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胖部 編輯|樸芳
隨著《成化十四年》開啟超前點播,這部4月1日已經在愛奇藝上線的劇集,突然迎來了一波口碑回升。尤其是展現3年前爆炸案舊事的第35集,帶動了微博和豆瓣上大批「真香」好評:「突如其來的歷史感,看得心潮澎湃」、「從35集開始,持續高能」、「越往下追越發恍然大悟。」
三年前與三年後,神秘武器「博浪」在京城製造的兩起爆炸案,揭開了大反派李子龍的底牌,也通過「郡馬綁架案」背後的重重疑雲和反轉,將全劇故事和節奏一起推向高潮,口碑的後勁開始發酵。
而在人物塑造上,「成化F4」的前史及對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令觀眾對此前的劇情有了新的理解,這也成為劇迷願意轉頭給好評的關鍵原因。
這樣的口碑逆向上揚讓許多劇迷始料未及,也讓犀牛君因此產生了興趣。豆瓣上有評論戲稱:「很多慢熱劇在兩三集之後才能看出門道,但《成化》是忍者神龜吧。」如此慢熱,在劇集市場也可謂罕見,而《成化十四年》能等到口碑回暖,也是用心製作才是硬道理的經典故事再度上演。
被口碑爭議耽誤的用心製作
還需耐心解凍
《成化十四年》上線之後突然遭遇了大批「下車」差評,爭議大多是針對劇集的影視化改編,比如主角的人設、整體偏輕鬆搞笑的氣質等等,但這些初期的設計,實則埋設了許多秘密包括伏筆,觀眾彼時的誤讀反而成為近期「真香」聲音的原因之一。
「著急」的評論又遇上了「著急」的「劇透」。作為反派之一的東廠督主尚銘,在許多劇情簡介裡成了最終boss,「其利用所掌握的朝野勢力,製造混亂,剷除異己,培植羽翼,意圖為造反打下基礎」,也被認為是對原著的劇情魔改。但事實證明,這些聲音來得都過於快和急。
隨著劇情的逐漸展開,這種誤讀其實也不攻自破的,王茂蕾飾演的「真·大反派」李子龍才是地道boss範兒,反而吸引了不少好評,還有單刀赴會見汪植這種名場面,人物塑造可謂頗具魅力。
但初期的口碑爭議,讓該劇在製作上的許多亮點就此被忽視。而以當下視頻平臺用戶的觀劇習慣,受眾在建立了刻板印象之後,往往不會給劇集更多機會,但苦苦掙扎的《成化十四年》,恰恰是一部需要耐心來漸漸解凍的作品。
以該劇的製作水準,或許值得更好的成績。
在團隊層面,成龍監製是該劇最受關注的關鍵詞,成家班包辦了《成化十四年》的動作設計,不同於同類劇集動作戲上天入地靠剪輯,該劇硬橋硬馬的打戲、包括隋州的跑酷橋段,都令人眼前一亮。演員則有官鴻、傅孟柏、劉耀元等高顏值年輕演員擔綱主演,賈靜雯、李立群等資深實力派坐鎮,班底不乏亮點。
該劇的服化道同樣值得一提,對於明代從宮廷到市井的細節有著較高的還原度。根據美術紀錄片揭秘,該劇累計打造136個場景、2283張道具圖紙、10000多件戲用道具、50000多件陳設道具。服化道還反向幫助了敘事,比如三位主角的服裝,唐泛書生意氣、一襲白袍,汪植心高氣傲就常穿錦袍,而心有鬱結的隋州,則常年一身黑衣。
這種服化道的出色,在該劇的攝影、燈光和調色的加持下,宛如極具國風氣質的畫卷。
劇中大量全景鏡頭的運用,以極具對稱感的構圖來突出中式審美。
尤其是一些利用道具的設計,堪稱巧思,比如李子龍和汪植歡意樓對決時門口的陰陽魚,精美之外更點明了這段故事的實質。
設計感還體現在該劇的敘事元素上,探案之外,更有美食,甚至在全劇是以一段明代的瓦片烤梅肉鏡頭作為開篇,後續還上線了肉燥面、銀耳雪梨湯、青花釀、狀元糖、豆腐羹等大量美食挑動觀眾味蕾,「舌尖上的大明「和「神探唐泛」雙線推進,一張一弛,一定程度上也加強了劇集的可看性。
相比於同類型或同年代的其他劇集,《成化十四年》的製作不乏亮點,甚至可以說超出一截。但因為劇情爭議而被忽略,這些幕後人員的心血著實有些可惜。
驚豔「迴環勾」,大招雖晚必到
在《成化十四年》開啟超前點播之後,微博和豆瓣上不斷有劇迷開始假設:如果35集是全劇開頭,或許該劇的口碑、播放會完全不同。
