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葡萄酒或被美歐等多國商品替代,澳媒:澳洲農民將遭受苦難

2020-12-23 BWC中文網

過去數十年間,澳大利亞經濟最引以為傲的一個優勢在於,地廣人稀,並憑藉全球化市場消費,使其農產品源源不斷在全球主要市場換來大量金錢。 然而,由於澳大利亞經濟不斷打破市場規律,導致今天澳大利亞農產品正面臨空前的出口困境。其中,葡萄酒就非常明顯。

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協會的數據,中國此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出口目的地。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據外媒葡萄酒搜索者網站最新報導,按致力於研究葡萄酒的經濟學家邁克·維斯(Mike Veseth)表示,突然之間澳大利亞有很多昂貴的葡萄酒或將沒有銷路。與此同時,澳媒報導,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公司之一Yalumba Wines董事長羅伯特·希爾·史密斯(Robert Hill-Smith)擔心,在出口受到打擊之後,葡萄園,儲存和加工基礎設施中的紅酒庫存將被行業資產緊縮所衝銷。

他說,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市場價值13億澳元,澳大利亞800家葡萄酒出口商所分享的葡萄酒市場現在已成為一個「籃子案」。也就是說,全澳洲的葡萄酒企業都在面臨嚴重的衝擊。而就在這個過程,澳大利亞企業原有的市場份額卻正在被美歐等多個市場的企業所替代。澳洲葡萄酒被美歐等多國商品替代。

比如,分析認為,歐洲的釀酒廠可能會急於填補市場中的高端空白。而美國釀酒廠也可能會希望採取這一行動。另外,從巴西到丹麥,阿根廷和智利將不得不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全球的葡萄酒企業都在試圖藉此商機,替代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並將澳大利亞企業擠出獲利空間。有法國的葡萄酒企業就表示,這個機會太難得了,大市場很重要。而就在這個時候,讓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更加被動的情況出現了。

經濟學家邁克·維斯對此表示,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正在努力開拓日本和韓國等更廣闊的市場。他們意識到,他們將無法將其全部轉移到一個大市場中。他們必須關注較小的市場。

但是,澳大利亞葡萄和葡萄酒協會執行長Tony Battaglene表示,在短時間內進入其他市場並不容易,因為發展這些市場需要時間,人際關係和金錢。也就是說,在澳大利亞葡萄酒訂單被取消的背景之下,澳大利亞越來越多的葡萄和葡萄酒或面臨無處可去。

Tony Battaglene進一步解釋稱,由於澳葡萄酒出口在中國市場嚴重受挫,將對小型葡萄酒企業產生「毀滅性影響」。「這將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他解釋說,「是葡萄種植者的澳農民,是區域性社區,是規模很小的出口商,他們幾乎沒有適應能力。他們將遭受苦難。」

實際上,葡萄酒行業受到重挫,澳洲葡萄種植者損失慘重,僅僅是澳大利亞經濟和澳洲農民受到衝擊的冰山一角。根據多方分析認為,澳大利亞經貿正在發出警報,澳大利亞的牛肉,小麥,大麥,棉花,龍蝦等農產品,以及澳大利亞煤炭或都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這對於地廣人稀,高度依賴出口市場的澳大利亞經濟而言,並不是好消息。

標普前不久已將澳大利亞的AAA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原因是澳洲財政狀況大幅惡化。澳財長擔憂地表示 ,澳大利亞正處於1990年代以來的首次衰退。澳媒稍早前援引前澳大利亞經濟和政策顧問約翰.亞當斯警告稱,澳大利亞陷入「經濟災難」或不可避免,發現太晚了,已經來不及,澳大利亞已經出現了躲不掉經濟危機。(完)

