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DM是一臺優點和槽點兼備的車輛,完成度相比老牌車企還是有些許差距,但是在這樣一個價位能買到4.9S的車,筆者認為是完全可以下手的。
文|莫逸龍
圖|莫逸龍
作為汽車行業人員,對比亞迪我一直有一個工科男的印象。比亞迪對於技術的痴迷,甚至即使對於已經很成熟的ESP系統也希望能自主研發,這種勇氣必須被點讚的。
但是作為一個消費者來說,這個品牌確實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在我看來,比亞迪在每個方面都有一種理工男的偏執和用力過猛的感覺:你需要動力,我就給你做到5S;你喜歡柔軟的懸架,比亞迪在542的唐(1代)上居然做了晃晃悠悠的美式底盤調教,但是這兩者結合就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直道王,彎道亡」的結果。
但是從宋MAX開始,我認為比亞迪進入了一個新的開發模式,思考的方式更偏向用戶,所以我對於在宋MAX之後推出的全新宋是非常期待的,最近筆者終於拿到了混動的宋(宋DM)並進行了深度試駕。
優點
速度不會讓人失望
底盤表現很正義
科技感最能滿足虛榮心
必須要吹一波542的動力。全油門下去的時候,視野立刻變得狹窄,你只能顧及到自己正前方的很小的角度,周圍的空間仿佛被壓縮一般。4.9S和各種跑車比起來雖然不算什麼,但是能讓你感受到血液向後湧的窒息感,這對於家用車來說已經足夠出色了。
同時相比純電那種消無聲息的奇妙,我更喜歡混動這種保留了一絲傳統同時又可以觸摸未來的感覺。1.5T的發動機甚至都不能稱為聲浪,但是有其努力的吶喊會讓你的加速更能激發自己的腎上腺分泌。
這也是宋的標籤,每一個上車的人都會嘗試一次加速,每一個人都沒有對其失望。在現在大家都在做夠用的動力的時候,比亞迪的勇氣和堅持值得掌聲。
經歷了唐一代的晃悠其實我很擔心宋的表現,不過這可能是我很久遠的印象了,比亞迪現在的底盤表現至少在方向上已經很正義,在宋DM上面,車輛的操控與其動力風格還是比較匹配的。無論是日常家用轉向的小幅度還是在極限操控時候的大幅度,側傾支撐都足夠讓你感覺到安全,側傾幅度增加的線性也很平順,沒有某些車輛「前段很軟,後段突然頂住」的感覺。
車頭的響應已經足夠靈活,小轉角輸入時候車輛並不會再原地遲疑太久就會按照你需要的軌跡前進。在S型繞樁中,來迴轉向時車頭的指向回復還是有些遲疑,不過程度不算嚴重,對於SUV來說已經及格。在山路上面駕駛時,不需要因為響應遲滯而實時修正方向,這對於一臺需要郊遊的SUV來說是合格的表現。
比亞迪對於科技的熱愛在我看來一直是超越了普通消費者的需求的,有時甚至有些過激,但是在宋DM上面我必須要點讚的就是車外操作車輛。
老式商場裡的小車位,對於筆者這樣有些噸位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折磨,稍有不慎要麼開門打到對方車輛,要麼就只有自己氣運丹田猛吸一口憋氣出來,再不濟就是要爬尾箱了。在狹小的停車位,這個功能對我來說真的很實用。
不過這個功能最爽的還不是實用性,那種虛榮心的滿足才是筆者對其最愛的地方——這才是科技最好的體現,讓你不段的嘗試,樂此不疲。有了這個功能,好像所有停車位都變得特別小,不用一次感覺就和虧了幾塊錢一樣。
車燈絕對要算宋DM的亮點。那天晚上試車的時候,路過一個小村鎮,正好也沒有路燈我就停車試試遠光,然後星星點點的各家燈光就熄滅了,公雞發出了打鳴聲,各家開始準備一天的早餐——嗯,是的當時就是這樣的情況。
