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有多抗揍:抗擊打訓練與七十二絕技

2021-01-09 MAS精武

「想打人先要學會挨打」。不論是飯館爭座位還是拳王爭霸戰,只要是動手打架,除非雙方差距非常懸殊,否則無論勝敗方,必然少不了挨幾下。身體壯一點的扛得住,也就更可能打得贏。當然,怕疼、不想惹事的,低頭認慫走人也未必是人生輸家。

抗擊打訓練是每個練武之人的必經之路,因為誰也沒有一招制敵的能力。抗打擊訓練的原理是:骨骼受外力打擊後可能會形成細小的損傷,癒合後會更加強壯堅韌。運動員習慣打擊後,會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避免因過度疼痛而意識模糊甚至昏厥。

大多數運動員會專門安排有針對性的抗擊打訓練,重點對面部、頭部兩側、肋部、腹部等薄弱部位進行練習,降低在比賽中承受不住重擊甚至被對手KO的概率。此外,對於腿外側、小臂等經常用于格擋防守的部位也會做相應的練習。也有些運動員不做專門的抗打訓練,而把日常實戰訓練當做抗擊打訓練,在實戰的同時順便練抗打。

如果離開比賽場回到街頭、村口的打架鬥毆中,抗擊打能力也非常重要。因為你遇到的對手可能就是些流氓混混,對方也沒有經過什么正規訓練,力量速度平平。只要對方沒有手持刀棍,你耐打一點,拼著一股子傻勁兒也能取勝。就算對方人多,皮粗肉厚也更容易保命。

也許正是因為抗擊打能力如此重要而又易於練習(不斷挨打即可),所以受到很多傳統武術門派的青睞,甚至有些門派以某種抗擊打能力而著稱。中華武林中不乏能吃苦者,最典型的當屬「武林至尊」少林寺。他們基本上把抗擊打訓練的效果發揮到了人類的極致。

少林寺令人稱道的通常是所謂的「七十二大絕技」。在武俠小說裡,它們常常被誤解成七十二套不同的武功。其實這些「絕技」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武術套路,而是七十二種基本的練習方法,正確的名稱應該叫「少林七十二藝」。例如「千斤閘」就是七十二藝之一,實際上是一種在土製深蹲架上做託舉深蹲的力量訓練。

(專業動作請勿模仿)

認真看過這七十二藝的人會發現,抗擊打訓練在其中佔了相當多的篇幅,裡面也不乏重複的。例如「排打功」、「鐵布衫」、「金鐘罩」就是三種很類似的功夫,「鐵臂功」、「鐵頭功」、「龜背功」、「鐵掃帚功」(即鐵腿功)分別鍛鍊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被單列。七十二藝裡也有些練習給人的感覺是純屬臆想,比如著名的「一指禪功」。在這門功夫的練習說明中,其練法和其他的指功類似,即不斷加強指關節和指骨的堅韌程度和力量,功夫深的甚至可以用單指倒立。

(專業動作請勿模仿)

更有一些練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或者帶來其他潛在的風險。例如 「金鐘罩」,估計是少林寺最強的抗擊打功夫(不僅能對付拳腳,還聲稱可以對付兵器)。有稱金鐘罩練習者肋骨會長在一起,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肋骨長成了一大塊,人就很難正常呼吸了。但是,這也許是長期反覆對肋骨進行打擊造成的骨質增生或畸形。

(專業動作請勿模仿)

誠然,「少林絕技」確實令人驚嘆,其練習者的精神意志也確實超乎想像;然而我們也發現,這些傳統訓練方法中存在很多危險和不必要的練習。現代格鬥運動員當然也可以學習借鑑某些傳統訓練方法,但都需要用科學檢驗和篩選。而且,就算練出了這樣的效果,也並不一定表示這些僧人就是實戰高手,因為抗擊打能力畢竟只是影響格鬥結果的一方面因素。如果想提高實戰能力,還需要開展力量、速度、反應等方面的訓練,否則「絕技」也就只剩下吸引眼球的功能了。

