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在歐洲西線登陸的鱷魚兩棲車,盟軍靠它打破德軍防線

2020-12-26 騰訊網

1944年6月6日,諾曼第戰役爆發,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等地區展開了大型登陸戰,成功突破德軍防線,重新回到歐洲大地上。在此過程中,許多裝備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LVT兩棲登陸車,它可以說是盟軍能夠登陸的重要依仗。

LVT的歷史還得從1935年說起,當時美國工程師唐納德開發案例一款履帶式兩用車,既能在陸地行駛,又能在水中航行,這樣當有人在沼澤地陷入危險時,救援隊可以依靠兩用車克服沼澤環境,成功將人救出來。

後來美軍注意到了唐納德的作品,仔細一研究,發現它有極高的軍事價值,於是稍加改裝,成為了LVT履帶式登陸車。

有意思的是,因為水陸通用的特性,當地居民將它戲稱為「鱷魚」,軍方覺得這個名字威武霸氣,於是延續到了LVT身上,成為二戰中發揮巨大作用的鱷魚兩棲車。

鱷魚的體型非常大,長6.55米,寬2.95米,高2.47米,內部是一個巨大的空間,可以容納25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2噸物資,不僅能搶灘登陸,還能從軍艦上轉移物資,幫助軍隊儘快在登陸地點建立據點。

其實歐洲戰場不是鱷魚第一次亮相,早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軍就在亞洲投入使用鱷魚了。以日軍的火力,很難打破鱷魚的防禦,因此美軍的登陸戰變得更加輕鬆,有效降低士兵們的傷亡。

也正是因為亞洲戰場的成功,讓盟軍件事到了鱷魚的出色能力,於是在制定諾曼第登陸計劃時,將鱷魚定為急先鋒。

當然,鱷魚不僅裝載量大、防護力強,它本身也有不錯的火力。車上有兩個武器掛架,通用配置是一挺12.7mm機槍和一挺7.62mm機槍,還能換裝火焰噴射器或37mm機關炮,從而應付不同的作戰情況。

