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2020-12-11 WarOH協虎

文/商學野

1944年冬季,已被盟軍和蘇軍兩面夾擊的德國做出了最後的反擊,20萬德軍在西線朝著盟軍突進,史稱阿登反擊戰。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的困獸之鬥,雖然德軍一開始佔據上風,但因為蘇軍提前發動維斯瓦河戰役,德軍只能分兵回防,阿登戰役終以德軍撤退結束。

1945年的1月,德軍指揮部下令西線德軍撤退,阿登戰役結束。德軍在這場冬季反攻裡傷亡12萬人,而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燃油,很多坦克和裝甲車被遺棄。至此,德國在軍事上已經徹底宣告失敗。此時連德軍的高層都知道,德意志第三帝國已經到了懸崖邊,盟軍和蘇軍兩線推進,目標直指柏林。

保衛柏林,是德軍最後的尊嚴。

這時的德國國防軍加上黨衛軍還有幾百萬人,它們分布在北歐、義大利和東線戰場,德國能調動的軍隊還有幾十萬。如果把這些軍隊全部布置在柏林周圍,德國高層堅信能守衛柏林一個月以上。

那麼德軍在柏林戰役時有多少人?是怎麼布置防線的呢?

一、日薄西山的日耳曼武士

就在德國發動阿登反擊戰的同時,東線的蘇軍則在猛攻布達佩斯。這場戰役是東線戰場最慘烈的圍城戰之一,蘇軍幾乎全殲布達佩斯城內的德軍精銳部隊,德軍除一萬多人突圍而出之外,以納粹黨衛軍"統帥堂"裝甲師為首的十幾萬人全軍覆沒。

東西兩線的阿登戰役和布達佩斯戰役同時進行,也同時失敗,這對德軍的士氣打擊非常大。從東線蘇軍包圍中僥倖逃生的部隊大概有10萬人左右,這些人也是柏林戰役德軍的中堅力量。

1945年春天,西線盟軍在阿登戰役後一路推進到了易北河,離柏林只有120公裡。蘇軍在解決掉東普魯士軍團之後,烏克蘭第2、3方面軍攻下了維也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飲馬奧德河邊。

德軍高層明白現在已經退無可退,沒有人敢幻想"反擊",或者"勝利",德軍將領心中只有兩個字——拖延!

此時,逼近柏林的是200多萬蘇聯紅軍,前鋒是英勇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德軍則開始在柏林周圍構築防線,集結了80萬大軍,主力是維斯瓦集團軍以及德國中央集團軍。此外德軍還臨時徵召了20萬新兵,柏林周圍總共100萬軍隊。但這100萬人中除了10萬從東線退下來的老兵外,其他的部隊都是新兵蛋子。有的坦克兵在前兩天還是個工人,直接被穿上軍裝送到前線。

德軍外圍防線編成了40多個師,共10000多門火炮,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1500臺,還有3000多架飛機。

▲柏林戰役德軍第一道防線,圖源為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

在柏林正面的防線上,由北向南依次排開的是第三裝甲部隊、第九野戰軍、第四裝甲兵團以及第十七野戰軍,這是柏林第一道防線。德軍依仗的主力是第三裝甲部隊以及第九野戰軍,這都是從東線地獄裡撤下來的百戰老兵,扼守在奧德河—尼斯河一線。

二、最後的一擊,蘇軍志在必得

1945年4月16日,前線蘇軍率先發起了進攻,但這跟前線指揮朱可夫本身的戰術不一樣。朱可夫本來計劃在小城法蘭克福方向進攻柏林,但是美英盟軍的進展很快,柏林可能會被盟軍分一杯羹,這讓蘇軍產生了十足的緊迫感。

於是朱可夫選擇在正面硬攻德軍,他的計劃是讓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突破德軍防線,然後用裝甲部隊合圍柏林,防止德軍逃竄。同時也將盟軍隔絕開,讓柏林成為蘇軍的囊中之物。

此時的德軍指揮知道,要抵擋200萬蘇聯紅軍是非常困難的,現在時間就是生命。他們期待的是盟軍開始攻城,這樣就能"體面投降"。所以海因裡希在第一道防線後面的布置了第二、第三道防線,層層阻擊蘇軍。

