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恰舉頭千萬顆,婆娑拂面兩三株」。和煦的風,從指間滑過,帶來了春天的氣息,天氣還沒暖透,心心念念的櫻桃也跟著紅了。這不,萬州熊家鎮紅星村千畝櫻桃園已經是碩果纍纍,4月10日將正式開園採摘,吃貨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蔥蘢的大山,汽車在陡峭的山路上拐來拐去,一路上是連綿不絕的綠。4月5日,記者來到熊家鎮紅星村,站在村口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翠綠中,圓溜溜的櫻桃掛滿枝頭,有的青紅相間,有的鮮紅欲滴,千萬顆果子密密麻麻掛滿枝頭,使樹枝墜垂搖曳,拂掃人面,隱隱的,似乎空氣都夾帶著櫻桃的甜香。
「政府給我提供了5萬元無息貸款,3年時間我就打了『翻身仗』。」袁剛全曾是紅星村有名的建卡貧困戶,2016年流轉了8畝土地發展櫻桃,加上自家的田地,一共種植了15畝櫻桃,前兩年每年的收入都在10萬元左右,成功摘了「貧困帽」,現在日子越過越紅火。
「每年櫻桃採摘季,來吃飯的客人絡繹不絕,一年最少也能掙2萬塊錢,加上3畝多地的櫻桃,每年的純收入超過3萬元。」兩年前,貧困戶劉興權用政府提供的扶貧貸款在櫻桃園裡開了一家農家樂,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們村櫻桃種植已經有20多年歷史了。」紅星村村主任宋衛國介紹,當地氣候溫暖溼潤,十分適合櫻桃的生長,以前種櫻桃的農戶不少,但都是「小打小鬧」,品種單一,不成規模,全村面積不足500畝。脫貧攻堅以來,當地政府立足實際,因勢利導,通過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圍繞小小的櫻桃做足文章,鼓勵群眾發展規模化經營,截至目前,全村櫻桃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1500畝,擁有南早紅、黑珍珠、紅妃及本地優質早、中、晚熟4個品種,年產值達600萬元左右,惠及300多農戶,櫻桃已成為紅星村村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南早紅在4月初開始成熟,紅妃和其它品種緊隨其後,採摘季將一直持續到5月初,今年定於4月10日開園採摘。」宋衛國宋訴記者,上千畝的櫻桃一頭連著市民的果籃子,一頭連著農民的「錢袋子」,為確保櫻桃成功銷售,當地將引導廣大果農以市場為導向,拓展銷售渠道,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
「遊客進園後可以想吃就吃,如果需要帶走,價格是15元/公斤。不過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遊客進園需要戴口罩、測量體溫,同時不能聚集扎堆。」宋衛國說。
採摘路線一:萬雲路(103省道)過熊家場鎮——紅星村委會——直行2千米後岔路右轉即到。
採摘路線二:高速路熊家互通下道——直行1公裡後右轉,跟著指示牌走準沒錯。
來源:看萬州