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對一碗雲吞麵的講究,你想像不到

2020-12-14 騰訊網

廣東人向來吃飯多於吃麵,但是有一碗麵卻例外,它猶如一種信仰,令廣東人情有獨鐘不能自拔,佔據著嶺南美食的半壁江山,那就是——雲吞麵。

說一說雲吞麵的前世今生

雲吞麵並非誕自廣東。雲吞即餛飩,古人認為它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而叫做「混沌」,後來改寫為「餛飩」。當餛飩傳入兩廣後就變成了「雲吞」,大概是取其在粵語裡有「一口一個」吞下去的意思。而面的傳入則是由於廣州作為通商口岸吸引了大批來自北方的官員和商人,他們帶來了活躍的商貿氛圍,也帶來了麵食的飲食習慣。

雲吞麵最早在清末民初,廣州西關一帶出現。相傳,有一位湖南人士在廣州雙門底(即現在北京路附近)開設了一家「三楚麵館」,專營麵食,其中就有雲吞麵。因當時雲吞製作工藝簡單,只用麵皮包著肉餡用白水滾燙,而逐漸被他人效仿。

小販挑著擔子,叫賣麵食,是20年代廣州最常見的街頭風景。這種擔子,前面是大鍋熱水,後面盛著雲吞和麵條,小販們穿梭於小街窄巷間,「的篤,的篤」,一邊敲響竹板,一邊吆喝著「雲-吞-面」。

當時,雲吞主要賣給平民大眾填飽肚子,少許豬肉為餡,開水為湯,味道並不講究。

為什麼廣東人都叫雲吞麵做「細蓉」?

在廣州,點一碗雲吞麵,地道說法是「老闆,給我一碗細蓉!」

國學大師王亭之曾撰文,指細蓉是西關大少的發明。因為當時西關大少是廣東富裕人家,不多體力勞動,每次吃雲吞麵,都嫌分量太多,要面鋪便將面的分量減半。所以,「細蓉」、「中蓉」和「大蓉」是代表雲吞麵的分量,但懂行的老廣最愛點「細蓉」,因為小碗才能保證麵條的爽勁。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雲吞麵在過去也被稱為「芙蓉面」,由「芙蓉如面柳如眉」衍生而出,而「芙蓉」形容外貌美麗的女子,故可比喻作靚面。這也難怪,當看著雲吞在水中綻開如同一朵盛放的芙蓉花,誰能不聯想到梨渦淺笑的美女呢。

廣東人對一碗雲吞麵的痴迷,在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可見一斑。裡面有拍到這樣一幕:張曼玉飾演的女主身著旗袍,款款而來,挽著一個銻飯壺打包雲吞麵;而男主梁朝偉下班後,也來到面檔吃碗雲吞麵。

但事實上,要做得出一碗令人稱心如意的雲吞麵,並非易事。

01麵條要鹼水竹升面

面是雲吞麵的靈魂,鹼水竹升面則是廣式雲吞麵的獨到之處。所謂「竹升面」,其實是用竹竿壓制,廣東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稱「升」。又以鴨蛋和面,不加一滴水,麵條爽口之餘充滿蛋香。

做竹升面,看起來過癮,做起來過勞。師傅把麵團放在案板上,騎坐在竹竿另一頭,用腳一蹬一蹬,碾壓麵團,一邊壓打一邊移動,讓麵團受力均勻充滿彈性。

持續一兩個小時後,再用面車把麵團壓成紙一般薄,又切至比牙籤還細,才叫達標。

想要面夠爽,就需要加入鹼水(鹼水無色無味,在受熱的時候吸收水分,提高麵粉黏彈性,令面的顏色更漂亮。),但是有得必有失,面「爽」了之後,又要花時間令鹼味消去,這個過程叫做「走鹼」。通常是把麵條放在陰涼處,蓋上溼毛巾保溼,同時確保溫度不超26℃,靜待鹼水味道散盡。

「走鹼」過程很考驗師傅的經驗和技巧,還要結合當時的天氣,天氣熱,鹼味會走得更快。如果「走鹼」時間不足,就會吃到很重鹼水味的面。

02湯底要大地魚蝦湯底

一碗雲吞麵上桌,得先嘗口湯,這是廣式雲吞麵的精華所在,如果說雲吞和面是主角,那麼湯底則是它的幕後大功臣,沒有它,雲吞麵猶如失去靈魂一樣蒼白。這口湯由豬骨、大地魚、蝦子老火熬製。

