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在刷虎撲時看到一個帖子:中超為什麼不允許外籍門將?是不是中國的門將整體的實力還可以,所以門將才沒有外援。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老球迷都應該知道,中超為什麼沒有外援門將。今天我就給新球迷做個科普,這件事還要從甲A時代說起,在1999年,南斯拉夫國家隊的替補門將薩沙·彼得羅維奇加盟了山東魯能,創造了26場的比賽僅丟13球的聯賽記錄,並且前三場因為球隊磨合問題丟了五球,剩下的23場比賽中只丟8球,幫助山東魯能隊獲得了聯賽冠軍和足協杯冠軍,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雙冠王。
薩沙的出色表現,讓甲A許多的俱樂部都在2000年找了外籍門將,本土門將收到了衝擊,於是中國足協馬上就出臺了「外籍門將禁令」,並於2001賽季正式施行,外籍門將在中超消失。
「外籍門將禁令」也是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大致分為兩派,一派認為禁令讓中國門將沒有危機感,是溫室裡的花朵;還有一派認為禁令讓中國國足的門將不至於出現斷檔。
小編是比較贊成這個禁令的,首先,如果中超允許引進外籍門將,那麼幾乎所有的球隊都會引進,可以這麼說門將的位置會被外國人壟斷,那麼中國的門將就沒有出場比賽的機會,得不到比賽的鍛鍊,沒有人會去培養門將,那麼國足的門將將會斷檔。其次,中國男足門將的位置是和歐美國家差距最大的,除了身體素質之外,基本功、意識、抗壓能力、穩定性等等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歸根到底,中超沒有外籍門將,還是因為自身門將實力水平的不足,禁令實施這麼多年以來門將雖然沒有得到顯著提升,但也好過於國足國門無人可受的尷尬。而現在的國足門將曾誠、王大雷、顏駿凌等人,雖然在中超有著不錯的表現,但是在亞洲都算不上是一線門將。
中國足球人才的培養雖然很早就開始學習和借鑑歐洲的培養和訓練方法,但是成果大家都知道。小便十分討厭網上說的一句話是:十三億人選不出十一個踢足球的。這句話小便是非常不認同的,中國的的職業足球人數是非常少的,而且中國的青訓很難進行下去,大多數的家長不會讓孩子去選擇職業足球這一條路,因為這個競爭比高考可激烈多了。現在大多數的家長參加足球訓練營只是為了能夠幫助自己看孩子,真的要他們花學習的時間去訓練,踢球是很少見的。
中國足球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您的閱讀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