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羅斯託夫戰役,第1裝甲集團軍被阻,蘇軍打贏首場圍殲戰鬥

2020-12-15 島主說事

發生於1941年11月到12月間的羅斯託夫戰役,是蘇軍自德軍閃擊蘇聯以來,打贏的首場圍殲戰鬥。那麼,在當時德軍氣勢正盛,三路大軍大踏步向蘇聯縱深挺進的關鍵時刻,南方集團軍群為何在羅斯託夫受阻,第1裝甲集團軍差點被圍殲,龍德施泰特元帥要辭職不幹呢?

01進軍高加索,南方集團軍群信心不足

在蘇德戰爭史上,德軍南線進攻集團雖然沒有中路大軍兵多將廣,但在戰爭打響後卻一路過關斬將,屢屢奪得頭彩,到了戰爭中後期,德軍的重點關注方向基本上也全部轉移到了南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烏克蘭和高加索的資源吸引。

取得基輔戰役圍殲戰大勝以後,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對繼續進軍高加索地區的信心似乎顯得不夠積極。一方面,為了趕在入冬之前佔領莫斯科,德軍統帥部將南線主力不斷向中線靠攏,客觀上使南線集團發動進攻缺乏足夠多的裝甲和必要兵力;另一方面,南線集團本來閃擊蘇聯時就是分兩撥出發的,其中又在克裡木牽制了一部分兵力,現在想讓第1裝甲集團軍前出佔領羅斯託夫,確實有些勉為其難。

但龍德施泰特擔心不光是這些,德軍統帥部頻繁幹預前線指揮,第6和第17兩個集團軍保護第1裝甲集團軍側翼安全又經常出現脫節,加上10月份以來連綿不斷的秋雨,泥濘伴隨著秋凍漸漸襲來,部隊軍受到諸多因素幹擾,第1裝甲集團軍和其它兩支部隊不得不放慢了進攻節奏。

而讓龍德施泰特最惱火的事是,蘇軍在鐵木辛哥指揮下,正逐漸組建新的南線指揮體系,並以7個集團軍的強大兵力圍繞羅斯託夫一帶作防禦支撐。雖然德軍於11月16日開始攻城,並於20日佔領了羅斯託夫,但龍德施泰特內心知道,這只是戰鬥的開始,要想進軍高加索,光佔領羅斯託夫門戶還不夠,最艱苦的時候還沒到來。

從這個層面講,龍德施泰特似乎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高級指揮員,與德軍統帥部不顧戰場實際瞎指揮不同,他更注重如何保存現有陣線,對部隊進行休整以後再發動新的攻勢比較有利。因此,當德軍佔領羅斯託夫以後,他建議新的攻勢放在來年春天比較有利,但這個建議馬上就被打了回來。

02反攻羅斯託夫,蘇軍打贏首場圍殲戰鬥

在德軍閃擊蘇聯的4支裝甲集群中,第1裝甲集團軍一直在南線據守,但在佔領羅斯託夫之後,卻差點被蘇軍的第56獨立集團軍反攻包圍,幸虧龍德施泰特發現及時命令第1裝甲集團軍迅速撤離,避免了被圍殲的結局,但蘇軍視死如歸奮勇戰鬥的不怕死精神卻讓德軍膽寒。

羅斯託夫戰役,德軍主要進攻力量為第1裝甲集團軍打主攻,第6和第17兩個集團軍打側應,而第6集團軍還要與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集團軍相互策應,客觀上使蘇軍對第1裝甲集團軍實施側翼包圍創造了條件。

一方面,蘇軍第56獨立集團軍發起進攻時,從上到下視死如歸。為了奪回羅斯託夫,蘇軍士兵喝完誓師伏特加後,相互手挽手唱著前進歌曲走向戰場,他們迎著德軍的炮火和機槍,儼然不顧身邊的戰友倒下,一個接著一個前赴後繼,直到頓河冰面上躺滿蘇軍的士兵。

另一方面,蘇軍用第56獨立集團軍對羅斯託夫實施正面突擊,而南方方面軍從側翼出擊企圖切斷第1裝甲集團軍與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聯繫這次側翼出擊由第37預備集團軍擔任主攻,由第9和第18兩個集團軍負責牽製作戰,總兵力達到5個坦克旅和31個師,這其中有9個是騎兵師。