相關焦點

  • 馬上評|傳統武術,要用真功夫來證明自己
    由於在幾場現代搏擊與傳統武術的「比武」中,幾位號稱傳統武術大師的人在面對現代搏擊的挑戰時,要麼敗北挨揍,要麼報警開溜,中國武術的聲望與形象在公眾視角中跌到了谷底。這也導致了一部分傳統武術練習者灰心失望。面對這種質疑,傳統武術回應的選擇路徑並不多,真正有力的說服就是用公開的行動向公眾展示真功夫。
  • 釋永信自稱精通七十二絕技,為何出門還帶保鏢?他到底能不能打?
    天下武功出少林導語:少林寺建於一千多年前,其中「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如今也已成為武俠小說中經常出現的傳說。作為習武聖地的少林寺,至今仍然有著很高的歷史地位,而少林武功也有很多很獨特的地方。但是他的名聲也很有爭議,雖然釋永信曾自稱精通「七十二絕技」,但有細心的網友觀察到,釋永信外出還得帶上保鏢,那麼釋永信究竟能不能打?釋永信之所以能當主持,其實並不是因為他的武藝高強,釋永信15歲時加入少林寺,在嵩山少林寺拜方丈釋行正為師,剃度出家。1984年,他先後在江西雲居山、安徽九華山、北京廣濟寺等地歷練後,再次返回寺院。
  •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腿踢功踢腿的基本功練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腿踢功踢腿的基本功練法
  • 民間傳統武術文化與武術精神該如何發展?
    在不同的年代、區域、民族、人群中,湧現出了各具神功妙招絕技的千門百派,燦若星辰。其中,蘊含中國傳統哲理之奧妙,玄機秘法、深邃莫測。武藝除了我國古代軍隊兵將必練之外(軍旅武術),在城鄉各民族、各行各業都有愛好與精通武術之人。
  • 散打王冠軍鄭裕蒿:散打技術中有傳武理念,我現在更想學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是花拳繡腿還是具備技擊能力?散打,正是脫胎於中國傳統武術。散打的踢、打、摔等主體技術均來自中國傳統武術的技擊招法。一直以弘揚中國武術精神為目標的中國武術散打王們集體發聲。散打王鄭裕蒿從傳武中我收穫很多最近經常看到人們將傳統武術和競技搏擊項目進行對比,我首先想對質疑傳統武術技擊功能的人說:傳統武術有技擊功能。
  • 太極雷雷曬抗擊打訓練視頻,19秒挨21拳而毫髮無損
    太極雷雷曬抗擊打訓練視頻,19秒挨21拳而毫髮無損。原定於8月份進行的太極雷雷和裡合腿大師田野之間的比賽因故推遲到10月份,為此太極雷雷還嘲笑田野估計是在東家那裡騙吃騙喝還沒過癮,藉故推延比賽日期。雖然比賽延期了,但是兩人之間比賽規則卻重新商定了,允許用肘、腿甚至是地面砸擊技術,還可以用獅吼功,可謂是別出心裁。
  • 少林七十二絕技創始人,不是達摩祖師而是他,他還是釋迦摩尼的親戚
    跋陀收了一個徒弟,叫孫溪,法號稠,這個稠和尚,是個武林高手,也是少林的第一個會武術的和尚。《太平廣記》就是描寫這位稠大師,據記載這位稠大師擅長與輕功,經常飛簷走壁,一跳就能跳到房梁上去,而且力氣超級大。那稠和尚的功夫哪來的呢?
  • 這個奇人登上MMA頭條:抗擊打超過鐵布衫,展示100斤炸彈炮轟腹部
    無論是拳擊選手還是搏擊、MMA選手,只要上擂臺只要實戰,不管技巧如何最終有是要有一定的抗擊打能力,畢竟動手的雙方一般情況下還是實力相當的,抗擊打必不可少。即便是在國內的各傳統武術門派中,抗擊打能力也頗受歡迎,眾多傳統武術愛好者能夠接受的就是少林寺的鐵布衫和金鐘罩了,說到底無外乎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強硬,能夠最大限度的承受住來自對手的重擊。
  • 向傳統武術致敬《開練吧,功夫》第一季圓滿收官
    這裡有少林七十二絕技,這裡有仙風道骨的武當山道士,這裡有太極大師教你練功夫,為了更加深入的挖掘武術資源,河南衛視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國家認可的有代表性的功夫。《開練吧,功夫》照顧全齡觀眾的誠意,立足當下時代特質,不唯「流量論」,專注好口碑。通過各路武林高手對武術的深入理解,為各位觀眾提供更為多元和相對全面的視角。也許沒有武俠電影裡那麼精美玄幻的畫面,卻凝聚了眾多新鮮元素加入其中。
  • 太極雷雷展示抗擊打功夫,腹部硬接女拳手20記鞭腿,竟毫髮無傷
    由於馬保國被KO事件,引發了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對相關賽事的全面整頓,此前一些熱衷炒作的不正規的賽事平臺和自我包裝的假大師們沒有了生存的土壤,於是紛紛開始轉型。格鬥世界創始人姜俊華疑似退隱江湖,而太極雷雷則轉型娛樂主播,開始了靠嘴皮子吃飯的新工作,據悉年薪高達百萬。不過,雖然轉型做了娛樂主播,雷雷還是對搏擊念念不忘。
  • 傳統武術為什麼必然被現代格鬥KO?