在歐洲和亞洲兩大戰場,鱷魚都以實戰證明了它確實有著極高的價值,因此成為二戰期間著名的軍用運輸載具,幫助盟軍贏得戰爭勝利。

相關焦點

  • 盟軍已攻入義大利,為何還要在法國諾曼第登陸?
    年6月,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陸拉開帷幕,在此後兩個月的時間裡先後約三百萬的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自此除了東線的蘇德戰場之外,德軍還面臨來自西線英美聯軍的龐大壓力。不過早在1943年,盟軍已經從南線攻入歐洲大陸,義大利甚至因此而投降,墨索裡尼已經被義大利人囚禁。如果英美軍隊從義大利方向再接再厲攻入德國本土的話,是否就不用大費周折開闢諾曼第戰場?
  • 盟軍登陸歐洲,隆美爾判斷失誤;德國元首斷定正確,全因不懂戰術
    在歐洲戰場,盟軍將關注點放在了如何登陸法國,直逼柏林,這就是著名的「諾曼第登陸戰役」。無獨有偶,全面收縮戰線的德國,也將這裡作為最後的屏障。於是,一場登陸與反登陸的戰役開始了。讓人倍感意外的是,德國人吹噓的「大西洋壁壘」,卻輕易而舉地被盟軍突破。
  • 諾曼第登陸日:油畫藝術再現1944年6月6日的細節和背後故事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的諾曼第海灘登陸,行動代號霸王。 這一史詩般的事件多年來被藝術家們用油畫來描繪,這些油畫作品具有直接性、寫實性和個人情感,有些畫家直接或者間接參與了這次行動。
  • 二戰1944年德軍的LG系列無坐力火炮德軍傘兵師的鋼鐵之矛
    德軍於1940年開始裝備在德軍傘兵部隊和山地師部隊中,但由於造價昂貴,德軍不可能進行大批量列裝於常規部隊中,高加索戰役是德軍75毫米的LG40型傘兵炮第一次參加遠程穿插作戰,第三山地師在於蘇聯高加索守軍的激戰中,基本不落任何下風,根據預計德軍75毫米LG40型無座力炮,可以在500米內擊穿當時蘇軍前線量產所有型號的坦克,但打蘇軍的T34坦克還是比較吃力,需要一定距離的和角度。
  • 僅用不到一年取勝 西媒回顧諾曼第登陸對擊敗德軍影響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5月8日發表了特雷莎·阿米格特的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歐洲勝利日的狂喜》的文章,具體內容編譯如下:「小提琴的秋日長泣」,負責收聽英國廣播信號以尋找秘密指令的中校截獲了盟軍向法國抵抗力量發出的首個通知,該詩句警告他們對歐洲大陸的進攻很快就會開始。這是在1944年6月1日。納粹德國高級將領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盟軍向歐洲大陸發起進攻。
  • 盟軍佔據優勢,卻在市場花園行動中慘敗,這裡面有著怎樣的秘密?
    同時在東線場慘敗的德軍也面臨著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危險,德國已經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盟軍在諾曼第登陸以後,德國的失敗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了。有很多樂觀的盟軍高層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將會在44年的聖誕節開始之前就結束,而英國人出於戰後戰略規劃的目的,希望可以在蘇聯之前解放柏林。
  • 二戰1944年諾曼第戰役的法國坦克擋住了盟軍三天三夜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戰役率先抵達前線德軍裝甲部隊,並不是德國第21裝甲師,而是第716步兵師和352步兵師中坦克殲擊營部隊,這些法國坦克之前隸屬於德軍第21裝甲師,後來第21裝甲師組建之後,就轉化為了二線裝備,被隆美爾將軍編入到前線的步兵師中到坦克殲擊營裡面充數,其中也表現出了當時隆美爾的
  • 德軍獵虎坦克殲擊車:甲厚炮利,比虎式更令盟軍懼怕的鋼鐵怪物
    二戰末期歐洲東西兩線戰場上都出現了一款德軍最新式武器裝備,它體型碩大無比,作戰能力甚至遠遠超過已經令盟軍感到非常恐懼的德軍虎式坦克,它能在敵人火炮射程外輕鬆擊毀盟軍任何裝甲車輛,成為了盟軍又一個新的噩夢,它就是德軍在二戰末期最新研製成功並裝備的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
  • 如果二戰期間,抽調2個師的八路軍去支援歐洲戰場,德軍會提前投降嗎?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國共形成統一戰線,紅軍也改編成八路軍,參加對日軍的作戰。雖然武器裝備簡陋,後勤保障不足,但是憑藉著對侵略者不屈不撓的精神,八路軍最終在敵後戰場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傲人戰績。雖然還是頂著三個師的番號,但是經過數年的發展,八路軍的人數早已超過建軍時的數十倍。
  • 諾曼第登陸戰役的勝利,給我們提供了哪些經驗和啟示?
