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產品對華出口接連受阻,束手無策的澳大利亞想到了和「五眼聯盟」其他成員抱團取暖。
英國《每日郵報》等媒體12月13日援引澳大利亞新聞集團(News Corp)的報導,稱「五眼聯盟」正悄悄商議一項計劃,企圖聯合起來對中國產品實施「報復性制裁」,以反擊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限制。
據新聞集團獲得的消息,「五眼聯盟」國家官員們討論出來的其中一個辦法是,由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紐西蘭各自對中國商品出臺制裁措施。
另一個辦法是,澳大利亞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如果中國考慮從其它地方彌補損失,美、英、加、新這四個盟國將拒絕從中國購買相關產品,以支持澳大利亞。
根據正在商議的計劃,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商品的每一項制裁措施,「五眼聯盟」的安全機構都將進行聯合評估,如果有關措施被認為是「出於政治目的」向澳大利亞施壓,「五眼聯盟」就將實施「報復性制裁」。
澳大利亞新聞集團旗下《先驅太陽報》截圖
報導稱,雖然談判還處於初步階段,但這個計劃在坎培拉越來越受到重視,華盛頓方面也在「認真考慮」。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五眼聯盟」的合作非常好,澳大利亞家庭和社會服務部長安妮·魯斯頓(Anne Ruston)最近也就此事和「五眼聯盟」國家的部長有所聯繫。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國際網絡政策中心主任費格斯·漢森(Fergus Hanson)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提及,「五眼聯盟」可以參考北約第五條款有關「集體防禦」的承諾,即對一個盟國的攻擊可視為對所有盟國的攻擊。
漢森接受新聞集團採訪時繼續煽風點火,稱「五眼聯盟」目前對中國的措施無法解決問題,是失敗的策略。他揚言,採取「報復性制裁」將讓中國面臨同樣的壓力,以確保中國「認識到制裁是雙向的」。
「組團」對付中國,這並不只是澳大利亞打的小算盤,早在11月23日,《華爾街日報》就援引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話報導稱,川普政府正計劃建立一個由西方國家組成的非正式聯盟,在中國「利用貿易實力脅迫」其他國家時能夠「聯合反制」。
上述計劃的「反制」手段,與新聞集團披露的那個版本大同小異,包括當中國「抵制」某國的進口商品時,參與計劃的盟國將同意購買被抵制的商品或提供補償。或者,盟國也可以聯合起來,就損失的貿易對中國加徵關稅。
當時,美國官員們就聲稱,川普政府醞釀有關計劃的起因,是「澳大利亞呼籲對新冠源頭進行調查」後,中國對澳大利亞施加了「經濟壓力」。不過報導指出,這一計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畢竟川普任期即將結束,日後的拜登政府是否支持尚不清楚,且有關行動也可能會違反世貿組織(WTO)的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五眼聯盟」國家也是澳大利亞商品出口中國受阻的獲益者,或許,這些國家的出口商,巴不得對澳大利亞取而代之。
例如,12月1日,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S&P Global Platts)亞太農業定價副總監阿加皮(Andrei Agapi)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稱,中國在進口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上已經找到了替代供應來源——澳大利亞的「夥伴國」美國。
此外,加拿大也看中了中國的煤炭市場。加拿大最大的多元化自然資源公司泰克資源(Teck Resources)CEO唐納德·林賽(Donald R.Lindsay)透露,該公司正對銷售帳簿做調整,希望明年增加對中國的煉焦煤出口。林賽透露,利用澳大利亞煤炭船「在中國港口滯留」這一機會,泰克資源的目標是明年向中國出口約750萬噸煉焦煤。
來源:觀察者網/王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