而在柏林城內,一直到大戰開始前夜,城內的秩序還是非常好的。黨衛軍在大街小巷修建水泥工事和火力點,在納粹的命令下,柏林城內16到60歲的德國男人都被編入了"人民突擊隊",連小孩子都拿起了槍。他們在簡單的射擊訓練後就被分配任務,送上戰場當炮灰。

4月16日清晨,蘇軍用100多盞探照燈照射德軍陣地,6000多門火炮和1000多門喀秋莎火箭炮一起向德軍陣地開火。當時德軍陣地山搖地動,整個陣地變成火海。但是德軍指揮官海因裡希早把德軍從第一道防線撤了下來。他知道蘇軍的炮火攻勢太猛,第一道防線會成為德軍的墳墓。

由此蘇軍過了河,並未跟德軍直接接觸。一直到接近午時,探照燈發現了德軍部隊,但是同時也將蘇軍自己暴露了出來。德軍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奮力反擊,兩方都殺紅了眼,蘇軍進度很慢,傍晚才取得不大的優勢,推進了幾公裡。

第一道防線被拋棄,德軍的防守重點就是第二道防線的澤洛高地。第九野戰軍10萬人在這裡嚴陣以待,企圖阻擋蘇軍100萬人的進攻。第九野戰軍在澤洛高地的堅守堪稱悲壯,在4天裡他們抵擋著10倍於自己的敵人,蘇軍曾經4次勸降都被德軍拒絕。

最終在彈盡糧絕之後,第九野戰軍6萬人突圍出澤洛高地,4萬德軍戰死在這裡。

三、柏林之戰,血腥的屠殺

蘇軍用4天時間突破了德軍三道防線,裝甲部隊完成了對柏林的合圍,柏林已經成為一座孤城。第九野戰軍在突圍之後曾想進入柏林城,但是被蘇軍圍在外圍無法動彈。第十二集團軍也在柏林城外戰鬥,但是無法支援咫尺之遙的柏林。

4月20日一早,蘇聯第三突擊集團軍已經達到柏林市郊區,柏林已經在紅軍大炮的射程之內。20日中午,紅軍開始炮轟柏林。

4月21日,近衛第4坦克集團軍和第47集團軍來到柏林郊區,因為巷戰情況複雜,德軍又修建了工事,所以蘇軍開始整合部隊,準備聯合攻城。

4月24日,蘇軍對德軍第九野戰軍完成合圍,第九野戰軍無法支援柏林。

4月25日,蘇軍對柏林的合圍完成,殲擊航空兵第2軍來到前線,攻城即將開始。

接連數日的劇變讓柏林城徹底淪為了「孤島」,德軍高層或許未曾想到,當年閃擊波蘭尚且用了一個月,自己的柏林被圍卻不過區區數日。終於,時間來到了1945年4月26日清晨,柏林城上空出現了數千架飛機,數不清的高爆炸彈和燃燒彈丟在柏林城,將德國人最後的堡壘變成一片火海。

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分出了好幾個突擊群,從不同方向突入柏林。蘇軍在東線一路走來,攻城經驗十分豐富——步坦協同,工兵爆破,噴火兵收尾……德軍本以為能在樓裡頑抗,結果很多都被蘇軍活活燒死。

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心裡沒底,他知道柏林受不住這麼強烈的進攻。此時,他寄希望於城外的第九野戰軍和第十二集團軍及時回援,但現在這兩支部隊卻在城外動彈不得。

蘇軍攻城一天後的4月27日,第十二集團軍統帥溫克將軍終於發電給德國高層:12集團軍無法動彈,無法支援柏林。自此,柏林守備司令魏德林知道柏林淪陷只是個時間問題,太多平民甚至是孩子死在前線,糧食已經沒了,彈藥只剩一到兩天,他建議元首突圍撤退。

但是元首拒絕了這個提議,他的偏執讓他無法接受失敗,他寧願死在柏林。

4月28日,紅軍第3突擊集團軍來到了柏林最後的核心蒂爾花園區。這裡是德軍城防指揮部,也是德國國會大廈的所在地。蘇軍在這裡遇到了非常頑強的抵抗,朱可夫指揮近衛第8集團軍加入戰鬥,對這個最後的陣地發起進攻。

守衛這裡的是德軍精銳的黨衛軍,蘇軍進攻內務部大樓的戰鬥很殘酷,讓蘇軍老兵不敢回憶。黨衛軍死守大樓,根據紅軍戰士回憶,當時蘇軍只能"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前進。"德國人的頑強讓紅軍非常驚訝。