大地魚肉色金黃兼厚身,煲湯前先以炭火烤香,逼出油分,原條下鍋,才能確保香氣不散失。豬骨要用新鮮脊骨,肉味夠且不膩口。

熬湯時,先下蝦殼和大地魚,再下豬骨。湯底在大火煲開後轉中火,逼出香氣再轉成小火,保持在「蝦眼水」(即將沸騰)的狀態,期間不斷撇去浮沫,湯底才會清澈香濃,一口回魂。

03雲吞要金魚尾雲吞

廣式雲吞在外形上也與別的不同,傳統的做法叫作散尾雲吞,夾起雲吞時,可以看到大片的雲吞皮,猶如一條金魚尾巴,所以亦叫做「金魚尾」。而另一種則是沒有尾巴的菊花型,這種雲吞是為了方便儲存。

手勢純熟的師傅通常兩三秒便能包好一顆,包裹時雲吞皮不能捏得太緊,否則煮熟後會失去嫩滑的口感。

廣式雲吞拖著的小尾巴,薄中透光,像金魚般遊曳。

04餡料要鮮蝦餡

一碗正宗的雲吞麵,雲吞不能太大,要保證一口一顆,更要求「皮薄餡靚」。廣東傳統雲吞,以蝦肉與豬肉各佔一半最宜。取蝦肉之嫩滑爽口,取豬肉之鮮味。有些店家還會在調味時加入新鮮磨好的雞蛋、黃姜、大地魚粉和芝麻粉、蝦子等,提升鮮美,或是加入蛋黃鎖住肉味,令味道清而不寡,鮮甜盈口。

05上碟要面在上雲吞在底

從前雲吞麵並非正餐食物,而是宵夜的小食,所以一碗「細蓉」一般只有九錢面和四五顆雲吞。但即使是平民小食,上碟都有考究!

一碗正宗「細蓉」,需要先把雲吞放在開水中焯熟,放到碗的底部。

之後才煮麵,把面放到開水中煮數十秒煮熟後,放進冷水中「過冷河」,再放到雲吞之上;最後加入滾燙的雲吞湯,為了令到味道更加清香,還會加上些許切短的韭黃。

06配料也有講究

除此外,鹹酸蘿蔔、大紅浙醋和白胡椒粉也是標配。鹹酸蘿蔔和大紅浙醋可以中和麵條鹼性,吃起來更爽口。去腥的胡椒粉,和大地魚湯底更是絕配!

不過有師傅不建議把醋直接倒入麵湯之中,這樣會破壞湯底的鮮味,應該把醋放到小碟子或者勺子中,用面蘸醋更好,因為有鹼水味的是面而不是湯底。

完全符合了以上6點要求,才算得上是一碗正宗廣式雲吞麵,這是作為雲吞麵的最基本素養,也是一個老廣對美食最執著的要求。

你所在的城市有沒有這樣一碗風雨不改的麵條?這碗面又有著怎樣的講究?歡迎留言和我分享!