相比蘇軍的強大反攻力量,德軍在羅斯託夫的兵力就顯得非常短缺,加起來也才14個師,其中有3個是裝甲師。由於德軍第6集團軍沒有按要求對第1裝甲集團軍提供側翼保護,客觀上德軍第17集團軍無法獨立應對多個蘇軍集團軍的越來越近的包圍圈,龍德施泰特不得不向統帥部申請提前在包圍圈沒有合攏前突圍了出來,但卻被德軍統帥部在11月30重新命令不準撤退。

從這個層面講,蘇軍打贏羅斯託夫戰役戰果並不豐碩,共殲敵2萬多人,擊毀和繳獲275輛坦克,其中還夾雜著德軍在指揮上的不協調因素。但其影響和重大意義卻是客觀存在的,因為這是蘇軍自戰爭爆發以來,打贏的第一場戰役級別反攻圍殲戰鬥。

03蘇軍打贏羅斯託夫戰役的重大意義及深遠影響

應該說,龍德施泰特在軍事指揮的才能也算突出,但在羅斯託夫戰役中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先是對進軍高加索信心不足,後又主動撤離戰場,當德軍統帥部重新命令不準撤退以後,他即以辭職來對指揮不協調的不滿,沒想到德軍統帥部就事論事,直接就批准了他的請辭,並任命第6集團軍司令賴歇瑙接替了他,同時保盧斯也被從總參謀部派到了第6集團軍擔任新的指揮官。

第一,羅斯託夫戰役,德軍輸得莫名其妙。本身,蘇德戰爭打響後,德軍在南線的進攻是比較順利的,尤其是基輔戰役以後,蘇軍把主要精力放在莫斯科保衛戰上,蘇軍對羅斯託夫的反攻,在裝甲進攻上根本無優勢可談,但卻被蘇軍打了埋伏,這不得不說龍德施泰特的情緒影響了對戰場的判斷。

第二,德軍丟掉羅斯託夫,使進軍高加索的難度加大。作為德軍閃擊蘇聯的重要組成部分,佔領頓涅斯盆地和佔領哈爾科夫以及羅斯託夫重要戰略要地,一直都是德軍統帥部不斷重申的目標,因這次失利,德軍不得不在1942年夏季戰役中發起了史達林格勒之戰,從而為喪失東線戰略主動權埋下伏筆。

第三,羅斯託夫圍殲戰成功,蘇軍積累了應對閃擊戰的經驗。雖然這場戰鬥德軍是主動撤離戰場,但仍然有2萬多人被殲滅,尤其是蘇軍差一點就將第1裝甲集團軍圍在了包圍圈,客觀上講,這為蘇軍使用步兵和綜合打擊力量應對閃擊戰積累了經驗。

總結:發生在1941年冬季的羅斯託夫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意義重大一方面,它使德軍進軍高加索的企圖受阻,另一方面,牽制了南線德軍不能北上支援莫斯科戰役。更重要的,蘇軍是繼葉利尼亞反擊戰勝利後,第一次打贏圍殲戰鬥,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打擊了德軍。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蘇德戰爭1941-1945》

