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導致數千萬人死亡。由於交戰雙方都屬於大國,所以軍事實力相當。在抗戰期間動用了坦克、飛機、大炮等破壞性極強的武器,導致許多地方都一片狼藉。
此次戰役沒有所謂的勝利方,我國作為被侵略方損失嚴重,而德國、日本作為侵略者也是沒取得任何好處,東京、柏林等地也是一片狼藉。當時德國兵敗如山倒,希特勒不堪忍受失敗而自殺。德軍自知回天無力但是仍舊負隅頑抗,在守衛國會大廈時極盡瘋狂,導致雙方損失慘重,那麼這場戰役到底有多麼慘烈呢?
01不願接受失敗,展開垂死掙扎
1945年,德國納粹徹底喪失作戰優勢,在美國和蘇聯的雙重夾擊下,他們最終無力抵抗。僅存的一小支德軍依舊不願接受失敗的事實,他們將部隊緊急收攏起來,並且全都聚集在柏林,決意展開最後的戰鬥。面對德國的反抗,蘇聯早就已經有所準備,他們調集了數百萬士兵守在柏林,將最後一支德軍圍堵在城內,使他們退無可退,只能選擇投降。
為了確保最後一戰順利結束,蘇聯調來了飛機、坦克以及火炮等重型武器,誓要把柏林剷平。在天微微亮的時候,蘇聯士兵主動出擊,使用飛機、火炮進行了多次轟炸。此時的柏林城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德軍僅剩的小部分士兵也幾乎全部陣亡。
就在蘇聯以為他們放棄抵抗的時候突然發現,還有一小股力量在反抗,並且他們已經撤退到了國會大廈,看樣子是要誓死守衛那裡。僅剩的這一小支隊伍他們是希特勒的心腹,不僅作戰經驗豐富,而且對大廈的地形十分熟悉,他們依靠自己的優勢和蘇聯士兵進行周旋。
為了儘快拿下國會大廈,蘇聯派出了敢死隊,但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德軍更加瘋狂,因為他們已經毫無退路,所以不要命的拼死反抗。由於他們誓死不降,所以蘇聯士兵也沒有辦法,只能和他們展開拉鋸戰,不斷的消耗人力物力。
02成功攻佔國會大廈,雙方損失慘重
國會大廈看見不起眼,但是內部武器裝備充足。當時蘇聯的敢死隊隊員衝進了大廈內部,雙方在交戰過程中使用到了步槍、手榴彈、重機槍以及匕首、刺刀等多種武器。在昏暗的大廈內部,雙方士兵不停地有人從樓板上跌落,不論是德軍還是蘇軍都付出了慘痛代價。但是沒到最後一刻,雙方都不願做出讓步。
當時德軍已經十分瘋狂,他們抱著必死的目的做最後的抵抗。到了下午六點的時候,德軍的人數越來越少,抵抗逐漸變弱。此時蘇軍調來了兩個師進行增援。為了讓德軍儘快投降,蘇軍又調來了坦克停在大廈前的廣場上,並且朝著大廈不斷開炮,霎時間磚石和士兵的身體四處橫飛,現場十分慘烈。但即使是這樣,固守在大廈中的德軍依舊不肯輕易投降,他們要將拉鋸戰進行到最後,直到無力反抗。
當戰爭停止的時候,柏林的中心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國會大廈的整個屋頂也被炸彈掀翻,無數士兵倒在了血泊中。最為慘烈的一點是,此次戰役波及到了許多無辜群眾,他們慘遭坦克和炸彈的襲擊,慘狀叫人難以直視。當時的柏林城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到處都是廢墟,戰火四處蔓延,好像一座死城般毫無生機。
自感回天乏力的德軍最終選擇了投降,蘇聯成功攻佔了國會大廈,這也意味著德國已經失敗,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表面上蘇軍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們同樣也傷亡慘重。為了成功攻下國會大廈,他們耗費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並且無數士兵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所幸戰役最終取得了勝利,士兵們的付出最終取得了收穫。
03小結
國會大廈是一座地標性的建築,對於德軍來說那算是一種信仰,他們之所以最後會選擇固守在國會大廈,也是為了維護最後一絲希望。但當時德國已經兵敗如山倒,即使他們誓死抵抗也無法扭轉戰機。他們負隅頑抗,最終受害的只能是無辜的百姓。當時蘇軍抱著必勝的心態想要拿下的德軍,因此不論是人員配置還是武器裝備都是最優等的。最終,在蘇軍的強勢進攻下,德國納粹終於倒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