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十年間,澳大利亞經濟最引以為傲的一個優勢在於,地廣人稀,並憑藉全球化市場消費,使其農產品源源不斷在全球主要市場換來大量金錢。 然而,由於澳大利亞經濟不斷打破市場規律,導致今天澳大利亞農產品正面臨空前的出口困境。其中,葡萄酒就非常明顯。
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協會的數據,中國此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出口目的地。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據外媒葡萄酒搜索者網站最新報導,按致力於研究葡萄酒的經濟學家邁克·維斯(Mike Veseth)表示,突然之間澳大利亞有很多昂貴的葡萄酒或將沒有銷路。與此同時,澳媒報導,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公司之一Yalumba Wines董事長羅伯特·希爾·史密斯(Robert Hill-Smith)擔心,在出口受到打擊之後,葡萄園,儲存和加工基礎設施中的紅酒庫存將被行業資產緊縮所衝銷。
他說,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市場價值13億澳元,澳大利亞800家葡萄酒出口商所分享的葡萄酒市場現在已成為一個「籃子案」。也就是說,全澳洲的葡萄酒企業都在面臨嚴重的衝擊。而就在這個過程,澳大利亞企業原有的市場份額卻正在被美歐等多個市場的企業所替代。澳洲葡萄酒被美歐等多國商品替代。
比如,分析認為,歐洲的釀酒廠可能會急於填補市場中的高端空白。而美國釀酒廠也可能會希望採取這一行動。另外,從巴西到丹麥,阿根廷和智利將不得不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全球的葡萄酒企業都在試圖藉此商機,替代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並將澳大利亞企業擠出獲利空間。有法國的葡萄酒企業就表示,這個機會太難得了,大市場很重要。而就在這個時候,讓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更加被動的情況出現了。
經濟學家邁克·維斯對此表示,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正在努力開拓日本和韓國等更廣闊的市場。他們意識到,他們將無法將其全部轉移到一個大市場中。他們必須關注較小的市場。
但是,澳大利亞葡萄和葡萄酒協會執行長Tony Battaglene表示,在短時間內進入其他市場並不容易,因為發展這些市場需要時間,人際關係和金錢。也就是說,在澳大利亞葡萄酒訂單被取消的背景之下,澳大利亞越來越多的葡萄和葡萄酒或面臨無處可去。
Tony Battaglene進一步解釋稱,由於澳葡萄酒出口在中國市場嚴重受挫,將對小型葡萄酒企業產生「毀滅性影響」。「這將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他解釋說,「是葡萄種植者的澳農民,是區域性社區,是規模很小的出口商,他們幾乎沒有適應能力。他們將遭受苦難。」
實際上,葡萄酒行業受到重挫,澳洲葡萄種植者損失慘重,僅僅是澳大利亞經濟和澳洲農民受到衝擊的冰山一角。根據多方分析認為,澳大利亞經貿正在發出警報,澳大利亞的牛肉,小麥,大麥,棉花,龍蝦等農產品,以及澳大利亞煤炭或都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這對於地廣人稀,高度依賴出口市場的澳大利亞經濟而言,並不是好消息。
標普前不久已將澳大利亞的AAA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原因是澳洲財政狀況大幅惡化。澳財長擔憂地表示 ,澳大利亞正處於1990年代以來的首次衰退。澳媒稍早前援引前澳大利亞經濟和政策顧問約翰.亞當斯警告稱,澳大利亞陷入「經濟災難」或不可避免,發現太晚了,已經來不及,澳大利亞已經出現了躲不掉經濟危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