精彩推薦:二戰「堡壘行動」,莫德爾的北線進攻為何半途而廢?鉗形戰術失效

二戰莫斯科戰役,戰鬥打響就有67萬人被圍殲,朱可夫如何化解危機

二戰蘇德戰爭,戰線太長嚴重製約作戰效果,圍殲戰成為家常便飯

二戰蘇德戰爭,英美為何對蘇軍沒有信心?蘇聯3做法讓其舉棋不定

相關焦點

  • 二戰莫斯科戰役,蘇軍圍殲莫德爾為何讓其打了反包圍?主觀輕敵
    二戰蘇德戰爭,圍繞莫斯科戰役得失問題,一些人認為蘇軍雖然在此戰中打贏了德軍的閃擊戰,卻在戰役前後缺乏有效的組織指揮。戰役打響後,蘇軍67.3萬人在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戰鬥中被圍殲,戰役結束時,德軍主力又順利地撤退到莫斯科以西維亞濟馬一線死守。這樣的結果對於整個戰役來說,蘇軍的勝利不能算得了全勝。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二戰勒熱夫戰役,蘇軍和朱可夫為何要實施火星計劃?戰場形勢所迫
    另一方面,蘇軍實施集團突擊的策略是正確的,但時機不對。按照蘇軍統帥部的命令,朱可夫在1942年1月10日就將部隊分北中南三路進行了部署,其中北路由第1突擊集團軍打先鋒,第16、第20集團軍為助攻,並在加裡寧方面軍協同下,向瑟喬夫卡實施正面進攻;中路部隊由第5和第22集團軍向莫扎伊斯克-格扎茨克方向進攻,第43、第49、第50集團軍向尤赫諾夫-維亞濟馬方向突擊。
  • 為何蘇軍損失整個方面軍都沒事,德軍損失一個集團軍就失掉主動權
    我們先來看看基輔戰役。 基輔戰役是1941年7月7日到9月26日,發生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和烏克蘭南部地區的戰役。德軍參戰的部隊為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39個師,蘇軍參戰部隊為布瓊尼元帥指揮的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總共6個集團軍、69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和28個裝甲旅。
  • 二戰布拉格戰役,蘇軍為何阻止舍爾納向美軍投降?要秋後算帳
    布拉格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收官之戰,雖然德軍擁有90萬的雄厚兵力,但在蘇軍三個方面軍200萬大軍壓境下,僅5天時間就投降戰敗。那麼,一向標榜所向無敵的德軍為什麼在這場戰役中敗得毫無亮點呢?首先,布拉格戰役是對德軍秋後算帳之戰,蘇軍不達目的不罷休200萬對90萬,從數量上看,蘇軍明顯佔有優勢,如果再把蘇軍在此時的裝備與德軍相比,完全今非昔比。因此,布拉格戰役從一開始就不存在誰輸誰贏的問題,這是一場秋後算帳的戰役。
  • 史達林格勒迎來轉折點,蘇軍醞釀新的攻勢即將包圍第6集團軍
    從頓河集團軍群左翼出發,經過這些渡口再前進150英裡就能抵達羅斯託夫。不管A集團軍群還是第4裝甲集團軍,兩者都嚴重依賴於通過羅斯託夫的鐵路實施補給——羅斯託夫到A集團軍群左翼的距離為350英裡,到第4裝甲集團軍右翼的距離為220英裡。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第48裝甲軍的最大努力,進攻打成防禦
    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發起了著名的天王星行動,為了解救被困在史達林格勒城中的保盧斯第6集團軍30萬人馬,曼施坦因被緊急從列寧格勒戰場南下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實施救援。但這個行動卻沒有成功,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無法完成原定鉗形攻勢。那麼,第48裝甲軍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把進攻打成防禦的呢?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1945年的1月,德軍指揮部下令西線德軍撤退,阿登戰役結束。德軍在這場冬季反攻裡傷亡12萬人,而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燃油,很多坦克和裝甲車被遺棄。至此,德國在軍事上已經徹底宣告失敗。此時連德軍的高層都知道,德意志第三帝國已經到了懸崖邊,盟軍和蘇軍兩線推進,目標直指柏林。
  • 二戰藍色方案,為何說是巴巴羅薩計劃的補充?閃擊戰打不下去了
    應該說,不僅德軍統帥部對莫斯科戰役失利感到困惑,甚至羅斯福和邱吉爾都對史達林能否守住莫斯科感到意外。1942年1月,莫斯科戰役結束了,蘇聯打贏了自然高興,因為蘇軍打破了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保住了莫斯科樹立了打贏信心,還贏得了盟軍的支持。
  • 二戰勒熱夫爭奪戰,為何說是一箭雙鵰戰略?雙方出發點都差不多