相關焦點

  • 遭受反傾銷稅後,澳洲葡萄酒又接新噩耗,澳媒:徹底退出中方市場
    澳洲葡萄酒又收到噩耗,澳媒直言葡萄酒要涼了! 澳方還在拱火,針對中方的小動作不斷 中國外交官趙立堅為阿富汗無辜民眾被澳軍殺害而發聲,卻被澳方緊咬不放且要求公開道歉,本質目的在於企圖利用中國轉移澳軍殘害無辜的矛盾。
  • 澳洲用鐵礦石報復是昏招,印度粗鋼出口量暴增,中國成為最大買家
    澳大利亞因為對華出口煤炭、海鮮、牛肉、葡萄酒、大麥和原木等商品受到限制或制裁,在不積極反思自身原因的前提下,試圖利用鐵礦石資源出口優勢,迫使對手讓步。現在,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一方面向WTO發起貿易爭端訴訟(針對商品是:大麥),另一方面,向中方暗示,如果不能在澳洲煤炭等大宗商品出口政策作出修正,那麼結果將會是兩敗俱傷。澳媒報導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12月15日表示,中國禁止澳大利亞煤炭進口的決定將會「兩敗俱傷」。很顯然,澳大利亞暫時無法顧及牛肉、葡萄酒、龍蝦和原木的制裁了,先要保證鐵礦石和煤炭兩大拳頭互為支撐,從而在貿易戰中,實現總體利益不受損。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美國對澳大利亞舉起「金融屠刀」,中國買家在澳洲買房或將被「充公」
    ,分析認為,澳洲經濟或存在由富落窮的風險,澳大利亞經濟或被打回原形,其中澳洲農民就損失非常慘重。CNBC稍早前報導,據澳葡萄和葡萄酒協會稱,由於葡萄酒出口在亞洲主要市場嚴重受挫,將對小型葡萄酒企業產生毀滅性影響,幾乎沒有適應能力,他們將遭受苦難。越來越多的葡萄和葡萄酒或面臨無處可去。根據該協會數據,中國是澳最大的葡萄酒出口目的地,佔口總額的39%。
  • 澳媒:澳大利亞就是那隻被宰的雞
    包括煤炭、木材、龍蝦和葡萄酒在內的對華出口不利消息疊加起來,澳大利亞人的小心臟似乎已經承受不起了。澳洲著名的葡萄酒企業的股票已經累計下跌47%以上,澳洲的漁民把他們捕獲的巖龍蝦以成本價30澳元的價格銷售,但即便如此也很難在澳洲本土港口賣掉。
  • 澳大利亞滿世界哭訴,俄媒無情諷刺:當美國哈巴狗的代價
    許多澳大利亞商品被中國拒之門外,澳大利亞因此遭受巨額損失,為此,澳方宣稱要將中澳貿易紛爭告上世貿組織。俄媒毫不留情的評論這就是澳大利亞給美國當哈巴狗需要付出的代價。澳大利亞遭受巨大損失澳大利亞的反華行為不勝枚舉,在今年對中國發起了上百起反傾銷調查,往中國身上潑髒水稱中國是「新冠病毒起源」,跟美國等國在南海進行聯合軍演,限制中國留學生到澳留學,甚至還限制地方政府跟中國的貿易往來。
  • 澳大利亞真慘,澳媒惱羞成怒,掉頭猛攻莫裡森
    澳媒紛紛調轉槍口,猛攻莫裡森。澳大利亞《商界新聞》日前發表題為《我們應該怎麼與中國打交道?》文章指出,中國宣布對澳大利亞紅酒採取臨時反制措施,此舉雖殘酷,卻有效懲罰了澳公開強硬的對華立場。儘管澳商界和學界都表達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但莫裡森繼續抵制那些呼籲採取更細緻溫和方式的聲音,還稱為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和主權,他別無選擇。但這種策略是不是經濟後果嚴重且過於簡單化了?
  • 澳洲對華出口頻頻受阻,英媒:對中國而言,澳企只是1/125
    由於新冠疫情仍舊在一些西方國家肆虐,所以我國對從這些國家進口的商品進行嚴格的防控措施是十分合理的,而且這樣的做法也是為了保證我國民眾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並不是為了針對一些國家。但是澳大利亞方面卻對此卻頗有微詞,認為這是中國在刻意報復澳大利亞,聲稱我國對澳洲出口貨物實施了禁令。
  • 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官員要求必須解釋:憑什麼不買!
    最近,澳大利亞再次傳來壞消息,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政府表示很著急。 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盟友,在中美關係日漸惡化大環境下,很快選好戰隊,對華表現出不尊重。澳大利亞首先對在澳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嚴重損害中企合法權益。其次對在澳學者進行非法搜查,同時派出軍艦與南部海域攪局,給中國帶來造成影響。
  • 澳洲聯合「五眼聯盟」密謀合力制裁中國
    受到中澳貿易緊張形勢的影響,澳洲政府試圖為價值數十億澳元的產品尋找替代市場。澳洲前資源部長Matt Canavan表示,澳洲應該計劃與中國臺灣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澳洲媒體稱,雖然澳洲經濟受到沉重打擊,但中國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 下跌60%,澳洲葡萄酒對中國出口停擺!RCEP或成其轉機?
    來源:金十數據據澳洲財經見聞11月18日報導,澳洲葡萄與葡萄酒協會CEO巴塔格萊納指出,當地葡萄酒對華出口實質上已經停擺,用於出口的產品直接減少了60%。而每年最後4個月原本是葡萄酒的出口高峰期,出口量錯失機遇的澳洲商人可謂損失慘重。