    1941年,德國軍隊突然向蘇聯發起進攻,希特勒對蘇聯不宣而戰。蘇聯紅軍奮起反擊,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戰場。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史達林,在德黑蘭會晤決定於1944年春,美英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古斯塔夫防線
    十七、古斯塔夫防線 1943年年末,英美聯軍在義大利西西里登陸,德軍被迫退守義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線。盟軍制定了代號為「鵝卵石」作戰計劃,意在儘快進軍羅馬。隨著戰役的推演,英美軍隊終於開始了向歐洲的反攻。
  • 1944被遺忘在諾曼第戰場上的盟軍戰機一段跨越一個世紀的愛情故事
    1944年盟軍決定在夏季的諾曼第展開登陸法國的重大戰役行動,開闢歐洲第二大戰場與蘇聯在東線的攻勢形成呼應,那些曾經愛慕過佩吉·賽爾的飛行員們無一例外受到了美國徵召立刻動身前往英國進行集結,這些飛行員中也包括了佩吉·賽爾的丈夫哈裡斯在內。
  • 慘烈的登陸,誤傷自己人比敵人殺得還多,為諾曼第登陸提供了經驗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開闢了西線戰場。作戰計劃的成功實施意義非凡,西線戰場開闢意味著戰爭即將落幕,法西斯德國餘下的抵抗不過是垂死掙扎而已。諾曼第登陸因此被人們銘記,並再三登上螢屏,為人們所稱道,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在諾曼第之前,盟軍還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登陸作戰,那一次登陸直接導致了墨索裡尼政府倒臺。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名氣,為什麼沒有諾曼第登陸大?
    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意義非凡,而且是在敗退中,奇蹟般的全身而退33萬人,比原計劃4.5萬多出7倍多,它為英法盟軍保存了有生力量,其中大部分人都成為了日後反攻的骨幹。 邱吉爾對敦刻爾克大撤退做過精闢的論述,他在下院對議員們說:「我們必須極其小心,不要把這次救援行動塗上一層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打贏的。但是,在這次救援行動中卻包含著勝利,這點應予以注意。」「儘管眼前的勝利屬於阿登山區來的德軍,然而他們的失敗正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歷史證實了邱吉爾的預言。邱吉爾在敦刻爾克的成功撤退中,審時度勢,機敏果斷,挽救了盟軍,保存了力量,貢獻卓著。
  • 101空降師的頑強和德軍戰鬥力的下降使美軍守住巴斯託涅
    首先,盟軍的空中優勢 自從1944年6月盟軍諾曼第登陸成功實施以後,盟軍的制空權也在西線戰場逐步確立。縱然是在阿登戰役期間,天氣惡劣的情況下,盟軍憑藉空中優勢依然給予德軍不小的衝擊。阿登戰役期間,盟軍先後出動一萬五千架次飛機對德軍前進必經的萊茵蘭公路與德軍的補給線進行了猛烈打擊。導致前線德軍的後勤供應出現問題。
  • 未成年孩子組成的裝甲師重創盟軍:1944年7月9日二戰盟軍佔領卡昂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44年7月9日:英軍和加拿大軍隊佔領法國戰略重鎮卡昂。期間,盟軍遭遇了一群未滿18歲的德國精銳部隊,青年團裝甲師。這群半大孩子,在卡昂地區血戰了2個月,導致盟軍被重創。聽薩沙說一說吧。
  • 二戰德軍那麼強悍,為什麼還防禦不住蘇軍進攻,簡析德國1944東線
    而如果我們僅僅就1944年期間德軍戰略防禦所具有的軍事學術性質而言,也是尚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因此,在本章節,筆者將對1944年的蘇德戰爭形勢做一次簡單的分析及探討,與前幾系列一樣本文還是會將分析重點放在德國所採取的戰略之上。
  • 1944年德國敗局已定,為什麼德國不和盟軍議和,而是負隅頑抗
    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希特勒德國的軍隊可謂是進展得非常的順利,幾乎可以用勢如破竹這種狀態來形容,當時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當時德國打下了法國,而且差點滅掉了英國,只不過英國憑藉著強大的海軍和英吉利海峽的天性苦苦防守。在搞不定英國的情況下,德國開始將主力東調最後開始攻打蘇聯,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把蘇聯打得落花流水,損失慘重,在當年的時候德軍已經殺到了莫斯科成像,差一點就把莫斯科拿下來了。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文/商學野1944年冬季,已被盟軍和蘇軍兩面夾擊的德國做出了最後的反擊,20萬德軍在西線朝著盟軍突進,史稱阿登反擊戰。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的困獸之鬥,雖然德軍一開始佔據上風,但因為蘇軍提前發動維斯瓦河戰役,德軍只能分兵回防,阿登戰役終以德軍撤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