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根據化工行業子榜單顯示,恆力石化、中泰化學、萬華化學分列前三,營收分別為1007.82億、831.2億和680.51億。
這三家雖然都是化工企業,但業務側重點有所不同。恆力在石化領域首屈一指,擁有全球產能最大的PTA工廠之一;萬華化學側重煤化工,MDI產能位居全球前三。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中泰化學,是我國領先的氯鹼化工生產企業,且是國內少數幾家擁有氯鹼化工行業完整產業鏈的企業。
雖然中泰實力不俗,但除了在行業內,其在大眾眼中的知名度並不高,說它是我國低調的化工巨頭也不為過。
資料顯示,中泰化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經過60餘年的發展,現已是一家大型能源化工企業集團,業務涵蓋氯鹼化工、精細化工、電力能源、生態農業等領域。
當年,中泰化學只是一家校辦工廠,遠沒有現在龐大的體量。那個時候,要技術沒技術,資金也只有區區30萬元。在這種條件下,廠房都需要自己動手建造。
廠房容易建造,但技術、工藝、設計方案這些都需要從零開始,摸著石頭過河。數年時間的反覆論證和試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後,才在60年代初試產成功,至此才算是走上發展的正軌。
可以看到,中泰化學的起步階段,完全是靠人力硬生生堆出來的,沒有靠錢砸,也沒有引入海外技術。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中泰化學也不例外。在此後的數十年間,尤其是在我國開放之後,民營企業迅速冒頭,使得化工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這些變化使得公司一度瀕臨破產。
事實上,自從民營企業獲得蓬勃發展之後,很多國營企業開始迎來改制。中泰化學也不例外,其在千禧年左右完成企業改制,在經營上依舊引領行業發展,是我國領先的氯鹼化工公司。
這個時期,公司有一個明顯的短板,即產品過於單一,導致抗風險能力較差,這種局面一直到06年企業上市才得以改變。
中泰化學上市之後,資金充裕了不少,因此正式拉開了多元化發展的序幕。在這個過程中,公司首先通過縱向發展,完善了上下遊產業鏈,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優勢。
在這之後,通過併購外延的打法,實現橫向擴張,將觸手延伸至紡織原料、供應鏈管理等領域。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泰化學的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更是遠銷俄羅斯、中亞、南亞、南美洲和非洲等市場。同時,產品被廣泛應用於紡織、建材等20餘個行業。
如果說萬華化學的貢獻在於打破國外在MDI領域長達40餘年的技術封鎖,那麼萬華化學的貢獻是在氯鹼化工、精細化工等領域形成了龐大的量產規模,不僅滿足我國對這些化工產品的需求,還出口到海外打響了中國製造的品牌。
無論是恆力石化、萬華化學還是中泰化學,我國這些化工行業巨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過自主發展掌握了核心技術,這也是它們能成長到如此規模的程度。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中泰化學已經算是我國化工行業的頭部企業,也體現了企業的擔當。近年來,其不斷在環保領域加大投資,打造了清潔生產技術、廢物資源化技術等。
筆者認為,隨著我國環保意識進一步加強,化工行業的未來勢必需要往環保靠攏。所以,包括恆力石化、中泰化學等巨頭在內的化工企業,必須不斷加大環保方面的投入,才能在未來競爭中繼續保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