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1941年11月到12月間的羅斯託夫戰役,是蘇軍自德軍閃擊蘇聯以來,打贏的首場圍殲戰鬥。那麼,在當時德軍氣勢正盛,三路大軍大踏步向蘇聯縱深挺進的關鍵時刻,南方集團軍群為何在羅斯託夫受阻,第1裝甲集團軍差點被圍殲,龍德施泰特元帥要辭職不幹呢?
01進軍高加索,南方集團軍群信心不足
在蘇德戰爭史上,德軍南線進攻集團雖然沒有中路大軍兵多將廣,但在戰爭打響後卻一路過關斬將,屢屢奪得頭彩,到了戰爭中後期,德軍的重點關注方向基本上也全部轉移到了南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烏克蘭和高加索的資源吸引。
取得基輔戰役圍殲戰大勝以後,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對繼續進軍高加索地區的信心似乎顯得不夠積極。一方面,為了趕在入冬之前佔領莫斯科,德軍統帥部將南線主力不斷向中線靠攏,客觀上使南線集團發動進攻缺乏足夠多的裝甲和必要兵力;另一方面,南線集團本來閃擊蘇聯時就是分兩撥出發的,其中又在克裡木牽制了一部分兵力,現在想讓第1裝甲集團軍前出佔領羅斯託夫,確實有些勉為其難。
但龍德施泰特擔心的不光是這些,德軍統帥部頻繁幹預前線指揮,第6和第17兩個集團軍保護第1裝甲集團軍側翼安全又經常出現脫節,加上10月份以來連綿不斷的秋雨,泥濘伴隨著秋凍漸漸襲來,部隊行軍受到諸多因素幹擾,第1裝甲集團軍和其它兩支部隊不得不放慢了進攻節奏。
而讓龍德施泰特最惱火的事是,蘇軍在鐵木辛哥指揮下,正逐漸組建新的南線指揮體系,並以7個集團軍的強大兵力圍繞羅斯託夫一帶作防禦支撐。雖然德軍於11月16日開始攻城,並於20日佔領了羅斯託夫,但龍德施泰特內心知道,這只是戰鬥的開始,要想進軍高加索,光佔領羅斯託夫門戶還不夠,最艱苦的時候還沒到來。
從這個層面講,龍德施泰特似乎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高級指揮員,與德軍統帥部不顧戰場實際瞎指揮不同,他更注重如何保存現有陣線,對部隊進行休整以後再發動新的攻勢比較有利。因此,當德軍佔領羅斯託夫以後,他建議新的攻勢放在來年春天比較有利,但這個建議馬上就被打了回來。
02反攻羅斯託夫,蘇軍打贏首場圍殲戰鬥
在德軍閃擊蘇聯的4支裝甲集群中,第1裝甲集團軍一直在南線據守,但在佔領羅斯託夫之後,卻差點被蘇軍的第56獨立集團軍反攻包圍,幸虧龍德施泰特發現及時命令第1裝甲集團軍迅速撤離,避免了被圍殲的結局,但蘇軍視死如歸奮勇戰鬥的不怕死精神卻讓德軍膽寒。
羅斯託夫戰役,德軍主要進攻力量為第1裝甲集團軍打主攻,第6和第17兩個集團軍打側應,而第6集團軍還要與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集團軍相互策應,客觀上使蘇軍對第1裝甲集團軍實施側翼包圍創造了條件。
一方面,蘇軍第56獨立集團軍發起進攻時,從上到下視死如歸。為了奪回羅斯託夫,蘇軍士兵喝完誓師伏特加後,相互手挽手唱著前進歌曲走向戰場,他們迎著德軍的炮火和機槍,儼然不顧身邊的戰友倒下,一個接著一個前赴後繼,直到頓河冰面上躺滿蘇軍的士兵。
另一方面,蘇軍用第56獨立集團軍對羅斯託夫實施正面突擊,而南方方面軍從側翼出擊企圖切斷第1裝甲集團軍與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聯繫。這次側翼出擊由第37預備集團軍擔任主攻,由第9和第18兩個集團軍負責牽製作戰,總兵力達到5個坦克旅和31個師,這其中有9個是騎兵師。
相比蘇軍的強大反攻力量,德軍在羅斯託夫的兵力就顯得非常短缺,加起來也才14個師,其中有3個是裝甲師。由於德軍第6集團軍沒有按要求對第1裝甲集團軍提供側翼保護,客觀上德軍第17集團軍無法獨立應對多個蘇軍集團軍的越來越近的包圍圈,龍德施泰特不得不向統帥部申請提前在包圍圈沒有合攏前突圍了出來,但卻被德軍統帥部在11月30重新命令不準撤退。
從這個層面講,蘇軍打贏羅斯託夫戰役戰果並不豐碩,共殲敵2萬多人,擊毀和繳獲275輛坦克,其中還夾雜著德軍在指揮上的不協調因素。但其影響和重大意義卻是客觀存在的,因為這是蘇軍自戰爭爆發以來,打贏的第一場戰役級別反攻圍殲戰鬥。
03蘇軍打贏羅斯託夫戰役的重大意義及深遠影響
應該說,龍德施泰特在軍事指揮的才能也算突出,但在羅斯託夫戰役中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先是對進軍高加索信心不足,後又主動撤離戰場,當德軍統帥部重新命令不準撤退以後,他即以辭職來對指揮不協調的不滿,沒想到德軍統帥部就事論事,直接就批准了他的請辭,並任命第6集團軍司令賴歇瑙接替了他,同時保盧斯也被從總參謀部派到了第6集團軍擔任新的指揮官。
第一,羅斯託夫戰役,德軍輸得莫名其妙。本身,蘇德戰爭打響後,德軍在南線的進攻是比較順利的,尤其是基輔戰役以後,蘇軍把主要精力放在莫斯科保衛戰上,蘇軍對羅斯託夫的反攻,在裝甲進攻上根本無優勢可談,但卻被蘇軍打了埋伏,這不得不說龍德施泰特的情緒影響了對戰場的判斷。
第二,德軍丟掉羅斯託夫,使進軍高加索的難度加大。作為德軍閃擊蘇聯的重要組成部分,佔領頓涅斯盆地和佔領哈爾科夫以及羅斯託夫重要戰略要地,一直都是德軍統帥部不斷重申的目標,因這次失利,德軍不得不在1942年夏季戰役中發起了史達林格勒之戰,從而為喪失東線戰略主動權埋下伏筆。
第三,羅斯託夫圍殲戰成功,蘇軍積累了應對閃擊戰的經驗。雖然這場戰鬥德軍是主動撤離戰場,但仍然有2萬多人被殲滅,尤其是蘇軍差一點就將第1裝甲集團軍圍在了包圍圈,客觀上講,這為蘇軍使用步兵和綜合打擊力量應對閃擊戰積累了經驗。
總結:發生在1941年冬季的羅斯託夫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意義重大。一方面,它使德軍進軍高加索的企圖受阻,另一方面,牽制了南線德軍不能北上支援莫斯科戰役。更重要的,蘇軍是繼葉利尼亞反擊戰勝利後,第一次打贏圍殲戰鬥,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打擊了德軍。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蘇德戰爭1941-1945》
精彩推薦:二戰「堡壘行動」,莫德爾的北線進攻為何半途而廢?鉗形戰術失效
二戰莫斯科戰役,戰鬥打響就有67萬人被圍殲,朱可夫如何化解危機
二戰蘇德戰爭,戰線太長嚴重製約作戰效果,圍殲戰成為家常便飯
二戰蘇德戰爭,英美為何對蘇軍沒有信心?蘇聯3做法讓其舉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