對此,蘇軍只得調來重炮轟擊大樓,將德軍震死在樓裡。最後蘇軍突入,德軍在樓內一層層地戰鬥,一直到29日夜晚黨衛軍全軍覆沒,戰鬥才結束,蘇軍也才佔領了內務部大樓。

4月30日中午3點,元首知道大勢已去,和妻子愛娃在地下堡壘自殺。

下午6點,紅軍開始進攻德軍最後的陣地——德國國會大廈。蘇軍第3突擊集團軍向國會大廈發動攻擊。德軍此時不知道元首已死,指揮部也沒有下令投降,因而以黨衛軍為首的德軍跟蘇軍在這裡血戰。

蘇軍炮轟大廈外圍30分鐘,然後在下午2點突入了國會大廈。戰鬥依舊發生在每一層樓、每一個房間,蘇軍最後把重機槍抬到了房屋內掃射,直接將牆壁轟塌;坦克從窗戶裡往大廈內部射擊將樓層破壞,一些德軍士兵直接掉下樓摔死。

直到下午6點,戰鬥才以德軍全軍覆沒而告終。

戰役最後,蘇軍戰士在國會大廈主樓圓頂上升起了蘇聯紅旗,宣告柏林戰役勝利。

此戰,兩軍參戰人數300多萬,在十餘天激戰過後,德軍傷亡40多萬人,蘇軍傷亡30萬,其中8萬紅軍戰士犧牲,他們倒在了勝利前夜的血泊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警醒著後人們「勝利與和平來之不易」。

