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 / 風山漸
佛山,不見佛,不見山,除了寶芝林、葉問、黃飛鴻之外,作為一個東北妹紙我再無其他的關鍵詞來解讀,而這一次短暫的佛山行,讓我對這個低調的老城有了不一樣的熱情——只為吃一碗雲吞麵。
都說北方多面南方多米,而在北方生活了二三十年卻鮮少吃麵,這麼多年吃過的面細數開來居然是湖南米粉、桂林米粉、武漢熱乾麵、老北京炸醬麵等,居然沒有一個東北的麵條被列入腦海。沒想到經年的走南闖北,心心念念的卻是嶺南之家一碗麵。
工作原因,短暫停留佛山,下了飛機匆匆忙忙找了一家麵館,只因餓到了極致,又覺得麵條是最快的能緩解這份飢餓的夥食,其實並沒有太多期待,只為吃飽,僅此而已。
一碗雲吞麵
在兩湖地區吃麵,大多把粉和面區分得非常嚴格,粗細都精確到種類之中。寬粉細粉粗面細面龍鬚麵……而到了嶺南,看餐單就簡單明了很多,種類也更偏向於混搭。比如:雲吞麵。
在北方餛飩不少,卻很少有地道北方人家會把餛飩和麵條混搭在一起。北方的餛飩多是瘦肉餡兒居多,而在嶺南就顯得尤為豐富,加入了蝦仁和各種果蔬,連名字都輕盈靈動了不少——雲吞。
面對一碗升騰著熱氣的雲吞麵,甚至來不及欣賞老闆的擺盤,就果斷地翻起湯底夾起一顆雲吞準備狼吞一下,卻被燙的嘶嘶倒吸了幾口涼氣,自嘲一番自己的狼狽,曬笑在嶺南吃口面都要氣定神閒。
輕吹雲吞,白膩的麵皮隨著熱氣飄蕩起來,滑落湯汁濺在碗裡攪動到彈潤的麵條微微顫動。咬下去,滿滿的一口,有Q彈的蝦仁,有清脆的胡蘿蔔,有馨香的菜心,似乎把四時的鮮味都納了進來。
嶺南的雲吞餡兒切得不似北方那般細碎,大多還保留著食材最初的口感,顯得顆粒飽滿,一顆顆雲吞像元寶似的,鼓鼓的,煞是喜人。
雲吞麵的麵條並不是輔咖,也不是綠葉,雙C位的存在,缺了誰這碗面都失了靈魂。嶺南人稱之為「黃面」,據說是只用雞蛋不加水而成的面,有沒有加水我不知道,但麵條確實勁道十足,吃了許久也不見軟爛,給這「黃面」一個大大的贊。
熱情的老闆說一碗道地的雲吞麵少不韭黃,哪怕不吃,也要在裡面借個味。沒有韭菜的衝辣,味道偏甜,脆脆爽爽的點綴其中。「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不知彼時蘇老爺子手中的油蔥如果換成了韭黃會不會讓他更加覺得滋味十足。
出走是客,卻覺嶺南是親
雲吞麵並不能代表佛山,但每個佛山人心中都有一碗雲吞麵。或街頭巷裡的街坊鋪子,或樓宇聳立的鬧市街區,總有一碗雲吞麵被人們爭相排隊等候。
短暫的停留幾天卻吃了好幾份不同的雲吞麵,牛腩雲吞麵、鮮蝦雲吞麵、雲吞竹升面……
在彎曲井深的巷子裡,一間不起眼的鋪子,簡單到甚至連招牌都沒有,卻排著長長的隊,可見是有多好吃。
熱情的老闆總是帶著操著一口廣譜招呼著客人,許是看我點餐沒有本地人的熟絡吧,點牛腩雲吞的時候還特意問我是自己吃還是打包,我問有何區別,老闆笑著說,靚女吃就走精瘦的腩,小夥子吃就出肥腩嘍。
突然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一碗15塊錢的雲吞麵,居然還被如此細緻地招呼,店家有心了,讓我一個外來客瞬間剝離了陌生,對嶺南人好感倍增。
牛腩軟爛入味,滷汁澆灌直衝碗底,連深藏在麵條底下的雲吞都滿是牛腩的滷香味,清脆的菜心,軟爛牛腩,深藏不漏的海鮮雲吞,吹開湯汁,探寶般翻出顆顆元寶似的雲吞,堪稱一碗頂配的雲吞麵了,聽著鋪子後廚裡嘚嗒嘚嗒嘚嗒韻律十足的製作竹升面的聲音,嶺南市井的早晨大抵如此吧。
一碗雲吞麵,湯汁半沒過麵條,雲吞打底,表面看起來波瀾不驚,下箸一翻卻儘是繁華。大顆的雲吞外觀平平無奇,內心卻包羅萬象,當饕客以為發現了寶,卻不知原來湯更是美味。一如嶺南商人的低調平和,之前朋友開玩笑說,北方富人很容易看得出,看車看衣著,而嶺南人富貴深藏,穿著地攤拖鞋馬褂的說不定都是家財萬貫。如今吃一碗雲吞麵,還真有些許意思。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沒有徽商的廣布,沒有晉商的敦厚,也不像浙商那麼擁簇,嶺南商人的溫暖讓人心內無比親切,一碗雲吞麵,收了我一顆凡人的心。#紛享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