言歸正傳,這輛宋DM的LED大燈在亮度上,無論近光遠光都無可挑剔,在和對面車道的遠光狗對決中還沒有敗績。在範圍上,近光在橫向上表現優異4車道都能輕鬆照亮,夜間匝道行駛的安全感大大提升。燈光均勻性上雖然還有瑕疵,但是不是特別挑剔的用戶一般無法察覺。
槽點
溫和與暴躁之間缺乏過度
頻繁制動能把全車人開吐
中控讓人有砸屏的衝動
上車之初我對於這輛宋DM的氣味非常滿意,沒有聞到任何刺鼻的味道,副儀表上面的貼紙直白的表達了其在空氣品質上的努力,中控大屏也炫技似的實時顯示PM2.5的車內車外對比。
BUT!!在我做了幾次急加速之後,車內出現了一股很奇怪的味道,類似於電線燒糊的味道,聯想到這是一臺PHEV,擁有不小的電池,說實話筆者心裡是很慌的——我甚至允許車輛出現一些新車的內飾氣味,也比這種這麼明顯的聯想性的氣味要來的好。
另一槽點就是動力,不知道是BYD對於駕駛者信心不足,還是之前某款車型過猛的動力遭到了吐槽,感覺宋DM是在極力的隱藏自己的實力。如果通過踏板開度對應的曲線調整,讓動力輸出更靠後的話,我也能接受,畢竟對家用來說,即使宋只釋放一半的動力也綽綽有餘,但是宋偏偏選擇了一種我最不能接受的方式:延遲動力輸出。
這輛宋DM無論是對踏板的線性操作,還是階躍的操作,都會有一個延遲時間。度過延遲之後如果此時踏板開度適合,那麼動力出現還較為溫和;如果此時階躍操作達到了較大的油門開度,那麼整個車輛會被像炮彈一樣的發射出現,「4.9S」這時候變成了一把雙刃劍,保證副駕駛的老婆和後排的老媽都會同時對你提出一些駕駛建(bao)議(yuan)。
制動絕對是我對這個車的最大抱怨。
首先是踏板力,前段的感覺非常奇怪,沒有任何阻尼感,你從踏板的反饋上完全無法了解目前的行程是制動空行程還是制動片已經壓緊到了盤上,踏板力此時支撐並不足夠,所以此時你需要小心地控制自己腳踝,慢慢踩下踏板從車輛的減速度情況來判斷目前踏板行程的情況。
在市區這樣行駛,腳踝會非常酸痛。而且在經過2000公裡的行駛之後我依舊沒有適應這個踏板的情況——這還不是我抱怨的全部。當車輛出現加速度後,繼續向下制動,制動力會持續增加,但是此時你的踏板力沒有任何變化,如果傳統的制動反饋路徑有兩套——踏板及車輛減速度——的話,那麼這臺車你只能通過減速度判斷,這樣對於制動的控制會變得非常緩慢,你需要車輛依舊出現動態之後再做調試,制動力的控制會變得及其困難。一個不平順的動力加上不好控制的制動,這臺車是唯獨我極力控制自己依舊能將朋友全部開吐的車型。
宋DM標誌性的特點,除了4.9S的加速就是中控的大屏幕了,可旋轉的設計酷炫程度絕對滿足你的需求。不過個人並不喜歡這個屏幕,首先是其對視野的影響,橫置的時候還好,屏幕的上邊緣和儀表臺的視野線基本是平齊,基本不會造成明顯的遮擋,但是直立起來之後,前方和側向的下半部視野妥妥的會被遮擋。
當然這不是這塊屏幕的主要槽點,停車時候立起來玩玩遊戲還是挺好的。這塊屏幕最大的槽點在於系統的不穩定。我使用的時間並不長,然而無論是遊戲,導航還是播放歌曲時都出現過閃退的現象,系統優化堪比若干年前的安卓機。尤其在悶熱的夏天,當你需要操作一下空調他出現閃退時候,會抑制不住砸屏的衝動。
小結
宋DM是一臺優點和槽點兼備的車輛,完成度相比老牌車企還是有些許差距,但是在這樣一個價位能買到4.9S的車,筆者認為是完全可以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