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藍色 心之源蜂蜜 關注我們;點擊頁面右上方分享文章。
古代的埃及,是由兩大王國組成的,即南方的上埃及王國和北方的下埃及王國,分界點大約在今天的開羅。上埃及以鷹為神,以百合花為國徽;下埃及則以蛇為神,以蜜蜂為國徽。公元前3100年,南方的上埃及國王美尼斯(Menes)徵服了下埃及王國,完成了國家統一,成為古埃及法老統治的第一王朝的創建者。
在古埃及人眼中,蜜蜂是太陽神把自己的眼淚灑布到地上的化身。埃及人還認為,蜂蜜除有食用價值外,也可預防流產,防治感染,保存屍體,所以還特別為法老王的重生,準備幾罐蜂蜜為之陪葬。
1848年,一名考古探險家在埃及古代名城阿比杜斯(Abydos)的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塞提一世(SetyI)的神廟入口十米高的橫梁上,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圖像。當時沒人知道該圖像是什麼,直到150多年後有考古學家聳人聽聞地宣布,那是直升機和潛水艇的模型!就是說,他認為在3000多年前的塞提一世時代,就已經有20世紀才發明的這麼先進的裝備了,然而懷疑論者認為,古埃及藝術家畫在神廟牆壁上的只不過是蜜蜂的圖形而已,因為塞提一世法老有個別名叫做「蜜蜂」。
在希臘,認為蜜蜂原是一位絕色美女,是古代克裡特國(Crete,現在是希臘最大的島嶼)國王的女兒。據說,她曾向眾神之神宙斯(Zeus)奉獻過山羊奶和蜂蜜,為此,宙斯留下她化為蜜蜂。用蜂蜜釀成的蜂蜜酒被克裡特人、埃及人和希臘人奉為長生之酒。雕刻在墳墓上的蜜蜂則宣告死者會復活。公元前2000年的亞敘(Assyria)王國(今伊拉克北部),在著名人物逝世後,將其遺體塗上蠟,再用蜂蜜防腐保存。這種習俗不久就傳到了希臘。
我國雲南的一個古老民族——怒族,自稱是蜜蜂的後代,並以蜜蜂作為圖騰崇拜。我國古代周武王(約公元前1087年-前1043年)在討伐殷紂王(約公元前1105年-前1046年)時,在他軍隊裡的大旗(纛dào)上有「蜂群」聚集。周武王認為這是吉利的兆頭,便命名這面大旗為「蜂纛」。即使到了現代社會,儘管人們不再像先人那樣對蜜蜂頂禮膜拜,但蜜蜂仍然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親朋好友。
千萬年以來,蜜蜂默默地參與並推動著大自然的繁榮昌盛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文人墨客題文作畫,賦詩填詞,抒發對蜜蜂的喜愛,歌頌蜜蜂精神,使源遠流長的養蜂事業和蜜蜂文化至今還在不斷地傳承與弘揚,諸如蜜蜂雜誌、蜜蜂研究所、蜜蜂專著、蜜蜂協會、蜜蜂網站、蜜蜂公司、蜜蜂研討會、蜜蜂節、蜜蜂文化節、蜜蜂權益保護組織聯合體、養蜂俱樂部、蜜蜂文化館、蜜蜂故事館、蜜蜂博物館、蜜蜂自然保護區、蜜蜂保種場、蜜蜂基因庫、蜜蜂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醫蜂療培訓班等等;還有蜜蜂之歌、蜜蜂舞蹈、蜜蜂郵票、蜜蜂影片、蜜蜂狀小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