30日深夜,德軍高層跟蘇軍接觸,告知對方元首已死,德國希望停戰。兩天之後,柏林司令魏德林籤署投降書,柏林德軍投降。

5月9日,德國籤署無條件投降書,德國法西斯宣告滅亡。自此,浩浩蕩蕩的二戰歐洲戰場,也終於迎來了和平的曙光。

參考資料:《決戰柏林,最殘酷的攻堅戰》,耿坤、李臣

相關焦點

  • 柏林最終較量,德軍到底如何布防?蘇軍老兵:戰鬥太激烈不想回憶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後一年,也到了最後的關頭。柏林,德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第三帝國的中樞大腦,在盟軍眼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既然作為帝國的中樞,希特勒的黨衛軍在柏林建造了堅固的工事,嚴密的巷戰防禦體系,在柏林還有成千上萬的希特勒青年軍。
  • 最後的戰役柏林戰役
    荷蘭、挪威和義大利仍有部分領土在德軍控制下。不過,支撐德軍士氣的唯一因素只有柏林了。如果柏林失守,那麼德軍的士氣將轉眼間土崩瓦解,同時也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深知德國軍心民心殘存希望所在的盟軍和蘇軍,從東西兩面逐步往柏林壓進,最後大決戰即將到來。 或許是阿道夫·希特勒也看到了柏林是維繫「抗戰」的最後一絲希望,因此他力主包括自己在內死守柏林。
  • 蘇軍圍困柏林時,城外還有一支幾十萬人的德軍,為何不調回救援
    (庫爾斯克戰役)值得一說的是,當時德軍在波羅的海地區還有一支幾十萬人的集團軍群。1944年9月,蘇軍為了解放波羅的海沿岸的加盟國,出動90萬大軍發動了「庫爾蘭戰役」。同樣是90萬部隊,庫爾蘭集團軍群在戰鬥中並沒有落入下風。在一個多月的戰鬥中,庫爾蘭集團軍群共殲滅了近6萬蘇軍,而他們自身僅僅損失了3萬多人。
  • 二戰布拉格戰役,蘇軍為何阻止舍爾納向美軍投降?要秋後算帳
    首先,布拉格戰役是對德軍秋後算帳之戰,蘇軍不達目的不罷休200萬對90萬,從數量上看,蘇軍明顯佔有優勢,如果再把蘇軍在此時的裝備與德軍相比,完全今非昔比。因此,布拉格戰役從一開始就不存在誰輸誰贏的問題,這是一場秋後算帳的戰役。
  • 柏林戰役:第三帝國的終結之戰
    從1944年開始,納粹德國的失敗已經無法避免,諾曼第登陸打開了歐洲的第二戰場,並且殲滅了德軍最後一支強大的裝甲集群。蘇軍同期發起了「巴格拉季昂攻勢」,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幾乎全軍覆沒,波羅的海三國失守,截止到攻勢結束,蘇軍一直推進至維斯瓦河一線,距離柏林只有百餘公裡;在1945年春天,蘇軍攻陷華沙並繼續向前推進,距離柏林已經不足70公裡,在南部也於4月13日奪取了維也納。
  • 二戰德軍最後一戰—帝國大廈保衛戰,守軍為何無一人投降?
    1945年春,柏林保衛戰已經不可避免,德國的哥得哈格.海英裡希中將在部署柏林防禦措施時,把國會大廈和總理府設為防禦的中心地區,但是在這個地區並沒有布置大量的守軍和裝備,因為當時德國的兵力和裝備補給都不允許在同一地區布置強大的防守力量,所以哥得哈格.海英裡希中將在部署完防線後將剩餘的可分配的步兵化整為零,分為若干的戰鬥小隊,進行對中心地區的協防
  • 12萬德軍從150萬蘇軍包圍中逃出生天——德軍王牌的加冕之戰
    德軍的要塞戰術 而戰場上的另一面是,被圍的德軍士兵大部分是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還包含了2萬多人的黨衛軍;而蘇軍士兵大多是剛剛應徵入伍的新兵。除了人數,其他都是德軍佔優 從1942年1月到3月,蘇軍不停攻擊德米揚斯克地區的德軍,在付出巨大傷亡的同時,包圍圈也越來越小。
  • 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柏林戰役是蘇德戰爭中蘇軍以攻克第三帝國首都柏林為目標發動的大規模進攻戰役,為了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蘇軍統帥部集結了三個方面軍約250萬人的龐大兵力,由朱可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三大名帥分別率領
  • 1945年五月一日黨衛軍第11北歐師德國柏林帝國大廈的最後一戰
    ,德軍前後組建起的防線,令蘇聯不敢輕舉妄動的進攻,乃至當時華沙城已經亂成一團,華沙起義軍勢力已經提前佔領華沙市中心,但在德軍重兵部署情況下,蘇聯方面仍舊不敢輕舉妄動,任由德軍對華沙城進行武裝鎮壓,原因就是德軍已經在華沙兩翼地區集中所有德國當時能夠報上名號的精銳部隊,準備做一次兩翼鉗形攻勢的反擊,而蘇聯就是在耐心等待類似於庫爾斯克戰役一樣,讓德軍率先發起進攻,然後在以逸待勞來一次十足把握的防守反擊戰,
  • 守衛國會大廈:二戰德軍最後的瘋狂,戰鬥到底有多慘烈?
    此次戰役沒有所謂的勝利方,我國作為被侵略方損失嚴重,而德國、日本作為侵略者也是沒取得任何好處,東京、柏林等地也是一片狼藉。當時德國兵敗如山倒,希特勒不堪忍受失敗而自殺。德軍自知回天無力但是仍舊負隅頑抗,在守衛國會大廈時極盡瘋狂,導致雙方損失慘重,那麼這場戰役到底有多麼慘烈呢?
