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圖書產業的發展狀況,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華商報記者日前採訪發現,相比前兩年實體書店一度出現的閉店潮,去年以來,西安的實體書店則不斷開業,很多還搭上了「新零售」這趟快車。
有機構預計,兩年內移動閱讀加圖書消費市場將超千億元。難道,閉店潮後行業迎來復甦?
年輕人「玩手機也看書」
西安位列圖書消費全國十強
年輕的90後正在成長路上邁步向前,他們注重個性,對網際網路運用嫻熟,在人們傳統印象中,「只玩手機不看書」似乎成了這代人的標籤。但當當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年輕人比他們的前輩更愛讀書。因為在紙質圖書讀者中,30歲以下的讀者比例佔到52.3%。90後甚至95後,同樣願意享受書香的薰陶。
陝西讀者在買書上毫不吝嗇,陝西的紙書消費冊數排在全國第14位。而從城市排名來看,西安人圖書消費佔據全國各城市的第10位,相比2016年前進兩位。這說明,在過去一年,西安人的圖書消費有很大增長,其中買書最多的是雁塔區。
在很多愛書人士眼中,買書已是一種生活行為和習慣。亞馬遜在近日發布的2018全民閱讀報告也顯示,有63%的受訪者認為閱讀像陽光一樣,是生活必需;認為「閱讀不重要」的受訪者比例不足1%。
針對閱讀對生活影響的調查則顯示,八成以上受訪者認為閱讀能「讓精神生活更豐富」,近七成受訪者認為閱讀能「遠離焦慮」,「有助於提升工作技能」的受訪者佔比近50%。其中,認為閱讀能「遠離焦慮」的女性佔比為74%,高於男性的60%;而在不同年齡段中,90後的佔比為70%,高於其他年齡段。
西安實體書店增至1296家
閉店潮後經營者在摸索中轉型
全民閱讀的氛圍下,曾被認為將消失的實體書店行業,正從低谷中站起。過去一年,西安實體書店數量出現了回升勢頭。據西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統計,截至2017年底,西安共有1296家實體書店(含發行網點),相比2016年末的1059家增加了237家。
西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發行管理處處長李成鎖告訴華商報記者,近幾年從國家到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實體書店的政策。伴隨《西安市書香之城建設實施方案》出臺和《西安市財政支持實體書店發展實施意見》修訂,西安市實體書店發展和全民閱讀活動獲得了資金和政策支持,不少全國連鎖的書店品牌也陸續進駐西安的商業空間,同時很多業外資本、創業者因看好市場前景而涉足實體書店運營。
這些如及時雨一般的扶持政策讓實體書店行業面貌一新,去年開始,業內即不斷傳出實體書店「復興」的呼聲。不過,通過與多位陝西本地書店經營者的交流,記者發現,多數人更願意用轉型期來形容當前的行業環境,並認為談「復興」為時尚早。
萬邦書城總經理魏紅建表示,書店業屬於實體商業的一部分,網店對於實體書店的衝擊仍在,因為網購圖書折扣更高,選書也更方便。很多連鎖書店所做的複合式經營,其實也都是在尋找出路,行業仍然處於一個摸索前行的狀態。
「賣書」盈利已落伍
「圖書+咖啡+零售」成書店標配
當前實體書店復甦究竟是內力驅使還是外力驅動?一位不願具名的經營者就表達了自己的憂慮,書店在區政府的扶持下,選址獲得便利、剛剛實現收支平衡,「一旦補貼沒有了,我們會不會又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這位經營者有些悲觀地說道。
有行業人士指出,書店業僅靠政策扶持實現復甦是不現實的,缺乏自我造血的書店很難存活下去。
易觀國際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圖書出版物銷售規模達326億元,有92.3%的市場份額來自於網上書店。網購渠道仍是市場主要驅動力。
過去,人們在咖啡館裡看書,如今,人們在書店裡喝咖啡。這種現象,正在成為當前實體書店轉型的真實寫照。華商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24小時書店、文創書店、主題書店、社區書店等具有特色的書店相繼在西安出現,而咖啡輕食、手工、畫廊、鮮花、主題活動等商品和服務走進實體書店,「賣書」不再是書店的唯一主宰,「書店+咖啡+零售」的經營模式成了越來越多新開書店的標配。
據西安新華書店曲江書城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的營收範圍包括圖書銷售、非圖書商品、商戶聯營和租金收益幾大塊。作為西北首家城市文化綜合體,除了圖書還有各類文創產品、手工製品、花藝、茶藝等綜合業態。通過把閱讀融入文化活動,帶動了書城經營業績的提升。以去年某場讀書月主題活動為例,活動期間整體客流增長了43%,銷售額增加了15%。
去年底,在「漂泊」近兩年後,關中大書房重新搬回小寨。雖然距舊址並不遠,但這家知名的本土獨立書店,店面內容已發生很大變化。除了圖書銷售,還增加了咖啡和花藝體驗、少兒繪本館、音樂教室、書法教室、書齋文閣和文創產品等。在魏紅建心中,是想做一個以閱讀為中心的文化空間,通過閱讀嫁接商業需求,進而提供創客市集、會議講座等服務。
嘉匯漢唐書城一位負責人認為,幾乎所有書店都處在轉型和調整中,茶歇和閱讀空間留住的是客流,圖書之外的商品經營改變了單一的盈利模式。
實體書店複合式發展帶來的一個結果是,圖書銷售收入將不再是書店的關鍵營收來源。以國內連鎖品牌言幾又為例,有數據顯示,目前該書店的圖書銷售在總利潤的佔比降到40%左右,未來可能會到20%,最大收益則是文創產品和咖啡收入。
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