相關焦點

  • 認識廣州,先從一碗地道的雲吞麵開始
    我們是「旅讀人」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今年的冬天有些冷。即便是深圳這樣的熱帶城市,居然也感受到了瑟瑟寒風的威力。人在寒冷的天氣會不自覺的胃口大開。身體和心靈似乎都格外需要溫暖美食的慰藉。這個時候,廣東人會用一碗熱氣騰騰的雲吞麵,讓胃裡的熱氣傳遞全身,精神抖擻的與冬日的陰冷挑戰。這一傳統,最早要追溯到清朝。
  • 廣東雲吞麵的做法,學會3個重點步驟,雲吞麵鮮香彈牙又好吃
    廣東雲吞麵的做法,學會3個重點步驟,雲吞麵鮮香彈牙又好吃!雲吞就是餛飩,因廣東人特殊的粵語發音而得名。廣東雲吞麵是廣東漢族人的特色小吃,廣東雲吞麵也就是一碗有雲吞有面的美食。廣東雲吞和我們常見的福建餛飩有所不同。
  • 廣州的味道 | 一碗雲吞麵
    我跟同行的朋友邊吃邊聊的時候,同桌的一位近60的阿姨搭了一句:「我吃咗幾十年,佢未好吃過……」一碗雲吞麵,分為面、湯、雲吞三部分。面,從開面塘、搓粉、埋舊、坐升、車面、切面,執面…經過「走梘」之後,方為成品。
  • 離開廣州35年了,同學群裡牽腸掛肚,懊糟的就是學校門口的雲吞麵
    羅嘉良在一次拍片現場憨厚地說:「我完全不懂煮菜,但是我真的很喜歡吃雲吞麵,一周要吃五六次」。如果說有所謂「思鄉病」,雲吞麵或可成為漂泊在外的廣州人的一劑良藥。小小一碗,喝著大地魚、豬骨和蝦仔熬成的湯底,清鮮香甜而不嗆喉,雲吞嬌小玲瓏,銀絲面半透明韌勁十足,一如廣州人的個性。倘若即刻品上一碗雲吞麵,那種「正鬥」的感覺跟肚子餓不餓沒有關係,簡直就是對回家的眷戀。
  • 一碗雲吞麵的執念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繁瑩雲吞麵是老廣永遠的愛。一張餐桌上,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討論吃麵的問題,廣州人最喜歡的面大抵都是從小吃到大的雲吞麵,尤其是孩時離家附近最近的那一家麵館子最為熟悉。這一天無論有多麼焦頭爛額,無論心懸得多高,總能在一碗雲吞麵食罷,此處安定來。這,便是這碗小小雲吞麵的力量,普通卻又能給人帶來小確幸。19.5度的鹼水,恰到好處的爽東莞樟木頭一帶的雲吞麵,製作手法與風味上更近香港。20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期,樟木頭吸引了大批香港人到此地置業和消費。人群聚居之地,必然帶來飲食之風,率先「登場」的是家常雲吞麵。
  • 【海上記憶】用魚生粥、雲吞麵和腸粉,在虹口遇見廣東
    因為那時候,上海不種芥藍菜、生菜,屬於「稀有」蔬菜,芥藍菜、生菜都是從廣東產地直接火車運來,而鐵馬路菜場離上海火車站近,周邊又居住著許多廣東籍人,芥藍菜、生菜銷量相當好。所以一到有芥藍菜、生菜供應,周邊的鄰居都會通風報信,於是大家爭相排隊購買,菜場裡你只要看見排長隊的地方,準是有芥藍菜、生菜在供應。
  • 三代人傳承的彩色雲吞麵,一碗麵三種色,2元一碗...
    製作中完全不添加任何色素,麵皮上還能看到蘿蔔和菠菜的小顆粒。很多人小孩子都不喜歡吃蔬菜,不少家長為此煩惱,但是蔬菜純汁加進面裡,彩色的面,美味營養兩不誤。馮承記除了彩色雲吞麵,小吃也一樣出色,餓了困了,來這裡點上一桌小吃,立刻精神起來。
  • 一碗雲吞麵,為慵懶的早晨多一個清醒的理由
    那是清晨的一粥一飯,卻總讓人想起家鄉的一磚一瓦,一時間,仿佛空氣中、陽光裡都充滿了家鄉的味道……咕嘟夜食2019特別企劃·早城故食,帶你領略日出之食的煙火人間……俗話說,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早上的這頓飯,往往被城市忙碌的生活所忽略。
  • 廣式雲吞麵,湯鮮味美,餛飩店主揭秘:湯底和餡料的做法
    我是正宗北方人,從小在北方吃麵食長大,二十歲離開家鄉到廣東打工之前,很少吃過米飯,因為家裡困難,買米吃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到了廣東天天吃米飯,反而更惦記家鄉的麵食。也是到了廣東打工,不但讓我看到了外面不一樣的世界,也讓我吃到了另外一種美食:廣式雲吞麵。
  • 廣州市增城區正果鎮的七彩雲吞麵 營養又美味 譽滿珠三角
    雲吞麵以雲吞和面還有熬好的湯頭製成,雲吞口感潤滑,面入口有彈性,讓人回味無窮,面更具有彈性帶嚼盡勁,並且雲吞擁有豐富的蛋白質,澱粉等營養元素。 近年推出的用「大碌竹」,壓出來的七彩雲吞麵,備受遊客的追捧,一時成為了網紅。真正用「大碌竹」壓的傳統竹升面,是不少「老廣」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 美食做法——雲吞麵
