除了在網上以及多少說爛的鎖子甲起源,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鎖子甲在中國古代到底能不能自產?
  • 中國歷代鎧甲發展
    秦秦鎧甲為胸前、背後未綴甲片,皆繪幾何形彩色花紋,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甲衣的形狀,前胸下擺呈尖角形,後背下擺呈平直形,周圍留有寬邊,也用織錦或皮革製成,上有幾何形花紋。整件甲衣前長97釐米,後長55釐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後腰等處,都綴有小型甲片。
  • 古中國與歐洲中世紀鎧甲孰強孰弱?
    大家好,今天聊聊鎧甲。在火器還未出現的時代,各國的戰爭主要靠貼身肉搏。而遠程兵種,如弓箭手、投矛手投石車這些兵器雖說已經產生,但由於操作複雜、投石車更要有良好的生產技術,所以在古代遠程兵種一直處於稀缺狀態。
  • 金國鐵浮屠的鎧甲到底是怎樣的?其實和宋朝鎧甲區別不太大
    鐵浮屠的鎧甲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倒不如說,金國重甲部隊的鎧甲是怎樣的。金國將領都不一定知道鐵浮屠是什麼部隊在女真人剛剛崛起的時候,他們甚至鄙視使用鎧甲,完顏阿骨打認為穿著鎧甲打了勝仗,等於是過於依賴鎧甲來取得勝利了,後來,他們還是藉助遼國叛軍獲得了500套鎧甲,而遼國鎧甲的形制其實深受中原宋朝的影響,因此契丹人的鎧甲也會影響金人的鎧甲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