  • 蘇軍炮兵部隊到底有多強?柏林戰役一戰封神,徹底敲碎希特勒幻想
    1945年4月初,東西兩線的同盟國已經逐漸逼近德國的心臟地帶,而蘇軍距離德國柏林也已經不到100公裡,此時此刻,德軍已經在柏林做好了萬全的防禦準備.希特勒則早已躲進了地堡當中,等待奇蹟的發生,而蘇軍的炮兵部隊將徹底粉碎他的幻想。
  • 如果恩尼格碼沒有被破解德軍可否拿下庫爾斯克戰役?
    ----中央集團軍群隨後在進行庫爾斯克戰役集結中,需要動用320列火車,其中大部分遭到了蘇軍飛機和敵後遊擊隊的攻擊,集團軍群運輸主管特斯克上校在回憶中指出:「俄國人肯定很早便已獲知德軍的戰役集結,因為從3月中旬起,南北兩條部署線便遭受到嚴重的騷擾性襲擊,敵人總是使用最有效的力量來實施這些行動」。
  • 二戰羅斯託夫戰役,第1裝甲集團軍被阻,蘇軍打贏首場圍殲戰鬥
    發生於1941年11月到12月間的羅斯託夫戰役,是蘇軍自德軍閃擊蘇聯以來,打贏的首場圍殲戰鬥。那麼,在當時德軍氣勢正盛,三路大軍大踏步向蘇聯縱深挺進的關鍵時刻,南方集團軍群為何在羅斯託夫受阻,第1裝甲集團軍差點被圍殲,龍德施泰特元帥要辭職不幹呢?
  • 史達林格勒戰役,橫掃歐洲的德軍慘遭失敗,原因值得深思
    由於德方採取了步坦,火炮和空襲的合作方式,蘇軍指揮官要求前線部隊與德軍儘可能近距離地作戰,以減少德軍對空襲的支援。 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有一棟被毀的建築,成為蘇聯紅軍抵抗的象徵,那就是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當時,巴甫洛夫大樓在德軍的地圖上被稱為要塞。大樓由巴甫洛夫與蘇聯第13步兵師的一個排守備。
  • 二戰德軍野戰單兵之王京特爾·維岑茨下士隻身擊毀敵軍21輛坦克
    ,至此該師成為德軍在1942年末成為德軍史達林外圍地區的一塊磨刀石,也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少數沒有被蘇軍完全殲滅部隊。在一系列的防禦突圍斷後作戰中沒有人知道京特爾·維岑茨經歷了怎樣殘酷的戰鬥,而在後來老兵回憶錄中才得知,京特爾·維岑茨曾經兩次加入1942年末到1943年初的反坦克敢死小隊,主要任務就是作為防線上炸毀敵軍坦克投彈手和爆破手,有人會說這不就是跟日軍在諾門坎戰役衝鋒敢死隊差不多吧?
  • ...德軍的王牌,被蘇聯150萬軍隊包圍仍能逃脫,作戰能力為何如此恐怖?
    在東線戰場上,無論是從41年的 巴巴羅莎計劃 再到颱風計劃,從庫爾斯克會戰再到最後的 哈爾科夫戰役 ,從柏林戰役在到春醒行動,武裝黨衛軍的表現無疑都是最出色的,在黨衛軍骷髏師所經歷的惡戰中,無疑最令該師官兵難忘的惡戰就是從1941年9月到1942年4月的德米揚斯克戰役,這場歷時將近半年的惡戰令骷髏師的減員數量為全師作戰人員數量的
  • 柏林會戰作為二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次大型會戰,過程是怎麼樣的?
    由於軍事目標要讓位於政治目標,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在進攻發起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要猛攻德軍防線,在快速突破德軍防線後,將裝甲部隊移動到柏林的外圍,以阻擋美英盟軍進入柏林,也就是說,在柏林戰役中蘇軍有大量的坦克布置在了柏林外圍,為的只是阻擋美英盟軍也攻入柏林。
  • 二戰最年輕帥氣的德軍上校—派普的一生,逃過死刑最後卻被燒死
    1941年10月,派普跟隨部隊殺到羅斯託夫城下,但在蘇軍的打擊下,「警衛旗隊」只能放棄剛剛攻克的羅斯託夫,和其他德軍部隊一道撤過米烏斯河,掘壕據守。在1941年的東線戰役中,「警衛旗隊」傷亡慘重,不得不撤到法國重組,直到1942年底才重返東線。在此期間,「警衛旗隊」被擴編為一個裝甲擲彈兵師,而派普也在1942年9月被任命為黨衛軍第2裝甲擲彈兵團第3營營長,並在1943年1月晉升為黨衛軍少校。
  • 敗局已定的1944,為何德軍死戰不退,拒絕投降,背後有三大原因
    戰爭打到沒有辦法繼續戰鬥下去的時候,或者出現絕對的劣勢,一般來說和談甚至投降會是最後的選擇。然而,二戰中的德國可謂是打到了最後,直到1945年4月下旬希特勒自殺身亡,柏林實際被蘇軍用蠻力攻克的情況下才終於放棄抵抗。從作戰的角度看,德軍是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才投降的。
  • 老兵:4萬人從23萬蘇軍中殺出重圍
    因此骷髏師的初心就很瘋狂,更何況戰場上不談任何溫情,士兵們幾乎就是殺人武器,1941年4月,骷髏師被編入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入侵蘇聯。 在蘇德戰場中,骷髏師在德米揚斯克戰役上取得了讓人汗流浹背的戰績,而所有骷髏師成員通過此戰被授予了「德米揚斯克戰役紀念臂章」並且榮獲「starkemote」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