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戰場上,哪種東西能讓士兵快速從疲憊的情緒中迅速恢復,還能讓士兵的戰鬥氣勢有所提升呢?沒錯,就是士兵口袋中配發的酒精飲品。除了可以舒緩精神、提振士氣以外,緊急情況下,酒精飲品還可以充當消毒用品和投擲武器,可以說是一物多用的最好代表。
二戰期間,能將酒精飲品玩出花樣的,除了無畏的蘇聯人外,鐵血的德軍士兵也是不逞多讓。而這些酒精飲品,無論是質量還是種類都是可圈可點的。
提到德國人最愛的酒精類飲品,啤酒絕對是當仁不讓的首位,就連納粹黨歷史上最出名的一件事,也發生在巴伐利亞的啤酒館裡(啤酒館暴動)。在德國本土,啤酒有著"液體麵包"的美稱,1933年至1939年,德國本土的啤酒消費量增加了25%,葡萄酒幾乎翻了一倍,而香檳則增加了五倍。
而在前線上,德軍士兵也是將飲酒融入到他們的戰鬥生活中。不論是部隊的供給,還是從百姓家中掠奪,德軍士兵都能喝到自己想喝的酒類。而德國軍營裡永遠不缺乏的就是琳琅滿目、種類繁多的各種酒類。這讓蘇聯、美國、法國等盟軍士兵羨慕不已。
對於一些老兵而言,戰爭中對酒精飲品供應是否充足代表著戰鬥的激烈程度:一旦戰前沒有獲得充分的酒精飲品補給,那麼就表明德軍的後勤遭到了盟軍的破壞;反之如果酒類品質突然有所提升,那麼就代表著一場大戰即將到來,而且戰鬥慘烈程度可能會超乎想像。
雖然希特勒本人是個"滴酒不沾"的傢伙,但他本人根本無法阻止手下的士兵去開懷暢飲。在各種酒類當中,德軍最為喜愛的品種就是杜松子酒,它的另一個名字——金酒(Gin)可能更被大眾熟知。這種源自於荷蘭的烈性酒,最早是作為藥用飲品來使用的,因為當中的主料杜松子因此得名。
當時的德軍主要以荷蘭和英國的杜松子酒為主要採購品,這種口味偏甜而又後勁較大的烈酒,在戰爭初期一直都是許多德國士兵的心頭好。"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的一段時間,杜松子酒幾乎是德軍的標配酒類,許多人都對此樂此不疲。
此外,德軍士兵還非常喜歡利口酒——一種經過蒸餾和甜化處理的酒精飲品,現在一般作為雞尾酒的基酒來使用。因為酒體顏色花花綠綠,而且有著獨特的氣味和細膩的口感,所以德軍士兵的酒類補給中也會經常看到他的身影。而且與杜松子酒一樣,利口酒也被當作烈酒進行配發。
"巴巴羅薩計劃"後,德軍將佔領的廣大蘇聯國土作為自己的佔領區。依靠佔領區內大量的糧食儲備,德國人開始在此地進行釀酒工作。此外一些蘇聯酒廠也在德軍的佔領下,生產了許多勁道十足的烈酒供德國人飲用,這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伏特加(Vodka)。
作為烈酒中的代表,伏特加以其透明清爽的口感和後勁十足的力度,一直備受蘇軍士兵的歡迎。蘇軍士兵的供給當中,100克伏特加一定是雷打不動的主力,在寒冷的冬季,伏特加不僅可以禦寒耐飢(熱量大,有飽腹感),關鍵時刻還能製成燃燒瓶……說它是萬能飲品,可以說一點都不為過。
因為特別受歡迎,所以在德軍內部也出現了不少伏特加。當然並不是所有德國士兵都能承受伏特加"勁大衝鼻"的特點,一些不能直接純飲的士兵會將它與其他酒類混合,調製雞尾酒來飲用。這一點與現在我們飲用伏特加的方法如出一轍(要麼直接喝,要麼兌各種飲料)。
說了這麼多的酒精飲料,其實對於德國人來說,最喜歡的還是葡萄酒,尤其以克裡米亞和法國的葡萄酒最受推崇。前者釀造葡萄酒的歷史長達兩千餘年,自古希臘人在該島種下首株葡萄樹以來,當地溼潤的氣候和特殊的土壤便讓葡萄找到了良好的庇護所。
當克裡米亞併入沙俄帝國之後,當地的葡萄酒釀造業便進入了鼎盛時期,當地的葡萄可以釀造高品質的乾白葡萄酒和香檳。據稱德軍佔領塞瓦斯託波爾之後,名將曼施坦因麾下的部隊繳獲了大量優質當地葡萄酒,這些美酒令許多德軍士兵和軍官歡快不已,可見當地美酒的強大吸引力。
而作為葡萄酒的出產大國,法國葡萄酒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富,也讓一眾德軍士兵為此豔羨不已。其中自然釀造而成的高品質葡萄酒,更是許多德軍高官的杯中之物,是他們心頭的白月光。據說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當德軍總指揮保盧斯元帥被蘇軍圍困時,德軍高層為了鼓舞士氣,居然從法國空運來了大量的優質葡萄酒給德軍飲用。由此可見德軍對於法國葡萄酒的喜愛。
總之對於德國人來說,想要在戰場上喝酒,相比盟軍士兵已經是天堂般的享受了。對於參加一場非正義戰爭的普通士兵來說,在被消滅或被俘虜前能喝上一點質量上乘的酒精飲品,他們的戰鬥生涯基本上沒有什麼遺憾可言了。
結語
在戰鬥中,蘇聯士兵最喜歡繳獲的德軍物資,其實就是口糧當中還未來得及享用的杜松子酒和利口酒。能讓一個嗜酒如命的民族如此地瘋狂,可見第三帝國的士兵在酒精飲料的供給上,是多麼地令外界羨慕。
參考資料
1.《二戰德軍的後勤大全》
2.《二戰中的酒文化》
3.《第三帝國軍事史1939-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