    發生在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間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簡稱勒熱夫戰役,是蘇德戰爭中蘇軍傷亡較大的一場慘烈戰鬥。由於此戰,蘇軍在幾次進攻作戰中損失了將近150萬的部隊,傷亡比是德軍的4到5倍,有的甚至達到9倍之多,因此這場戰役也被認為是朱可夫在蘇德戰爭中的一大敗筆。
  • 為什麼二戰中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一直少有人知道?
    其實也不能說被遺忘,只不過在一般不關心軍事和二戰的人群裡沒人氣而已,在軍迷圈中,發生在1942年1月初到1943年3月底的勒熱夫戰役,知名度也不低。戰役大致經過是這樣的:1942年1月8日至4月30日,第一次勒熱夫-維亞濟馬進攻戰役(這是蘇軍的叫法),蘇軍雖然突破了德軍的防線,但是在德軍的反擊之下,突破了德軍防線的蘇軍被德軍分割包圍,而蘇軍後續乏力,無法解救出被包圍的蘇軍的兩個集團軍。蘇軍總共傷亡大約了78萬人,的西方方面軍和加裡寧方面軍基本被打殘了。
  • 二戰1943年東線奧廖爾戰役正式爆發德國第78突擊師最後反擊作戰
    蘇聯紅軍趁著德軍攻勢消退,開始從戰略防禦轉入了全面進攻,奧廖爾戰役是庫爾斯克的高潮部分,是蘇聯紅軍把握住戰場主動權後一次有計劃的大規模進攻目的是擊潰德國突進庫爾斯克市附近第2裝甲集團軍,間接包圍殲滅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為企圖。該作戰計劃早庫爾斯克戰役爆發前兩個月就出現在了史達林辦公桌上。
  • 蘇軍坦克集團軍的「先鋒」:淺談坦克先遣支隊及其平行追擊戰術
    由於坦克集團軍或獨立的坦克軍、機械化軍的進攻地帶寬度大,在戰役縱深內,坦克集團軍採取哪種戰役布勢和追擊方式都將對最終的戰役目的產生影響。從蘇軍在二戰中後期的31次坦克集團軍的追擊戰役中,可以看出坦克集團軍的先遣支隊和平行追擊方式在大縱深戰役理論踐行中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大出風頭,騎兵部隊卻鮮為人知,百萬軍馬維持千裡...
    1939年9月,編歸德軍第3集團軍指揮的第1騎兵旅在波蘭戰役第一天就投入了戰鬥,但完全被氣勢磅礴的新型裝甲師蓋過風頭。直到戰役第二階段,該師參加了掩護裝甲部隊越過索姆河和塞納河,以及隨後穿越羅亞爾河的作戰行動。第l騎兵師在這些行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每天45-60英裡的速度推進,曾在一次戰鬥中摧毀了34輛坦克。
  • 二戰德軍步兵師有哪些精銳?德軍一個師為何戰鬥力超蘇軍三個師?
    我們不談那20來個比較精銳的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他們是靠寵愛和大量重型裝備。真正的步兵師可以擔任救火隊員,到處封堵突破口,才是真正的精銳部隊。說實話,德國步兵師當中的精銳部隊,確實不多,畢竟機動力,裝甲突擊力,運輸能力都比較差。
  • 二戰時期,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哪個的實力更強?
    提起二戰,就不能不說蘇德戰場。可以說,這個戰場堪稱二戰中陸軍機械化戰役與戰術對抗的巔峰舞臺,更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嚴重的陸戰戰場。而對於在此交鋒的蘇德兩軍來說,他們引以為傲的「拳頭」力量,毫無疑問當屬雙方的坦克機械化部隊。這其中,尤以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最具代表性。
  • 從慘勝到碾壓,蘇聯第二次打日本6天取勝,二戰6年蘇軍有何蛻變
    二戰前後,經歷過衛國戰爭的蘇聯軍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裝備更好,僅得慘勝諾門坎戰役,是二戰初期蘇日之間發生在1939年的一場戰爭。這場戰鬥裡蘇聯1個集團軍的戰力,就配備了近500輛坦克,和數量相當的火炮、飛機,346輛裝甲車,可謂武裝到牙齒。但是兵員的身體素質及戰鬥經驗卻不如對手,特別是由於換屆,被派往前線的指揮官,是一群缺乏作戰經驗的青年軍官。這一點讓坐擁強大武器的蘇聯軍隊戰鬥力低迷。
  • 基輔會戰,德國閃電戰碾壓百萬守軍,65萬蘇軍被俘
    1941年對基輔來說是歷史上最難忘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基輔發生了二戰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保衛戰,此次作戰讓世人見識到了德軍閃電戰的恐怖和蘇聯軍隊的慘重損失,從基輔戰役中展現出的殘酷令世人汗顏。位於傑納斯河和第聶伯河的交匯處的基輔早在德軍進入蘇聯時就已經被認定為首要進攻目標,並且德軍打算以基輔為起點將蘇軍西南集團軍包圍並殲滅。
  • 二戰德軍五大王牌部隊,骷髏師只能排第五
    二戰爆發後,帝國師參加了除挪威和北非的所有重大戰役,特別是作為唯一的武裝黨衛隊師級戰鬥部隊參與了奪取莫斯科的「颱風行動」。不管是作為進攻時的急先鋒還是敗退時的救火隊,帝國師在戰爭中的出眾表現最終贏得國防軍同袍的尊敬。排名德國二戰陸軍戰鬥力之首我想不應該又任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