在這一集中,《成化十四年》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採用了「整集大閃回」的敘事形式,以多線並行的方式將三年前的爆炸案做了立體講述。這種類似小說裡插入「番外」的形式,既和該劇脫胎於小說的基因有化學反應,也極大豐富了人物和劇情。
三年前,唐泛因為年紀尚輕而錯失狀元,少年得意的幻夢被擊碎;隋州剛剛從遼東戰場回到京城,深受創傷後應激障礙困擾;汪植則只是成化帝身邊的小太監,深受寵幸卻未曾發跡。而一場爆炸案,讓三個人選擇放下各自眼前的苟且,投身於京城百姓的善後救濟之中,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未來道路,進而串聯起了劇集開頭的許多設定。
這一集結尾,三人在街頭的邂逅仿佛命運的因緣際會,更成為許多劇迷心裡的名場面,「簡直起了雞皮疙瘩」、「前面的線索全都順了,完美」、「這部劇在我心裡不一樣了」等評論,表達著觀眾心裡的意難平。
這一設計顯然是有冒險意味的。從敘事功能來說,回溯三年前的爆炸案是破解「博浪」秘密的關鍵,但《成化十四年》卻將這一事件和主要人物的命運深度勾連,就此串講充滿宿命感的前因後果,可以說是對全劇的格局做了提升。
不得不感嘆該劇的敘事耐心,但換個角度說,如果按劇迷所想把這一集放在開頭,是否更加合理?
其實未必。這些人物的變化和背後整個朝堂的格局,是靠著此前劇情一點點展開、建立受眾認知的,先說果再說因,才能以宿命感形成對觀眾的心理衝擊,如果靠開頭直給,顯然少了這份驚豔。而這樣國內罕見的的巧思,或許就是《成化十四年》區別於其他劇的魄力和追求。
犀牛君判斷,這個「迴環勾」就是劇集刻意憋的大招,草蛇灰線,驚鴻一瞥,打定主意要讓觀眾目瞪口呆,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當下淺薄的觀劇習慣做了一次反擊。
人物成長進行時
越細品越共情
劇情上的鋪墊和埋線,也延續到了人物設計上。隨著近期劇情的展開,《成化十四年》上線初期有爭議的人物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
最受觀眾認可的角色是汪植,在豆瓣小組有最多相關話題。這位西廠提督以酷烈的手段令朝野聞風喪膽,且曾在面對選擇時多次放棄了唐泛,但反而是其忠誠和大局觀,獲得了許多理智粉的贊同。尤其是他被萬貴妃一手養大,對後者不乏孺慕之情,看似無情實則心懷大愛,整個形象的層次感極為豐富。
從劇集初期被批評「裝腔作勢」、「油膩」到被肯定,汪植形象在觀眾心中的改觀,也成為劇中人物口碑逆向上升的一個代表。
「成化男團」這幾人在開頭出場的畫風,主要是逗趣的幽默形象,但因為性格特徵沒有打開,在觀眾看來是有些單薄甚至刻板的。尤其是唐泛,這位書中的溫潤君子,在放大了吃貨屬性之後好像還被降智了。還好,後期劇情在漸漸展露出他們不同的一面。
「官銀注鉛案」中唐泛親自上陣演了一出大戲,以自己為餌釣出了馬林這條大魚,不但表現為作為神探的智,更有敢於擔當、為生命立命的儒士之勇;隋州不再是一塊冰,更是愛憎分明,不惜為保護唐泛深受重傷,也因此打開了自己的心結。
賈靜雯飾演的萬貴妃也是劇中一大亮點,在前期「太子陪讀失蹤案」中,這位歷史上把持後宮的「妖妃」似乎是隱藏的boss,但隨著劇情展開,她與成化帝跨越年齡的深情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面對危險,她兩次身披甲冑挺身而出,頂在皇帝前面,也讓觀眾不禁感嘆「這才是真愛啊」。
不同於其他劇集的直給,《成化十四年》的人物重在成長,也更追求隨著劇情展開逐層破繭,人格的血肉肌理漸漸豐滿,表現出有血有肉的內心世界,觀眾似乎也在陪伴角色共同成長。
進入超前點播階段的《成化十四年》,在劇情後半段終於迎來了向好的口碑回升。市場終究是公平的,走心的製作,總會等得到屬於它的好時候。而留給我們的思考或許是,當前「一集棄劇」、「倍速觀看」的觀劇習慣,還會讓多少驚喜之作失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