    雲吞麵是一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雲吞和竹升面,加入用大地魚、蝦皮、瑤柱、雞煲成的清湯配上豬油韭黃即成。一般來說,雲吞麵由三部分組成,以湯和面為重,其次雲吞,評價一碗雲吞麵的好壞,就是根據這三方面進行的。
  • 煙火戲~在雲吞麵店
    四五顆雲吞三兩小面這樣組成的一碗雲吞麵在廣東的嶺南地區再普通不過了。馬路邊的小攤,大商場裡的茶餐廳,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今日周三調休可以休息一天了,起床的時候已經9點多了。我走到爐火前喊了聲「一碗雲吞麵」,只聽老闆「好勒」一聲。便抄起手中的勺子勺了幾個肥圓雲吞向沸騰的水中扔去,接著徒手拿起一團小面也往水中扔去。不到一分鐘後,老闆那粗壯的大手便拿起一個大篩子在來回不知沸騰了多少次的大鐵窩中將雲吞和小面一一打撈起來,盛到碗中,一勺高湯、一小勺醬油、一小勺香油著色後,一碗熱氣騰騰的雲吞麵就好了。
  • 一碗雲吞麵 見證四十年(眾生相)
    廣東廣州荔灣區,走在繁華的西城都薈,很容易錯過這條叫和隆裡的巷子。遊人順著導航駐足,目光穿過石板路、自行車、綠植與電線,會看到一個豎著的牌子,上面一行豎著的大字「吳財記」、橫著的小字「雲吞麵世家」。三間對著的沿街房分列道路兩邊,下午兩點,每個桌子都被佔滿了。
  • 網友嚴選經典三大港味雲吞麵
    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要說道香港地道的食物,不少人會很籠統地想起魚蛋燒賣,還有菠蘿包。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紛享佛山,飛躍山河只為一碗雲吞麵
    雲吞麵的麵條並不是輔咖,也不是綠葉,雙C位的存在,缺了誰這碗面都失了靈魂。嶺南人稱之為「黃面」,據說是只用雞蛋不加水而成的面,有沒有加水我不知道,但麵條確實勁道十足,吃了許久也不見軟爛,給這「黃面」一個大大的贊。熱情的老闆說一碗道地的雲吞麵少不韭黃,哪怕不吃,也要在裡面借個味。沒有韭菜的衝辣,味道偏甜,脆脆爽爽的點綴其中。「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
  • 面,一碗最難忘的家鄉味道!
    無論是生日慶典,還是生病在家,一碗麵條兒就總是能代表最撫慰人心的場面,就連最動聽的情話,也莫過於是那句:「你餓不餓,給你下碗面!」麵條這種最為平常的食物,在全國各地都有著不同的味道。而每一種麵條,也都有著專屬於它的講究與吃法。而每一碗麵條,也都有著專屬於你的故事與味道。
  • 廣東中山的「網紅」小食店,天天食客「爆滿」,有什麼魔力呢?
    提到廣東有代表性的小吃,「雲吞麵」一定是其中的一種。一碗地地道道並且好吃的「雲吞麵」,雲吞、竹升面、湯底都是非常講究。做雲吞麵的店鋪很多,競爭也非常激烈,要做到讓食客心甘情願排大隊也要雲吃的雲吞麵店,是非常難得,這樣的雲吞麵店一定算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 幕後玩家:看完一部懸疑片,我竟然只記得一碗雲吞麵
    十年,可以讓人做出很多選擇,也可以讓任何東西變得撲所迷離。比如人心,比如愛情。在《幕後玩家》裡,鍾小年和魏思濛分別在開頭和結尾處先後買過一次雲吞麵。開頭,鍾小年說:雲吞麵都漲價了,要二十塊錢一碗。下一幕,鍾小年自然而然坐到魏思濛的座位上,幫魏思濛吃完剩下的雲吞。
  • 《廣東宵夜圖鑑》
    有人說你永遠沒辦法叫醒一個裝睡的廣東人 除非你跟他說「去食宵夜咯喂!」廣東人劈酒有一種情趣叫做「互串」 ,「你串嚇我,我又串嚇你」,這就叫樂趣。廣東人劈酒有一種氣場叫做「你夠膽劈我,我肯定劈翻你」。「掐指一算,你五行缺串。」在宵夜界,燒烤無疑是絕對的主角。烤魷魚、烤羊肉串、烤茄子、……沒有燒烤的夜晚,是沒有靈魂的!
  • 20多年的老師傅,一碗雲吞麵吃服了我
    一碗麵的靈魂在於湯,湯底裡加入了大地魚、蝦尾、蝦皮、瑤柱等一系列材料,師傅還特地強調「我們家用的是最好的大地魚」。經過慢火熬製幾小時的湯底,特別地清冽鮮甜。炸雲吞、牛三星、亞洲牌「沙示汽水」、鮮蝦雲吞麵.滿滿一桌老廣舊西關風味,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去了廣州的老麵店呢。煮熟的蟹子云吞,「臉上」微微泛紅,飽滿的肉餡隱約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