    △拳擊力量訓練片段 而由於缺乏現代生理學常識,民間傳統武術還處於非常樸素的「苦練」階段,訓練理念和質量都無法與現代格鬥同日而語,甚至往往保留了不少錯誤的觀念,譬如各門派普遍強調的站馬步功夫,實際上毫無用處——若真練馬步功夫,扛槓鈴深蹲效果要好得多。至於「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等武術哲學,更是無稽之談。
  • 傳統武術到底厲不厲害?
    證明了絕大多數傳統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要上綱上線,靠吹來安慰自己。與現代比有較大的差距,不去其糟粕、不經過升華、不經過現代化,真的只能是一種世界遺產,古代的就是古代的,過去時,只有總結創新現代化才能有所發楊光大。
  • 網上各路武術大師被打爆,中國武術真的不行了?
    其實練武功,通常有三個目的,分別是:一、強身健身,將武術融合健身當中,這樣可以讓自己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二、練武的時候,希望光耀門楣,讓自己的門派,在武術界內「獨領風騷」。三、努力練功,做一個正能量的人,往大了說,那是保家衛國。
  • 抗打哥喊話拳手張飛:我先讓你三拳
    抗打哥是看到了太多傳統武術的大師們紛紛敗仗,悟出了傳統武術的弱點在於抗擊打能力太差。於是抗打哥專心研究抗擊打能力,準備在這次比賽當中展示出自己的抗打硬氣功,為中國武術正名。對於自己的對手---拳擊整形師張飛,抗打哥也放出了狠話。他表示,自己在賽場上甚至可以站著不動,讓對手張飛打上三拳,來體驗體驗你抗打哥的功夫怎麼樣。
  • 傳統武術真的不能實戰麼?
    中國傳統武術包含套路、技擊、對練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對於傳統武術來說,有許多的門派,每一個門派都有自己特有的套路有技法特點,同時每個門派也都有自己特有的兵器。對於不同的門派來說,各門派都有自己的看家功夫,每個門派的看家功夫也都又有自己的訓練方法與技巧。
  • 當下傳統武術,需要摘掉「表演體操」的帽子嗎?
    近年來不止一位傳統武術家在公開賽場上,被學習格鬥搏擊術的運動員揍得毫無還手之力。人們對這樣的事件,似乎已司空見慣。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這個問題,屢屢見人們從新的角度給予解釋。
  • 張偉麗向國外網友推廣傳統武術 用玻璃球訓練筋膜
    張偉麗INS截屏7月6日消息,張偉麗今天在INS社交平臺上發布了兩條訓練視頻,其中一條是用腳趾夾玻璃球訓練,張偉麗介紹:「(夾)玻璃球,這是中國傳統武術練習筋膜的方法,力量之源!」有網友回覆:「我最喜愛的女選手,感謝你分享這神奇的內容。」還有人說:「你總有這樣與眾不同的訓練方法。」張偉麗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直表達了對中國傳統武術的認可,表示傳武有很多精華的內容,對於她的技術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 釋永信眼中的「傳統武術」,打臉馬保國之流偽傳武大師
    馬保國之所以醜態倍出,除了一些不負責任的網際網路平臺的炒作之外,馬保國自詡為傳武大師,借傳統武術之名,謀一己私利之實,也為網友們所反感。他的行為給傳統武術抹黑,民間最大的聲音就是「傳統武術」不行了,不禁打。其實,關於傳統武術,很難和馬保國劃等號的,馬保國無法代表傳統武術,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麼,什麼是傳統武術呢?
  • 濃密的鬍子,更抗揍?看來鬍子除了裝飾男子氣概,還真的別有用途
    也正是因為他有著高超的格鬥技能和超出常人的抗擊打能力,許多人也在研究他的鐵下巴是如何練就的,所以也有人認為他高超的抗抗擊打能力與他本身濃密的鬍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就是有著濃密鬍鬚的人也許更抗揍。簡單點來說,就是這些長著濃密鬍鬚的人或者長著濃密毛髮的動物,他們可以比一些毛髮稀少的同種生物擁有更強大的抗擊打能力,也能防止自己在戰鬥中受傷。
  • 被KO的「表演藝術家」們,你們不要再侮辱中國「傳統武術」!
    沒想到5月17號下午,這場面就發生在山東淄博的擂臺上,被打倒的還是號稱「太極宗師」的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大師現了「原形」,他本人連同中國傳統武術自然又要被人拿出來嘲諷一番,不過你真的看懂了中國的傳統武術嗎?大師屢屢落敗,真的是中國傳統武術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