  • 中國再拿澳葡萄酒開刀,澳媒直接向莫裡森提要求
    看來,中國是準備一次將澳大利亞徹底給教訓到位了。即便在最近這兩周時間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不斷對華放軟話,稱要跟中國「和諧共存」,但卻是「口惠而實不至」,中方顯然也是看清楚了,並沒有吃這一套,在對澳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後,從明天開始又要徵收反補貼稅了。
  • 澳媒:中國遊客春節不來 澳大利亞損失14億
    來源標題:澳媒:中國遊客春節不來 澳大利亞損失14億 澳大利亞新聞網1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遊客今年2月的缺席將令澳大利亞損失14億澳元由於春節期間缺少出手闊綽的中國遊客,澳零售業和食宿業料將遭受巨大損失。
  • 中方再次對澳商品出手,西方18國為澳喊冤,呼籲支持其對抗中國
    商務部12月10日消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相關規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存在補貼行為,導致國內葡萄酒相關產業受到實質損害,將對澳進口葡萄酒實施臨時反補貼措施,時間自2020年12月11日起。
  • 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遭遇清關延遲,澳媒炒作: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繼大麥、牛肉、葡萄酒之後,澳大利亞巖龍蝦(rock lobster)可能成為中澳貿易領域又一焦點商品。 據澳媒《雪梨先驅晨報》當地時間11月1日報導聲稱,目前有成噸的活澳大利亞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面臨來自中國海關的清關延遲問題,許多出口商擔心他們的龍蝦在變質前無法運抵餐館和商店。
  • 澳媒終於恍然大悟:春節中國遊客不來,澳損失慘重
    而澳方頻繁改變對華態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澳大利亞的經濟嚴重依賴中國。據美國CNBC網站此前報導,全球知名經濟諮詢凱投宏觀數據顯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2019年至2020年間澳對華商品和服務出口分別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總額的39.4%和17.6%,且澳對華商品和服務出口近四分之一的份額已受到中方關稅影響,而這部分出口佔到澳經濟總量的1.8%。
  • 澳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限制進口,卻不知澳洲已實現「海鮮自由」
    澳大利亞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而澳洲的出口業也非常強盛,當地的海鮮、鐵礦石、奶粉、牛肉、葡萄酒等,每年都會大量出口給其他國家,中國便是其中之一。
  • 美英等國表態援助澳洲,將限制中國商品進口,實際早與華加強合作
    近期以來,澳大利亞商品對華出口困難一事幾乎是弄得澳大利亞方面心焦如焚,澳大利亞工商界多次呼籲澳大利亞政府儘快修復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澳大利亞政府也表現出了這方面的意願,向中國傳遞求和信號。但是,澳大利亞的示好,不過是為了緩解當下之急,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問題的錯誤所在。
  • 擔憂損失61億後,澳洲聯合美日等18國,發起「全球購葡萄酒運動」
    中國商務部11月27日決定,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進口國,如今中國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發起反傾銷調查意味著澳大利亞的葡萄酒產業將遭受重創。事實上,自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以來,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市場就在逐漸萎靡。
  • 中國制裁開始生效,澳大利亞葡萄酒陷入困境,澳政客卻還嘴硬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全文859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澳貿易原本發展勢頭良好,特別是對於澳大利亞來說,中國已經成為了最大的出口市場,澳洲的供應商將產品賣到中國,使其賺了個盆滿缽滿,中國客戶也能得到不錯的澳洲商品,這本是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